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629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docx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教案合集

  七年级上册作文教案合集

  认识自我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

  【训练时间】2011、9、5

  【训练目标】

  1、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树立信心。

  2、反思自己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珍重生命。

  3、增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融入集体的大家庭。

  【文题要求】

  1、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2、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或突出个人某一方面特点,或多角度介绍自己。

  3、文体不限,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和独到的思想认识表现自我。

  【作文指导】

  ①围绕我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要求突出“我”的特征。

  ②不少于600字。

  写作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突出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采用片断组合的方式,截取不同年龄段的典型事件,凸现自己在思想、知识、认识等各方面的进步;还可以采用反向构思的方式,写自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如“我不是我”,这样不仅构思新颖,也有创新的意识。

  提示三:

要写好这类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精选素材。

选材是作文的首要环节,只有选取了优秀的素材,才能成功地展现自我。

精选素材,首先要打开思路。

我们可以细心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仔细分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

我们可以写自己的绰号,也可以写自己的爱好;可以写自己对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写自己处世的风格;可以写自己的欢乐、苦恼,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秘密;可以写“我”的成长经历,也可以剖析“我”的优缺点;可以写家中的“我”,也可以写老师眼中的“我”;可以写现实中的“我”,也可以写理想中的“我”……有了素材,还需要精心筛选。

筛选时,要反复比较各种材料的优缺点,要选那些内容详实、新鲜感人、生动有趣且能突出“我”的个性特点的素材。

经过认真思考、细心比较,我们就会找到最优秀的写作素材。

  2.创新构思。

有了好的素材,作文还只是成功了一半。

作文要引人注目,还得创新构思。

我们可以从“切入的角度、行文的思路、写作的方法”等方面来创新构思。

从角度而言,可以从单一角度出发,抓住自己某一主要特征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也可以从整体角度入手,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可以从正面的角度展现自己的个性,也可以从侧面的角度展示自己的优点;可以静态地描述自己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动态地写出自己的发展变化……从思路而言,我们可以用分镜头展示“我”在不同场合的形象,也可以用“一线串珠”串起“我”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散点铺排”,将自己的特点一一形象地罗列出来,也可以纵向展示,叙写“我”不同时期的故事;可以用日记体记录“我”的言行;也可以借自白书、档案等形式表现“我”的本质……从写作方法而言,我们可以用一词经纬法来展示“我”;也可以用二人称或三人称来介绍“我”;可以借梦境来表白“我”;也可以借他人、他物来展现“我”;可以用寓褒于贬的方法赞扬“我”,也可以用寓庄于谐的方法调侃“我”……角度、思路和写作方法林林总总、异彩纷呈,我们只有根据自我的特点和特长,选取最佳的角度、思路和写作方法,才能最恰当地展现自我。

  3.传神描写。

“我”的形象鲜明,“我”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深刻。

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需要对“我”进行传神的描写。

进行传神的描写,首先,需要抓住自己的特征。

如:

可以抓住“我”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生活习惯等特征来刻画“我”的形象。

进行传神的描写,其次,要根据文章表达的中心确定描写的重点。

如:

写《我的爱好》要详写“我”的动作,写《我的愿望》则要详写“我”的心理。

进行传神的描写,还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描写方式来突出“我”的形象。

如:

写《我的自传》一文,可以正面描写自己的言行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借他人对“我”的评价等侧面描写来完善自我形象;可以对自己的丑陋处作简笔勾勒,可以对自己的“靓丽点”进行细腻刻画……

  4.个性表达。

真情的流露,会拉近作者和读者心灵的距离,个性的表达则会吸引读者阅读的目光。

在展现自我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选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来表现自我。

擅长叙事的,可以讲讲自己的趣事;擅长描写的,可以描摩自己精彩的生活片段;擅长抒怀的,可以诉说自己的愿望;擅长想象的,可以在对自己未来的畅想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性格幽默的,可以用风趣的语言调侃自己;生性憨厚朴实的,则可以真诚坦率的介绍自己……找到了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也就能成功地刻画自我了。

  做好了以上几点,我们笔下的“我”也就栩栩如生、多彩多姿了。

  误区1:

“随便抓式”选材。

  无论是写“自己”还是写“别人”,选择的事例缺乏典型性,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多种事例表现人物的写作中,选取的事例虽多但同属一个角度,不能多侧面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误区2:

“求全式”选材。

  主要表现在多件事表现人物的写作中,选取的事例多而杂,面面俱到,对每件事泛泛而谈、记流水帐,尤其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结果人物形象不鲜明。

  误区3:

追求“高大全”式人物形象。

  在写作中为了表现自己或者某人物的品质,在表现人物上夸大其辞,语言缺乏真实性,反而使人物形象失去了可信度。

  误区4:

写人与记事混淆。

  写人文章的重点是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品质等等,在写人文章中也会涉及到一些事,但是在这里记事必须为写人而做铺垫。

  【相关素材】

  1、每个人都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你应当意识到对你来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

  2、人们常说这人或那人还没有找到自我。

但自我不会被谁找到,它应该被创造

  3、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相同的自我和一个与众不同的自我,只是所占比例不同。

  4、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5、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6、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

  7、真正有气血的人,既不曲意求人重视,又不怕忍受忽视。

>

  【优秀例文】

  我的自画像>

  “天地间走来了大大的我,噢,大大的我……”唉!

可别怪我乱改歌词,因为我胖啊!

人胖,还会是“小小的我”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胖胖的我当然苦恼啦,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减肥。

因而格外关注杂志上诸如“减肥秘诀”之类的文字,先背诵,然后再按照“秘诀”汗流浃背地瞎折腾,可是三天的热度后我就提不起兴趣了。

  关于减肥,我还有一段“光荣史”。

听说少吃食物可使身材苗条,这使我如获至宝。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我就开始实施伟大的“节食减肥”计划。

平时一餐能吃两碗半饭的我,为了使自己变得苗条,强忍着只吃半碗饭,一天下来直饿得头昏脑涨。

临睡前,实在熬不过了,冲进厨房里,见着能吃的就往嘴里塞,饥不择食呀!

  不过别人都说我

  1/512345下一页尾页

  

  胖得“可爱”。

每当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就暗暗得意,但脸上的表情却是痛苦的。

回到家,自然是迫不及待地站在镜子前,看着镜中的我,侧面、正面的自我欣赏个够。

瞧,我有着浓浓的眉毛,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一头短发甩来甩去。

“嗯,挺漂亮,是不错!

”我这样评价着自己。

看,我的虚荣心就是这么强!

  我自小在四面有山的乡村长大,自然也就少不了东山夏天偷梨子、西山春天采花之类好玩的事。

我那时很疯、很野,直到现在我也还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长大了,多看了几本书,便迷上了书中那些文静的少女,认为她们很可爱。

于是我刻意在言行上模仿她们,想把疯野的自己改造成一个“笑不露齿”的文静少女,所以有事没事就在镜子前研究起来:

微笑时嘴唇上弯的程度——只能露出上排牙齿两颗半,这样看起来比较文静。

但是,我这个研究成果在应用时,实在难以维持两秒钟。

说到得意的地方,我就会笑得东倒西歪,嘴巴张得大大的,发出“哈哈”的怪笑声。

唉!

我可真是个难以改造的疯丫头!

  你甭看我爱笑,就认为我是个快活无比的人。

我爱笑,也爱哭。

妈妈疼姐姐的时候,我就像受了委屈似的躲在房间里哭。

若是看那些比较伤感的文学作品,那眼泪更是如大河决堤。

有一回,看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呀!

那眼泪就像“三月里的小雨,哗啦啦地下个不停”。

  我经常双手托腮想许多事。

想多了,难免会有些惆怅和忧郁。

每当这时,我就拼命甩甩自己的那头短发,再挤出一个洒脱的微笑。

有时心血来潮,还会一个人跑到山上,拾一块小石子,吓飞栖在树上的小鸟,再得意地打几个响指,或找几个鼻尖下流着两条“黄河”的“忘年交”来一阵热闹的“老鹰抓小鸡”。

我倒也挺有“阿Q”精神的。

本来嘛,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河,我干吗整天阴着脸?

  我一天天长大,兴趣也一天天变化。

惟独不变的兴趣是看书。

我对书不只是有兴趣,而且“痴迷”。

一本书拿在手里,就不管天昏地暗,直看到眼皮子下沉,才肯阖眼,我就这样像被书灌了“迷魂汤”似的。

看书的时候,我最希望有瓜子、花生之类的小吃,美其名曰:

“眼福、口福一起饱。

  这就是我——一个从来不唱“小小的我”,爱哭爱笑,忧郁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女孩子。

  [例文评点]

  说此文构思精巧,我想你应该赞同。

你看,作者在轻松侃着自己“光荣减肥史”的时候,竟能巧妙地道出自己爱哭、爱笑、爱玩、爱美的性格;你再看,作者详写我爱美、爱读书这些积极方面,略写我爱玩爱嫉妒这些不太好的方面,既完整地勾勒了自我形象又突出了“我”的可爱。

还有文章开头引用的歌词、谚语以及文中那轻松活泼、欢快诙谐的语言,这些都值得我们叫好呢!

  我的读书生活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不知从哪里记得这两句诗,时时想起的原因,是因为我常常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先总提全文。

]

  说也来怪,从小时候起我就特别爱读书。

[“特别”一词,突出题意。

]这大概受了爸爸的影响吧!

[此处也可以直接写自己爱读书。

]

  我爸爸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他喜欢藏书、读书。

[应具体描写爸爸读书、藏书的事,以突出“影响”两字。

]在我三四岁时,爸爸就教我背古诗,比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读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虽然不能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但觉得背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虽然……但是……”这一偏正复句,进一步突出了“有趣”二字。

此处应再发挥一下“有趣”两字。

]有时候爸爸还读故事书给我听。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识的字越来越多,看的书也越来越多。

我读过《唐宋诗一百首》,读过《水浒传》和《西游记》,也读过《中国少儿百科全书》。

书读得多了,我好像也慢慢长大了。

[这一段写自己受爸爸的影响,从小就喜欢背诗、听故事和读书,娓娓叙述,紧扣兴趣。

如果此处能结合《水浒传》或者《西游记》中的一个细节,谈谈引发自己想象的事,文章就生动了。

]

  一位教育家说过:

“一个人不爱读书,不爱与书作伴,是真贫穷,是真孤独。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1996年,我随着爸爸到苏州参加中学语文研讨会,住在凯旋门饭店。

爸爸开会,我在饭店的房间里,总觉得很闷。

于是要求爸爸中午带我逛书店,[此处宜用句号。

]真巧,在书架上我发现了一本《中国古代精怪故事选》,像砖头那样厚,爸爸给我买下了,我兴奋极了。

[如果能在发现书后,对书脊和书的封面加以描写,则更能生动形象地突出“爱”字。

]回到凯旋饭店,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此处陈述完了一件事,应用句号。

]累了,就来到楼下的花园里,看荷花池中荷花那硕大的叶子,看那碧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鱼儿。

五天的时间,我读完了那本书后,[把“我”字调至此处,语言更通顺。

]心里觉得很充实。

[开头那位教育家的话是从反面来讲,而自己读书是从正面来说,读有体会,有书作伴,精神就富有,情感就丰富。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读有关钱钟书爷爷的书,爸爸读《写在钱钟书边上》,我读《钱钟书传》,我的印象里,钱爷爷爱读书,记忆力好,学问大得很。

[爷俩各有其乐,但都是读书之乐。

]

  书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而且使我的写作水平也不断提高。

读书可以丰富我的语言,增强我的语言表达力。

中国的文字多姿多采,中国的语言优美动听,要使这些文字语言的乳汁滋润我的心灵和气质,我就应该多读书。

[写自己对读书的理性认识,没有这样的理性认识,也就不可能深刻地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首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后面应写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但小作者没有这样写,这样就起不到概括本段的作用了。

这句应调至下一段开头。

]

  记得《学生作文精品走廊》这本书,让我百看不厌。

里面有许多句子、好词,[“许多句子、好词”应改为“许多好句、好词”。

]在我写作文的时候一个个从我的脑子里蹦出来,使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我在四年级时,曾写过一篇《我爱祖国山和水》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了,编辑老师还写了“编者按”,称赞我的文章语言好。

1999年上半年,在纪念 朱自清 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读了朱自清的一些散文,看了报刊上登载的有 关朱自清 先生的一些事迹,我很佩服 朱 先生的人格,就写了《我心目中的 朱自清 先生》,刊登在《语文世界》第8期上。

这些都得益于我的读书爱好啊!

[这一段侧重写读书的作用。

爱好读书,使自己提高了语言修养,提高了写作能力。

文章推进一层。

开头一句意在写自己语言水平提高,应该概括地写自己读书后是从哪些方面提高了语言水平的,只写一本书的影响就不太恰当。

]

  我不仅喜欢读文学书,也喜欢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书。

[用一过渡句,承上启下。

]爸爸给我买了一套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金苹果文库”。

这“金苹果”真适合我的口味。

《小行星对话》、《太空星好热闹》使我了解了天体,觉得宇宙不再神秘,[此处应该用分号。

]《多媒体浪潮》,《克隆羊“多莉”引出的话题》使我开了眼界。

我记得“金苹果丛书”的编者说: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类极宝贵的天性。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去关心:

天有多高,石头往上扔为什么还会掉下来?

”这些话启发我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宇宙的秘密。

[这一段写也喜欢读科技方面的书。

此处如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一下自己对自然的思考,或者对宇宙的想象就更好了。

]

  有一首古老的读书儿歌说:

“春困秋乏夏打盹,守着火炉待明年。

”这说的是儿童以读书为苦的事,可是我在读书中寻找到了乐趣。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引用古诗,首尾照应。

]

  [评语]

  本文谈自己读书的乐趣,先写自己小时候背诗、听故事、读书,阅历不断扩大;然后具体记叙了自己读书的两件事:

一是苏州读“故事选”,二是读钱钟书,前者详写,后者略写,叙述中间以描写,文笔不仅生动,且带有感情,突出了读书的乐趣;再以一段写读书的作用。

“我不仅喜欢读文学书,也喜欢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书。

”又过渡到另一层次,写自己也喜欢读科学方面的书,体现了小读者兴趣的广泛性。

最后以对比手法,紧扣一个乐字,突出了中心。

本文不足之处是:

没有涉及到学校读书生活。

题为读书生活,从小学到初中,课堂学习读书是不可忽视的生活,应该写写课堂语文课上读书的乐趣,然后再写课外读书生活,这样更好地体现了题意。

  画像

  家中别无他人,我对着镜子自我欣赏了一番之后,就兴趣盎然地拿起笔画起自己来了。

  我喜欢留男孩头,头发短短的,觉得这样干净利索。

我也具有男孩子粗犷、豪爽、心胸、宽阔、豁达大方的性格特点。

因此别人都称我“假小子”。

  我的额头很高而且有些突出,有人说我这是聪明的标志;可也有人取笑我。

说下雨不用愁,额头可以当雨伞!

我心里明白,实际上我是个十足的“大笨蛋”!

每次考试,都是粗心大意,丢三拉四,但从不吃后悔药。

  恩,眼睛长得还凑合,描画起来也随意、舒心。

我的眼神是那么天真、调皮,然而也带着几分深邃,似乎可以洞察周围的一切

  唉,讨厌的鼻子长得最难看,妈妈说像个。

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

虽说性格像男孩,可我也有女孩的爱美之心呀,所以,这次借画像的机会,我就把它略作修改,画个高高的鼻梁,看上去俊秀多了。

  画出的嘴巴,怎么张得那么大呀?

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从前人们不是说“女子笑不露齿”吗?

哈哈!

管他那么多!

我要笑,我爱笑,我喜欢开怀大笑!

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觉得我的生活充满阳光,我就这样乐观地对待周围的一切,所以大家都说我是“乐天派”。

  思考回答:

  1、文章题目是“画像”,从全文可以看出文章重点运用了什么描写?

  2、她在运用这种描写时是否只是表现她在这方面的特征?

如果不是,她表现的是什么?

  3、由此你可以明白写人的文章重在表现什么?

  4、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自我修改,自我评价】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指导:

1、先读,看看有无错别字,语言是否准确,语句是否通顺

  2、再读,看看所选的材料是否真实,典型,是否能表现自己的特点。

材料安排上是否有详有略。

  3、最后,看看自己是否用了描写来表现自己的特点。

  自我评价:

说说自己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总结一下文章是否将真实,独特的你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描写老师

――七年级作文系列训练之写人篇

  【训练时间】2011、9、20

  【训练目标】

  1、细心的观察,用心的描绘。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述能力。

  2、写出老师的个性不可混为一谈。

  3、增强对老师的了解。

  【文题要求】

  1、集中、明了、简洁地表现出老师的个性,力求写出一点新意。

  2、选择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老师,或突出老师的某一方面特点。

  3、文体不限,以记叙为主,辅以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人物时运用多种人物表现手法。

  4、用细腻的文笔写出老师的独特之处。

  【上次作文点评】

  1、同学们应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是心理描写应用的好。

  2、有一些同学用词准确。

成语运用恰当。

  3、有些同学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很好。

  【训练题目及要求】

  ①通过一个月的观察请介绍你最熟悉的一位中学老师。

  ②不少于600字。

  【作文指导】

  怎样把人写形象

  一、提炼方法

  有人说,学生学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作文,还要从老先生身上汲取养分,学习怎样把人写形象。

  怎样写呢?

鲁迅先生说,青年人学习写作,最好是拿草稿和定稿比较来看,在比较中学习写作的方法。

请同学们看材料一,这是一个学生几易其稿的小片段,请你从这些片段的差异中概括出把人写形象的方法。

写在片段的边上。

时间6分钟。

  【学生活动】思考、写

  【老师活动】巡视、找人上黑板写

  【全班交流】在黑板上相互补充答案,引导。

参考:

1、抓住人物的个性特点来写。

2、在具体的事件或场景中写人。

3、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人。

4、语言准确。

  二、自我提升

  同学们很聪明,在比较中,总结出了许多把人写形象的方法。

我们发现,用描写写人,要比用记叙写人要形象生动,但如果有同学基础好,悟性高,已经会描写了,还要提高自己写人的能力,要怎样提高呢?

让我们再向老先生学习。

  鲁迅是善于描写的,尤其是白描。

老先生概括他描写的心得是:

有真意,少做作,去粉饰,勿卖弄。

请你结合《孔乙己》的片段,体会这12个字的含义。

  【学生活动】1、看材料,思考。

2、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学生说。

  【老师提升】不管你从中体悟出了什么,只要你能用到你的写作中,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几句话给我们很多启发,他给我的启发是,首先对所写的人物要有真情实感,不要是概念化的,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有个性,而不是共性。

情感是写作的前提。

其次,让人物自身的言行去说话,不要写作技巧。

  三、【实践检验】

  【老师】刚才我们学到好多写人的方法了,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有没有长进吧。

请你选择班里的一位同学为对象写一个片段,要求是把刚才学到的方法用进去,看谁的长进最大。

10分钟,字数不限。

  【学生活动】写

  【老师】巡视

  【同桌交流】1、同桌互评:

A,看长进,B,谈改进。

  【全班交流】选一人:

同桌评。

老师评

  【老师】根据刚才同桌给你的建议,请再次修改你的文章。

(来不及就作为作业

  附材料:

  2/5首页

  一蒋老师是个搞笑的老师,经常会说一些笑话给我们听,让我们在欢笑中受到了教育,我很喜欢蒋老师。

  蒋老师是个说话风趣的老师。

上课时,蒋老师发现江天杨又打瞌睡了,于是蒋老师就让我们描写一下江天杨上课打瞌睡的样子,同学们都说了起来,然后蒋老师也说了,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江天杨也笑了。

  蒋老师是个说话风趣的老师。

上课时,蒋老师发现江天杨又打瞌睡了,于是蒋老师说:

“你们知道江天杨打瞌睡时是什么样子的吗?

她要打瞌睡的时候总是先把头抬得高高的,看着老师,好让老师知道她听得很认真。

接着呢,就用手托着头。

再过一会,就趴着了。

如果老师这时候还没发现,她就睡着了。

”同学们听着蒋老师的描述都哈哈大笑起来,连江天杨也笑了。

这时候,蒋老师才又继续上课。

  蒋老师停止了讲课,看着江天杨。

这可怜的孩子又在睡觉了,而且还是在蒋老师的课上,我暗自为他捏了一把汗。

江天杨好像感到了什么,突然抬起头来,一脸懵懂的样子。

蒋老师皱着眉,笑着说:

“请大家描写一下江天杨上课打瞌睡时情景。

”“她趁老师不注意睡着了。

”“她躲在别人身后趴着睡着了。

”于是大家纷纷描写起来。

“观察不仔细,描写不细腻。

”蒋老师看着江天杨,目光中充满着慈爱,笑着说,“她先是把腰挺直了,努力地把头抬得高高的,目光力求和老师交汇,过一会双肘撑在桌上,双手托着下巴,眼睛也从仰视变成平视,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再后来手就放在桌上了,下巴放在手上,眨眼的频率越来越慢,越来越慢,但这时还会不时地抬眼看一眼老师,”蒋老师接着说,“如果这时候老师还没发现,那接下来才是酣睡啊。

”同学们都看着江天杨笑出声来。

“所以,要写好人,首先就是要观察仔细,对不对啊。

”“对——”同学们笑着大声回答道。

江天杨也笑了,睡意全无。

“继续上课。

”蒋老师拿起书来说。

  二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优秀例文】

  我的初中老师们

  进入中学以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学的老师就是不一样,各个身怀绝技,堪称‘教林高手’”,这不,下面就是我特意从一年的初中生活里撷取的几朵最美的浪花,愿与大家共赏:

  段老师——幽默大师

  段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虽然已有近二十年的教龄,但他并不是那种墨守成规,满足现状的老师。

上他的课,我们不但能听到他精辟的分析,了解到数学形势的发展,我们更能感受到他那严峻脸庞下让人意想不到的幽默。

在课堂上,他从不满堂灌输,而是在讲解中时不时地安排一些小插曲,活跃课堂气氛,舒缓一下我们绷紧的神经。

段老师是安庆人,虽早已是名声在外,但乡音依旧,更何况他还是一个爱开玩笑的老师,所以他那带着乡音、似懂非懂的俏皮的语言,经常逗得我们哄堂大笑,在这笑声中,我们不但学会了那枯燥无味、深奥难懂的数学知识,我们更得到了精神的享受,

  汪老师——语言天才

  汪老师真年轻,这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如果让他混学生们中间,相信不认识他的人一定会把他当作我们的同学。

“人不可貌相”,熟悉汪老师以后,我才知道汪老师虽然年轻,但却是一个乡音未改、儒雅有余的“老先生”。

记得刚开学的几天里,他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说话太快,别扭的普通话里带着浓浓的乡音,讲到兴奋投入时出总能溜出几个南方口音,惹得学生们暗自偷笑,他却浑然不知,依旧神采飞扬、忘我地讲课。

汪教师虽无段教师那般幽默风趣,但他有极深厚的语言功底,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管哪一堂课,汪老师总是竭尽语言之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