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75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他的七绝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高,在唐人七绝诗的发展过程中据有重要地位,前人往往将他与李白并称,故有“七绝圣手”之称。

9.李杜:

特指李白和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习惯将其并称。

1、“诗史”:

“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

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2、“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

10、大历十才子:

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

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

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

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

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11、“五言长城”:

刘长卿擅长近体,尤工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为“五言长城”。

12,韩孟诗派:

中唐诗人韩愈、孟郊的合称,孟郊诗颇得韩愈赏识,当时即有“孟诗韩笔”的称誉。

同时二人作诗皆好奇思硬语,诗风相近,故称。

13以文为诗:

是韩愈的一种创作倾向和自觉的美学追求。

主要特点是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

“以文为诗”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

14郊岛:

指中唐诗人孟郊、贾岛,二人并称。

二人诗多愁苦凄清之境,且诗风孤郁悲凉,凄寒局促。

苏轼《祭柳子玉文》用“郊寒岛瘦”概括二人的风格。

15长吉体:

长吉是李贺的字,此指李贺诗所独具的风格。

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16、新乐府:

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

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17、新乐府运动:

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运动,是中唐革新思想在诗坛的反映。

李绅首先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写了和诗十二首,白居易创作《新乐府》五十首,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

张籍、王建也创作了不少新乐府诗,由此形成影响较大的新乐府运动。

18、张王乐府:

中唐诗人张籍、王建的合称,二人借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反映民生疾苦,诗风浅近,故齐名。

19韦柳:

中唐诗人韦应物、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往往并称之。

20、小李杜:

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的合称,二人皆晚唐杰出诗人,又生于李白、杜甫之后,故称。

21、无题诗:

是李商隐的创造。

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

这类诗词旨隐约,意蕴丰厚,往往难以确解。

22古文:

古文之名,始见于司马迁,指汉时先秦文字。

古文作为文体,始于韩愈,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而言的。

23、骈体文:

骈文:

指讲究对偶、声韵、辞藻华丽、多用典故的文体,又称之为骈俪文或四六文。

它的出现,突破了早期散文过于古朴简单的格局而向形式美方向发展,但到后来,弊端也随之而生,华美的形式往往成了表达思想、反映现实的障碍。

24、古文运动:

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

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5、词:

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唐五代时期通常称“曲子”或“曲子词”。

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26、敦煌曲子词:

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

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

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

27、花间词: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这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

十八名作者,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外,均为西蜀词人。

他们的词风大体一致,后世因称他们为“花间词人”和“花间派”。

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

代表作家除温庭筠、韦庄外,还有欧阳炯、李珣、鹿虔扆、牛希济等。

28、南唐词人:

五代稍晚于西蜀词在南唐地区出现的一个词人群体。

重视以词言志,偏重抒写情怀,拓宽了词的内容和意境。

词风清丽淡雅、擅长白描。

代表词人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

29、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

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真实动人。

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30.辛派词人:

这是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

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

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

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

宋初三体:

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31、苏梅:

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2、半山体: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

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33、苏黄:

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34、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

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35、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36、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

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37、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

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38、江湖诗派:

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代表人物主要有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

39、唐宋八大家:

指的是唐宋时期的八位著名散文家,他们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40、三苏:

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

论述

1、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取得了高度的成就?

参考答案:

第一,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

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第四,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

第五,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各种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2、初唐诗歌革新经历了几个阶段?

初唐诗歌革新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唐太宗君臣为代表,鉴于南朝历代统治者败亡的教训,从巩固基业的需要出发,重视思想文化的统治作用,提倡中和雅正的文学主张,在诗风转变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二阶段以“初唐四杰”为代表,他们力图改变齐梁余风,扩大诗歌题材,不仅推动了律诗的发展,并对唐代文风的转变起到重要作用。

第三阶段以陈子昂为代表,标举“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开拓了唐诗正确发展的道路。

3、《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春江花月夜》是著名的七言歌行,被闻一多赞美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有如下特点:

第一,诗采用的是乐府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但赋予了全新的内容。

第二,全诗以浩瀚幽远、静谧瑰丽的春江花月之夜为背景,将传统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升华为极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第三,表现了对年华、青春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

全篇熔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第四,韵律和谐婉转,富有音乐美。

4、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

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

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

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

1、如何理解“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制大备,艺术精湛,思想和艺术都超越前代而臻于唐五代诗的顶峰。

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热情开朗、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激起了他们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而在内容方面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在艺术上则表现出清新自然、雄健高华、兴象超妙、声律圆融的鲜明特色。

2、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参考答案:

一、善于发掘与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客观景物,抓住其特征,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微妙的心理感受,使诗情与画意达到高度的统一;

二、对自然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用清新的笔调、匀润的色彩、恰当的构图在诗里表现出来;

三、以禅入诗,即以独特的禅宗的审美眼光观照自然,从而特别善于发现和捕捉大自然中极细微的声响和动态,生动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和内在的律动,进入常人不能达到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境界,创造出独特的优美静谧的意境。

正是在诗情和画意的互相渗透和生发中,王维的诗创造出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

3、高适与岑参在边塞诗写作方面有何异同?

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

但也有不同:

“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

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

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

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

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

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4、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李白集入世、隐逸、求仙、任侠于一身,世界观比较复杂,但诗歌创作的主要倾向是积极入世,他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既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国力,也反映了盛唐气象背后的危机及危机爆发后的悲剧。

主要内容为:

(1)强烈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如《将进酒》、《行路难》。

(2)反权贵、反传统的傲岸精神。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3)描写并赞美祖国山川,大略有两大类型:

一类是在气势磅礴的高山大川的壮美意境中抒发豪情壮志,另一类则着意追求光明澄澈之美,在秀丽的意境中表现天真的情怀。

5、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李白的诗歌具有豪放飘逸的风格。

主要特点有:

(1)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诗歌的跳跃性也极强,因为他往往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而是按照情感的踪迹来结构全诗,通过诗歌的开阖跌宕表现感情的变幻无常。

(2)充沛的气势。

李白诗的抒情往往是喷发式的,奔涌而出,其间裹挟着强大的力量,而且意象雄奇壮美。

(3)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

李白诗歌的想象天马行空,变幻莫测,奇之又奇。

(4)语言清新俊逸。

如他自己所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5)与风格相适应,在诗体的选择上,较少用律诗,而多用便于纵横驰骋、随意抒写的以乐府体为主的古诗,尤其是七言歌行。

6、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自称:

“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7、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1)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直接开启了中唐的新乐府诗创作。

(2)用律诗反映时事政治,为律诗尤其是七律注入丰富深刻的政治内涵。

开辟了全新的题材领域,对晚唐李商隐,尤其是宋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用诗歌表现日常生活中的琐细内容,扩大了诗歌的功能和题材。

(4)将议论引入诗歌,影响到韩愈的“以文为诗”,宋诗的散文化。

8、韩孟诗派的新奇险怪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韩孟诗派追求诗风的雄奇怪异,他们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创新求异,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

主要表现为:

(1)采用过去不常用的内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诗,逞奇矜博,出奇制胜;

(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

(3)注重造语炼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将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

韩孟诗派成员除共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个性,如韩愈以气势雄大和意象怪奇见长;

孟郊多用僻字险韵与生冷意象,使怪奇向幽僻冷涩一路发展;

贾岛的诗表现出尖新奇巧的特点;

姚合诗追求字句精警清丽;

卢仝、马异等人想象离奇、语言生僻等。

韩孟诗派努力变旧求新,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传统,但由于过分地刻意求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节奏美、形象美,也存在明显的弊病。

9、李贺诗奇崛冷艳、虚荒诞幻的风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异于常人的艺术思维;

(2)奇异荒诞的想象、夸张;

(3)大量虚幻意象和古怪生新诗境的营造;

(4)奇异峭拔、幽奇冷艳的遣词造句;

(5)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10、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参考答案:

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

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

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

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局限性表现在:

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

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11、如何理解《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白居易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所以,诗的前一部分对君主的耽色误国和贵妃的专宠有所讽刺。

但是,一方面由于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毕竟这个历史人物既是安史之乱的制造者又是“五十年太平天子”和悲剧的承担者,所以在描述杨、李爱情悲剧本身时,又抱着同情态度,用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和语言把这场悲剧写得缠绵悱恻,使得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

这就出现了双重主题彼此纠缠的现象。

既有讽刺,又有同情。

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

因而《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对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误国的批判,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感动。

12、白居易叙事诗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白居易叙事诗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

贯穿于叙事全过程的强烈的抒情性,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杰出的代表。

强化抒情因素的方法是:

(1)叙述、描写事件,运笔极为简约,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务求尽情,抒情叙事结合得天衣无缝,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2)在叙事抒情中,往往采用精致生动、声色和谐的意象来营造氛围、烘托出浓重的情绪氛围。

(3)大量运用生动的想象、虚构,及新颖精妙的比喻。

(4)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

13、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

(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

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

刘诗外扩,柳诗内敛;

刘诗气雄,柳诗骨峭;

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14、杜牧咏史怀古诗有何特点?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

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

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

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

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15、李商隐无题诗有何特点?

(1)善于捕捉并精心选择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

这些意象一方面呈现出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大都蕴含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

(2)意境朦胧迷离。

这是因为李商隐诗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丰富复杂,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传达的,因而只能用比兴象征手法加以表现。

,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

(3)结构迂回曲折、回环往复。

李商隐诗着重吟咏的是情绪,往往从不同角度叠加重复,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的方式。

(4)多用典故。

16、“古文运动”有哪些基本主张?

(1)主张“文道合一”,即要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文为道服务。

一方面“文以明道”,强调文章要贯穿儒道的精神,具有阐发儒道的作用。

(2)主张文体革新。

既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博采前人遗产,又强调创新。

指出学习古文辞应“师其意不师其辞”,反对模仿因袭,主张“词必己出”。

(3)提出不平则鸣的思想。

17、韩愈散文创作取得哪些艺术成就?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

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气势和充沛的逻辑力量,是韩愈散文的基本风格。

而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风格。

(1)论说文气势磅礴、纵横开合,论证雄辩有力,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

(2)杂文嘲讽现实,揭露矛盾,犀利精悍。

或长或短,或庄或谐,嬉笑怒骂,怪怪奇奇,具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

如《杂说》《进学解》等。

(3)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如《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4)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

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祭十二郎文》。

18、柳宗元散文创作取得哪些艺术成就?

⑴政论文:

表现了对各类哲学、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