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678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docx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滑稽、陛下、头衔、御聘、爵士、钦差、随声附和、赏赐、炫耀、骇人听闻、称职、勋章”等词语的读音及词义。

  2.了解有关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运用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4.通过对话、心理活动推动情节发展。

  5.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

  从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

  2.讨论探究法。

就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的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看过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哪些作品?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她是一个废物》)

  二、出示背景材料(童话和作者),了解写作目的(为什么写):

  童话是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和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常常采用拟人手法(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语言通俗、生动、儿童化;篇幅一般较短。

  

  安徒生:

(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他通过长期的观察和体验,洞察出当时社会里充满欺骗,借助他天才的想像力,为我们虚构了一篇充满喜剧性,讽刺性的童话,曲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充满欺骗、缺乏真诚的现实社会。

这篇文章就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早。

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创作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

  三.什么叫“读懂”了

  1、生字词要能够读写,能够理解;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写了什么);

  3、学习文章写作技巧(怎么写);

  第一步字词理解:

滑稽()陛下()随声附和()头衔()爵士()钦差()赏赐()炫耀()骇人听闻()称职()勋章()御聘()

  四.完成第二步: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写了什么)

  (按角色朗读课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把班级分为八个小组,每一个小组一个题目,每组选出中心发言人)

  1.文章第一段从哪些方面写了皇帝爱新装成“癖”?

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2.骗子织成的新装有什么特征?

这一特征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皇帝做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4.皇帝派两位大臣去看新装,他们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他们不敢说真话?

  5.皇帝看新装时看到了什么?

他为什么说假话?

迫使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官员说假话的原因是什么?

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6.文中哪句话写了人们观看“新装”的盛况?

人们为什么热心看“新装”?

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

  7.这里安徒生为什么勾画了一个倾城观看,并异口同声说假话的场面?

老百姓说假话和皇帝、官员说假话是否相同?

  8.为什么小孩儿敢于说真话?

作者这样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发言:

(答案整理如下)

  1.从三方面写皇帝爱新装成“癖”:

  ①费用上(不惜……所有的……)

  ②心思、兴趣上(既不……也不……也不……除非……)

  ③更衣次数上(每……每……总……)

  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昏庸,荒唐的皇帝。

  2.外表上:

最美的布,分外美观特性: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一特征贯穿全文,成为主线,下面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

  3.皇帝做新装的目的就是:

除了为了漂亮外,主要还是想借此机会测试一下他王国里哪些人不称职,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

  这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社会欺骗成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皇帝对他统治下的充满虚伪和欺骗的王国里的臣民不信任,对他们的称职和聪明持怀疑态度。

  4.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害怕失去乌纱帽,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体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5.皇帝也是什么也没有看到。

可是他也不敢说真话。

他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

这样不仅他说假话,还造成了一种迫使人们说假话的氛围。

  迫使上至皇帝下至大臣官员说假话的原因是“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就像一条绳索套在文武百官的脖子上,他们不仅不敢诚实地戳穿骗局,而且还帮助骗子行骗。

这充分展示了整个宫廷的愚蠢和虚伪。

  6.“站在街上和窗子里”。

人们热心看新装的原因是“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试一下:

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7.作者勾画了一个不说假话显示不了“聪明”的社会;一个欺骗成风的王国。

文中的老百姓虽然说假话,但是因为他们胆小怕事,一旦有人揭穿骗局,他们也最终承认了真话。

作者对老百姓还是正面肯定的,而对皇帝和大臣官员则是极其辛辣的讽刺。

  8.小孩儿怀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社会上的污秽还没有来得及污染他的意识和他的灵魂。

他无所畏惧,无所求,无所得,无私无畏。

因此,他敢于说真话。

  作者这样结尾的作用是:

呼唤真诚。

因为安徒生深信,不管社会生活中欺骗之风如何盛行,然而人间自有真情在。

孩子是世界的未来,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充满真诚的世界。

这一点也正是安徒生作品的不朽之处。

  第二课时

  一、完成第三步:

探讨课文写法:

  1.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皇帝、老大臣和那位官员神态、心理、语言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2.分析人物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场面相同,本质相同)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是害怕失去乌纱帽,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

体现了他们的自私、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

  不同点:

写人物神态、心理各有不同。

  神态:

老大臣看布(真看)“眼睛睁的特别大”“越睁越大”(假看)“一边说,一边从眼镜里仔细地的看”;年青官员“看了看”。

  心理描写:

写皇帝,用疑问句,表惊异;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惊叹;写年青官员,用疑问句,不禁有点自我怀疑。

皇帝,大臣,老百姓都称赞那根本不存在的布料、新装是那么美,但每个人的语言也个有不同。

  这些多变的描写,人物的个性才才表现的具体,鲜明。

  3.分析本文线索,学习用对话、心理推动情节发展的方法。

以“新装”为线索。

  故事情节:

爱看做穿展

  (新装)(新装)(新装)(新装)(新装)

  

(1)

(2)—(4)(5)—(22)(23—31)(32—36)

  (引子)(开端)(发展)(发展)(高潮、结局)

  二.请用一个字概括本文中心内容,这个字既能适用于文中每个人物,又符合本文思想内容:

  骗子(贪婪狡猾)行

  

  皇帝(昏庸、愚蠢)老百姓(胆小)

  受骗传

  

  助揭

  

  大臣官员(虚伪自私)小孩儿(天真无私无私无畏)

  三、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联系生活谈体验)

  由于生活经验不一样,面对同一篇文章每个人的收获不可能完全一样。

  或读出自己:

相似的思想、情感,熟悉的生活……

  或读出问题:

不明白的地方,不同意的观点。

  读出自己:

是共鸣、欣赏、审美(把自己“摆进去”)。

  读出问题:

是质疑、研究、批判(与作者“对话”)

  1、人应当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无所顾忌。

  2、在生活中要真诚待人敢于说真话。

  3、生活中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4、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只有无私才无畏!

  5、一个人对自己要充满自信。

  6、一个人要克服人性中的弱点:

  自私、从众、从势、懦弱、世故、贪婪、骄傲、懒惰、嫉妒、愤怒……

  四、总结: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骗局,而这个骗局是有两个骗子导演的,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

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那么这个故事中的各色人物就围绕着一个“骗”字显出了他们的真面目。

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呢?

就是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狡猾阴险的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那么该如何来评价文中的骗子呢?

两个骗子其实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一方面照出了文臣百官的丑恶灵魂,也可以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本文写出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写出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写出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构成了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写作特点,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笑了他们的愚蠢虚伪、卑鄙自私,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虚伪、愚蠢的本质,同时告诉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五、课文拓展思维训练

  ㈠、根据课文内容仿造句子:

  骗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文臣百官的丑恶灵魂;

  骗子是,。

(是一把解剖刀,挖出了社会人生的病态。

  ㈡、请同学们就下面设定的情景,展开大胆想像,对故事情节进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补,体会童话想像力丰富、情节生动的特色:

  ⑴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里,有个大臣来报重要军情(想像一下,皇帝的反应)

  ⑵老大臣走后,两个骗子(想像一下骗子会说什么)

  ⑶皇帝看到新装后,回到宫里(想像皇帝想什么做什么)

  ⑷假如孩子没有把真话说出来,事情会怎么发展?

  六、作业布置

  大家想一想,皇帝游行完毕之后,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请大家续写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