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6927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docx

八年级语文校本教材及答案全套

第一篇巧用修辞增文采

伟大的犹太哲学家马克思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意思是说,日常生活中,我们头脑里产生了某种思维,即思考、思索,当要把这种思维表现出来时,这时候就需要语言的帮助了。

人类语言的产生到成熟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演变过程,从语音的变化到形成词汇、句子,再到有文字记录,一代又一代人的执着而坚忍的求索成就了如今语言文字的辉煌大厦。

如今,我们只要跟着老师学会这些它们,读懂它们,这些祖先们的辛苦成就就会为我们掌握、运用,你说,是不是捡了大便宜的事情?

我们在享用古人焚膏继晷创造出的成果。

那么,怎样运用语言呢?

显然,大家自然明白,在掌握词语的基础上,运用这些词语,怎样想的就怎样说,怎样写。

但怎样才能让语言的表达效果更好且富于感染力呢?

这就需要学习、练习。

同学们在小学时就学过各种修辞方法,所谓修辞方法,意思就是指依据题旨情境,运用特定的手段修饰文辞,以加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因而,恰当运用修辞方法是增强语言富于感染力的关键一步。

大家要高度重视。

下面我举两个例子,让大家体会一下修辞方法的魅力。

有一次,期中考试后,试卷抱进班级,几十双眼睛灼灼地盯着我,那种情景大家一定很熟悉。

我突然暂停、定格,提了这样的要求:

请大家思考此刻的心境,观察班级的氛围、同学们的表现,然后写下来,题目是《试卷就要发下来》。

停了一会儿后,发下试卷。

第二天同学们写出了极其生动的句子,兹录部分如下。

试卷就要发下来

1、以前听人家说,人被蜈蚣咬了后会鬼哭狼嚎,而我听到这个分数时,我的心像是被千万条蜈蚣活吞了一样。

2、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似乎听到了一遍又一遍《神曲》在耳边回响,连绵不断,令人忐忑不安!

“快一点,到我了吗?

我考了多少呀?

”此刻,血液流动得很快,就像地底岩浆要从血管这个火山口喷发。

真是“分数猛于虎也”。

3、教室里很安静,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心在跳了,感觉我快要在空气中蒸发一样,又像一瓶快要烧开的水。

时间过得真慢。

4、开始报名字了!

每一个名字的出现,我的心脏都收缩一下。

“李河!

”老师喊。

空气仿佛凝结,时间仿佛停止,我的心脏几乎因为紧张而停止跳动。

三秒,好像是三千六百秒!

5、等报到我的成绩时,“文超,九十……”瞬间,我的心如同长出了翅膀,飞了起来,接着,我等那个个位上的数字说出来好像等了一万年,我不停地说“九十六!

九十六!

一定要是九十六!

”可是当听到“……四”时,那双翅膀突然间就被折断了。

6、万恶的老师,快发卷子呀,这个时候卖什么关子!

我大脑一片空白,仿佛全体脑细胞组团去西伯利亚旅游似的,全都不见了踪影。

7、每当将要发试卷的时候,我都相当紧张,接着便开始了初始症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然后便突然袭来一阵窒息般的感觉,几乎就要休克了。

随后当老师报分数的时候,直接进入了终极阶段——大脑“短路”,肌肉绷紧,关节发痛的感觉,直到试卷发到我手中时,这种令人极其恍惚又痛苦的感觉才消失。

8、我张望四周,有的同学头伸得跟鹅似的,期待着成绩的公布;有的头低下来,恨不得钻进桌子底下;有的微笑;有的皱眉。

卷子发完了,我再一次四处张望,有的依旧面带微笑,有的脸上露出伤心的情绪。

也有一些同学,刚才还愁眉苦脸,一转眼喜笑颜开了。

9、准确地说,我压根就没有听到老师讲话,我只是感觉我坐在了一个无声的世界里,眼里只有讲台上的一摞试卷。

发试卷时,我的神好像回来了,认真地听着每一个名字,生怕漏听自己的分数。

当终于听到那个刺耳的分数,我好像从珠穆朗玛峰坠到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感到前面是那么黑暗,那么渺茫。

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上去拿试卷,而又怎么回到座位上的,只是当我从那个黑暗世界走出来时,我已经在座位上看着那些刺眼的叉。

10、我的心一下蹦到了嗓子眼,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

我浑身都软绵绵的,使不出半点力气,连动一下手指头都十分艰难。

我的额头开始发烫,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不断地深呼吸,可依然冷静不下来。

听着老师报的分数,我的心越来越凉,因为100分以上就零零星星几个人。

“常诚,97!

”我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11、开始发试卷了,老师一张一张报着名字和分数,我不停地搓着自己的手,耳朵竖直了,仔细寻找我名字的声音。

“啊,到我们考场了,一共就四个人。

”我闭上眼,双手握拳开始默数:

“1、2、3……”最后一个我想一定是我。

我攥紧手,咬紧牙听着。

12、只见老师脸色恐怖地走了进来,让我的心跳瞬间加速,全身的神经都凝聚成了一条线,不敢稍微动一下。

当听到我名字时,我差点晕过去,心说最多能考85分,让我怎么回去见“江东父老”啊!

正当我准备接受“审判”时,听到了“96分”,差点把耳朵惊下来,谢谢上帝,佛祖和安拉保佑啊!

没有让我全军覆没,心情马上多云转晴了。

这些生动的句子,有描绘心理感受的,有写场面、气氛的,读来如临其境,极富感染力。

再有一次,下课铃已响过了,大家急着放学回家。

刚好在课堂上才读到毕淑敏的句子“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这时,我就让同学们体会、学习,并仿写了“听了老师的表扬,一朵朵鲜艳的玫瑰花,开满我的整个心灵”来做引子。

然后让大家写急着回家可老师却宣布“不下课”的感觉,同学们马上起了头脑风暴,兹录部分句子如下:

1、我像掉进了深深的水井,眼看就要窒息。

2、这时,我的心里燃起了熊熊大火。

3、这时,我的心里下起了大雪。

4、这时,我的心里有无数只蚂蚁在爬来爬去,坐立不安。

5、我的心中仿佛有一只兔子横冲直撞。

6、我回家的心都快被“僵尸”吃掉了。

7、此刻,我的心里波涛汹涌。

8、现在的我,仿佛是渴望飞翔的小鸟被囚禁在笼子里。

9、此时我的心如同被无数只爪子撕扯着。

10、我的心里下起了雨。

11、我的心里刮起了寒风。

12、望着教室墙上的钟,仿佛有一团火在焚烧我的心灵。

刹那间,天地山川、自然万物都在学生在头脑中交融、汇集,熔炼出一个个生动的句子,多富于表现力、感染力啊!

这就是修辞的作用。

排比、拟人、对偶、夸张、反问等每一种修辞方法都有它们各自的长处,用得好,都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请大家自己体会。

另外,老师们在阅卷时,常常寻找大家的作文中有没有好句子,那些所谓的好句子,自然就是用了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的句子。

如果有好句子,作文的得分就会高一个档次。

为什么呢?

因为,好句子——恰当地运用修辞方法的句子,代表了你表达水平较高,表达的水平高,作文得分当然就应该高喽。

你说,老师这样做对不对呢?

至此,巧用修辞方法以增强表达效果的重要性想必大家已经了然于心了吧,希望大家都能在表达的关键处,写出好句子。

下面请大家做一些练习。

 

1、找出写列文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好在哪里。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2、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

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

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

你使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李存葆《大河遗梦》

2、下列句子,如果不用修辞方法,应怎样说,体会其表达效果的变化。

1、天上的云彩,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鲜红、粉红、橘红……形态万千,颜色各异!

2、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的细枝摇动起来,远看,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3、大雪把房子染白了,把草地染白了,把高山染白了……大地仿佛是白色的童话世界。

4、那溪水是那么清,溪水映着蓝天、白云,仿佛又是一片天空。

小溪里的水草,被水推着摇着,悠闲地扭动着纤细的腰肢。

5、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象春蚕在咀嚼桑叶,象野马在平原上奔驰,象山泉在呜咽,象波涛在澎湃。

6、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3、用修辞方法表达下列内容。

1、山真高啊!

2、我们的老师真好。

3、公园美极了,让我陶醉。

4、那天我太高兴了。

5、音乐真好听。

四、仿写下列句子。

1、母爱是皎洁的月光,让你的心灵即便饱受创伤也能感受到温馨的慰藉。

2、就要离开母校了,我们无限眷恋。

再走一走校园的小路,回想昔日和好友的友谊;,;,。

3、一个人生活中需要好友的帮助,如同沙漠需要绿洲,如同,

,如同,如同。

五、写一段话,或描绘一个情境,或告诉别人一件事,至少用上三种修辞方法。

300字左右。

 

推荐阅读:

通感——神来之笔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就是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间的沟通。

不管感觉属于哪一种,只要在心理上产生的感受相同或相似,那么,就有了一座桥,这座桥就可以把本来毫不相干的两种感觉连接起来,进行类比,进而达到表现的目的。

请看下面几个句子:

(1)一句无语的叮咛,如暖暖的清风。

(2)菜园走来的少女美美一笑,发出一股蔬菜青色的香味。

(3)一弯月牙状的鸟鸣,从远山近水之间穿过。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读完这些句子,会有一种透彻心脾的清新感。

乍一看,似不合理,细一品,却有无尽的韵味。

这就是通感——神来之笔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1)中,“暖暖的清风”给人的感受是温暖的,亲切的,因而所传达出的“无语的叮咛”给人的感受也是亲切的,充满关怀的。

这就是触觉和听觉间的沟通。

(2)中,“蔬菜青色”给人是视觉感受是有生命力的,纯净的,而“蔬菜青色”产生的“香味”给人的嗅觉感受是甜美的。

这样一来,作者所传达出的“菜园走来的少女美美一笑”给人的感受就是生机勃勃的,真诚而又美丽温柔的。

这是由视觉到嗅觉再到视觉的沟通。

(3)(4)两句传达出了什么样的感受呢?

又是哪些感觉间的沟通呢?

同学们自己一定能分析出来。

 

第二篇恰当运用修饰词

提升语言表达效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巧用修辞方法,另一种是恰当运用修饰词。

小学时,大家做过扩句、缩句练习,这样的练习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修饰词的重要性。

比如扩句练习题“太阳升起来了”,扩好后成为“红彤彤的太阳缓缓升起来了”,这里的“红彤彤”“缓缓”就是修饰词。

“红彤彤”形象地写出了太阳的颜色,“缓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升起的样子。

两个修饰词的运用使句子更富于形象性,更易为读者感知而增强感染力了。

这就是恰当运用修饰词的作用。

请读下列句子,体会修饰词的作用。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2、梅姐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儿,刘海儿轻飘飘的,瓜子脸红润润的,微笑甜甜的,笑靥浅浅的,绿衣裳淡淡的。

我曾经轻轻地对她说过,水塘边有株素雅的野百合,像她……

3、池水有些浑浊,水底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里漾出一股腥甜的味道。

有的池塘里生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只在中央贴水展开几片油亮的肥叶,挑起一枝两枝的睡莲,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绝对不是人工,朦胧的月夜里站在池边,望着那闪烁光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暗示便产生了。

4、这儿的男子汉们,个个都是精灵般的大山的儿子,有着山一样粗犷的躯体,山一样刚强的性格,浑身上下,都包含着一个“粗”字:

粗糙的手脚,粗悍的身材,粗暴的脾气,就连那笑声里也夹杂着点粗野的味儿。

例句1中,“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肥胖”“轻捷”“直”“短短”“无限”等修饰词的运用,生动地写出了百草园中景物的丰富性、多样性,表现出童年的鲁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例句2中,“轻飘飘”生动地写出了刘海轻柔且随风飘动的样子。

“红润润”写出了皮肤色泽的鲜嫩、细润。

“甜甜”“浅浅”“淡淡”三个叠词,把人物鲜活可爱的样子描绘得如在眼前。

“素雅”恰当地表现出了野百合的颜色特征。

例句3中,“腥甜”的运用,使味道可感。

“厚厚”“油亮”“朦胧”使浮萍及肥叶、月夜的状态可见。

例句4中,“粗犷”“刚强”“粗糙”“粗悍”“粗暴”“粗野”等一连串修饰词的运用,生动地勾画出“男子汉们”的形象特征,让他们血肉丰满,跃然纸上。

恰当运用修饰词,能使句子更富于表现力,让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丰富、充分,因而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多积累词语并在写作中试着运用新学的词语是大家要高度重视的一方面。

附带说一下,运用修饰词要恰当,不要堆砌、重复,不要滥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1、练习:

下列句子若删去修饰词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微风吹来,那墨绿色的大衣,时而像鼓起的风帆,时而紧紧裹住她修长苗条的身躯。

如丝如缕的晚霞衬托着那墨绿的影子,宛如写在天边火红的乐谱上的一个有力的间符。

3、我怔怔地站在原地,望着篮中红艳艳的、水灵灵的四角菱,一种由衷感激的情感之流涌遍全身。

当我抬头寻找那位小姑娘身影的时候,谁知她已经消失在蒙蒙的雨幕之中。

我的眼睛模糊了,好像又增加了一道雨幕。

4、这位女人嘴巴像刀子,骂起人来剜心撕肺的话一串串往外飞。

二、选词填空:

比较不同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童年时的确(喜爱迷恋)读书。

2、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精彩)插图的《封神演义》。

3、没有美食的诱惑,没有神秘的气氛,没有(纯洁纯朴)的童心,就没有过年的乐趣。

4、马的主人是个红脸膛的大汉,浑身散发着令我感到(亲切亲热)的马粪气味。

5、她的皮肤(细软细腻)得像奶油一样,她的眼睛蓝得像湖水一样,她的嘴唇红的像樱桃一样,她(精美精致)得不像个真孩子。

6、A我(含含糊糊模模糊糊)地感到,几十年来,牛的遭遇与文学的遭遇相似,农民的养牛史,活像一部当代文学史。

B所以我女儿有时候碰到语文方面的问题向我请教,我只敢(含含糊糊模模糊糊)地谈一些看法供她参考。

三、用备选词填空。

气魄傲岸风流倔强如醉如痴万千气象受益匪浅万千气象

课余,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书。

书能通古今,越万里。

书中所表现出的,会使我,。

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何等的、!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是何等的、!

一本好书,能使我“乐而忘忧”,真是能达到的地步。

四、请用提供的词语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至少用上7个词语。

引吭高歌五彩缤纷心花怒放豪情满怀明媚艳丽和煦

汗流浃背电闪雷鸣别出心裁日新月异畅快惊诧欣慰

 

第三篇概括与具体

大部分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困扰:

作文写不长。

也有的同学为相反的问题困扰:

作文写不短,提笔则千言。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上节课说到小学时做过的扩句练习,这节课还从这里讲起。

比如句子“太阳升起来了”,扩好后成为“红彤彤的太阳缓缓升起来了”,原句比较简短,增加“红彤彤”“缓缓”两个修饰词后,句子的长度增加了,扩展为原句的二倍。

不光字数多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也有了很大变化。

这样的差别我们把它叫做概括和具体的差别。

原句是高度概括的句子,增加修饰词后,“红彤彤”形象地写出了太阳的颜色,“缓缓”生动地写出了太阳升起的样子,句子变得具体了,生动形象了,于是感染力也就不同了。

此时,你一定明白了,作文写不长的原因是由于你写的多是概括性的句子,缺乏具体的叙述、描写,于是,这样的作文读来自然干巴巴的,缺乏感染力。

而写不短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啰啰嗦嗦记得太多,不会概括,自然就很长了。

请看下面两个大家熟悉的句子:

1、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2、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第一个句子只是交代,点到为止,不做深入细致的描绘,第二个句子则是细致入微,用博喻的方法以声衬静,把寂静的夜晚写得生动具体,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字数更是前者的几倍。

各位同学,想一想你的问题是什么呢?

那么,短的作文怎样写长呢?

长的作文又怎样写短呢?

这又涉及到大家曾经有过的基础:

缩写和扩写。

缩写要求的是保留故事梗概,扩写则要求把只保留筋骨的文章填充得血肉丰满。

再以一个小学的题目为例:

请把“篱笆上开满了各种颜色的牵牛花,真好看!

”写具体:

远看,篱笆上,一朵朵红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小花,就像一个个朝天的小喇叭,所以人们又叫它们“喇叭花”。

近看,像盛着琼浆玉液的玲珑的高脚杯,又像小朋友绽开的笑脸,时而还有彩蝶在花丛里翩翩起舞,把牵牛花点缀得更加美丽多姿。

啊!

好一片缀满牵牛花的缎子!

显然,这个例子比前一个例子以更接近大家作文的语言、内容阐明了作文写具体的方法。

扩写后的句子不仅写了“远看”“近看”的样子,还写了颜色、花间飞舞的蜂蝶,生动而充分,让读者读来如身历其境,美不胜收。

那么,大家不禁要问,难道作文内容是随意扩写、缩写的吗?

没有一个原则、标准吗?

是的,有原则,有标准。

这原则、标准就是要服从文章表达中心的需要,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

需要具体细致描绘的内容往往就是能够突出中心的内容,需要概括交代的内容常常就是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又非常必需的内容。

更详细的阐述参见下篇《详写与略写》。

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你在我心中

夏日的午后,你惊吓的目光和瞬间的转身,无疑让我像洗了一个凉水澡一样直打寒战。

那时,烈日当空,我心不甘﹑情不愿地端着中午吃剩的鱼骨挪向垃圾桶,心里埋怨着:

“这大热天的,你们俩在家吹空调,让我出来倒垃圾,真不公平......”这时垃圾堆旁一团雪白的身影映入眼帘打乱了我的思绪,我伸着头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近,突然那团雪球猛地一转身,我吃了一惊,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仰,后退了几步,缓缓神才发现原来是一只猫。

它全身雪白雪白的,小脸圆圆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可爱极了。

它一下迷住了我,我想走近它。

不料我刚抬起脚,它立刻变得惊恐不安,尾巴耷拉着,身体前爬,后脚掌紧抓地面。

我带着些许的伤感把脚收了回来,但它仍然保持刚才那惊恐的样子。

看看手中端着的垃圾——鱼骨头,猫咪最爱吃的,我轻轻蹲下来,拿出一个鱼头向它摇,原以为它会放松警惕,没想到,它却是向后猛地一退,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我。

“哎,算了吧,还是扔过去给它吧,”只听见心里有这样的声音。

我笑着对它说:

“来,给你的,快吃吧,”随手扔了过去。

可是它忽然一窜,钻进旁边的下水道里了,只留一双惶恐不己的眼睛在外,没有看地上的食物,而是仍然盯着我。

我愣住了,我以为,给它食物,它会摇着尾巴,温顺地蹲在我面前,安心地吃着,我摸着它那雪白的毛,多么和谐的场景,可是,它却......我并无恶意,它怎么会这么怕我?

它的这一窜,让我觉得凉凉的,一个个为什么从我心底涌现。

我无奈地走向垃圾桶,将手中的垃圾丢到了旁边,看着它躲进去的那个洞离开了。

我不时地回头看着,直到我走远,它才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谨慎地走到垃圾桶旁边用鼻子闻来闻去,用爪子翻来翻去。

当发现我在回头看它,它马上做好要逃跑的姿势盯着我。

我失望地走回家,把院子门轻轻关上,趴在门上看它。

这时,它正安祥地吃着我扔掉的垃圾。

它到底怎么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又浮现在我心里。

难道在它的眼里,住在这里的人都是魔鬼一样可怕吗?

它会经历了什么呢?

它只是一只吃点垃圾的小猫,并不会妨碍我们的生活。

我只知道我不会伤害它。

但它的那一转身和惊恐的眼神,永远浮现在我的面前,留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本文中,作者具体描绘了猫的惊恐和我对猫的关心,“我”的动作、心理,猫的外表、动作、眼神刻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而对发现猫的原因的交代则概括、简单,进而表达出人与小动物应和谐相处的主题。

作文应该怎样才能写长呢?

怎样才能写短呢?

到现在为止,你明白了吗?

祝大家进步!

1、把下列句子扩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1、下课了,教室里一片嘈杂。

2、要去秋游了,大家都很激动。

二、修改序言中的第一篇例文《冬天的校园》,以突出主题。

 

推荐阅读:

作文“无话可说”怎么办?

不少同学作文时觉得“无话可说”,于是,“参照”作文选,或要求老师读范文,于是,写出来的作文,东抄一句,西摘一段。

这就违背了写作文的目的,其结果导致越来越写不出来作文。

其实,作文根本就不用怕,作文的内容就来自同学们的生活。

每位同学都经历过各种激起自己感情波澜的事,或喜悦,或忧虑,或后悔,或留恋。

这就是一切作文内容的源泉。

那么,为什么在需要它们时,这么多丰富的生活题材,又一时“消失”了,或印象模糊、残缺了呢?

有一句谚语,叫做“记忆是知识之母”。

意思是说,要想获得知识,必须依靠记忆的力量;同样,要想获得这些题材,必须借助于记忆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住这些题材并记住它们呢?

题材可以分为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两部分。

主体材料,指题材中自己感受变化的那部分材料。

客体材料,指那些促使自己感受发生变化的材料。

这两种材料在整个题材中往往是相互交错、相互关联着的。

题材产生以后,要有意识地回忆一遍,分析出哪些是主体材料,哪些是客体材料,并进一步弄清两者又是怎么相互作用的。

通过一个题材又一个题材这样的分析,心中就会建立起一个作文材料的仓库。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写日记,写观察笔记,做读书札记等。

储蓄起一定的作文材料后,做起作文来就容易了,就不会“无话可说”了,作文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

 

第四篇详写与略写

在同学们写作文时,如果面对的作文题大家觉得无从下手,无内容可写,这样的作文题往往就是出得不好的。

出得好的作文题一定是让大家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以致思如泉涌、心潮澎湃,急于下笔。

这时候,千万别急,要冷静地思考,确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再列提纲、打草稿。

哪些内容详写呢?

审好作文题目后,确定了答题的方向、主题、范围,再“穿越”到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从那些过往的经历中寻找到适合需要的“素材”,然后确定了某一“素材”后,再重温这则材料的整个过程,每个细节。

想一想哪些经历和要表达的主题有关,哪些无关,无关的不去考虑,有关的保留下来。

之后,再把那些筛选后保留下来的内容前前后后做进一步比较,哪些是为了突出主题需要着力表现的高潮,哪些是事件的起因、铺垫及结果。

甚至这个事件过程中,有没有读者可能不了解、不熟悉,需要通过插叙、补叙来做交代的地方。

显然,这样一思考后,你保留下来的材料就有了主次之别。

而这个主次之别、轻重之分,在接下来的写作过程中,表现在文字上的就是通篇文章材料处理上的详略变化、详略之别。

比如作文《难忘的微笑》,看到这个题目,忽然之间,开闸似的,你的心头会涌出许多张微笑的脸:

同学的,亲人的,路人的,等等。

这时候你确定了把奶奶的微笑作为表现的内容,又确定了把奶奶对你的一次鼓励作为写作素材。

那么,接下来就是起因、经过(铺垫)、高潮、结果方面的安排了。

这个安排过程中,显然,奶奶表扬你时那慈祥似夕阳一般的微笑无疑是需要详细描绘的,其他的则相对次要一点,更次要一点,再次要一点,次要到极点,则删去不用。

或许中间可能要插叙一点奶奶的身体状况等,以突出中心;或许结尾再补叙一下奶奶已去世多年“这微笑激励着我前进”这样的尾声,以照应前文,升华主题,增添文章的余韵。

好的文章一定是详略处理很得当的,不好的文章可能就是在详略处理方面不好的。

比如下面这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