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238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8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pdf

VoI14No2管理工程学报JournalofIndustnalE“gjnee“gE“gineeri“gM蛐g。

ment2000年第2期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

罗利鲁若愚摘要本文运用对策论理论,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时策模型,计论了产学研合作中的关犍问题利益分配的教学定义、优超关系厦分配方案模型。

关t词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中围分类号:

c9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埔号:

10046062(2000)02000l04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经济竞争力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战略措施。

自1992年产学研联合工程实施以来我国的产学研台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成功地组织了许多重大的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项目,而且从整体上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利益分配是一个关键而矛盾最突出的问题产学研各方常因利益分配不当而导致台作失败或破裂。

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

在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一些可行的分配方式如合作模式和目标确定后由企业一次性支付(或一次性确定定额分期支付)技术开发或转让费用;按比例与产值、销售额或利润额挂钩逐步提成;产学研各方以技术、资金等投人要素为股本,在以后企业营运中按股分红等。

这几种分配方式互见长短。

一次性定额执行起来方便迅速激励作用明显,但当技术信息掌握不充分时,对企业不利,特别是市场和技术的不确定性风险全由企业来承担,学研方会出现怠惰行为;后两种方式让各方都承担必要的不确定风险,能将技术信息不对称性的危害减少,但却增加了学研方对市场经营信息的需求,且学研方有时无法获得企业经营状况的私有信息;目前较为普遍推行的方式是按销售额提成。

上述分配方式虽然在实践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都缺乏理论依据。

产学研合作问题可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如已有用制度创新、代理理论等研究的成果。

从理论上看,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一个合作对策问题。

本文试图从对策论的角度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对策模型深入分析利益分配问题,以期指导实践。

1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用对策论研究产学研合作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产学研合作问题能否纳入到这一理论框架中即对策论能否作为研究产学研合作问题的理论工具?

事实上现代对策论已成为解决市场经济下竞争与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得力工具。

用对策论研究产学研合作问题首先需要定义它的三个要素:

局中人集、策略集和支付。

把产学研合作看作为一个合作对策在此只考虑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故局中人集合N一企业,高校,简记为N一1,2)。

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各自都有相应的策略(或措施、行动)。

这些策略全体集合分别记为A一a,n。

B兰p。

,B_),即企业方有m个策略,高校方有n个策略。

在合作中双方把他们的策略协词结合起来,以获取最大的合作利益。

双方协商用概率z。

(z。

o,f一1,tmJ=1tntz。

一1),取策略组(q,且)(F1,研;J=l一1,n)这种策略称为双方的结合混合策略(join卜mixedstratogy)。

现在来分析产学研合作对策的支付(payo“)或利益。

就实质来讲,产学研合作利益包括合作所牧藕日期1999一09一09作者簟位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都610065*本文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蠢助(项目编号t79570043)万方数据罗利等:

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追求的整体利益及各方分享的局部利益。

这些利益既有经济利益,也有科技成果和专利享有权等。

其中,经济利益最重要。

为了便于数学表达,我们把台作刺益简单视为经济利益,而不包括其它。

并且将利益看成可转移的(用货币单位表示)即具有旁支付(sidepayment)。

旁支付可理解为在对策的“形式”规则范围之外由局中人之间预先协议而给出的一种支付(或某种形式的“补偿”),也可理解为合作体将得到的总收入以任意方式分配给其成员。

这样产学研台作利益可用数量来表示。

在合作对策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特征函散(characteristicfunction)它表示合作体通过拂调其成员的策略所保证得到的最大赢得(或支付)。

我们可引用特征函数来表示产学研合作利益:

定,L1产学研合作的台作利益是定义在的一切子集的集上的实值函数,并满足条件:

(1),(中)=o垂为空集;

(2),(l,2),(f1)+,

(2)条件

(1)的涵义是没有任何一方参与的合作,其台作利益为o这是显然的。

条件

(2)称为超加性条件(s“声舢ddz而岫),它的涵义是产学研合作体的最大利益,(1,2)不小于各方单干时所得的最大利益之和,即,

(1)+,

(2)。

只有这样,双方才有合作的可能否则,合作不会形成。

我们的前提是假定合作能形成,故必须有此条件成立。

练上所述我们把产学研合作作为一个二人可转移效用的合作对策讨论,定义了它的三个要素:

局中人集、策略集和支付,并用特征函数定义了合作刺益,这为后面建立利益分配对策模型奠定了基础。

2利益分配利益分配是指产学研合作各方应当从合作的总收入中分得各自应得的份额。

怎样分配才算合理。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产学研合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下面我们用对策论的方法讨论利益分配对策模型。

21利益分配的数学定义定艾2用一个二维向量“=(虮毗)群来表示分配向量,其中m(Fl,2)分别表示产学研各方所得的份额,并满足条件;(3)“,(i),l一1-z(4)“l+“2一,(12)。

2条件(3)称为个体合理性条件(-ndivdualra一“oml|ly)它的涵义是:

产学研各方h如果参加到台作中去,最后分配给他的散额蜥还达不到他单干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r)则他不会接受这样的分配因而退出台作,使台作破裂。

故必须要求该条件成立。

条件(4)称为集体合理性条件(grouprationalIty)或帕累托最优性条件(Pareto叩tionanty)。

它的涵义是:

如果,(fl,2)“,十“2则,(1,2)一(“l+“)o产学研各方f可以在“。

以外再得到一些额外的收入如平分得,(12)一(“,+)2o,这样他们肯定不会接受“这个分配方寨。

另方面如果础+地,(l,2)这是不可能的,因为,(“,2)按定义1它是产学研合作得到的最大收入总的分配不允许超出总的收入。

故条件(4)成立。

在实际中,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应遵从一些基本分配原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I)互惠互利原则。

产学研是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尽管组织目标有差异,但各方的自主利益是应该充分保证的。

否则会影响合作的积极性,甚至导致合作的失败或破裂。

z)结构利益最忧原则。

即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合理确定利益分配的最优比例结构,促使产学研各方宴现台理台作、协调发展。

3)风险与利益对称原则。

产学研台作的利益分配应与各方承担的风险相称并谨慎区分科技开发风险与生产经营风险不仅要有恰当的利益分配方式,还要有合适的风险补偿措施,以增强合作的信心。

台理的分配方式应体现上述三项基本原则。

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对策模型应是产学研各方共同认可的一种分配方案,即双方都认为最好的分配。

为此应比较两个不同分鬻的优劣。

22分配之间的优超美慕的定义定更3我们把所有的分配集合记为。

对于产学研合作的两个分配向量“=(“-,“:

)H“”一(“”。

,“气)H如果(5)“I“”】且一2“”2则称“7优超于(dominate)“”,记为“”。

有了优超关系,产学研各方都关心H中不被其它分配优超的分配,这些分配集合称为结合最大万方数据V0114No2管理I程学报2000年第2期效用集合(jojntmaxl咖lset),记为H7。

但在日中,哪些分配才能为双方都接受呢?

现在考虑产学研各方没有合作单干的情况。

设产学研各方在非合作情况下,各自取自己的最大最小策略(一一n,所得的最大安全水准为“。

(净l,2)即各方用max删n策略至少可得利益为“+(i12)。

当“l“1。

或“2“。

时合作不会存在。

故要使合作形成必须“。

“,且“。

“t记H”=“HI“=(“12)满足“lHl且“2“2。

集合日”称为协调效用集合(n。

gotiationset)。

显然H仨H量H,而H”是产学研各方都关心的对象。

这样我们的问题叉转化为讨论在H”中哪些分配能为双方共同接受。

假定经过谈判或其它方式最后得到一个能为双方共同接受的分配方案(“,。

,“。

o),由产学研合作(记为H,(“-“z)到最后达到(“-。

“z。

)的过程看作一种映射,记为F,即町,(“1,“2+)=(“】o2“)下面,我们在Nash公理体系(即在音作中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下定义产学研合作曲解(即_双方都接受的分配方案)。

23利益分配方案模型定义4满足下述Nash公理体系的日”中的分配(“。

m。

),称为产学研合作的解。

岱理I(“1。

,“2。

)(“l。

,“2。

),即(“1。

“z。

)优超于(“】“2)。

叠理2H中不存在优超于(“,o,“:

)的分配,即满足尸d坩f。

最优性。

岱理3若(“lo,“2。

)H,HT,且1r(“1,“2+)=(“,“z。

)则FH,(“1“2)一(“l。

20)即无关方案的独立性。

公理4设丁是H经由如下线性变换f71=口l“1+nl“。

2一口2“2+而得到的如果F【H(“t,“z)一(“。

),剐必有,了_,(“l+卢】,口。

“2+成)=(口l“lo+卢】,屯M2。

十卢2)其中椭确为正常数,p。

卢z为常数。

即线性变换的无关性。

公理5若合作H,(“。

,“。

+)满足下面条件:

1)”l一“2+2)若(“1“2)日,则(“2,“1)H3),片(“1。

,“2)=(“1o,“。

o)i则“lo一“2。

,这称为对称性。

上面定义的产学研台作解(“-o,“z。

)是为双方共同接受的方案。

由Nash定理知,满足上述公理的解唯一。

当双方合作的最大利益为七时,即,(fJ2)二,则对应的解为:

模虬睫警搿麓l“,=(地。

一“l+)2它是在所增加的效益方面按效益转换的适当比倒在产学研合作双方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前面已假定效益可转移,则可假设转换比例为1:

l。

拄此分配t产学研各方是以同等的机会进行分配。

但在实际中,由于产学研各方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利益分配应与各方承担的风险相称。

一般说来,企业方承担的风险较大,且掌握着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主动权。

考虑到自己所处的有利优势他可能会采取“恐吓”或“讹诈”的行为给学研方以威胁。

这在对策论中称为“恐吓”(threat)对策。

由Nash的。

恐吓”对策结论,知当台作双方在效益转换比例为1tl时,恐吓对策的解为:

f“lo一(xAyl一x肼叶+)2模型772I“:

一(xByl一xAy7+)2其中。

与模型,中的相同,表示双方合作的最大利益,X,y分别为双方采取的恐吓策略,y7表示转置矩阵,且,B分别为双方的支付矩阵。

该模型说明:

产学研合作是以双方的恐吓策略x、y为谈判的基点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共识。

与模型,相比模型,作为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模型更加结合实际,更为合适。

所以,我们把模型,j作为较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

3应用假定在产学研合作中,学研方的策略集为(吣a。

),企业方的策略集为(且-岛)双方的支付矩阵分别为、B,它们如下:

企业方策略口,岛学研方策略:

(。

竺。

,一誓;:

_j一3一万方数据罗利等:

产学研舍作对策模型研究由下式:

f一骝罢?

矽l“2。

一minmaxz岛,1,rzx通过计算,得双方的最大安全水准为“。

=o,“:

一O相应的混合策略分别为:

x=(3414),y=(12,l2)。

由模型,。

得解为哇52,Mzo=52。

由模型J,得解为:

“。

o一32“to=72。

此处女=5,即双方合作所得最大利益为5。

直观地,可看出由模型,得出的解相当于平分合作的最大利益;而由模型J,得出的解按3z7的比例分成,观察矩阵A、B,可发现企业方处于有利地位,这样得出的分配方案与产学研合作中实际采用“三七开”的分配相吻合故由模型得出的分配方案能为双方共同接受。

当然,按比倒提成应与哪种经济指标挂钩也有不同的方式。

提成与企业的产值(或产量)挂钩,这种方式较少,可能是因为产值并不能确切反映经济效益。

提成与企业的利润挂钩这种方式就其理埝角度分析符合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利才能分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利润的核算容易产生争议这种方式目前没有普遍性。

提成与企业的销售额挂钩,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方式由于销售额这项指标,对于合作各方是能较准确掌握的核算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销售额标明了4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并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考核企业的重要经济指标#销售额的大小当然也与开发产品的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技术可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推荐按销售额提成的利益分配方式,并且提成的比例可由模型的解得出。

4结论把产学研台作视为二人合作对策来研究尤其用它讨论利益分配模型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对指导实践也有重要意义减少了利益分配中一些不利因素,为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jJameswFtiedmanGametheoywilh8ppllcatlontoesMJNewYork:

oxfoduniverslypress1986148l602刘得铭,黄振高对簟论及其直用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0948793。

3江旅安合作模式与利益分配产学研台作案例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3134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与制度创新J科研管理1996,17(6):

1316。

壹任:

蕺敏万方数据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产学研合作对策模型研究作者:

罗利,鲁若愚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成都610065.刊名:

管理工程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EngineeringManagement年,卷(期):

2000,14

(2)被引用次数:

47次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1.刘得铭;黄振高对策论及其应用19942.JamesW;FriedmanGametheorywithapplicationtoeconomics19863.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与制度创新1996(06)4.江旅安合作模式与利益分配产学研合作案例1993引证文献(47条)引证文献(47条)1.姜淮.刘长滨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联盟博弈分析期刊论文-运筹与管理2011

(1)2.李雪松.郭晓立复杂系统视角下产学研合作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10

(2)3.鲍新中.王道平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本分摊和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5)4.陈庭强.王冀宁.夏瑞卿不对称信息下产学研技术联盟中科技转化与创新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5.卢仁山基于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6.刘鑫.王秀丽基于Stackelberg决策的产学研合作模型期刊论文-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19)8.吕晓阳.彭伟民校企合作共建计算机课程资源的模式探讨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09(34)9.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机制设计的研发外包最优利益分配方式选择期刊论文-科技管理研究2009(11)10.万长东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期刊论文-继续教育2009(8)11.熊翅新关于新经济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期刊论文-老区建设2009(14)12.鲍新中.刘澄.张建斌合作博弈理论在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学管理研究2008(5)13.岳贤平.李廉水道德风险条件下高校产学研合作中价格契约研究期刊论文-技术经济2008(9)14.詹美求.潘杰义校企合作创新利益分配问题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科研管理2008

(1)15.唐乐.段异兵产学研合作的治理机制设计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2)16.杨蕗.宋丽基于科教资源优势的南京市自主创新模式探讨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7(8)17.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管理学报2007(6)18.顾新.李久平.王维成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链管理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3)19.段贵军供应链中企业协同及其收益分配学位论文硕士200720.张捍东.严钟.王健对企业动态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06(z1)21.曾向东.葛扬南京市自主创新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2006(9)22.谢科范.刘海林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R&D)实体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0)23.董彪.王玉冬基于Nash模型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与管理2006

(1)24.吴辉球企业动态联盟利润分配模型及其应用期刊论文-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25.詹美求基于项目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26.杨敏多虚拟企业间收益分配优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27.王素征上海市政府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相关政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628.刘海林产学研合作的博弈分析学位论文硕士200629.覃睿科技成果的配置成本与成果转化率期刊论文-科学学研究2005(z1)30.米传民.方志耕基于区间数大小不能直接判定的灰矩阵博弈的策略优超及其最优解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05(6)31.曾丽娟.刘晓君.朱宾梅工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中收益/风险的分配研究期刊论文-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10)32.赵永莉知识供应链中高校与中小企业的利益分配研究期刊论文-情报探索2005(3)33.李丽辉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生态系统优化学位论文硕士200534.陈剑一种合作组织的博弈分析:

战略联盟学位论文硕士200535.顾新.郭耀煌.罗利知识链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7)36.吕海萍.龚建立.王飞绒.卫非产学研相结合的动力-障碍机制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

(2)37.文军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问题研究期刊论文-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4

(2)38.程国平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439.韩建军.郭耀煌基于事前协商的动态联盟利润分配机制期刊论文-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6)40.张树义.李肖军.武振业试论企业战略联盟分配问题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3)41.谢荷锋.刘萌芽企业技术创新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2.韩大卫.程海琼协同对策在官产学联合模式下利益分配研究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10)43.陈菊红.汪应洛.孙林岩虚拟企业收益分配问题博弈研究期刊论文-运筹与管理2002

(1)44.马山水.卢群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剖析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

(1)45.鲁若愚企业大学合作创新机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200246.马山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剖析期刊论文-新疆农垦经济2001(6)47.罗利.鲁若愚Shapley值在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博弈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软科学2001

(2)本文链接:

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