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345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6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pdf

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19年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共19道小题。

第1、2、3、4、6、7、8、10、11、14、15小题,必须用2B铅笔作答,其余小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兰亭集序,完成1-5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群贤毕至毕:

全部B.列坐其次次:

旁边C.信可乐也信:

任凭D.人之相与与:

交往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B.亦足以畅叙幽情足以极视听之娱本卷只装订不密封本卷只装订不密封考场号座位序号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C.仰观宇宙之大及其所之既倦D.引以为流觞曲水齐彭殇为妄作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充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映带(在兰亭的)左右C引(清缓溪流)以为流觞曲水D每览昔人(对生死)兴感之由4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A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B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C何况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D何况寿命长短是自然早就安排的,最后一切都会一同消失。

本来知道无论是生还是死其实都是不可信的。

5用原文语句,将下面一段分析文字补充完整。

(4分)本文第一、二段描述了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

这里的乐趣,既有“,”的同道相逢,饮酒赋诗、畅叙幽情的快乐;也有在幽雅环境和“,”的宜人气候中,领悟美好自然的快乐。

二、二、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文学常识与背诵默写(1313分)分)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不少诗篇脍炙人口。

其中氓因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却被遗弃的劳动妇女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B白居易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旅夜书怀描写了平野、星月的辽阔幽远之景,抒写了诗人身世的辛酸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C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它讲述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揭露并控诉了野蛮而残酷的包身工制度,有强烈的感染力。

D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了别里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科夫这个封闭保守、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套中人”形象。

7下列对呐喊相关故事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药中的华老栓用革命者夏瑜的鲜血蘸成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花掉了不少血汗钱。

最终却没有治好小栓的病,只落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

B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得病的宝儿四处求医,期盼着到了“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

但是“明天”到来时,病魔却仍然无情地夺去了宝儿的生命。

C社戏叙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去南京看社戏的经历。

结伴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是作者美好自然、意趣盎然的童年记忆。

D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总觉得身边的人们想吃掉他。

实际上“狂人”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他周围有一群被封建思想侵蚀了灵魂的人。

8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善用谐音,使人物的名字具有隐喻性。

下列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小姐,端庄善良,富有才华,却命运坎坷。

她们的名字深寓着作者“原应叹息”的叹惋。

B香菱原名英莲,生就眉心一点胭脂,后被卖入薛家,她不仅与人为善,而且灵巧好学,然而却历经劫难,命途多舛,真是“应怜”。

C开篇出场的甄士隐与冷子兴,有“真事隐,假语存”之义,也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留,但是读者透过表象依旧能解其中味。

D小人物的命名也别具匠心,例如:

冯渊被薛蟠打死,有“逢冤”之意,娇杏“侥幸”嫁与贾雨村。

人物命运一目了然。

9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4分)游学活动中,同学们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看到了积水消尽,寒潭清澈,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暮霭中山峦呈现一片紫色。

这样的美景使人想起滕王阁序中“,”一句。

看到天水相接,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几个同学情不自禁吟诵起“,”的千古名句。

此情此境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意蕴优美,博大精深。

三、文学类阅读(16分)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两回的节选,完成10-13题。

(一)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节选)(黛玉母亲去世后,父亲把她送到贾府,黛玉初次来到贾府,正与贾母等闲谈。

)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

“宝玉来了!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mnmn)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

“去见你娘来。

”宝玉即转身去了。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

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贾母因笑道:

“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宝玉看罢,因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

“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

“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

“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

“妹妹可曾读书?

”黛玉道:

“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

“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黛玉便说了名。

又问黛玉:

“可也有玉没有?

”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

“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

”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

“孽障!

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贾母忙哄他道:

“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

一则全殉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

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你如今怎比得他?

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

”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

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二)第十七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节选)(宝玉被迫跟随父亲为大观园题匾额对联,好不容易脱身,众小厮又围住讨赏钱,说笑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间小厮们把宝玉身上的佩物抢走。

宝玉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少时袭人倒了茶来,见身边佩物一件无存,因笑道:

“带的东西又是那起没脸的东西们解了去了。

”林黛玉听说,走来瞧瞧,果然一件无存,因向宝玉道:

“我给的那个荷包也给他们了?

你明儿再想我的东西,可不能够了!

”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

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宝玉已见过这香囊,虽尚未完,却十分精巧,费了许多工夫。

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

因忙把衣领解了,从里面红袄襟上将黛玉所给的那荷包解了下来,递与黛玉瞧道:

“你瞧瞧,这是什么!

我那一回把你的东西给人了?

”林黛玉见他如此珍重,带在里面,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见皂白皂白,就剪了香袋。

因此又愧又气,低头一言不发。

宝玉道:

“你也不用剪,我知道你是懒待给我东西。

我连这荷包奉还,何如?

”说着,掷向他怀中便走。

黛玉见如此,越发气起来,声咽气堵,又汪汪的滚下泪来,拿起荷包来又剪。

宝玉见他如此,忙回身抢住,笑道:

“好妹妹,饶了他罢!

”黛玉将剪子一摔,拭泪说道:

“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的,要恼,就撂开手。

这当了什么!

”说着,赌气上床,面向里倒下拭泪。

禁不住宝玉上来“妹妹”长“妹妹”短赔不是。

前面贾母一片声找宝玉。

众奶娘丫鬟们忙回说:

“在林姑娘房里呢。

”贾母听说道:

“好,好,好!

让他姊妹们一处顽顽罢。

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

只别叫他们拌嘴,不许扭了他。

”众人答应着。

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

“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

”说着往外就走。

宝玉笑道:

“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

”一面仍拿起荷包来带上。

黛玉伸手抢道:

“你说不要了,这会子又带上,我也替你怪臊的!

”说着,“嗤”的一声又笑了。

宝玉道:

“好妹妹,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

”黛玉道:

“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

”一面说,一面二人出房,到王夫人上房中去了10下列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字形、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以及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mn)懂顽童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未见皂白,就剪了香袋A横线上应填“懵”,“殉”读作“xn”,“皂白”是“是非”的意思。

B横线上应填“蒙”,“殉”读作“xn”,“皂白”是“颜色”的意思。

C横线上应填“懵”,“殉”读作“xn”,“皂白”是“颜色”的意思。

D横线上应填“蒙”,“殉”读作“xn”,“皂白”是“是非”的意思。

11下列对小说节选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A黛玉初见宝玉,认为他是一个“顽童”,后来黛玉生气时宝玉仍不停地纠缠她,令她无可奈何。

这更印证了宝玉确是一个像顽童一样心地单纯的人。

B在宝黛初见时,黛玉说话谨慎小心,随着时光流逝,相处日久,黛玉与宝玉逐渐熟悉,说话不再小心翼翼,于是就不断与宝玉发生误会而争吵。

C袭人见宝玉随身的东西被仆人抢走,便“笑”着和他说话,表现出对宝玉的宽容与照顾,这与丫环们“笑”着通报宝玉回来时的心情是一样的。

D贾母对宝玉的宠爱始终如一。

当宝玉在她面前摔玉时,她说谎哄骗宝玉开心;当宝玉随父亲进大观园时,她也惦记宝玉,怕宝玉受到父亲责罚。

12选文二中宝玉见黛玉生气,“便知不妥”,而下文又写“今见无故剪了,却也可气”,这其中反映了宝玉怎样的心理活动?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4分)13有评论者指出,红楼梦把爱情写得既“浪漫”又“日常生活化”。

请结合选文或红楼梦的其他情节,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6分)四、实用类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6题。

反式脂肪酸之惧妈妈经常叨唠:

“奶油蛋糕不能吃,珍珠奶茶不能喝,薯条不能吃,爆米花不能吃里面有反式脂肪酸!

”这些人间美味真的不能吃?

反式脂肪酸这么可怕?

脂肪酸是脂肪的关键成分。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某些脂肪酸对我们的大脑、免疫系统乃至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十分重要。

但它们都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需要我们从膳食中摄取。

我们食用的油脂主要是天然的植物油和动物油两大类。

不含胆固醇的植物油,更受人们的欢迎。

可是,液态、易氧化变质的植物油不利于食品加工的特性需求。

研究者采用氢化工艺使植物油成为固态或半固态,抗氧化稳定性好,储存期长。

人们在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这就是反式脂肪酸。

以人造黄油、人造奶油为代表的氢化植物油在食品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弗雷德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现患者的血管里有大量的脂肪,但不是普通的脂肪,而是反式脂肪酸生成的物质。

他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

天然脂肪中的顺式脂肪酸容易被消化,【A】人工生产出的反式脂肪酸需要更长时间分解,【B】更容易在血管中沉积。

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是脂肪和胆固醇造成心脏病,弗雷德的观点【C】不被认可,可是他没有放弃。

2013年,99岁的他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法院,起诉该机构不作为。

2015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表声明:

“在食品中加入反式脂肪并不安全。

”近年,我国民众也在热议反式脂肪酸,有人认为反式脂肪会沉积在体内代谢不掉,指出反式脂肪酸和癌症、糖尿病、抑郁等健康问题关系密切。

事实上,这些说法目前学术界尚无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定论。

形成共识的是反式脂肪酸不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健康有明显的潜在危害,它和心血管疾病有关联性。

因此,远离反式脂肪酸是对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丁点也不吃反式脂肪酸几乎做不到。

因为不单单氢化植物油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在高温下,原本“好”的植物油虽然没有加氢,长时间加热也会生成一些“坏”的反式脂肪酸。

而且,牛奶、母乳中都含有微量反式脂肪酸,水果、蔬菜中也含有反式脂肪酸。

既然不能彻底远离反式脂肪酸,就要正视它带来的健康风险,就要控制摄入量。

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反式脂肪的供能比是指反式脂肪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应低于1%,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8400千焦能量的成年人来说,大约相当于吃2.2克反式脂肪。

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中国人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平均值为0.16%,但城市居民中大约0.42%的人反式脂肪供能比已经超过1%,这部分人多数是在校学生。

年轻人要建立健康观念,又不能不吃那些人间美味,就要有所控制,尽量选择不含反式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食物,并积极锻炼身体,保证体内脂肪的平衡,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

(取材于程新反式脂肪酸之惧)14在文章第三段中A、B、C三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写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因此并B.反而而是并C.反而因此却D.而而是却15下列有关反式脂肪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用于食品加工的氢化油B.更容易在人体血管中沉积C.不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D.存在于一些天然食物中16学校组织春游,你去超市选择与同学们共同享用的休闲食品。

为了使饮食更加健康,你会选择下列食品中的哪一种?

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这三种食品选与不选的理由。

(6分)【食品名称】红糖小麻花【配料】精粉、红糖、棕榈油、黄油、大豆油、食用盐【产品类型】油炸类糕点【食品名称】紫米面包【配料】小麦粉、紫米、全蛋液、白糖、大豆油、人造奶油、食用香精【产品类型】调味面包【食品名称】桂花糯米糕【配料】米粉、桂花、白芝麻、黑芝麻、花生仁、麦芽糖【产品类型】蒸制糕点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五、阅读与写作(4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17题,并从18、19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于香港去世。

噩耗传来,坊间一片悲伤。

金庸笔下的江湖奇景,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是独特的中国童话。

在华语文化圈拥有十分庞大的受众群。

为何武侠文学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溯其源头,武侠类叙事自中国古代游侠文化中生发。

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多记游侠事,司马迁在史记里更是以专章细述此类壮士。

唐代文言小说中,侠客形象进一步确立。

至清,更频出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小五义等。

值得一提的是,侠客们虽身怀绝技却并不嗜血滥杀,而怀有仁心善念。

千百年来,这些侠义题材的作品润物无声,逐渐融入民族心理,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孔子言“勇者不惧”,认为勇而信是君子应当具有的美好品德。

孟子提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德之勇。

古老的侠文化在流变中浸染上儒家特质,“侠”与“士”在某种程度上都体现出对责任与道义的承担。

当代武侠小说沿袭中国古老的侠义精神,书中侠客也多与“士”相似,具有信义刚直、一诺千金、舍生取义等特点。

同时,又将侠的精神升华:

金庸的神雕侠侣中,郭靖教导杨过“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浸染着浓厚的儒家济世情怀。

小说家们精心构建的江湖,成为国人心灵深处的田园牧歌:

江南,塞外,沙漠,海岛,高歌纵饮,策马奔腾虽处江湖之远,而秩序与侠义并存,生动多彩,情意拳拳。

由此想来,当武侠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一道文化盛景,并逐渐成为民族精神的一种底色时,忠义诚信等侠义精神也传播久远,直至今日。

(取材于斯尔然武侠文化的当代价值)17武侠文学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

(3分)18侠义精神在当今社会中仍有积极作用,请以“我看侠义精神”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40分)19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侠”的形象,或源于历史,或源于文艺作品,或源于身边的人和事请你展开联想或想象,以“这个危急时刻”为文章开头,写一篇反映侠义精神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

(40分)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9页(共8页)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语文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阅卷须知:

1认真掌握评分标准。

2按规定的要求操作。

一(16分)1.C(3分)2.B(3分)3.C(3分)4.D(3分)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分。

每空1分)二(13分)6.B(3分)7.C(3分)8.C(3分)9.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分。

每空1分)三(16分)10.A(3分)11.D(3分。

选D,得3分;选B,得1分;选A、C,不得分)12.答案示例:

“便知不妥”一句写出宝玉对黛玉的脾气非常了解,所以一见她生气,内心就有些不安,知道黛玉会做出激烈的举动。

宝玉认为黛玉送的东西,自己历来都十分珍惜,而黛玉却误会自己,甚至剪坏了香囊。

“无故”表现出宝玉对黛玉如此举动的不理解,甚至有些生气。

(4分。

分析“便知不妥”一句2分,分析“无故剪了”一句2分)13.评分参考:

水平一(5-6分):

举例非常恰切,有充分的解说且逻辑清楚,论据有力支撑观点。

水平二(3-4分):

举例比较恰切,有一定的解说且逻辑较清楚,论据能够支撑观点。

水平三(0-2分):

能举出例子,无解说,或有一定解说但逻辑混乱,论据无法支撑观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10页(共8页)点。

示例一:

选文一中写林黛玉、贾宝玉初次见面,但两人竟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作者所描写的宝黛爱情是心灵的相通,是奇妙浪漫的。

而选文二中写黛玉与宝玉在误会中发生争吵,随后又和好如初,作者通过对二人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真实地写出了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绊绊。

示例二:

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后黛玉曾来探望,宝玉随后让晴雯去看黛玉,并给黛玉送去两条旧手帕,晴雯不解其意,而宝玉相信黛玉自然会明白。

果然黛玉收到手帕后明白了宝玉的用心,并引发思绪万千,在手帕上题诗。

两人并未见面,只凭两方旧手帕就明白彼此心意,可谓心有灵犀。

在外人看来貌似正常的日常礼节性往来中,蕴含了宝黛浪漫的爱情。

四(12分)14.A(3分)15.A(3分)16.选桂花糯米糕,因为它的配料是天然食料,即使天然食料中存在微量反式脂肪酸,与另外两种食物相比,它的健康保障系数比较高;不选紫米面包,因为它使用了人造奶油,这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品;不选红糖小麻花,因为它是油炸糕点,要高温油炸制作,尽管使用的是“好”的植物油,也会生成反式脂肪酸。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五(43分)17.武侠文学源远流长;武侠文学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武侠文学中精心构建的“江湖”是国人心灵的向往。

(3分。

每点1分)18、19(40分)刘凯老师刘凯老师语文试卷第11页(共8页)作文评分标准项项目目类类别别内容内容语言语言结构结构评评分分细细则则一类卷(3540分)中心突出,叙述具体、得当,适当运用议论、抒情。

观点鲜明,分析深刻并与事例紧密结合。

准确,流畅,得体。

完整,严谨。

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突出的,获得满分);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3034分)中心明确,叙述比较具体、得当,有一定的议论、抒情。

观点明确,分析较深刻,能与事例较好结合。

准确,连贯,大致得体。

完整,有条理。

以32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具备语言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语言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2429分)基本能叙述一件事情,但不够具体。

观点基本明确,有分析并与事例基本一致。

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2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基本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其中语言项比较好一些的,酌情加分;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23分以下)审题有明显偏差或中心不明确。

叙述不具体。

审题有明显偏差或观点不明确。

没有分析,事例不足以说明观点。

病句较多。

不够完整,条理混乱。

以21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凡属上述情况的,获得基准分;某一项稍好一些的,酌情加分;全篇更差一些的,22分以下。

说明:

字数不足700的,每少50字扣2分。

错别字每4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

没有题目扣2分。

内容有严重错误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