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63504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2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衍生产品-绪论.pptx

金融衍生产品,经贸学院王双英,自从1972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设立国际货币市场分部并推出第一张外汇期货合约以来,金融期货就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同时金融期货的发展又引发了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其中就包括金融期权。

第一章绪论,一、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义与种类牛津商业词典中衍生产品:

衍生产品乃是一种金融工具,其价值取决于标的资产(如商品、货币等)的预期价格的变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金融衍生产品是一种合约,该合约的价值直接取决于一个或多个标的证券、股价指数、债务工具、商品、其他衍生工具,或者其他任何约定的价格指数以及协议的价值。

衍生产品涉及基于标的资产的权利和义务的交易,但并不一定发生标的资产的转移。

所谓金融产品也称为金融衍生工具,是指这样一类金融工具,它们本身以另一类(金融衍生工具的标的物)为基础,其价值取决于作为其标的物的基础金融产品的价值。

例1:

比如2月1日,你去书店中购买畅销书货币战争,但收银员告诉你该书已经售完,同时告诉你3月1日会进的新书,由于该书比较畅销,如果你担心3月1日该书会很快售完,你可以和收银员签订一份“协议”,该“协议”的内容是3月1日你会来该书店以书后表明的价格购买该书,因此,这份“协议”就锁定了一本货币战争,同时也相当于一份“远期合约”,因为它锁定了未来交割的时间和价格。

例2:

以外汇远期为例。

某进口商将于3个月后付款100万美元,当前的汇率为8.3(即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在这三个月内,如果汇率每上升0.01,进口商就要多支付人民币1万元。

为了防止人民币贬值的汇率风险,进口商同时签订了一份远期合约,远期合约的标的资产是100万美元,协议上确定的交割汇率是1美元兑换8.3元人民币,3个月后交割。

这样,无论市场上汇率如何变动,进口商已经把成本锁定在830万人民币。

也叫做套期保值行为。

远期合约的损益图如果用K来代表远期合约中规定的交割价格,用S来代表同样标的资产现货市场上的即时价格,用ST来代表远期合约交割时的现货价格,则:

多头的收益为ST-K空头的收益为K-ST,举例说明:

某股票远期的交割价格为5元,当交割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分别为3元、5元和8元时,计算多空双方的损益?

当市场价格为3元时,多方的损益为3-5=-2元,空方损益为5-3=2元当市场价格为5元时,多方和空方的损益均为零。

当市场价格为8元时,多方的损益为8-5=3元,空方损益为5-8=-3元注意:

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远期合约中,多方和空方的损益和为零,因此远期合约也是一种“零和交易”,也叫做“零和游戏”。

金融衍生产品的传统形式是各种远期合约,现代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金融衍生产品大致分为: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各种远期协议以及信用衍生产品;金融期货又分为:

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价指数期货和股票期货;金融期权又分为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金融互换又分为货币互换、利率互换、交叉货币利率互换;,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的标准合约,.期货交易和远期交易的区别,

(1)交易场所不同远期交易一般都是在场外市场进行,双方主要是通过电话、电报成交,或直接通过柜台交易成交。

而期货交易则一般都是场内交易,双方都必须在正规的交易所内进行集中交易。

(2)履约保证不同期货交易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交易双方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比率缴纳保证金。

交易所和经纪人正是依靠这种保证金来确保交易双方履约的。

而远期交易不实行保证金制度,其履约的保证只是客户的信用。

因此,在期货交易中,只要缴纳保证金,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交易,但在远期交易中,只有那些信用等级较高的大机构才可以参与。

(3)实际交割率不同在远期交易中,所有成交的合约几乎都要到期交割,因为这种交易一般都以到期交割为主要目的。

所以,如果不考虑违约,远期交易的实际交割率应为100%。

但在期货交易中,无论是套期保值者,还是套利者或投机者,他们在成交后往往并不等到到期后通过实物交收而平仓,而是在到期前通过反向交易而平仓,因此其实际交割率很低。

(4)现金流量的变动不同期货交易实行逐日结算制度,所以只要价格发生变动,现金流量在每个交易日都要发生变动。

而远期交易并不实行逐日结算制度,所以交易双方只是在合约到期日才发生现金流量的变动。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国际市场分部的外汇期货,芝加哥交易所(ChicagoBoardofTrade)的利率期货,二、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创新:

是指金融业突破传统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而采用新的金融技术、开办新的金融业务、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创立新的金融机构、开拓新的金融市场、实行新的金融制度,进而形成新的金融运行机制的过程。

金融创新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1、逃避金融管制;转移金融风险;金融创新最主要的是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前者多见于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创新、负债业务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创新;后者70、80年代创设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管制与金融创新严格的金融管制主要指外汇管制和利率管制;Q条例:

1、只有商业银行才可以经营活期存款业务不得对活期存款业务支付利息;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职能经营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业务,这些存款可以付息,但不得使用支票;3、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率不得高于规定的最高利率等;这样的条例将限制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支票的使用范围以及存款利率;通货膨胀发生时将降低存款业务,大公司可通过发行债券和商业票据筹集资金,这是商业银行推出了大额可转让存单、自动转账账户、可转让提款通知书账户等等。

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防范和转移金融风险是金融创新的又一个直接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协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该协定对各国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确定的规则、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形式的总和。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orldBank)。

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三、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原因,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

1、规避金融管制;2、转嫁金融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发展:

1、金融衍生品品种不断翻新;2、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断扩展;3、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规模快速增大;金融衍生品发展的主要原因:

1、国际金融环境的新变化与金融风险新特征是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逃避金融管制导致某些金融衍生产品和发展;3、各种基础金融市场、普通商品期货与期权市场的发展为金融衍生品推出提供了现实的条件;4、套利与投机的盛行对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推波助澜。

四、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风险管理,四、金融衍生产品与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的需要与金融衍生产品的产生巴林事件:

1762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BaringsBank),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

当然它也得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人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这原是一个金融体系运作过程中正常的错误帐户。

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向她咨询是否可以另立一个档案,很快,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问他需要什么帐号,在中国文化里“8”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因此里森以此作为他的吉祥数字,由于帐号必须是五位数,这样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便诞生了。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帐户直接向伦敦报告。

“88888”错误帐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存于电脑之中。

而且总部这时已经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现的错误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过。

“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帐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帐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星期的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

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口,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口合约,表示至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

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

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然而,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便成了“业主交易”使巴林银行在这个帐户下,暴露在风险部位。

数天之后,更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如果乔治的错误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别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将乔治出现的几次错误记入“88888帐号”对里森来说是举手之劳。

但至少有三个问题困扰着他:

一是如何弥补这些错误;二是将错误记入“88888”帐号后如何躲过伦敦总部月底的内部审计;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们追加保证金,他们会计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赔进多少。

“88888”帐户也可以被显示在SIMEX大屏幕上。

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赚的佣金转入帐户;到1993年7月,他已将“88888”号帐户亏损的600万英镑转为略有盈余,当时他的年薪为5万英镑,年终奖金则将近10万英镑。

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么,巴林的历史也会改变。

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混淆。

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后,任职巴林新加坡期货交易部兼清算部经理。

作为一名交易员,里森本来应有工作是代巴林客户买卖衍生性商品,并替巴林从事套利这两种工作,基本上是没有太大的风险。

但不幸的是,里森却一人身兼交易与清算二职。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

1月30日,里森以每天1000万英镑的速度从伦敦获得资金,已买进了3万口日经指数期货,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

2月10日,里森以新加坡期货交易所交易史上创纪录的数量,已握有55000口日经期货及2万口日本政府债券合约。

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

所有这些交易,均进入88888帐户。

帐户上的交易,以其兼任清查之职权予以隐瞒,但追加保证金所须的资金却是无法隐藏的。

里森以各种借口继续转帐。

这种松散的程度,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2月中旬,巴林银行全部的股份资金只有47000万英镑。

1995年2月23日,在巴林期货的最后一日,里森对影响市场走向的努力彻底失败。

日经股价收盘降到17885点,而里森的日经期货多头风险部位已达6万余口合约;其日本政府债券在价格一路上扬之际,其空头风险部位亦已达26000口合约。

里森为巴林所带来的损失,在巴林的高级主管仍做着次日分红的美梦时,终于达到了86000万英镑的高点,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终结的命运。

327事件327是一个国债的产品,兑付办法是票面利率8%加保值贴息。

由于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该产品在期货市场上有一定的投机价值,成为了当年最为热门的炒作素材,而由此引发的327案,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民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说法)则将2月23日称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解释:

327是国债代号,并不是案发当日,出事的那天是95年的2.23)1992年时中国国债发行极难。

1990年以前,国库券一直是靠行政分配的方式发行的。

国债的转让流通起步于1988年,1990年才形成全国性的二级市场。

个人投资者普遍把国债作为一种变相的长期储蓄存款,很少有进入市场交易的兴趣。

基础价格:

92(3)现券的票面利率为9.5%,如果不计保值和贴息,到期本息之和为128.50元。

保值贴补率:

92(3)现券从1993年7月11日起实行保值,因而,其中1995年7月份到期兑付时的保值贴补率的高低,影响着92(3)现券的实际价值。

贴息问题:

1993年7月1日,人民币三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上调至12.24%,这与92(3)现券的票面利率拉出了2.74个百分点的利差,而1994年7月10日财政部发布的公告仅仅规定了92(3)等国债品种将与居民储蓄存款一样享受保值贴补,并未说明92(3)现券是否将随着储蓄利率的提高进行同步调整。

因此,92(3)现券是否加息成为市场一大悬念,直接影响92(3)现券的到期价值。

1995年新券流通量的多寡也直接影响到92(3)期券的炒作,由于上海证交所采用混合交易的制度,如果新券流通量大,且能成为混合交收的基础券种,那么,空方将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市场将有利于空方,如果相反,则对多方有利。

3这些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为92(3)国债期货的炒作提供了空间。

时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的预测,“327”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

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市场空头主力。

而另外一边,1995年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经开),隶属于财政部,有理由认为,它当时已经知道财政部将上调保值贴息率。

因此,中经开成为了多头主力。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空头判断彻底错误。

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

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极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

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

管金生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

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

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

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

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

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1995年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

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空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

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

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327”国债期货事件是由财政部制造。

财政部既作为国债政策的制定者,其下属机构中经开又为国债期货市场的交易者。

1992(3)国债将增加13.152亿的财政支出,但财政部如能拖延消息公布,让其下属机构在市场做多。

尉文渊最终取消了最后八分钟的成交,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万国,如果没有取消,第二天多方重来,万国证券必然无法承受。

“327”国债期货事件中巨额的盈利并未流向中经开,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回了财政部。

管金生显然在审判的时候意识到了自己的对手是谁,知道自己在劫难逃,所以没有请律师,在此后的日子里,再未抛头露面谈论此事。

最终管金生是以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10万元,罪名中却没有涉及违规交易,不使用违规交易是为了避免将中经开牵扯其中。

中经开也在财政部的保护下,未受此案牵连。

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与新金融风险的引发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种套期保值的工具本是为管理金融风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同时作为一种获利性的投资工具,金融衍生产品又给投资者带来新的、更为严重的风险;在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上,既有套期保值者,也有投资者;金融衍生品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高杠杆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金融风险管理在套期为目标时,必须以保值为目标,不能以获得意外收益为目标;某些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各种金融衍生品都有缺陷,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应根据各种衍生产品的特点进行搭配运用,从而做到取长补短;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巨大风险的原因不是因为套期保值而是因为投机;作为套期保值的工具金融衍生品可以有效的管理各种金融风险;而作为投资工具又会给投资者带来金融风险。

五、本书结构,1、掌握国际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概念、主要产品类型、交易规则和策略,以及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

2、掌握金融期货的主要概念、交易制度、主要产品、定价原理以及金融期货的套利与投机规则。

3、掌握金融期权的主要概念、交易制度、主要产品、定价原理、套期保值和套利交易。

4、掌握金融互换的定义和种类、远期利率协议的定义与计算方式以及其他各种信用衍生产品的概念和种类。

5、考核:

平时成绩:

出勤、课堂表现、作业30期末考试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