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976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46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docx

供热首站结构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供热首站(A—F)轴38m,(1—8)轴51m,基础形式为桩承台基础。

供热首站的地基处理方式为混凝土灌注桩。

本单位工程的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三层,结构层高度一层为7.45m,二层为5.55m,三层的高度为9.05m(三层的顶为钢结构,没有梁和板),但是在一层D—E、1—7轴的层高为13m;建筑总高度23.4m,建筑总面积为:

5814m²。

本工程的±0.000=720.900m。

本工程主要构件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主件尺寸如下:

4.5m层框架梁:

400×900、400×1000,次梁:

300×800;7m层框架梁:

400×900、400×1000,400×1200,次梁:

300×800;13m层框架梁:

400×900、400×1000、400×1400,次梁:

300×800;柱:

柱的截面尺寸有两种,分别为:

A轴柱的截面尺寸为:

800×900,其余柱的截面尺寸为700×700;1—2轴跨距为9.0m,D—E轴跨距为10.0m,A—B轴跨距为6.0m,E—F轴跨距为8.0m,其余均为7.0m。

1.2现场施工情况

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一期(2×600MW机组)供热改造工程位于陕西省铜川市新区坡头镇,距铜川新区约6km。

厂址北靠北楼乡,南临华里坊村,东接坡头镇,西至冯兰村。

供热首站区域总面积约25亩,供热范围为铜川市新区、耀州区、坡头工业园。

工程设计单位: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监理单位:

西北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施工单位:

西北电力建设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1.3编制依据

设计图纸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电力建设安全施工管理规定》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材料、施工除必须达到以上标准外,还应满足其它有关的国家及行业规范、规程、标准。

1.4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工程合同要求工期和本合同中承诺的工程施工期限,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与顺序,保证各项施工活动相互促进、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加快施工进程。

2、用流水作业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安排施工进度计划,以保证施工连续性、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3、贯彻“节材、节能、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充分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工程成本。

4、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减少各种临时设施的投入。

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尽量避免二次搬运,做到文明施工。

6、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对分部分项工程设定目标,做好各个环节的检查控制,以每个分项设定目标的逐项实现来保证整个工程目标的落实。

2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

1、项目部组织人员建立测量班组,检查验收红线桩,做好施工现场平面、高程控制桩的设置,以及自然地坪高程网络测量记录等测量准备工作。

2、组织项目部施工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图集、图纸、施工规范以及技术文件,了解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标准。

并做好图纸会审、设计交底工作。

3、组织有施工人员学习《规范》、《规程》和《标准》,对特殊工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技能考核,坚持持证上岗。

4、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核和鉴定,保证计量准确。

 

5、进行脚手架,模板支撑的设计验算。

6、提出材料半成品计划,安排加工定货。

 

7、根据图纸选用图集号,准备相应图集以备施工查用。

2.2现场准备

1、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着合理、经济实用,节约的原则,修建临时设施及合理布置各施工区域,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2、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确定水平运输道路,做好临时道路的铺筑工作,确定垂直运输机械塔吊的位置。

 

3、做好现场排水管沟,及时排除地表水,保证雨季道路畅通。

 

4、组织机械设备进场,进行安装调试运转,确保所有机械设备性能良好。

5、根据工程材料使用计划,组织材料进场。

 

6、组织劳动力进场并进行必要的培训。

 

7、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搭建临时设施、围墙等。

8、配备消防器具,确保消防安全。

2.3劳动力计划

2.3.1人力配备

时间

2015.09

2015.10

2015.11

工种

平均

高峰期

平均

高峰期

平均

高峰期

机械操作

8

16

6

8

4

6

普工

20

20

20

20

20

20

木工

55

70

55

60

2

4

钢筋工

53

65

53

65

2

4

6

8

6

6

2

2

瓦工

3

6

6

6

20

25

架子工

45

66

10

40

10

40

焊工

4

4

测量

2

2

2

2

2

2

电气安装工

6

6

6

6

6

8

实验工

2

2

2

2

1

1

管理人员

10

10

10

10

10

10

2.3.2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1

挖掘机

2

10

钢筋弯曲机

2

2

50#装载机

3

11

钢筋切断机

1

3

无堵塞排污泵

2

12

钢筋调直机

1

4

吊车

1

13

插入振动器

4

5

木工圆锯

3

14

电焊机

2

6

塔式起重机

1

15

砂浆搅拌机

1

7

卷扬机

2

16

蛙式打夯机

4

8

钢筋剥肋直螺纹滚丝机

2

17

多功能木工机床

9

钢筋对焊机

1

2.3.3主要试验和检测仪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备注

1

全站仪

NTS-352RL

1套

2

水准仪

AT-32

1台

3

激光垂准仪

PL—1J

1台

4

万能检测尺

2米

1把

5

塞尺

CBZ8-S

1把

6

钢卷尺

50m、5m、3m

15把

7

坍落度桶

200

3个

8

试块模具

100*100*100

6套

9

环刀

——

10套

10

砼试样养护箱

HWX-05

1个

11

兆欧表

ZC-8

2块

13

钳式电流表

75~1000A

2块

14

接地电阻测量仪

ZCB

2块

15

数字万用表

DT830

2块

2.4工程进度计划

主要节点的工期计划如下:

桩间土A-B轴开挖2015年9月11日

基础混凝土浇筑2015年9月12日—2015年9月20日

土方回填至—2.0m2015年9月21日—2015年9月22日

7.0m层砼浇筑2015年9月23日—2015年10月7日

13.0m层砼浇筑2015年10月8日—2015年10月17日

18m层砼浇筑2015年10月18日—2015年10月25日

18m层脚手架拆除2015年11月1日—2015年11月3日

3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1土方工程

3.1.1测量放线

厂区测量控制网由甲方指定基准点由我方引测。

根据提供的厂区测量基准点及测量资料复核现场测量控制网,由建筑图纸平面座标、标高,测量放线定位,设置半永久性控制桩标志,进行保护,绘制放线成果图,向各施工队书面交底。

采用水准仪、全站仪及钢尺进行桩位测量放线。

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必须按照有关的要求进行年检,测量班及各工程队均配备经校验的钢尺,主要建(构)筑物放线时必须依此为准,并根据气温对尺长进行修正。

利用水准基点作为高程控制依据,将绝对高程计算为相对高程,并把建筑结构室内地坪标高引测至周围建筑设施上,以便于高程放样。

同时,定期对各标高点高程进行复核,保证正常使用。

标高控制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均经鉴定合格)传递至底板及各层楼板上来控制层高。

3.1.2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为大开挖,开挖线为基础外边外放1米,开挖边坡坡度为1:

1,施工坡道宽4米,坡度为12度,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挖出的土方堆置坑边3m外,用于后期土方的回填。

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装载机倒运。

土方开挖时应严格控制槽底标高,开挖槽底标高为716.30米,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50—100mm厚土,采用人工清理,严禁超挖,扰动基槽底土层。

人工清槽完成并整平后,采用蛙式打夯机夯三遍,夯实底层土。

开挖时测量人员配合,随时检查开挖深度,开挖过程中如遇到墓穴孔洞或有异常现象时应适时与现场监理联系共同商定解决。

基槽整平夯实后,应会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查单位一同进行验槽,并做好验槽记录。

验槽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基坑采用钢管和防护网进行防护。

使用Φ48×3.0mm的钢管作为骨架,立杆间距2.5m,两道水平杆,防护栏杆高度为1.2—1.5m,然后采用密目网封闭。

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并将坡面上不稳定的土清除。

由于土方开挖时正处于夏季、雨季,为防止雨水浸泡基坑,在基坑底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截面宽度200mm,深度为300~500mm;并在每隔30m左右设置一集水坑,集水井截面尺寸800×1000,坑底比排水沟低500mm,并用抽水泵将积水及时抽走。

为有效地防止地面雨水流到基坑内,在基坑顶设置截水沟或挡水线,截水沟截面宽度200mm,深度最浅处为300mm,坡度为3%。

挡水线由沙袋围成,高度约为400mm,宽度约为500mm左右。

基底采用C15素混凝土浇筑10厘米厚垫层。

表面应平整,顶面标高误差控制在±20mm以内,以保证钢筋的顺利安装。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控项目

1

基底土性

应符合设计要求

2

边坡、表面坡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标高偏差

柱基、基坑、基槽

0~-50mm

4

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偏差

基柱、基坑、基槽

+200mm~-50mm

5

表面平整度

基柱、基坑、基槽

≤20mm

3.1.3土方回填

基坑回填土要求:

-4.5m(716.40m)~-2.0m(718.90m)采用2:

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6,承载力不小于220kPa,-2.0m以上采用素土回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3,承载力不小于150KPa。

基础承台的标高在-4.5m~—3.0m之间,所以在-4.5m~—3.0m之间进行灰土回填时采用人工回填为主,机械运输辅助。

采用人工分层回填灰土时,每次的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00mm,蛙式打夯机每层夯实遍数为3~4遍,不得小于3遍。

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各层厚度钉木桩控制。

灰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3.0m以上的灰土回填可采用机械为主人工配合的回填方式:

即使用振动压实机压实回填,每层灰土的虚铺厚度不能超过350mm,每层夯实遍数为3~4遍。

-2.0m以上为素土回填,使用振动压实机和人工配合进行回填。

每层素土的虚铺厚度不能超过350mm,每层夯实遍数为3~4遍。

灰土混合料的拌和:

灰土混合料拌和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场集中进行拌和。

拌和土必须使用经试验合格后土场的土源,按预定配合比在拌和设备内拌制灰土混合料。

混合料需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块;同时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灰土拌和时消石灰与土体积比为2:

8,土料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

拌和后确保灰土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20.1%,其允许偏差不得大于±2%,若超过±2%时应晾晒或洒水湿润。

混合料拌和后现场可根据“手捏成团、落地散花”判断其含水量是否合适。

每层夯实完成后,采用环刀法进行检验。

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

检验点数量不得少于10个。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控项目

1

基底处理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分层压实系数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边坡坡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及施工技术措施规定

4

标高偏差

柱基、基坑、基槽

0~-50mm

一般项目

1

回填土料

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分层厚度及含水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

3

表面平整度

基柱、基坑、基槽

≤20mm

3.2基础工程

本工程的基础形式为桩承台基础,其中CT—1即六边形承台共有18个,CT—2即四边形承台共有30个。

承台高度为1.50m,砼灌注桩进入承台0.10m。

承台与承台之间的连接采用系梁连接。

本工程的系梁有三种形式,分别为:

400×800、400×1000、400×1200,系梁的底标高为—4.50m。

承台的钢筋为双层钢筋网片。

钢筋加工与安装 

由于承台钢筋较密,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钢筋绑扎施工,再支立模板 。

最外层钢筋保护层厚度5cm,绑扎时应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

 

钢筋绑扎时先绑扎底层钢筋网片,周边钢筋网片,架立钢筋,最后绑扎顶面钢筋网片,绑扎时应注意留有出口以方便作业人员出入,在混凝土浇注时将出口补全。

 

绑扎承台钢筋时,必须同时预埋承台及墩柱接缝钢筋,当与承台钢筋位置有冲突时可适当调整承台钢筋间距,必须保证墩柱预埋钢筋位置准确。

 

钢筋的加工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注意下料长度,钢筋弯钩采用直角形弯钩,其弯曲直径dm≥5d,钩端长度≥3d。

钢筋加工过程中钢筋长度不够的需加长时,应注意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钢筋绑扎前按钢筋型号分别堆放,方便钢筋工绑扎。

绑扎时应注意不同的钢筋型号对应不同的绑扎位置,切不可乱绑、错绑。

钢筋绑扎时扎丝头应朝下或朝里。

钢筋数量、间距必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严禁偷工减料。

钢筋绑扎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先自检、互检,然后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上报监理及业主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承台模板采用木模板拼装。

模板的加固采用钢管背带加对拉拉杆进行加固。

混凝土施工 

砼浇筑前,应会同监理对模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砼浇筑令填写完成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基础砼采用商砼,罐车运输,人工配合泵车入模。

承台的混凝土标号为C35。

混凝土应按照同一厚度水平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应大于30厘米。

每层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捣固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CM,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得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 倍,振捣时应避免碰撞模板及墩柱预埋钢筋。

振捣密实的标准是混凝土表面停止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平坦并泛浆。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并由专人经常检查模板及支撑,防止跑模及胀模现象。

当发现有变形及移位时,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浇筑时要加强抽水,基坑不得有积水,混凝土终凝前不得受水浸泡。

 浇筑时值班技术人员要及时准确填写混凝土浇筑纪录。

混凝土养护 

    大部分承台浇筑期间正是夏季高温期间,混凝土失水较快,浇筑完毕后要及时以土工布覆盖,待收浆后应经常洒水,经常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养护期为7天,再此期间要有专人负责养生工作。

 

3.3主体工程

3.3.1钢筋工程

钢筋制作

钢材进场后必须按要求取样试验,送试验室进冷拉、冷弯试验。

质量不合格、不检验的钢材严禁使用,钢材下料严格按图纸施工,要根据不同钢筋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减少接头,如需钢筋代换,必需经设计院同意后方可进行代换。

钢筋连接

本工程钢筋连接形式主要有:

梁、柱主筋的连接为剥肋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套筒连接的主要施工方法:

1、工艺流程:

下料、平头→剥肋滚压螺纹→丝头检验→利用套筒连接→接头检验→完成 

2、接头施工 

1)切割下料 

对端部不直的钢筋要预先调直,按规程要求,切口的端面应与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采用砂轮切割机,按配料长度逐根进行切割。

 

2)加工丝头 

a、丝头的加工过程是:

将待加工钢筋夹持在设备的台钳上,开动机器,扳动给进装置,动力头向前移动,开始剥肋滚压螺纹,等滚压到调定位置后,设备自动停机并反转,将钢筋端部退出动力头,扳动进给装置将设备复位,钢筋丝头即加工完成。

 

b、加工丝头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

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c、丝头加工长度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其公差为+2P(P为螺距)。

 

d、操作工人应按下表的要求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每加工10个丝头用通、止环规检查一次。

  

e、经自检合格的丝头,应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随机抽样进行检查,切去不合格的丝头,查明原因并解决后重新加工螺纹。

 

f、检查合格的丝头应加以保护,在其端头加带保护帽或用套筒拧紧,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

 

3)现场连接加工 

a、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应干净、完好无损。

 

b、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使用管钳和力矩扳手进行施工,将两个钢筋丝头在套筒中间位置相互顶紧。

c、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随手刷上红漆以作标识,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不应超过2丝。

焊接钢筋时,用焊接夹具分别钳固上下的待焊接的钢筋,上下钢筋安装时,中心线要一致。

套筒连接检验:

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接头为一验收批,不足500个接头也作为一批。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严禁漏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接头的布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梁、柱节点处箍筋安放质量,可按下列方法施工,当梁骨架钢筋在楼盖上绑扎时,将预先焊好的成品“套箍(按设计要求,几个箍筋按规范间距焊接而成)放入,以便当梁骨架沉入时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间距施工。

对135度/135度的箍筋施工,因其安放难度较大,制作时先做成135度/90度的箍筋,待其绑扎好后再用小扳手将90度弯钩扳成135度,所有板负弯筋必须用小马凳搁置,浇灌砼时,严禁破坏小马凳,确保负弯筋的位置正确。

钢筋绑扎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先自检、互检,然后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进行检查,检查完成后上报监理及业主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钢筋保护层: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超过钢筋的公称直径。

钢筋加工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控项目

1

原材料抽检

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l)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

化学成分专项检验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

4

受力钢筋弯钩和弯折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1)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

箍筋末端弯钩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表主控项目第4项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

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的:

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一般项目

1

钢筋表面质量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2

钢筋调直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钢筋加工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mm

4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5

箍筋内净尺寸

±5mm

钢筋安装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主控

项目

1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

焊接(机械连接)接头的质量

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一般

项目

1

接头位置

宜设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2

受力钢筋焊接(机械连接)接头设置

宜相互错开。

在连接区段长度为35倍d且不小于500mm范围内,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国家规范GB5O2O4的规定

3

绑扎搭接接头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搭接长度应符合标准的规定;连接区段1.3L1长度内,接头面积

百分率:

(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内构件不宜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4

箍筋配置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标准GB50204的规定

般项目

5

网片长、宽偏差

±10mm

6

网眼尺寸偏差

±20mm

7

网片对角线差

≤10mm

8

长度偏差

±10mm

9

宽、高度偏差

±5mm

10

间距偏差

±10mm

11

排距偏差

±5mm

12

基础

±10mm

柱、梁

±5mm

板、墙、壳

±3mm

13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偏差

±20mm

14

钢筋弯起点位移

≤20mm

15

中心位移

≤5mm

16

水平高差

+3mm~0

3.3.2模板工程

本工程为全现浇框架结构,模板工程相应较大,模板工程是主体结构施工中的主导施工线。

为确保主体钢筋砼结构施工速度,本工程安排70名木工分成两个班组,白天黑夜24小时施工。

两个班组又分为若干个作业组,对每个作业组采取定员、定作业部位、定任务、定质量标准实行分组包干,全面铺开施工。

本工程所有模板,柱、梁、梁底全部采用18mm多层夹板模。

板底模采用18mm多层夹板模。

支撑系统全部采用钢管扣件搭设成排架。

模板制作、木模制作前应认真做好翻样工作,特别是楼梯部位、梁柱交接点部位的翻样。

翻样模板时必须先认真计算强度、刚度,做到既要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又要考虑构造简单、安拆方便,做到定位、定点设计。

支撑系统脚手架立杆间距梁≤1000mm,板≤1200mm,现浇楼板支模大楞≤300mm。

墙、柱模板安装前必须先在板面弹出柱边线位置,并在其根部设钢筋限位,以确保柱根部位置的正确。

模板安装时应先复核钢管排架、底模横楞的标高是否正确。

当梁跨度>4m时应起拱。

梁、柱模板平面接槎时,柱模应支设到板底。

梁模板头竖向同柱模接平。

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