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35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9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电子教案精品Word文件下载.docx

仿照

(1)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3)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如果有时间,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说数。

3、数教室里实物。

J:

教室有几扇门?

几扇窗?

几盏灯?

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

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

三、小结。

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四、作业布置:

同训P1、2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比一比

3、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全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4、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方法。

5、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数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理解“多”、“少”、“同样多”、“长”、“短”、“高”矮“的含义,并学会比较。

3课时

9月3日)

P6~8“同样多”“多”“少”的教学。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同时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同样多”“多”“少”含义,会用一一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一、新课导入。

做手指游戏:

边说边做动作,拿出左手和右手,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一个对一个,左手和右手同样多,也就是5和5同样多。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小动物和物。

2、学习比较多少时,先了解“同样多”这一概念,出示小兔和砖图,引用虚线的方法,让一只兔子都与一块砖连起来。

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一边读:

一只兔子对上块砖……。

最后,有没有兔子没有砖,有没有砖剩下来,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3、小猪与木头比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把猪和木头一个一个对起来,木头多1根,就是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板书:

多、少。

4、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进行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

5、反馈练习:

p8\2动手摆一摆。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的1~4题比较多少的练习。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比较多少的方法是什么?

(一一对应)

五、作业布置:

同训P3

教学计划(上课时间:

9月6日)

第二课时

P9,“做一做”及练习的第5、6题。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感知物体的长短,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具、学具准备:

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师:

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引导学生说出:

物体有长、有短。

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

长、短。

三、反馈练习。

1、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和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

四、巩固练习。

1、P12、62、P12、5

五、小结。

你这节课上得开心吗?

为什么?

六、作业布置:

9月7日)

第三课时

比较高矮,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7、8、9题。

初步知道比较高矮的方法。

了解高矮概念,初步渗透集合,对应的思想。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认识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能正确地应用长、短、最长、最短等基本字句表达出比较结果。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标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比较结果。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今天老师请来两或三个同学,你们谁知道他们的名字叫什么?

谁高、谁矮?

你怎样比较出来的?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高矮)

2、让学生感知物体的高矮。

先找出几个身高相差比较大的同学,进行两两比较,让学生说说谁高谁矮,初步感知人有高有矮。

然后,请两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让学生判断高矮。

3、板书:

高矮。

二、授新

1、引导学生探究比较高矮的方法。

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谁高谁矮的呢?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小组汇报。

2、师揭示比较高矮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比较人或物的高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都要从同一个起点站起来进行比较。

3、出示P10的高矮图,让学生说出谁高谁矮?

谁比谁高?

谁比谁矮?

1、P10做一做,是一个排队活动,看谁最高,让学生体会比身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2、P12练习一,第7题。

通过判断图中的三种动物的高矮,巩固高矮的常识。

3、P13、8是比高矮的活动,左图是看谁摸得高的游戏,右图是摆木块的比赛,看谁摆得高。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高矮”的感性认识。

高矮不只是限于身高,也可以是物体的高度等。

4、P13、9第一组是比高矮游戏。

第二组是间接比较物体长度的活动。

第三组是有趣的猜长短的游戏。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同训P4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6、能熟练地掌握1~5的基数的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含义)和几和几(数的组成。

初步建立数感受。

7、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8、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9、通过认数、数数渗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比较熟练的口算5以内数的加、减法。

8课时

9月9日)

第1课时

1~5的认识,以及练习二的第1~4题。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顺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的知识教育。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

教具:

计数器、1~5共5张数字卡片。

学具:

15根等长的小棒。

一、新授。

1、教学P14~15的“野生动物园”图。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

各有多少个(只)?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书目大的。

3、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当学生说:

“一个太阳、一头大象”时,教师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表示,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卡片,并贴上。

并提问:

这幅图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可以用1来表示?

4、教2、3、4、5的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启发学生说出这5个数字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5、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

6、根据1~5各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教师:

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

请你拿出2、3、4、5根小棒,分别摆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

7、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二、巩固练习1、做P16“做一做”。

教师端出3个苹果,并提问:

不用说出声,在心里说老师拿出了几个苹果?

请你用其他物体或数字表示和老师一样多的苹果数。

教学数序。

2、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问:

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

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然后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

1添上1是几?

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再拨1颗,然后教师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3、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

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

教学数的写法。

4、课堂练习。

P211~4每道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再回答,再填写。

三、总结:

1、你们学会了什么?

谁能告诉老师?

2、师归纳总结;

四、作业布置:

同训P

9月10日)

第2课时教学内容:

比大小(即认识>

、<

、=)和学习第几,以及相应练习。

1、初步认识>

、=,三种关系符号的意义。

2、正确、工整地书写这三种符号,并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认识>

、=的含义,并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我们学过的内容,师小结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

二、授新1、学比大小。

A、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的互相说说图的意思,然后提问:

几只小猴吃几个梨?

几个桃?

几根香蕉?

(用学具摆出来)B、师提问:

有几只小猴和几个桃?

每只小猴能吃到一个桃吗?

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的图案。

引入教科书P17的‘3只猴子对3个桃“的图。

C、小结:

有3只猴子和3个桃,猴子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

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

所以3等于3,用等号表示3=3。

(板书)D、师提问:

有几只猴子和几根香蕉?

(3、2),3比2多还是3比2少?

(1)用符号表示“>

”,读作大于号。

写法:

3>

2,读作3大于2。

书写:

大于号用两条短斜线交于一点,开口向大数,尖尖向小数。

(2)、提问:

有几只猴子和几个梨?

(3、4)3比4多还是3比4少?

如果用符号表示,应怎样写?

(指名板演)教学过程与教大于号相同,但符号意义,形状,写法刚好与“>

’”相反。

(3)、教学思考题:

一只白兔吃一个红萝卜,够不够?

(学生想出办法再回答)2、教学“第几”A、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有几个人排队卖票?

(5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并指导在方框中填上数。

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

让学生举例身边的事情即第几。

1、P18、2这张相片中一共有几个人?

从右数,爷爷排第几?

妈妈和爸爸各排第几?

再按书的要求填写。

2、P18、1指导完成。

练习二的第5、6、7题(扶放结合)3、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总结:

1、师问:

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2、师小结

9月13日)

第3课时

P19~20几和几(即4、5的组成)的教学以及练习二的练习。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4、5的组成。

(包含5以内的数)

掌握5以内数分解和组成的方法。

实践操作。

教学具准备:

4朵花和5根小棒。

一、复习。

1、认读5以内数的卡片。

二、新授。

1、教学“4”的组成。

(1)出示主题图,指导看图,提问:

图上有几个老师和几个小朋友?

他们各有几朵花?

他们在摆什么?

(2)教师指导学生摆红花,“把4朵红花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学生摆好后,向同桌的同学说一说,怎么分的,把4分成几和几。

(3)教师把学生分得过程和结果归纳总结:

4朵红花,先往右移1朵,说明3和1组成4,接着再往右移动1朵,说明2和2组成4,最后再往右移1朵,说明1和3组成4。

写出分析式:

444312213

44(4)、然后引导学生对比:

3113

(5)、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

(6)、反馈练习。

1、P19做一做,是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掌握。

2、3、4的组成。

2、教学5的组成。

(1)出示教科书P20的主题图,教学5的组成。

(2)先让学生数出5根小棒,然后分组,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把5分成两堆的几种不同分法,分别填在书上。

(3)汇报写出分析式。

5555

41322314

(4)“做一做”是个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组成。

三、巩固练习。

1、P22、8数的组成的练习。

2、P22、9让学生通过圈一圈,涂一涂颜色等活动,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3、P22、10数数和比大小这两个知识综合来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9月14日)

第4课时

P23加法例题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操作、表达,培养到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5个圆片、5根小棒。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

()3()5

二、教学新课。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通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

(2)师:

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师:

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板书:

+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

师板书:

=,并在符号后面写上3。

(4)、师进一步说明:

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

加法。

(5)、读加法算式。

(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3、发散联想。

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2+1=3]

二、巩固发展。

1、看图,体验加法含义,P23,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a)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A、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B、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操作,表述含义。

[看图]

2、看算式摆一摆。

P27、2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加法含义的理解。

3、P27、1先指导学生说图意,再填数。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加法,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求一共是多少或在一个数上添上另一个数,求一共是多少,都是用加法计算,计算的符号是“+”。

9月16日)

第5课时教学内容:

5以内的加法P24以及练习三中的第3、4题。

1、通过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的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能感受到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养成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能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复习5以内的数的组成。

345122141

二、教学例题4+1=51、创设活动情景

(1)电脑课件演示:

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

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

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

(3)学生回答后,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2、交流各自的算法。

提问:

4加1得几?

你是怎样算的?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然后指名上台说出自己算的过程。

3、试算5以内的加法。

(卡片)4、做P24的“做一做”。

(1)做第1题时,可将左右两幅图投影出来,接着让学生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让学生比较异同,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P24、2先摆,再填得数。

(练习三)1、P27、3让学生独立完成。

2、P27、4先说图意,再填数。

四、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都学会了什么呀?

同训P

9月18日)

第6课时

P25、26的减法,以及练习三的相应练习。

1、初步理解减法含义,从一个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即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会看图说图意,并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

3、认识减法算式,并会用数的分解想出得数。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口算5以内的减法。

口述计算思维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口头说说5以内的数的分解。

2、导入新课。

三、

授新1、教学减法。

A、出示主题图,动画展示活动全过程,让学生明确,从3里面去掉1只,求还剩多少只?

就是要从要从3里面减去1只,板书课题:

减法。

B、写成算式3-1=2,并教学生认识减号。

C、教学算式的读法:

3减1等于2,或3减1得2。

2、教学4-2。

(1)、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一个小朋友手中有4个气球,飞走了2个,还剩多少个?

(2)、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你是怎样想出得数来的?

(小组讨论。

)(3)汇报并板书:

4-2=25、反馈练习,P25做一做,先摆再说算式。

6、教学5-2。

出示主题图:

有5个苹果,刺猬驮走了2个。

让学生观察后提问: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

还剩几个?

在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

求还剩几个,怎么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5-2=3,提问:

得数是怎么得来的?

(在小组说说,并作汇报。

)小结:

要判断图意是加法还是减法,主要看清题中得总数是否知道,如果知道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或者去掉的数,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所以,减法一定要找出总数出来。

四、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先指导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再填数。

2、P27、5独立完成。

P28、7、103、P27、6P28、8、9、4、P28、11游戏活动,对号上车。

教师向学生讲清游戏规则:

每张卡片是一张车票,卡片上的得数对应汽车方框中的数,对上了的就可以上车。

五、总结。

用减法计算要知道什么数?

六、作业布置

同训P

9月20日)

第7课时教学内容: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1、初步理解“0”的实际意义,会读、写“0”。

2、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一个数;

“0”可以表示起点。

认识“0”,理解任何数和“0”相加、减的算理和结果。

理解任何数和“0”相加、减的算理。

一、复习:

看图写数,知道1~5各数是一个数。

二、新课教学。

1、认识0的意义。

A、出示主题图,通过三幅图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过程:

B、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揭示课题。

C、观察尺子,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0”的位置,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0”排在哪里?

D、小结:

“0”和前面所学过的数1~5一样,也是一个数,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起点用0表示,有关0的知识有很多,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写“0”(0像鸡蛋)3、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

A、两个数相减得0的减法。

出示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窝里还剩多少只?

(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