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7503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docx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

钢筋安装通病防治方案

1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1.现象

在模板外绑扎的钢筋骨架,入模时放不进去,或划刮模板。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外形不准,这与各号钢筋加工外形是否准确有关,如成型工序能确保各部尺寸合格,就应从安装

质量上找原因。

影响安装质量有两点:

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3.预防措施

绑扎时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治理方法

将导致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的个别钢筋松绑,重新整理安装绑扎。

切忌用锤子敲击,以免骨架其他部位变形

或松扣。

2绑扎网片斜扭

1.现象

绑好的钢筋网片在搬移、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发生歪斜、扭曲。

2.原因分析

搬运过程中用力过猛;堆放地面不平;有绑扣的钢筋交叉点太少;绑一面顺扣时方向变换太少。

3.预防措施

堆放地面要平整;搬运过程要轻抬轻放;增加有绑扣的钢筋交点;一般情况下,靠近网片外围两行的钢筋

交点都应绑扎牢,而中间部分至少隔一交点绑一扣(易松动的网片,如搬运频繁的情况,应增加绑扣点);

在靠近外围两行的钢筋交点最好按十字花扣绑扎;在按一面顺扣绑扎的区段内,绑扣的方向应根据具体情

况交错地变换;对于面积较大的网片,可适当地用一些直钢筋作斜向拉结加固。

4.治理方法

将斜扭网片正直过来,并加强绑扎,紧固结扣,增加绑点或加斜拉筋。

3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现象

(1)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2)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

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原因分析

(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2)当采用翻转模板生产预制平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

臂板时,虽然是现浇的,不用翻转模板,也有这种情况),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3.预防措施

(1)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2)钢筋网片有可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用铁丝将网片绑吊

在模板楞上;采用翻转模板时,也可用钢筋承托网片(钢筋穿过侧模作为托件),再在翻转后抽除承托钢

筋(如不是采用翻转模板,则在混凝土浇捣后抽除),

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

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

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护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

4骨架吊装变形

1.现象

钢筋骨架用吊车吊装入模时发生扭曲、弯折、歪斜等变形。

2.原因分析

骨架本身刚度不够;起吊后悠荡或碰撞;骨架钢筋交叉点绑扎欠牢。

3.预防措施

起吊操作力求平稳;钢筋骨架起吊挂钩点要预先根据骨架外形确定好:

刚度较差的骨架可绑木杆加固,或

利用“扁担”起吊(即通过吊架或横杆起吊,使起吊力垂直作用于骨架);骨架各钢筋交点都要绑扎牢固,

必要时用电焊适当焊上几点。

4.治理方法

变形骨架应在模板内或附近修整平复,严重的应拆散、矫直后重新组装。

5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1.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

2,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后虽已检查合格,但由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变位。

(2)浇筑混凝土时被振动器或其他操作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

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板、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

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再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筑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4.治理方法

在靠紧搭接不可能时,仍应使上柱钢筋保持设计位置,并采取垫筋焊接联系;对错位严重的外伸钢

筋(甚至超出上柱模板范围),应采取专门措施处理,例如加大柱截面、设置附加箍筋以联系上、下柱钢

筋,具体方案视实际情况由有关技术部门确定。

6框架梁插筋错位

1.现象

预制框架梁两端外伸插筋是准备与柱身侧向外伸插筋顶头焊接(一般采用坡口焊),由于梁插筋错位,与

柱插筋对不上,无法进行焊接。

2.原因分析

插筋固定措施不可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被碰撞,向上下或左右歪斜,偏离固定位置。

3.预防措施

外伸插筋通过样模用特制箍筋套上,再利用端部模板进行固定。

端部模板一般做成上下两片,在钢筋位置

上各留卡口,卡口深度约等于外伸插筋半径,每根钢筋都由上下卡口卡住,再加以固定。

此外,浇筑过程

中应随时注意检查,如固定处松脱应及时补救。

4.治理方法

梁与柱插筋如不能对顶施加坡口焊,只好采取垫筋焊接联系,但这样做会使框架节点钢筋承受偏心力,对

结构工作很不利。

因此,垫筋焊接方案的选择必须通过设计部门核实同意。

7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

倍区段l内,所存有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

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2.原因分析

(1)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

(2)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3)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

(4)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1)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

安装方法不同的(同一组搭配而各分号是一顺一倒安装的),要加文字说明。

(2)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

用绑扎。

(3)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4)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

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区理解不同(表现在取料时,某分号有多有少),则应讨论解

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如果已绑

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

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下,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

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

8露筋

1.现象

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垫得太稀或脱落;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

大,局部抵触模板;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或引起绑扣松散。

3.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

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

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

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4.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轻微露筋可用灰浆堵抹;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

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

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接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

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层、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补修。

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

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

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

9箍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现象

绑扎梁钢筋时检查被代换的箍筋根数,发现截面不足(根据箍筋和间距计算结果)。

2.原因分析

配料时对横向钢筋作钢筋规格代换,通常是箍筋和弯起钢筋结合考虑,如果单位长度内的箍筋全截面面积

比原设计小,说明配料时考虑了弯起钢筋的加大。

有时由于疏忽,容易忘记按加大的弯起钢筋书写配料单,

这样,在弯起钢筋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箍筋截面不足。

3.预防措施

配料时,作横向钢筋代换后立即书写箍筋和弯起钢筋的配料单,并要附写代换具体情况交绑扎钢筋的班组;

绑扎钢筋人员发现箍筋截面不足时,应注意弯起钢筋是否加大。

4.治理方法

增加箍筋。

如梁的钢筋骨架已绑好,则绑好的箍筋应松扣,以便重新布置箍筋间距。

10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

1.现象

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不足。

2.原因分析

对于偏心受压柱配筋,没有按受力面钢筋进行代换,而按全截面钢筋进行代换。

3.预防措施

要掌握柱子的受力特征,根据受力面的配筋情况进行钢筋代换。

4.治理方法

如果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的差值很小,有可能满足构件使用要求(即设计可靠度有潜力)时,征得

设计部门同意,可不必做返工处理;但经过设计复核,因受力筋代换后截面不足将影响构件使用要求,则

应更换受力筋的配置,以补足截面。

11箍筋间距不一致

1.现象

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未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

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2.原因分析

图纸上所注间距为近似值,按近似值绑扎,则间距或根数有出入。

3.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有时,也可以按图纸要求的间距,从梁的中心点向两端画线。

事实上,这类预防措施是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制定的。

4.治理方法

如箍筋已绑扎成钢筋骨架,则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一个或两个箍筋。

12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1.现象

在钢筋骨架搬运过程中或振捣混凝土时,发现绑扎搭接接头松脱。

2.原因分析

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搬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3.预防措施

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紧。

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中心和两端,共三处;搬运钢筋骨架应

轻抬轻放;尽量在模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避免搬运有搭接接头的钢筋骨架。

4.治理方法

将松脱的接头再用铁丝绑紧。

如条件允许,可用电弧焊焊上几点。

13柱箍筋接头位置同向

1.现象

柱箍筋接头(即弯钩交搭处)位置方向相同,重复交搭于一根或两根纵筋上。

2.原因分析

绑扎柱钢筋骨架时疏忽所致。

3.预防措施

安装操作时随时互相提醒,应将接头位置错开绑扎。

4.治理方法

相应解开几个箍筋,转过方向,重新绑扎,力求上下接头互相错开。

14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

1.现象

在梁的支座处,箍筋弯钩与纵向钢筋抵触。

2.原因分析

梁箍筋弯钩应放在受压区,从受力角度看,这是合理的,而且从构造角度看也合理(在受压区,纵向

钢筋根数少,则与箍筋弯钩相处,不显得拥挤)。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在连续梁支座处(当前高层

建筑中,框架结构形式设置的梁甚为常见),受压区在截面下部,要是箍筋弯钩位于下面,有可能被钢筋

压“开”,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截面上部,即受力钢筋那一面),这样做法不合理,

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习惯上也只好这样对待。

此外,实践中还会

出现另一种矛盾:

当前,高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形式的工程几乎全部需要抗震设防,因此箍筋弯钩应

采用135°钩,且平直部分长度又较其他种类的弯钩长,故箍筋弯钩与梁上部第二层纵向钢筋必然相抵

触。

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前应先规划箍筋弯钩位置(放在梁的上部或下部),如果梁上部仅有一层纵向钢筋,箍筋弯钧与

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构件受拉区),但应特别绑牢,必

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对于有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则应将弯钩放在梁下部。

4.治理方法

改箍筋弯钩放梁上部为放梁下部,但应切实绑牢,必要时用电弧焊点焊几处。

15梁箍筋被压弯

1.现象

梁的钢筋骨架绑成后,未经搬运,箍筋即被骨架本身重量压弯。

2.原因分析

梁的高度较大,但图纸上未设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3.预防措施

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700mm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

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用拉筋联系。

拉筋直径一般与箍筋相同,每隔3~5个箍筋放置

一个拉筋。

拉筋一端弯成半圆钩,另一端做成略小于直角的直钩。

绑扎时先把半圆弯钩挂上,再将另一端

直钩钩住扎牢。

4.治理方法

将箍筋被压弯的钢筋骨架临时支上,补充纵向构造钢筋和拉筋。

16肋形楼盖穿筋困难

1.现象

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在1号、2号和3号钢筋绑完后,穿进4号钢筋比较困难。

2.原因分析

事先没有考虑施工条件,忽略了钢筋安装顺序。

3.预防措施

先将4号钢筋放进1号和2号钢筋弯起部分的下面,再取3号钢筋与1号、2号钢筋绑扎,然后绑4号钢

筋。

4.治理方法

适当解松3号钢筋的一些绑扣,使1号、2号钢筋脱离3号钢筋,再穿4号钢筋。

17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1.现象

在各种悬臂梁(如阳台挑梁)中,弯起钢筋的弯起方向放反,由于梁沿全长是等截面的,因此安装反了,

从外观上看不出来错;在悬伸梁中,弯起钢筋上部平直部分两端长度是不一样的。

2.原因分析

钢筋骨架入模疏忽;没有对安装人员进行认真交底;未按图纸核对。

3.预防措施

对这类容易引起错误的情况,应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或在钢筋骨架上挂牌标示,提醒安装人员注意。

4.治理方法

这类错误有时发现不了,造成隐患;也可能在安装下一个钢筋骨架时发现错误,但已浇筑混凝土的

构件必须逐根凿开检查,通过结构受力条件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或作加固处理。

18双层网片移位

1.现象

配有双层钢筋(这里所谓双“层”是指在构件载面上部和下部都配有钢筋,并不是通常所说“单筋构件”

在受拉区的两层配筋)网片的平板,一般常见上部网片向构件截面中部移位(向下沉落),但只有构件被

碰损露筋时才能发现。

2.原因分析

网片固定方法不当;振捣碰撞;绑扎不牢;被施工人员踩踏。

3.预防措施

利用一些套箍或各种“马凳”之类支架将上、下网片予以相互联系,成为整体;在板面架设跳板,供施

工人员行走(跳板可支于底模或其他物件上,不能直接铺在钢筋网片上)。

4.治理方法

当发现双层网片(实际上是指上层网片)移位情况时,构件已制成,故应通过计算确定构件是否报废

或降级使用(即降低使用荷载)。

19钢筋遗漏

1.现象

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2.原因分析

施工管理不当,没有深入熟悉图纸内容和研究各号钢筋安装顺序。

3.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

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

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4.治理方法

漏掉的钢筋要全部补上。

对于构造简单的骨架,将所遗漏钢筋放进骨架,即可继续绑扎;对于构造比

较复杂的骨架,则要拆除其内的部分钢筋才能补上。

对于已浇筑混凝土的结构物或构件,如果发现某号

钢筋遗漏,则要通过结构性能分析来确定处理方案。

20绑扎接点松扣

1.现象

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接点松扣;浇筑混凝土时绑扣松脱。

2.原因分析

用于绑扎的铁丝大硬或粗细不适当;绑扣形式不正确。

3.预防措施

一般采用20~22号铁丝作为绑线。

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宜用22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

mm钢筋宜用20号铁丝;绑扎梁、柱等直径较大的钢筋可用双根22号铁丝,也可利用废钢丝绳烧软后

破开钢丝充当绑线。

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扣形式,例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

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外,也要适当加缠。

4.治理方法

将接点松扣处重新绑牢。

21柱钢筋弯钩方向不对

1.现象

柱钢筋骨架绑成后,安装时发现弯钩超出模板范围。

2.原因分析

绑扎疏忽,将弯钩方向朝外。

3.预防措施

绑扎时使柱的纵向钢筋弯钩朝向柱心。

4.治理方法

将弯钩方向不对的钢筋拆掉,调准方向再绑。

切忌不拆掉钢筋而硬将其拧转,这样不但会拧松绑扣,

还可能导致整个骨架变形。

22簿板露钩

1.现象

浇筑混凝土后发现薄板表面有钢筋弯钩露出。

2.原因分析

因板薄,钢筋弯钩立起高度超过板厚,但一般规定(或图上画的)绑扎钢筋都是弯钩朝上,按习惯绑

扎后造成露钩。

3.预防措施

检查弯钩立起高度是否超过板摩,如超过,则将弯钩放斜,甚至放倒。

4.治理方法

绑扎完立即发现钢筋弯钩会露出板面时,应松掉钢筋,并把弯钩转个方向;如果已浇筑混凝土,则抠

去弯钩处的混凝土,用扳子或钳子将弯钩扭至板的厚度之内,再填补混凝土抹压平整。

23基础钢筋倒钩

1.现象

绑扎基础底面钢筋网时,钢筋弯钩平放。

2.原因分析

操作疏忽,绑扎过程中没有将弯钩扶起。

3.预防措施

要认识到弯钩立起可以增强锚固能力,而基础厚度很大,弯钩立起并不会出现露钩现象。

因此,绑扎

时切记要使弯钩朝上。

4.治理方法

将弯钩已平放的钢筋松扣,扶起后重绑。

24骨架歪斜

1.现象

钢筋骨架绑完后或堆放一段时间后产生歪斜现象。

2.原因分析

(1)绑扎不牢,或绑扣形式选择不当;接点间隔绑扣时,绑扎点太稀。

(2)梁中纵向构造钢筋或拉筋太少;柱中纵向构造钢筋少,未按规范规定设置复合箍筋。

(3)堆放骨架的地面不平;骨架受压或受意外力碰撞。

3.预防措施

(1)参见2“绑扎网片斜扭”、15“梁箍筋被压弯”、20“绑扎接点松扣”相应部分内容。

(2)按设计规范规定,柱(一般指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即截面的长边长度)大于或等于600m

m时,在侧面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地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当柱子各边

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子截面的短边长度不大于400mm且纵向钢筋不多于4

根时,可不设置复合箍筋),以使大部分纵向钢筋能被箍筋套住,位于箍筋转角处。

有时图纸上并未按以

上规定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或复合箍筋,则在施工时要加上,以改善钢筋骨架的牢靠程度,防止歪斜。

(3)加强钢筋骨架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4.治理方法

根据钢筋骨架歪斜状况和程度进行修复或加固。

25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

构件施工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

3.预防措施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

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

26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

1.现象

在肋形楼盖系统中,楼板的钢筋网所含两向钢筋以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上、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图

纸未表示,以致出现含糊混淆、莫衷一是的情况。

2.原因分析

在高层建筑中,楼面和基础底板多以纵横交叉的肋梁形式出现,肋梁的布置随楼面各功能区的布置

而改变,因此,各交叉梁构成的矩形板大小不一,沿整个楼面的某方向或为“短边”、或为“长边”是不

确定的。

对于四边支承板,配筋方案是依据板的边长关系确定的(即所谓“单向板”或“双向板”),按受

力特征(考虑使截面有效高度较大),则由于板的长边与短边长度接近时(主要指双向板),受力状况就两

个方向而言,基本上是对称的,板面钢筋网哪个方向钢筋应放在上面或放在下面,本来就没有“规矩”,

兼之楼面很大,每个方向总是布置着许多边长不同的板,它们的配筋又是统一的(整个楼面一般只配置两

片网,截面下部和上部各一片),沿某方向的几块板,无法为考虑板的受力特征进行配筋布置,所以设计

人员一般不作说明,让施工人员自行处理,导致施工图上不明确而引起施工管理的人员无所适从。

3.预防措施

当前,施工作业管理日臻完善,施工规划、现场技术、质量检查、工程监理、班组交底等各个环节都要

牵涉到这个问题,因此,防止施工过程出现意见分歧,必须取得确定性做法的依据。

但是,现有的许多工

程施工图中对楼面配筋表示含糊,一般仅在平面图上画出两向钢筋,而缺少立面截面图,分不清哪个方

向钢筋应在上或在下,既然问题出自设计单位,故应要求设计部门出具一份明确的说明,以使施工管理

人员认识一致。

为避免有关部门为此事取得澄清意见而延误施工,应在图纸会审时或钢筋施工前提前向设计部门提出。

对类似肋形楼盖结构的工程(例如对筏式基础,虽然与肋形楼盖受不同方向的力,但性质类似),应作类

似预防措施的做法。

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上、下钢筋难以区分位置,施工人员应加考虑并事先联系,为避免随意施工,可向设计人员索取书

面说明,以供有关部门作为依据。

27曲线形状不准

1.现象

绑扎好带有曲线形状的钢筋骨架,安装入模时发现外形不适合模板要求。

2.原因分析

(1)曲线筋成型不准确,或经过搬移后变形。

(2)没有可靠措施使曲线形骨架外形符合图纸要求。

3.预防措施

(1)复核曲线的定点计算结果;对成型好的曲线筋切实检查其外形;搬移时注意轻抬轻放。

(2)这类钢筋骨架外形往往是依靠箍筋尺寸和间距来控制的(如鱼腹式吊车梁的钢筋),因此,应按

照图纸细部的要求绑扎,一丝不苟;在绑扎钢筋骨架的场地上预先放出实样,再遵循实样外形绑扎;当同

类型曲线件任务较大时,可采取特制的模架或样板作为工具胎进行绑扎。

4.治理方法

曲线件形状不准的不能入模(经检查,模板尺寸是准确的),必须将骨架拆卸,校正不合格的曲线筋,

再按图纸要求的外形重新绑扎。

28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1.现象

对于配有四肢箍筋作为复合箍筋的梁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安装入模时,发现宽度不适合模板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严重的甚至导致骨架放不进模板内。

2.原因分析

(1)在骨架绑扎前未按应有的规定将箍筋总宽度进行定位,或定位不准。

(2)己考虑到将箍筋总宽度进行了定位,但在操作时不注意,使两个箍筋往里或往外串动。

3.预防措施

(1)绑扎骨架时,先扎牢(或用电弧焊焊接)几对箍筋,使四肢箍筋宽度保持符合图纸要求的尺寸,再

穿纵向钢筋并绑扎其他箍筋。

(2)按梁的截面宽度确定一种双肢箍筋(即截面宽度减去两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绑扎时沿骨架长

度放几个这种双肢箍筋定位。

(3)在骨架绑扎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四肢箍筋宽度的准确性,发现有偏差应及时纠正。

4.治理方法

取出已入模的钢筋骨架,松掉每对箍筋交错部位内的纵向钢筋的绑扣,校准四肢箍筋的宽度后重新绑扎。

29配筋重叠层次多

1.现象

由于配筋重叠层次多,导致钢筋骨架宽度或高度偏大,发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露筋,甚至骨架放

不进模板的现象。

2.原因分析

设计人员考虑不周。

3.预防措施

加强对配筋重叠处的图纸审查工作,绑扎之前事先发现症结所在,即予纠正(某些钢筋形状、尺寸设

计不当者,还应在下料前重新画出图样)。

4.治理方法

将已绑好的骨架中重叠层影响保护层部分的钢筋拆出,改变形状或尺寸后再绑扎;对已浇筑成型的

构件,发现有露筋的部位,可用砂浆或环氧树脂进行封闭处理。

30梁上部钢筋下落

1.现象

梁中钢筋骨架绑扎完后或安装入模,经浇筑混凝土振动时,上部二层钢筋下落变位。

2.原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1号钢筋是用铁丝吊挂在模板的横木方上或上面的钢筋上,有时在搬移过程或浇筑混

凝土时会碰松或碰断铁丝,造成钢筋下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