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5439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训练题集锦(含答案).pdf

初二光学练习题初二光学练习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某同学身高1.7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米处,他的像高是_米,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米.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米,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米,他的像高为_米.2.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_,(选填靠近法线或偏离法线)这时折射角_于入射角3.当光线垂直与水面入射时,入射角大小为_,反射角大小为_,折射角大小为_,光射入水中,光速将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4如图1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是入射光线,_是反射光线,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的大小为_,折射角的大小为_。

5人在水面上方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得向上_(选填上或下)弯折了,这是光从_中射向_在界面发生折射的缘故。

6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现象7.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2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8.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又叫做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所以又叫做_透镜.9.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用符号_表示。

10.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镜.二、二、选择选择题题11.如图3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变倒立1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A.8时20分B.4时20分C.3时40分D.8时40分,13.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A.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图1图2图3图4C.大于2倍焦距处,正立放置D.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14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通过潜望镜观察海面上的船只B观察楼房在水中的倒影C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位置高D在路灯下出现了人的影子15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鱼”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16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17.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18.李明同学和妈妈到公园游玩,他想为妈妈拍一张清晰的照片,妈妈应站在镜头的()A.一倍焦距以内B.一倍与两倍焦距之间C.焦点位置上D.二倍焦距之外19.给顾客拍照,照完全身以后在照一张半身像,顾客保持不动,则()A.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B.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C.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拉长一些D.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20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分别放在离凸透镜18厘米、12厘米和4厘米的主光轴上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A.18厘米f12厘米B.12厘米f8厘米C.9厘米f6厘米D.6厘米f4厘米三、作图题三、作图题2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5中画出法线和入射光线AO。

并标出入射角。

图5图62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6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3.如图7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你分别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图7四、实验题四、实验题2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上竖立一块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相同物体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25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前,首先要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_,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26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8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图8(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像的大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5、如图9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9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选填“相等”或“不相等”)(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实验时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将实验数据正确地记录在以下两个表格中表一焦距为14厘米表二焦距为16厘米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的正倒12047倒立23026倒立34022倒立46018倒立请分析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归纳出初步结论。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当物距时,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当凸透镜的焦距一定时,物距增大,像距。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当物距相同时,。

距离次数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113132141431515实验序号物距(厘米)像距(厘米)像的正倒52080倒立63034倒立74027倒立86022倒立1、图10中属于利用凸透镜成实像的是图10图112、如图11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为应为()A30。

B45。

C60。

D90。

3某同学用三个材料相同而厚度不同的凸透镜来研究它们对平行光的作用。

研究过程如图12中(a)、(b)、(c)所示。

请仔细观察装置和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

(2)。

(a)(b)(c)图12图134.如图13,凸透镜焦距为15cm,将光屏放在光具座的80cm刻度处,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应在cm刻度范围内移动,能在光屏上成像。

蜡烛在cm刻度范围内移动,能在同侧成放大的虚像。

(选填:

“3045”、“小于30”或“大于45”)5、某小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实验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们将发光物体放在焦距为f1的凸透镜前,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进行了三次实验,每次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并记下相应的物距u和像距v,测出相应像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一所示。

然后他们把同一发光物体分别放在焦距为f2和f3的凸透镜前,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二和表三中。

(f1f2f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凸透镜,当它成实像时,像距随物距的增大而减小。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h(厘米)420200.6530150.3660120.12表三(凸透镜的焦距为f3)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h(厘米)78241.8812120.692480.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h(厘米)120601.8230300.6360200.2FFFF1.1.7,1.5,0.5,1.72.偏离法线,大30,0,0,变小4OCOABO,,60,355上,水,空气6折射,反射7

(1)ABD,中间比边缘厚

(2)CE中间比边缘薄8会聚,会聚,发散,发散9焦点,F10平面,凹透镜和凸透,凸透二、选择.11C12C13B14C15B16D17C18D19A三、作图题20略21略22略24答案:

(1)凹透镜

(2)凸透镜(3)凹透镜(4)凸透镜25四、实验题26焦距同一高度27

(1)a

(2)d(3)e(4)变大变小(提高部分)1、B与C;2、B3、

(1)凸透镜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2)同种材料不同厚度的凸透镜,厚度越厚会聚作用越明显(其它合理归纳的叙述均可)4、小于30;大于455

(1)1、2与3(或4、5与6,或7、8与9)。

(2)不同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减小而减小。

(3)(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同时,像的高度是相同的。

(b)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同一发光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当像距与物距的比值不同时,像的高度是不同的,且比值越大,像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