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60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第7章生物及其家园教学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你能举出身边生物种群的例子吗?

(通过对学生举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概念中关键词的理解,如列举种群时应有地域的前提,对个体的界定应是同一物种,如山上的松树、杨树不是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种群。

可延伸分析种群与物种的区别与联系,具体内容见教师指南)

某一地域的一个种群是固定不变的吗?

种群的哪些变化对其生存的环境及其它生物会产生影响呢?

你认为要了解某地区的一个种群,首先要知道该种群的哪个要素呢?

(出示一张优美的自然风景图片,取材于《人与自然》2003.11.)看到这副图片,你想说什么呢?

这里是云南省西北部多山的高原地区——三江并流地区,占地面积170万公顷。

它是2003年新命名的5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

此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树木是一个种群吗?

为什么?

(展示尖被百合的图片,出处同上)这种美丽的花叫尖被百合,是该地区的特有物种。

三江并流地区所有的尖被百合是一个种群吗?

如果你们周围四人小组是一个生态考察团,希望调查当地尖被百合的种群数量。

你们认为可以怎么做,既较为准确又经济省时省力呢?

大家讨论一下,想想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内部讨论;

教师组织组间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分析:

有同学认为踏遍每一片土地,记录每一株的发现位置,最后累积统计。

这个方法很直接,而且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的确是可以较准确记录百合的种群数量的。

事实上,这种确定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叫做直接观察法。

但它在这里适用吗?

有没有不足呢?

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哪一类调查呢?

举个例子可以吗?

对三江并流地区尖被百合种群的调查来说,种群个体数量多,分布领域广,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很难统计到所有个体数,或者很难记住哪个个体被统计过,哪个个体没被统计而且费时费力。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到底科学家们会怎么做的呢?

大家下课后可以看看阅读材料中测量植物种群数量的统计方法——样方法。

那么,如果要调查三江并流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的数量,也能使用“样方法”吗?

为什么呢?

(教师分析植物调查与动物调查的不同。

比如说要控制西海固地区的鼠害,我们需要了解鼢鼠种群的数量变化,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调查鼢鼠种群的数量呢?

大家再小组讨论一下!

在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时,一般多采用动物标记重捕法,又叫捉放法。

就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随机捕捉(即随机抽样)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

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再进行重捕。

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估计该地区的种群总数。

你们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呢?

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你能列出用这种方法计算种群总数的公式吗?

这样估算出来的数据真的接近真实值吗?

让我们用书上“种群数量的模拟测量”实验来体验一下“动物标记法”吧!

请在实验前后完成学案,加深这种方法的理解。

实验中分工合作效率会更高的!

(学案设计见后)

分组做课本上的实验。

(建议改进的地方如下面步骤所示)

步骤1:

确定总体。

黑豆模拟种群的总体。

(绿豆与红豆个体差异太大,容易在“重捕”时掺入较大主观性,建议换成个体相当的黑豆与红豆)

步骤2:

随机抽取种群中少部分个体作标记(课本中为40粒)以赤豆代替。

赤豆模拟种群中标记的个体。

步骤3:

随机抽样。

连续操作多次(课本中安排20次)。

(为避免主观性影响,建议抽样时学生蒙上眼睛或闭上眼睛)

步骤4:

统计分析样本。

若设总体数为N,样本中的赤豆数为M,根据抽样前总体中赤豆所占的比例与抽样后样本中赤豆所占的比例相等,列出比例式N∶40=20∶M,再根据比例式求出烧杯中豆子总数的估算值N,即N=(20×

40)/M。

步骤5:

依据平行重复原则,求出三次抽样后测算出的烧杯中豆子总数的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步骤6:

比较实际总体数与根据随机抽样后估算出的总体数间的差距。

步骤7:

体验抽样次数的多少与样本的大小对估算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附录:

种群数量的模拟测量实验——学案

【实验目的】学会用统计学中随机抽样法测量种群的数量。

【实验原理】在一般情况下,要逐一计数某种群的生物个体总数是非常困难的。

若在被测量的种群中,随机捕获一部分个体进行标记后,放回原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再随机捕获(即随机抽样),并根据样本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即可估算出一个较大地域内某种群中全部生物个体的总数。

【实验步骤】

步骤

原理分析

1

绿豆(或黑豆)模拟;

(被调查种群的总体)

2

赤豆模拟;

(种群中标记的个体)

3

注意事项:

(应充分混合后,随机抽样,尽量避免主观干扰)

实验原理:

随机抽样

4

总数估算:

(N∶40=20∶M)

5

~7

意义: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结果记录:

(1);

(2);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我的体会:

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经验有:

这次实验存在的不足有:

教师总结:

与植物种群的调查相比,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要困难得多,而且又费时间。

如果要学习这种调查方法,真要到野外去,目前条件又不允许。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以模拟实验的方式,尝试了“动物标记重捕法”,大家有什么实验体会想交流分享的吗?

某地区内的动物种群数量总是恒定不变的吗?

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这些问题我们会在下一堂课继续讨论。

【活动建议】在课上如果时间较充裕,可以在班上学生中间,以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学生为一种群(如穿校服的学生,穿白色T恤的学生等),模拟“样方法”(在教室内五点取样),运用公式估算“种群”数量。

让学生熟练运用并体会该方法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

多媒体展示:

象、海豹的群体。

肯尼亚的斑马群体。

提问:

图片中展示的群体都是种群吗?

如果你是一名生态学家,你如何确定图片中这两个种群的数量?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引入

上图种群的大小会不会有变化?

根据已有经验回答问题。

提出本课的探究问题

板书:

种群的动态变化。

一、种群的变化包括:

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稳定

兔子种群的变化曲线图。

思考:

图中兔子种群的数量有没有变化?

有哪些变化?

讲述:

种群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认真读图、分析图中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学习用折线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讨论

猜想一下上图中兔子种群的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肯定学生的猜想、,指导学生读图7.5分析,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有:

迁出迁入、出生死亡、天敌补食、人工捕杀等等。

讨论、猜测影响兔子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学生读图讨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猜想和读图分析得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板书二、影响种群大小的因素:

1、自身因素:

出生与死亡2、外界因素:

迁出迁入、天敌补食、人工捕杀等等;

3、影响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

迁出迁入、出生死亡

提问:

1、图7.5中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中哪些属于自身因素?

哪些属于外界因素?

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种群的大小?

2、哪些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增加?

哪些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减少?

3、种群与个体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有何影响?

4、分析上述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请归纳种群动态变化主要受哪两个因素的影响?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明确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由种群内生物的迁入与迁出、出生与死亡所决定;

2、对生物有利的因素能使种群数量增加,对生物不利的因素能使种群数量减少;

3、种群的特征包括:

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组成

板书三、种群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

一个种群的数量是如何来自我调节的?

多媒体展示:

种群动态变化实例。

讲述:

在一定条件下,种群自身可以通过调节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这两组对应的过程来保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但这种稳定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种群个体数总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的

根据多媒体的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明确种群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

课堂拓展

为了保护树林、草场,能不能将鼢鼠赶尽杀绝?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对控制有害种群,保护有利种群,合理开发生物资源,提出自己的建议,明确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1、提出问题:

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由于鼢鼠种群过大所造成的问题;

2、分析选项:

列出人们处理鼢鼠种群数量过大问题的方法,陈述每种方法的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

3、寻找答案:

假如你是一名生态学家,针对鼢鼠种群数量过多的问题,提出你的观点。

明确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利用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为人类服务。

7.2群落

[课标解读]

1、各种种群聚集在一个地域内就构成了群落。

但是,这些种群之间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的。

通过了解这些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广泛联系的观点。

2、既然这些生物种群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内,地域内的环境条件必定会对存在于其中的各种种群产生影响,即对群落产生影响。

也就是说,群落与环境关系密切。

环境条件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群落。

通过让学生分析,可以使他们进一步巩固环境对生物有着决定性影响的观点。

增强对生物和环境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群落的概念、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②知道生物间的关系:

捕食、寄生、共生、竞争;

③了解群落的类型及彼此之间的区别;

④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科学探究:

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环保意识,热爱自然。

S-T-S:

学会与生物和谐相处,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2、教学重点:

理解群落的概念,区别不同生物群落

3、科学探究:

探究不同生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资源]

1、从网上查找有关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的资料;

2、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关群落、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的资料;

[教学方式]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策略]

教师先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中将学生所收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进行投影,并结合宁夏西海固地区鼢鼠成灾的实例和草原上为了防止食草籽的鸟而将草场罩住,草场却遭遇虫灾的故事,引出学生对处于同一地域内的各种种群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进而引发讨论和探究,逐渐体会并总结出群落的概念。

从实例中,分析得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体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了解生物之间的其它关系:

竞争、共生、寄生等;

最后,从生物离不开环境引发对生物分布的思考,为了解生物的群落类型作铺垫,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明白环境的气候、阳光、水分等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较大。

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从生物群落→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群落的类型→各种群落类型形成的原因,一步步认识和了解群落,进一步增强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情感,实现学习目标。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堂观测及策略

群落

1、展示生物关系的视频资料;

(见附图一)

2、讲故事:

《草原怪事》;

3、引导分析,得出群落概念。

1、展示收集的有关生物关系的资料;

2、看P145:

宁夏西海固的鼢鼠灾害;

3、听故事:

4、分析原因,得出群落概念。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①一种生物的天敌少了,这种生物的生存机会增大,数量会显著增多;

②生物的生存往往受到其它生物的制约或影响。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得出群落的概念:

食物链和食物网

1、提问:

生物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怎样相互制约或影响的?

2、投影、演示图7-6;

3、引导分析,得出结论。

4、指导看书。

1、对图7-6进行连线;

2、讨论、评价各组的连线情况;

3、发现问题,提出见解;

4、得出结论。

5、阅读P146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结合分析,加以理解,并举例说明。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连线作出说明,师生共同讨论评价,达成一致意见: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每种生物可能成为多种生物的食物,也可以以多种生物为食,营养物质、能量是从食物生物中得来的,最后又流向以它为食的生物体内。

2、师生共同总结、分析,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群落的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群落变化的原因。

从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分析群落的变化原因。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分析,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种群的变化,常会引起群落的变化。

生物之间的其它关系

1、学生观察7-7、7-8、7-9;

2、要求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观察7-7、7-8、7-9;

2、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依类列举,明白竞争、共生、寄生的普遍性,群落中的生物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群落的类型

1、设问: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在不同地域,地理、气候条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那生物是否受到影响呢?

探究:

地理、气候条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观察书中图7-10——7-18,说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让学生充分挖掘图中所显示的地理、气候条件,并相互对比,分出优劣。

通过分析、总结,了解不同生物群落所处自然条件以及群落规模大小。

爱护自然

引导启发

讨论总结

通过学习,形成共事识:

各种生物在群落中处于各自重要的一环,不能随意破坏环境,不能乱捕乱杀、乱砍乱伐,维持群落的稳定,要与生物和谐相处,共维护我们的家园,以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附图一:

[课后反思]

1、本节内容不多,知识不深,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认识到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通过学习,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增强爱护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意识,初步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2、通过阅读书中的图片资料,进一步让学生训练读图能力、分析图片中所隐含的信息的能力。

[教学参考资料]

1、关于竞争、寄生和共生:

竞争:

在一个资源有限的栖息地,两个不同的生物种群为了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展开的争夺现象。

例如水稻和稗草间的关系就是竞争关系。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所需营养的现象。

其中受益的生物称作寄生虫,提供体内或体表生存环境并受到伤害的生物称为寄主。

例如,蛔虫寄居在人的小肠内、跳蚤寄居在猫、狗的体表,它们称为寄生虫,人是蛔虫的寄主,猫、狗是跳蚤的寄主。

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赖,一旦分开,双方或一方不能独立生活的现象。

例如,大肠杆菌因在人的大肠内摄取食物,获得生存空间而得益,同时大肠菌帮助人消化食物,为人们提供维生素K,增强凝血功能,使人获益。

2、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的特点:

①食物链多以绿色植物为基础;

②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的“→”代表能量传递的方向;

④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

⑤食物链不可能无限加长,因为能量在食物链中传递时是逐级递减的,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不可能将上一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和有机物全部利用,所以一般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很少超过5个营养级。

(2)食物链的类型:

生物群落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食物链:

①捕食链:

以捕食方式获取营养物质而形成的食物链叫捕食链。

例如:

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这种食物链的特点是能量传递的顺序是由植物传到动物,由小动物传到大动物。

②寄生链:

以寄生方式获取营养物质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寄生链。

草→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即马蛔虫寄生在马体内,一种原生动物又寄生在马蛔体内。

由于寄生虫总是寄生在比它大的生物体内,所以寄生链的特点是,能量传递的顺序是由植物传到动物,再由大动物传到小动物。

③腐生链:

专门以死亡了的生物为营养对象而形成的食物链叫腐生链。

生物尸体→腐生细菌→硝化细菌。

即生物尸体被腐生细菌所分解,而死去的腐生细菌又被硝化细菌所分解。

(3)食物网形成的原因:

①群落中生物的种类繁多,生物的数量庞大;

②一种植物可以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以是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从而使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成网络状。

生物群落中生物的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庞大,其中的食物链就越多,食物网就越复杂,生物群落也就越稳定。

3、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热带雨林生物群落:

炎热、多雨、潮温,一年中气温变化不大,动植物种类繁多。

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多为营树栖和攀援生活的种类,如长臂猿、松鼠、避役、树蛙等,是生存环境最优越的生物群落。

(2)稀树草原生物群落:

有明显的雨、旱交替现象,雨季高温多雨,旱季几乎无雨或很少降雨。

草原主要由较高的旱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构成,散生有少量乔木和灌木。

乔木矮生,分枝多,树皮厚,树干贮水量大。

灌木的地下部分特别发达。

动物多为大型食草动物,如羚羊、斑马、具有集群性和快速奔跑能力,也有穴居动物如犰狳、鼹鼠等。

(3)荒漠生物群落:

干旱、缺水、温差大,动、植物种类少,较典型的植物有仙人掌,动物多在晚上出来活动,是生存条件最恶劣的生物群落。

(4)冻生原物群落:

又叫苔原生物群落,是极度寒冷、干燥的陆地生物群落。

在短暂的夏天,苔原地带的上层土壤会解冻,日照时间最长,温度也是全年中最高的。

植物主要有苔藓、草类、灌木和少量矮树。

动物主要有昆虫、鸟类、驯鹿、狐狸和野兔,鸟类到冬季迁徙到南方。

(5)温带草原生物群落:

气候干旱、雨量少,降雨量不均匀,多集中在夏季,冬季寒长而干旱。

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灌木丛。

动物大多有挖洞或快速奔跑行为,啮齿类动物如田鼠、跳鼠、仓鼠、鼢鼠等特别多,此外有黄羊、羚羊、野兔等草食动物,与此相适应的猛禽和小型肉食性动物如猫头鹰、狐狸等也不少。

(6)温带落叶林生物群落:

具有一定的降水量,一年中气温变化较大,四季分明。

动、植物种类较多,但到了冬季,鸟类南迁,哺乳动物进入冬眠状态,以减少能量的消耗。

(7)针叶林生物群落:

冬季寒冷而漫长,年降雪量大,一年当中有很长时间水是结冰的,植物多为松树和杉树,像针一样的叶子可防止水分蒸发。

动物有松鼠、山雀、鹿、麋鹿等,也有狼、熊、獾和猞猁等肉食性动物。

(8)淡水生物群落:

淡水包括池塘、湖泊与河流。

池塘和湖泊是静止的淡水水体,湖泊通常比池塘大而深。

河流是流动的淡水水体。

池塘与湖泊由于水的流动性差,水较浅、阳光一般能到达水体的底部,因此水生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芦苇、香蒲、睡莲以及大量的浮游植物。

在池塘与湖泊的不同水层分别分布有浮游动物、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螺等水生动物。

河流由于水具有一定流动性,植物和藻类很少在急流中生存,水生动物种类也比池塘湖泊少。

(9)海洋生物群落:

海水也具有流动性。

由于阳光的限制,海洋中的植物大多分布在浅海区,以大型藻类植物为主,如海带、裙菜、紫菜等。

海洋中的动物种类繁多,主要集中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水层范围内。

4、相关网址:

1).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

2).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http:

//www.cfern.org/

3).佛山图书馆——地理博览

4).中国的草原

http:

//200.107.248.20:

8086/special/subject/GZDL/DLTS/DLTS0044/

5、参考书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编著,高中教科书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美国研究性学习教材,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分册。

浙江: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潘宝平张富国主编,生物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6、问题解答:

P146(讨论)

1.不是,每种生物可能食用多种生物,同时也会被多种生物所食。

2.从图中选取任何一种动物,单纯地分析它生活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从些生物处得来的,这些物质和能量又被什么生物获得就行了。

P148(想一想)

通常某一地区的气候条件——温度和降水量决定了陆地生物群落类型,气候限制了该地区的植物分布,而植物的类型又决定了生活在那里的动物类型。

水域生物群落的类型则主要由温度、光照、盐度

7.3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概述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应用生态系统的概念,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了解生物圈.

3.感受生物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体验生命系统的构成与其他物质系统一样,也具有层次性。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通过生态系统的构成这一主题,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基本类型

2.教学难点:

通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主题,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