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47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Word下载.docx

”所以,守城部队不敢开城门,担心扰乱军心,引起军队也撤退。

走到城门附近,守城军官大喊:

“站住!

检查!

就是他娘的唐生智也休想从这里走出去!

中尉华宣恩走向前,大喊:

“——你来看看是谁?

守城少校骂骂咧咧地跑过来,掀开担架上的被子一看,傻眼了,是穿着少将军服发着高烧的司令唐生智本人!

他向城门的守军挥挥手说:

“——放行吧!

华宣恩回忆,我们20几人抬着担架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庭广众之中走向了城门。

人们挤出一条通路。

开始,还是静谧的世界万籁俱寂,千百双眼睛注视着我们。

“吱钮钮、吱钮钮……”城门在几个士兵的推动下,逐渐打开了。

当我们们一行走出城门后,后面就开了锅一样的纷乱起来!

就像开闸放出的水!

像决了堤的水坝!

像打开的潘多拉魔瓶!

像泄了气的皮球!

人流泄如洪!

唐生智司令的临阵脱逃,彻底分裂了保卫南京城,与南京城共存亡将士们的决心!

在人流之中,20人向着预先停放的汽艇走去。

小小的汽艇,刚刚好容纳下这20几个人。

码头上,是眼巴巴望着的老百姓和手握武器默不作声、冷眼相向的军人们。

小小的汽艇发动了,它把浓浓的汽油味道和百般无奈留给岸上等待噩梦降临的人们。

华宣恩老人保留的一张唐生智司令的照片:

“我的司令官,临阵逃脱,扰乱军心。

华宣恩老人很是激动,他说:

76年前!

1937年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命令,南京笼罩在战火之中。

8.1万中国守军殊死抵抗,伤亡惨重,“阵地上尸体堆了好几层”。

13天后,南京沦陷,屠杀开始!

整整6周,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

这是中国人血与泪的记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黑暗一页。

历史不容遗忘!

日寇占领南京之后在南京政府门口成立“入城仪式部队报到接待处

我急忙问:

“你们的船呢?

华宣恩悲愤地说:

“天上,是侵华日军的飞机在盘旋。

他们发现我们的汽艇向长江对岸驶去,马上分批向我们轮番扫射!

子弹打在汽艇的船帮上,‘噹、噹、噹……’作响。

一颗子弹打在汽艇的船帮上,形成‘跳弹’,又从我的腹部横向翻滚着穿出去。

我的腹部当时就是鲜血横流、肠子涌出腹部……”

幸好,船上横躺在担架上的唐生智司令没有中弹。

而我们这些司令部的参谋、警卫、副官牺牲了好几位、负伤了好几位。

我说:

“您脱了裤子,让我照一张照片如何?

华宣恩老人煞是痛快,我的照相机还没有准备好,他的裤子已经脱了一半。

华宣恩笑着说:

“来采访的人不少,人人都希望我脱裤子,那怎么行呢!

绝对不可以。

我是有尊严的。

可是,我的朋友,抗战老兵孔相宗,还有小胡、小陈,他们一进门就一直为你说好话,让我配合脱裤子。

他们都说:

你不是拿我们国军开玩笑的。

我也想,你从北京来,又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作家,我猜想你是认认真真的!

我的手直哆嗦,这样的机会,是不是上帝只给我一次?

华宣恩和服侍他的老朋友

华宣恩老人说,侵华日军的飞机从天上轮流俯冲,投弹、射击,使我们这条船伤痕累累。

船上一半人死伤。

等船到了江对岸,几乎没有人来接我们。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才有部队来接我们。

这时,天上的日本鬼子接着对我们狂轰滥炸、扫射。

我是军人,我知道,数架日本飞机轮番扫射的话,他们就首尾难顾。

因为,空中的飞机不能相互撞上。

这样,我们就争取到时间。

等救援部队上船,他们先做的事情,就是掌击横躺竖卧者的脸部,高喊:

“你还活着吗?

你还活着吗?

”——不吭气的,被认为是已经死亡了。

那么,下一位!

——日本飞机又鬼哭狼嚎地俯冲射击了,谁不着急呢?

我当时模模糊糊的还有意识。

当有人拍我的脸大叫的时候,我使尽喊:

“活着!

等抬我上担架的时候,我还有意识。

我抱着腹部说:

“我的肠子,我的肠子……”

以后的事情我全然不知道了。

抬到医院,手术,我全然不知。

等我醒来,是一周以后了。

医生说:

“你命大!

你还活着!

”我听了很高兴。

我问医生:

“我的肠子?

”医生说:

“截了两尺长,在体外污染了,没有办法……。

二,唐生智出逃的前前后后

侃侃而谈的华宣恩老兵

我曾经看过不少关于唐生智的报道。

有报道说,他一生不愿意提及:

南京噩梦的前一刻,他临阵脱逃的事情。

常常郁郁寡欢。

临死前是叹息而终。

还有报道说:

他多次见过毛主席,每一次,只是低头不语。

尽量避免交谈。

我听了老兵华宣恩的回忆,才明明白白了当时的历史瞬间。

通过网上搜索,我还是下载了关于唐生智的报道,摘录如下:

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

唐生智(1889年—1970年),湖南东安人,字孟潇,奶名祥生,信佛后法名法智,号曼德,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进湖南陆军。

胆识过人,敢作敢为,喜欢自行其是,不甘人后,权利欲极强,具有极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倾向,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法战争。

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湖南省主席等职。

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

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也急剧膨胀,锋芒毕露,意图称霸天下,但他徒有雄心而无雄才。

是年底,先是在宁汉对立时期被李宗仁打垮,1930年趁蒋桂战争复出,组织“护党救国军”,任总司令,欲联合北方军阀反蒋,结果才发动就被杨虎城部的冯钦哉一个雪夜奇袭,打掉总指挥部而全军崩溃。

1931年5月宁粤对立期间任广州军事委员会兼军事参议院院长。

1934年12月兼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总监。

1935年4月,被任命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7年11月向蒋介石自动请缨防守南京,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表示“誓与南京共存亡”,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使得大量军民不能撤离。

战争中力主抗敌,但在蒋介石再三电令下不得已撤退。

他在未组织任何撤退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自己乘保留的汽艇逃出。

在命令下达后,守军陷入溃散,失去组织,争相逃命。

第二天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南京大屠杀。

唐生智以后长期闲居湖南,曾在家乡东安创办“耀祥书院”,研究佛学、哲学、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及古典文学。

1949年他在湖南组织“和平自救”运动,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参加湖南和平起义。

建国后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第三届常务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委员、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副主席,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1970年4月6日在长沙病逝。

(以上段落,为网上下载。

三,浙江宁波志愿者对华宣恩的采访

(采访人员及时间:

宁波exceed007,2013年10月)

姓名及出生年月:

华宣恩,男,1914年11月24日

部队番号:

黄埔11期,194师

地址:

祖籍浙江省宁海县,现为加拿大国籍。

黄埔11期生, 

1934年9月入学。

1937年,军校毕业即参加南京保卫战,为卫戍司令唐生智的卫队成员,城破前护送唐汽艇渡江,不幸被日机扫射,跳弹击中腹部,负重伤。

伤愈后,任职长沙警备司令部,亲历长沙大火的惨痛,最后只能无奈撤退。

其后来到故乡,在194师陈德法部队任参谋。

华宣恩老人耳背,听不见。

我们只好这样交谈。

他说:

“日本汽艇上的鬼子兵用机关枪扫射我。

慌乱之中,我扔下自行车就跑……”

1941年所部从宁波撤退,受命从海曙的大沙泥街前往江东一营部传令,经过老江桥时被日军汽艇机枪扫射,慌乱中丢弃所骑自行车,跑步回到驻地并紧急撤离。

1941年底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5年赴台受降。

其后一直在台,几年后退役经商,晚年移民加拿大。

前些年,因老来思乡,从加拿大回国,定居宁波。

老人家境极好,身体也康健。

老人回忆起一个往事,当初在湖南坐火车去湖北,整整几个车厢都是军人。

不知何种原因,车厢连接处的挂钩脱节,使得两节军人车厢半夜停留在了铁路上,还未等前来营救的人员到达,车厢被后面驶来的火车追尾,乘客几乎伤亡殆尽(老人印象都是军人)。

华老因当时找不到座位,躺在车厢连接处的地板上,侥幸只受了轻伤。

当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时候,救援人员也都不敢相信他如此命大。

(感谢宁波志愿者团队放采访并提供稿件)

四,华宣恩自己的回忆录

我亲历的长沙大火

(1)

作者:

华宣恩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震惊世人的长沙大火令国人难忘,作为亲历并参与这一惨案的当事人之一,我将所见所闻记录于后,供今后历史研究者参考。

焦土抗战、坚壁清野乃抗战策略之一,也反映了中国人破釜沉舟、死里求生的决心。

然而1938年长沙被烧成一片废墟,依我之见,却并非为焦土抗战而牺牲,内中原因无法全面分析,但国民党官僚阶层的腐败、内讧则暴露无遗。

幸而,湖南人厚道而坚强,遭此剧变虽有怨言,为顾全大局,反而化悲痛为力量,配合国家军队与敌人作殊死战斗。

此后,湖北三次大会战,衡阳47天保卫战都留下壮烈史迹,当时率领民众守城的乃湖南人方先觉师长。

长沙为湖南省会,地辖南北,扼粤汉交通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淞沪之战展开,南京撤守,继之徐州会战节节失利,长沙地位日趋重要,更成了前方之后方,也成了后方之前方,前线伤患与京沪人员物资,不断后撤前来,或过路转赴西南各省;

而后方之兵源粮秣,也经此向前方源源补充,如此为这古城带来空前畸形之繁荣。

及至武汉保卫战展开,留驻长沙及过路人员之物资,始逐渐离此后撤,市民心中此时也觉得空虚与恐慌。

1938年10月下旬不数日间,广州及武汉相继失守,敌人并于11月10日攻陷湖南之岳阳,企图一鼓作气打通粤汉线,控制我抗战中心。

长沙夹在武汉广州之中,已极为紧张,大有山雨欲来之势。

加以敌机滥施轰炸,人心益加浮动,市民自中秋以后即自动展开疏散,先是老弱妇孺,次是不必要留在城内之男子,最后是全家撤退;

各学校均陆续搬迁湘西南一带山区,商店行业大都停业疏散,城内除守军及战地服务团青年们外,尚有四千余伤残官兵,后方无法收容,暂留原地。

那时,长沙一些大户有钱人家皆有“封火墙”,厚达尺余,高至二三丈,足以防火防盗,除非炮弹直接命中,否则万无一失,他们储备了充分的物资及粮食并派遣人员看守。

当时长沙的军政首长、省主席张治中,警备司令酆悌下辖两个警备团,警备一团团长岳岑率部于宝庆集训,在长沙仅有警备二团,团长徐昆,警察局长文重孚。

张治中在岳阳失守那一天,还特别鸣锣示众,告知市民敌军尚在岳阳以北,一时绝到不了长沙。

战地服务团的青年团员们更远赴四乡讲演,张贴壁报,以安定民心,翌日即有市民回城。

张治中电令警备司令酆悌,若长沙一旦危急,即实施焦土政策。

酆悌当时正应副司令唐生明之晚宴,唐生明之妻乃老牌电影明星徐来,擅长肆应,美而多姿,每有宴会,宾客皆趋之若鹜。

酆悌曾任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官僚习气极深,很少与部下接触,高高在上,一味只知享乐,沉迷灯红酒绿之中,接张治中电令后也不考虑,立即传令参谋处周处长(忘其名,火后即失踪)布置长沙焦土事宜。

周处长紧急电知,徐团长、文局长,以及地方自卫队等开紧急会议。

会中酆悌宣布奉主席命令,若日军进犯长沙,即实施焦土政策,一切实施事宜由周处长拟定方案,经磋商后各位分头进行,他就离开了会场。

最后商定实施方案主要的是警察局尽力劝市民疏散,并防止暴民乘机捣乱,市区内交由警备二团负责行动,因兵力不足郊区可由地方自卫队担任放火,放火队三人一组,每组间隔50到100米,汽油可向警备司令部领取,每一组配发一小桶,所有市内各放火组统由徐团长指挥,听到拉警报即开始放火。

任务完成后可分头向湘潭退却。

然后在湘潭集结,听候下一步命令(说明:

按军事规定,敌军进入城郊30华里以内时,即实施“焦土抗战”政策)。

盖当时我方电讯器材奇缺,武汉会战时通信兵团曾冒险至湘北岳阳等地撤收电线电话,以图抢运后方应用,只因战局逆转过速,措手不及,以至当时电讯传播极为困难,甚至第九战区司令陈诚与省主席张治中欲得一具电话都不易,其困难由此可见。

岳阳失守时隔两日,敌军向岳阳以南离长沙还有250里的新墙河进犯时,译电员竟将前方电讯漏一“墙”字,致将“新墙河”变成离长沙仅有12华里的“新河”。

此信息当时被自卫队首先得知,这班乌合之众,不管上级有无命令,也没有听到警报,即放起火来。

这时防守长沙的兵力极为薄弱,不论官兵都存有早日脱离不安全地带的矛盾心理,我们在城内的官兵们,蓦然看到四面火起,人心彷徨不已,不知所措,徐团长立即骑车赶往警备司令部请示,讵知到司令部见满地纸屑杂物零乱,人员已不知去向,仅有三数士兵在捆行李也准备逃走,当然也问不出所以然来。

他返回原地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进退两难,长叹一声“走吧”,于是各处士兵也点上了火,大火也就如此一轰而起。

我亲历的长沙大火

(2)

时已黄昏,不到一小时长沙市即全部陷入火海之中。

12日半夜,我与营部的官兵们(我时任二团一营营副)退至五里牌时,只见张治中身披黑披风,兀立在何键(前省主席)别墅大门口,态度木然,双眼直盯住长沙城中的冲天烈火,身旁站着背木壳枪卫士5人,我们向他敬礼也视若未见。

我们随着人群往湘潭公路撤退,但人潮汹涌,寸步难行,部队炊事兵的大锅被挤丢在路旁,大小汽车皆被推倒在两旁田中,失散人群小孩哭着喊爹娘,爹娘声嘶力竭呼喊儿女,沿途人挤人,虽有善心人欲伸援手,但面临如此生死关头,自身难保,徒呼奈何!

那种绝望悲惨情景让人不寒而。

时已深夜,百里处火光照耀如同白昼,及至次日清晨我们行抵“猴子石”时,敌人一架侦察机忽临头上来回盘旋,但未有其它行动即向北飞走。

我们继续前行,直达湘潭,已走了一日一夜,疲惫不堪,即靠在人家后门口睡觉,时见大火烟灰纷纷飘落头顶。

第二日我们陆续归队,接团长传令所有官兵即返回长沙候命。

长沙大火延续两夜一日,始自行熄灭,全城尽成焦土,一眼只见断垣残壁,4000余伤患官兵被烧死;

市民有的死在市区中,有的淹死在湘江里;

还有地方上的莠民流氓乘火打劫,以为可发洋财,当警觉后欲逃离现场已无及;

大宅院内所有留守者因前后门均被砖石封死,以及贫困老弱无法走动的,皆无一幸存,真是冤哉!

事后,敌机曾将大火后所摄照片投掷于劫后长沙,上印“请看是谁杀人放火”,其心战之狠恶,可以概见。

幸国人洞烛其奸,虽对当事人恨之入骨,但并未因敌人之心战而动摇抗战意志。

张治中事后问明真相,大错业已铸成,再下令补救已无可收拾矣,他情知不妙,准备东渡湘江,一走了之。

事经九战区司令长官获悉,急电留在长沙处理善后。

时蒋介石适在南,问讯后表示“此皆我用人不当之咎,而亦中国人才缺乏之所致”。

又说,“文白(张治中之号)不知责任所在,犹以为普通罪过,尚思推诿卸责,此表示无能无知之事小,而对于革命与廉耻之事大……”蒋介石拟即赴长沙,陈诚竭力劝阻,谓长沙现毫无兵力,人心慌乱堪忧,待稍稳定后再北上不迟;

同时急调附近俞济时部第二十军连夜赶来长沙,一方面责令张治中督率部下尽快清扫主要几条街道(如国货陈列馆前大马路)并扑灭余燃,虽略微修饰门面,实难掩伤心触目之惨状。

蒋介石于16日晚间到达长沙,亲睹长沙劫后惨状,及陈诚、张治中来见时,告曰:

“长沙焚毁,精神上之打击,千百倍于战败之痛苦,可耻可悲,莫此为甚。

”以上这些话都由蒋介石的侍从官转告各部下。

中央政府为查究责任,特设军事法庭于二十军军部,派贺国光为审判长,拘押酆悌、徐昆、文重孚三人于军部特务排。

三人得到相当优待,眷属可随时会见送饭。

警备两个团官兵全部交由二十军编收。

审判结果,酆、徐、文三人均处死刑;

张治中撤职查办,讵经人斡旋,反调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人们颇表不满,残壁上写着:

“兵临城下,主席张皇失措。

烈焰冲天,全城尽成焦土”、“电讯失真,铸成大错。

罪魁祸首,推诿卸责”、“新墙河是属岳阳,长沙新河少一墙,这墙相隔两个府(岳阳府与长沙府),混作一府似荒唐”、“三个头颅一把火……”等等。

长沙人怨气冲天,因张治中幸免于罪,且反而出任政治部主任,到任之日,有人在部长室门后大书“小心火烛”四字,此更虐而谑矣。

其后议论纷纭,有说张治中和酆悌素不相睦,因借长沙大火一案置酆于死地,盖酆悌执行放火,只得张之口头通知,并未有书面命令,致百口莫辩;

有说译电员之错误乃有意人为;

衡诸情理,均未能全信,且事隔半世纪多,亦无从查考,但国民党有许多高官官僚习气极重,只知享受权势,无视于人民生活痛苦,以至造成上下离心却是实情。

(华宣恩,浙江宁波人,黄埔军校毕业,1938年长沙大火期间任副营长,1945年在台湾台北参加受降日军的仪式。

1948年随部队撤退到台湾,后移居加拿大,现回宁波养老,100岁)

五,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抗战老兵华宣恩

华宣恩老人有三本护照:

加拿大、台湾、赴台通行证。

作为抗战老兵,同是炎黄子孙,结局不同,天壤之别。

华宣恩在解放战争之后,随队去了台湾,又去了加拿大定居。

华老对我说,台湾对老兵有“终生俸”,加拿大有退休金。

两方加起来,不少。

华宣恩笑着对我说,现在好多了,改革开放之初回国太麻烦了。

一是,县委领导、统战部请吃饭,没完没了的。

二是,我的亲属看望我,统战部、公安局的要在场。

见面以后要汇报,都说什么了?

三,要表示解放后建设有方,突击把我老家周边的破房子都拆除了,建新房。

连马路都是新铺设的。

乡亲们都说,你这样的最后十个、八个、百十个,多多回来!

这样,我们也可以建设一个“新农村”、“新村落”、“新宁波!

我问华老:

“现在呢?

”华老说:

“我的天呀,好多了!

你们来也是自由出入吧?

用和统战部、公安局先联系吗?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惨景

要告别了,百岁老人华宣恩起身送我们。

“我是南京噩梦中驶出的最后一条船上的军人。

千千万万的同胞在国家灾难时在万分痛苦中悲伤地死去!

我一百岁了,我忘不了!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中华民族只有自强不息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你们都是写书的,我同意把我负伤的照片用在图书上;

传颂在历史的画卷中。

2013-1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