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74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20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档案保管基础知识Word格式.docx

二、造纸生产过程对纸耐久性的影响

(一)机制纸的生产过程与纸的耐久性

1、制浆

2、漂白

3、打浆

4、施胶

5、加填

(二)手工纸的生产过程与纸耐久性

手工纸的耐久性比较好,可以作档案修裱用纸,原因是:

1、原料以纤维素含量高的麻、树皮、竹植物为主;

2、生产过程不使用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对纤维损伤小,纸质呈中性或微碱性;

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质好,不含杂质;

4、手工纸生产使用竹、木制工具,不含金属离子;

5、抄纸技艺好,成纸质量高

(三)档案纸老化的原因

1、纸纤维素的酸性水解

纸中的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葡萄糖,纸的机械强度下降为零。

在这一化学反应过程中,水是反应的首要条件,酸是催化剂,温度与反应的速度成正比。

由于大多数机械纸在生产时就呈酸性,因而必须控制好档案库房的温湿度。

2、纸纤维素的生物降解

档案发霉以后,霉菌可以直接分解纸中的纤维素,霉菌所分泌的生物酶具有强大的催化能力。

3、纸纤维素、木素的氧化降解

纸中的纤维素、木素与氧化剂(空气中的氧化物、铜铁等金属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导致纸的机械强度下降。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湿度过大、温度过高,纸氧化降解速度进一步加快。

4、纸的光降解

光具有一定的能量,太中的紫外线能够直接导致纤维素的分子链断裂,使纸的机械强度下降,同时使含木素比较多的新闻纸(白报纸)变黄变黑。

光还促使纸发生光氧化反应,加速纸老化。

5、纸的热降解

纸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出现老化甚至碳化现象。

特别提醒:

1、提供利用档案时,不能频繁地用原件复印,复印机产生的高温、强光将加速档案纸的老化。

2、档案受潮以后,不能将档案放在太阳下曝晒,应放在阴凉的地方慢慢晾干。

否则,档案纸在高温、潮湿、光照、空气中的氧化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种有害的化学反应几乎同步进行,老化速度更快。

第二节档案字迹材料的耐久性

决定字迹材料耐久与否有两个因素:

一是字迹中的色素成分是否耐久,另一个是字迹色素和纸结合得是否牢固。

一、色素的耐久性

根据字迹色素的耐久性,可依次分为耐久、较耐久、不耐久三种,即炭黑、颜料、染料。

1、炭黑

是一种无定形的碳,是由某些有机物不完全燃烧形成的,是最耐久的色素成分,墨、墨汁、黑色油墨、黑色铅笔的色素成分即为炭黑。

2、颜料

分无机、有机颜料,是较耐久的色素成分,蓝黑墨水、彩色油墨、红蓝铅笔、印泥、铁盐线条等的色素成分即为颜料。

3、染料

染料是一类天然或合成的有色有机物,是不耐久的字迹材料,纯蓝墨水、红墨水、复写纸、普通圆珠笔、印台油、蓝图等的色素成分为染料。

二、色素与纸的结合方式

即字迹色素转移固定在纸上的方式。

分为三种

1、结膜

当字迹材料写在纸上时,干燥后能在纸上形成一层薄膜,是最耐久的一种方式。

墨、墨汁、油墨、印泥属于这种方式。

2、吸收

字迹材料写在纸上后,色素成分依靠分子的运动渗透到纸纤维的部中,这种方式较耐久,各类墨水、圆珠笔、复写纸、印台油、蓝图等属于这种方式。

3、粘附

字迹材料写在纸上,依靠一定的外界压力,以大颗粒的形式在纸纤维间的大空隙作机械的附着和停留。

这种方式不耐久,铅笔属于这种方式。

4、综合判断字迹材料的耐久性:

(1)凡是以炭黑为色素成分,利用结膜方式把色素成分转移固定在纸上,属于最耐久的字迹材料。

(2)凡是以产料为色素成分,利用结膜或吸收方式把字迹材料中的色素成分转移固定在纸上的,属于比较耐久的字迹材料。

(3)凡是以染料为色素成分,不论其与纸结合的方式;

凡是结合方式为粘附,不论其色素成分,均为不耐久的字迹材料。

三、几种常见的档案字迹材料1、墨、墨汁

其色素成分为炭黑,转移固定方式为结膜,因而是最耐久的书写材料。

2、墨水

(1)碳素墨水——最耐久。

(2)蓝黑墨水——色素成分为颜料,转移固定方式为吸收,较耐久。

(3)纯蓝/红墨水——色素成分为染料,不耐久。

3、圆珠笔——色素成分一般为染料,不耐久。

4、油墨——黑色油墨的色素成分为炭黑,彩色油墨的色素成分为颜料,转移固定方式翥是结膜方式,前者最耐久,后者较耐久。

5、复写纸——分打字复写纸与手工复写纸两种,前者的色素成分为颜料,后者为染料,均以吸收方式与纸结合,前者较耐久,后者不耐久。

6、铅笔——色素成分既有炭黑,也有颜料,由于转移固定方式为粘附,因而都不耐久。

7、印泥和印台油——印泥的色素成分是油溶性颜料,印台油的色素成分为染料,因而前者较耐久,后者不耐久。

8、科技图纸线条材料

(1)底图线条——用绘图墨汁描出来,最耐久。

(2)复印图线条——分铁盐线条和重氮盐线条,前者色素成分为颜料,后者为染料,前者较耐久,后者不耐久。

四、影响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的其他因素

1、光——在光照条件下,某些有机颜料,特别是染料发生光化学反应,导致色素成分的褪色、变色。

2、空气中的氧及氧化剂——使字迹材料中的色素成分发生氧化反应和光敏反应,改变其分子结构,使其褪色变色。

档案受潮后,在太下曝晒,褪色速度成倍加快。

3、温度——耐热性差的染料在高温下容易出现褪色,并加快有害化学反应速度。

4、湿度——湿度过大,使部分耐水性差的字迹出现洇化、扩散的现象,并加速有害化学反应速度。

另外,空气中的酸、碱性有害气体、灰尘等都能不同程度地损坏档案字迹材料。

第三节声像档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

声像档案是以声音、图像、声像共存或代码的方式记录信息容,一般以感光材料、磁性材料或其他合成材料为载体制成。

一、唱片档案

唱片档案是利用机械录音的原理记录档案容,它分为金属唱片模版和塑料唱片两种形式

1、金属模版——是唱片的原始模型,以铜、或镀镍、镀铬的铜制成,机械强度高不易破裂与变形,但易氧化和被腐蚀。

2、唱片档案——从二次负模上压塑出来以供利用的制成品,多以树脂为原料制成。

3、唱片的保管

(1)库房保持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

(2)环境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

(3)保持库房清洁,注意防尘。

(4)唱片应平放(金属模版应立放),不宜使用有挥发油成分的木柜,不能放置樟脑等挥发性药物。

二、胶片档案

胶片档案是利用胶片上的感光剂在光的作用下发生一定变化的特性,把文字、图像等信息记录在胶片上而形成的档案。

根据制作方式和用途可划分为电影胶片、缩微胶片、各类照片等,根据颜色可分为黑白胶片、彩色照片,其中黑白照片的成像剂以银盐为主,彩色照片含彩色成像剂,耐久性不如黑白照片。

胶片档案的保管:

1、在运输、整理、利用过程中,防止胶片碰撞、摩擦。

2、入库前及保管过程中,定期检查胶片质量,清除隐患。

3、严格控制库房温、湿度,防止胶片在保管利用过程中温湿度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4、库房要防水、防火、防有害气体和灰尘。

5、胶片档案存放时,平片立放,卷片平放,不同片基的胶片不能混放,取拿胶片要戴手套拿捏胶片的边缘部分,不能用手直接拿取胶片。

三、磁记录档案

利用磁电转换的原理,将声音、图像等信息记录在磁性材料上,形成磁记录档案,包括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磁盘、磁带等。

磁记录档案档案的保管

1、控制温、湿度,保存的温度为14~24º

C,湿度在家0%左右。

档案使用的温度不超过50º

C。

2、保管时应远离各种产生磁场的电器设备,防止外来磁场的干扰。

3、防尘、防有害气体。

4、定期倒带,减少带基之间的压力,防止“复印效应”。

第三章档案库房管理

档案库房管理包括档案库的组织,档案装具的规化,档案的排架,库房温湿度的调控、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防有害生物等措施。

第一节档案库房建筑与设备

一、档案库房建筑的重要性与建筑设计原则

1、档案库房建筑的重要性

档案库房建筑是档案保管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档案保管条件,将决定档案保管措施的繁简,同时也关系到档案人员的工作环境的好坏和劳动强度的大小。

2、档案建筑设计的原则

适用经济美观

二、档案库房建筑的基本要求

1、库房地址的选择(P288、289)

(1)远离江河湖泊或低洼潮湿的地方,以利防水防潮;

(2)避开各类污染源;

防止空气污染对档案的影响;

(3)注意周边坏境,确保防火、防盗安全;

(4)不宜过于偏远或交通不便,便于提供利用;

(5)立足长远,留有扩建余地。

2、库房屋顶的建筑(P289-292)

(1)库房屋顶的形式

人字形屋顶:

防热防水效果好,便于维修;

平面形屋顶:

防热防水效果较差,维修成本高。

(2)屋顶的隔热措施

实体材料隔热——铺设隔热材料提高屋顶的隔热效果

通风间层隔热——在屋面与顶层天花板之间构筑一个空气层,空气的导热系数低于普通隔热材料,达到隔热目的。

(3)屋顶的防水、防潮

卷材防水——用沥青和油毡交替粘合作为防水层

刚性防水——以防水砂浆或由混凝土浇筑形成防水屋面

构件自防水——人字形的屋顶利用槽瓦上下搭接,沿屋面坡度形成排水水槽,提高排水效率。

(4)屋顶的外表面

根据不同颜色对太阳能的吸收与反射能力,尽量选择颜色较浅、平滑的屋顶。

3、库房外墙的隔热与防潮(P292)

(1)加厚墙体,外抹灰;

(2)墙体使用隔热材料;

(3)建造空气间层隔热墙体,即空斗墙或双层墙;

(4)设置环形走廊;

楼梯设在东西两端;

(5)做好墙体立面、墙脚的防护处理。

4、库房门窗的防热与防潮(P293-294)

(1)密闭门窗;

(2)采取遮阳措施;

(3)对开间过大的窗户采取部分封闭措施。

5、库房地面的防水与防潮(P294)

(1)架空地面

(2)采用建材防水防潮

三、档案库房建筑的其他问题(P295、296)

1、档案库房与档案馆各类房间的安排

2、档案库房的容积及开间的划分

3、档案库房的负荷与结构(12KN/平方米)

4、库房建筑的防火要求(不低于二级)

5、旧库房的改造

第二节档案库的组织与档案的排架

一、档案库房的组织(P296、297)

原则:

加强重点,照顾上般,合理配置,特档特管

1、综合档案库

2、专门档案库

3、资料库

二、档案库房设备(P297—299)

(一)空调设备

1、集中式空调(中央空调)

2、局部式空调(窗式或分体式空调器)

3、混合式空调

(二)档案装具

1、档案架,

2、档案箱

3、档案柜

三、全宗及档案的排列(P299—300)

1、档案柜架的排列

2、全宗排列

3、档案存方地点索引

4、档案代理卡

四、档案库房的安全检查措施(P300、301)

检查的容:

(P301)

第三节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一、温度与湿度

(一)温度及其测量

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般用摄氏温标来计量: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力下,纯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为零度,记作0°

C,纯水开始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为100度,记作100°

C,中间相差100等分,每一等分为摄氏1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

1、液体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水银柱温度计

2、金属温度计:

自记式温度计(分日记和周记)

测量原理:

将两片不同特性的金属片固定在一起,利用两种金属在相同温度变化下膨胀和收缩的程度不一样而产生推动力,使记录笔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地走动,在原来标定的刻度上记录下温度的变化情况。

(二)湿度及其测量

1、有关湿度的概念(P302—305)

绝对湿度:

饱和湿度:

与温度高低成正比

相对湿度:

露点温度:

在空气的实际含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升高,当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相对湿度达到100%,这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

2、温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饱和湿度之间的关系(P303):

判断方法:

根据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来推理。

3、湿度的测量

过去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这种测量仪器不够直观,在查对并计算干、湿温度计的数值后,需要查对相对湿度表,才能查出湿度值。

目前一般使用金属或电子测湿仪查对,比较直观,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测量原理是运用金属或电子元件遇潮膨胀、干燥收缩的特点,精密计量其膨胀或收缩的幅度,测量湿度的变化。

(三)不适宜的温湿度对档案制成材料的影响(P305、306)

1、温、湿度对档案制成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2、温、湿度对档案制成材料化学性能的影响

3、温湿度对危害档案制成材料的各种生物的影响

(四)档案库房温湿度标准(P307)

二、库房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一)密闭(P310)

采用密闭的方法可防止或减弱库外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库的影响,使库温湿度尽量处于稳定状态。

(二)通风

调节温度:

根据库外的温差,选择通风降温或增温。

调节湿度:

必须测量库外绝对湿度值,选择通风降湿或增湿。

(三)调节库房温湿度的其他措施

1、降温

一般采用空调降温,但在降温过程中,必须注意库相对湿度的变化,尽量避免出现露点温度,选购空调尽量选用有抽湿功能的空调器。

2、减湿

空调(或抽湿机)去湿

化学药品局部吸湿(氯化钙、硅胶)

第四节档案库房的防光、防尘、防有害气体

一、防光

(一)光学基本知识

1、光的波长——光的运动呈波浪形状,波动时起伏的高点称为波峰,起伏的低点称为波谷,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称为光的波长。

人的肉眼可观测到的光线,波长介于760至400纳米(十亿分之一米)之间,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光。

超出这个围的为不可见光。

其中长于760纳米的为红外线,短于400纳米的为紫外线。

2、光的能量——根据光能计算公式,光的能量与光速(2.998×

108米/秒)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由于紫外线的波长短,能量大,对档案的破坏也大,因而防光的重点就是防紫外线.

(二)光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P312、313)

1、光能直接破坏纸中的纤维素,使其机械强度下降。

2、光加速纸纤维素的氧化。

3、光对木素的破坏更大,白报纸在光照下易变黄发脆。

4、光导致字迹特别是以染料为色素的字迹褪色变色。

5、光还会导致声像档案变质,彩色照片尤其要注意避光保存。

(三)防光的措施(P313)

注意:

1、日光灯(荧光灯)发光时,会产生较强的紫外线,在档案库房中尽量不要使用,或采取滤紫外线的措施后才能使用。

2、使用复印机复印档案原件时,对档案的损坏也比较大,因为复印时光的强度超过日光。

二、防有害气体及灰尘

(一)有害气体对档案的破坏(P313、314)

二氧化硫属于酸性有害气体,二氧化氮、氯气既是酸性有害气体,又是氧化性有害气体,除了增加档案制成材料的酸度外,还会通过氧化反应对档案制成材料造成破坏。

有害气体的来源与工业、交通和生活污染有关。

(二)灰尘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作用(P314)

1、增加档案制成材料的摩擦力;

2、增加档案制成材料的酸碱度;

3、使档案粘结成砖;

4、污染档案,影响档案的提供利用;

5、传播细菌、霉菌。

(三)防有害气体与灰尘的措施(P314、315)

1、选择合适的档案库房地址,规避污染源;

2、使用多层包装,密闭保存;

3、利用绿化植物减少污染;

4、尽量提高库房装修标准;

5、进出库房进行除尘处理;

6、做好库房清洁卫生工作。

第五节损害档案的生物的防治

一、损害档案的微生物的防治

(一)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P316)

1、温度:

最适宜的温区为25—37C;

2、湿度:

最适宜的湿度为80——90%,其中75%为大多数霉菌生长发育的临界湿度;

3、酸碱度(PH值):

最适宜的PH值为4.0-5.8之间,即弱酸性环境。

(二)霉菌对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P317)

(三)霉菌的预防(P317、318)

1、控制库房温湿度

2、保持库房清洁

3、严格入库检查,防止带菌入库

4、采用药物防霉

(四)消毒灭菌的方法

1、物理灭菌法

(1)冰冻真空干燥灭菌:

利用专用设备,使霉菌在冰冻、干燥和无氧呼吸的情况下死亡。

(2)微波灭菌:

利用微波的加热作用杀死霉菌。

2、化学熏蒸灭菌法(P318):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使化学熏蒸剂由固体或液体迅速转变为气体,杀灭霉菌。

二、档案害虫的防治

(一)档案害虫的种类及发生条件(P319)

(二)预防档案害虫的措施(P320、321)

(三)消灭档案害虫的措施(P321、322)

采用化学杀虫法,杀虫药有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因前两者都对档案或工作人员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档案部门只能用熏蒸剂杀虫。

第四章档案修复技术

档案修复是去除不利于档案制成材料永久保存的因素(如纸中的酸、污斑等),并对已经遭到损坏的档案进行恢复抢救,以延长其寿命(如档案加固、修裱)

第一节档案修复的原则及准备工作

一、档案修复的原则(P323)

二、档案修复前的准备工作(P324)

第二节纸质档案的修复技术

一、去污

1、溶剂去污(P325、326)

用水或有机溶剂去污时,应先试验档案字迹是否有洇化或扩散的现象。

2、氧化去污(P326、327)

此办法用来对付一些难以除去的污斑,但尽量不用,使用此法有可能“玉石俱焚”,白报纸禁用此法。

二、去酸

1、测定纸酸度的方法(P327)

一般用PH值衡量物质的酸碱性,PH值从0到14,PH值=7则为中性,小于7为酸性,大于7为碱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2、去酸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物质呈酸性,主要是因为它含有较多的氢离子,去酸就是利用碱性物质去除氢离子,也就是酸碱中和反应。

我们平时吃菠萝,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去酸的方法:

(1)液相去酸(P327)

(2)气相去酸(328)

三、加固(P328—330)

1、涂料加固

适用于档案加固的涂料有:

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氟树脂、聚甲基丙稀酸(有机玻璃)等。

2、塑料薄膜加固

方式:

热压加膜、溶剂加膜

材料:

醋酸纤维素薄膜、聚乙烯或聚酯薄膜

3、丝网加固

四、修裱技术

修裱用纸的要求:

档案修裱技术是使用粘合剂把选定的纸“补”或“托”在档案文件表面,从而起到增加纸强度的作用,达到修复目的。

1、揭档案砖(P330、331)

2、修补技术(331):

补缺托补

3、托裱技术(P331—333)

在档案的一面或两面托上一纸的技术称为托裱。

(1)湿托:

在档案的背面刷上浆糊,然后再上托纸,适用于字迹遇水不扩散的档案。

(2)干托:

把浆糊刷在托纸上,半干后再与被修裱的档案粘合起来。

根据档案破损情况,分为飞托和腹托。

湿托的操作过程(P332、333):

五、字迹恢复与显示

1、物理法显示(P333)

(1)可见光摄影法

(2)紫外荧光摄影法

(3)红外摄影法

(4)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化学法恢复字迹(P334)

第三节胶片档案的修复技术

一、胶片档案的去污和去尘(P334、335)

1、胶片的去尘

2、胶片的去污

二、胶片痕迹的消除和弹性恢复(P335)

第四节档案的复制技术

一、重氮型晒图技术(P335——337)

二、静电复印技术(P337)

三、缩微摄影技术(P337、338)

作用:

四、磁性录音录像复制技术

第五章档案的统计

第一节档案统计工件的任务和要求

档案统计是用计量的方法对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现象的发展变化、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用指标数字来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一般规律的工作。

(P339)

档案统计的地位和作用: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任务(P340、341)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P340)

第二节(略)

第三节档案部门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一、档案室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1、根据: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

2、形式:

(P343、345)

二、档案馆的登记与统计工作

(1)收进登记簿

(2)全宗名册

(3)全宗单

(4)案卷目录登记簿

(5)档案馆基本情况统计表

复习围

第一章

1、档案保管工作的概念

2、档案保管工作的容

3、档案损坏的原因

4、档案工作为什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

第二章

1、耐久性的概念

2、档案纸的主要化学成分与纸的耐久性

3、新闻纸(白报纸)为什么不能作为档案用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