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7696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docx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新版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医疗护理操作规程

 

一、常用各种注射法

  

(一)注射原则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注射前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

  2操作时保持注射器、针头及药液的无菌。

消毒时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旋转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

如发现药液有变色、沉淀、混浊、失效或安瓿有裂痕,则禁止使用。

数种药物混合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4根据注射途径、药量及性质选择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缝,不漏气;针头应选择型号合适、无钩、无锈、无弯曲的锐利针头。

注射器和针头衔接紧密。

  5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免在发炎、化脓感染、硬结、疤痕及患皮肤病处进针。

  6注射药物应按规定临时抽取,立即注射,不可过早将药液抽入注射器内。

注射前,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同时要防止药液浪费。

  7在进针后,注射前应抽动活塞,静脉注射必须见有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皮下、肌肉注射见有回血应拔出重新进针,不可将药液注入血管内。

  8进针时针梗不能全部刺入组织。

遇折针时勿移动病人,绷紧并下压折针周围皮肤,以露出断端,迅速以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

  9熟练掌握技术,做到无痛注射。

  

(二)药液抽吸法

  1自安瓿内吸取药液法:

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用酒精棉签消毒安瓿颈及砂轮后,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

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

抽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

  2自密封瓶内吸取药液法:

  除去铝盖的中央部分,用酒精棉签消毒瓶塞,待干。

向瓶内注入和所需药液等量的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以下,吸取药液至所需量,再以食指固定针栓,拔出针头。

然后把针头垂直向上,轻轻拉动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

有的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处,然后驱出。

  3吸取结晶或粉剂注射剂法:

  可用无菌等渗盐水或注射用水将药溶化(某些药物有专用溶媒),待充分溶解后吸取。

注射粘稠油剂时,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将瓶用两手对搓后再抽吸。

如为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吸药。

油剂混悬剂使用时应选用稍粗的针头,刺入要深,并固定好针栓部,以防用力推注时,注射器和针头脱开,药液外溢。

  (三)皮内注射法(ID)

  将小量药液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1目的:

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

  2部位:

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在三角肌下缘处。

  3用物:

  注射盘内放70%酒精、棉签或酒精棉球、无菌持物钳、弯盘、试敏药物、无菌1ml注射器和4 1/2—5号针头。

0.1%肾上腺素1支。

  4操作方法:

  

(1)了解有无过敏史。

  

(2)选好注射器及针头,吸取药液,排除注射器内空气,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

  (3)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几乎平行地刺入表皮和真皮之间,推药0.05—0.1ml,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发白,毛孔明显。

  (4)拔针时勿按揉针眼。

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按时观察反应。

  (5)局部反应可疑时需二人判定,必要时作对照试验,在另一臂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

  (四)皮下注射法

  将小量药液注射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1目的

  用于预防接种、局部麻醉、需迅速达到药效和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

  2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前臂外侧、腹部、后背、股外侧。

  3用物:

  注射盘内放2—5ml无菌注射器、针头盒内盛5号及6号针头、无菌持物镊、消毒药物、棉签、干棉球、弯盘、砂轮、注射用药。

  4操作方法:

  

(1)抽药排气,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2)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呈30—40℃角,迅速进针2/3,固定针检,抽吸无回血后缓慢推药。

  (3)注射毕,用棉签或干棉球轻压针刺处,迅速拔针,整理用物。

  (五)肌肉注射法(IM或im)

  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1目的:

  药量较大,刺激性较强,不宜作皮下注射或不能作静脉注射的药物。

  2部位:

  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

常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区定位法:

  ①十字法:

从臀裂顶点向身体外侧引一水平线,再过髂嵴最高点向该线作一垂直线,从而将臀部分为4份,外上1/4处(避开内下角)为注射区。

②联线法:

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中、外1/3交接处为注射区。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区定位法:

  以食指尖抵病人髂前上棘,中指尖沿髂嵴下缘尽量向后延伸,使髂嵴、食指、中指构成一近似三角形,食指和中指构成的下角内为注射区。

  (3)股外侧股注射区定位法:

  大腿中段外侧约65cm宽,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4)三角肌注射区定位法:

  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指处。

  3操作方法:

  

(1)查对后备好药液,置于注射盘内。

  

(2)选择好部位,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使肌肉放松。

  (3)消毒皮肤,待干,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

  (4)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进针2/3,左手抽动活塞无回血,缓慢推药后,以干棉球或棉签按针眼处,迅速拔针,清理用药。

  [附]集体肌肉注射法

  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多数病人作注射。

  

(1)用物:

  同肌肉注射,另备治疗巾、无菌巾、治疗碗(或脸盆)内放浸有新洁尔灭的小毛巾。

  

(2)操作方法:

①将无菌治疗巾双折平铺于治疗盘内。

②检查、核对、准备药物,按病房床号、姓名吸取药液,套上安瓿,放在无菌治疗盘内,使活塞柄对准小注射卡(卡片写明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

盖上无菌治疗巾。

③按床号顺序,核对姓名无误后注射,在注射另一病人前,用新洁尔灭消毒液洗净双手,擦干后再行注射。

  (六)静脉注射法(IV)

  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1目的:

  

(1)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而需迅速发生药效者。

  

(2)静脉营养治疗。

  (3)输液或输血。

  2部位:

  常用的有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头皮静脉。

  3用物:

  注射盘,无菌注射器,针头或硅胶管针头,止血带,小枕,药物。

  4操作方法:

  

(1)作好查对,抽取药物,排尽空气,套上安瓿。

  

(2)选择静脉,在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嘱病人握拳。

 

(3)右手持针,左手拇指压住静脉,使其固定,针头斜面向上,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

  (4)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人松拳、注药。

  (5)注射时随时观察病情。

  (6)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病人屈肘片刻,随即拉开注射器活塞,整理用物。

  5注意事项:

  

(1)注射时,应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注意避开关节和静脉瓣。

  

(2)长期静脉给药者,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注射。

 (3)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入药物的速度,随时听取和观察病人的主诉和体征,以及病情变化。

  (4)对组织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另备一盛有等渗盐水的注射器和硅胶管针头,注射时先穿刺,注入少量等渗盐水。

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取下注射器,调换另一抽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注射。

二、基础护理操作常规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

  1环境要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必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盖住,口罩须遮住口、鼻,并要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方可再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入无菌容器内。

  4无菌容器或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放在固定的地方,以便取用。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手和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予以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人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常用药物过敏试验法

  对某种药物过敏的人,任何给药途径(注射、口服、外用等)任何剂量和任何类型的制剂均可发生过敏反应。

因此对有些药物必须做过敏试验。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凡首次用药或停药3天以上或用药中途更换批号时,均必须做过敏试验。

已知有过

敏史者禁止做试验。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

  1试液配制:

用生理盐水配成每01ml内含青霉素20单位的皮试液。

配制方法如下:

  

(1)一般每支青霉素为40万单位,注入2ml等渗盐水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万单位。

  

(2)取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万单位。

  (3)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0单位。

  (4)取上液01ml加盐水至1ml混合均匀,每毫升含200单位备用。

  2试验方法:

取0.1ml试液(含青霉素20单位)做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皮试结果。

  3皮试结果判断:

  阴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无红肿,无自觉症状。

  阳性:

皮丘隆起,出现红晕硬块,其直径超过1cm,有时出现伪足、痒感,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

  4注意事项:

  在青霉素试验及注射前做好急救准备。

注射后护理人员在旁观察半小时,以防迟缓过敏反应的发生。

抢救过敏应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

  [附]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

  1用物:

青霉素过敏反应快速试验器,青霉素试液(每毫升含1万单位),注射用水

,0.25%普鲁卡因溶液,纱布。

  2操作方法:

离子导入部的三个头子上分别包两层纱布以便吸附试液。

  

(1)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揩净前臂内侧皮肤(忌用酒精),在电极板方形负极滴青霉素试液1滴,中间圆形正极滴注射用水1滴,另一圆形正极滴普鲁卡因液1滴(在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用),然后将电极板束于前臂内侧,松紧适度。

  

(2)开启电源开关,指示灯亮,调节电流表使指针指在50—80微安之间,电压维持在9—12伏之间。

电流表指针稳定后开动计时开关5分钟。

试验结束时,试验器自动报警,电流中断。

取下电极,观察反应5分钟。

  3皮肤试验结果判断:

  

(1)阴性:

青霉素与注射用水电极板下皮肤的充血、压迹程度相同,在1—2分钟后消失,全身无反应。

  

(2)阳性:

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突起的风团或丘疹、荨麻疹,周围可能充血。

少数人皮肤出现白斑。

强阳性患者伴有臂部痒、刺、灼、压等感觉或全身性反应。

  为防止迟缓反应,须继续观察5分钟,并于注射前再观察1次。

  4注意事项:

  

(1)试液每次1滴,不宜过多。

若试液流到电极板上,将影响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2)经常调换离子导入器铜头上的纱布,及时除去表面褐色氧化  

(二)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法及脱敏注射法

  

(二)TAT过敏试验法:

  

(1)试液配制:

  一般每支TAT为1ml,内含1500国际单位。

取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到1ml(即150国际单位)。

  

(2)试验方法:

  取试液0.1ml(含15国际单位)做皮内试验。

20分钟后观察结果。

  (3)结果判断:

  阴性:

局部无红肿硬结。

  阳性:

局部红肿超过1cm。

有时硬结出现伪足。

重者有发痒或全身过敏反应,血清病型反应。

无痒感和全身不适者可做脱敏注射。

如局部发痒,有全身反应需慎重用药。

有过敏性休克,要停药抢救。

  2TAT脱敏注射法:

  第一次:

TAT01ml(1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肉注射。

  第二次:

TAT02ml(30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肉注射。

  第三次:

TAT03ml(45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肉注射。

  第四次:

TAT余量(450—600单位)加生理盐水至1ml。

肌肉注射。

  每隔20分钟注射1次,每次注射后均需密切观察。

在脱敏注射过程中病人如出现全身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迅速处理;如反应轻微,待消退后酌情增加注射次数,减少剂量,以达到所需注入的全量。

 四、静脉输液法

  静脉输液和输血法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护士应掌握有关输液和输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拟定护理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输血过程中的护理问题,使病人获得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促进康复。

静脉输液法

  一、常用溶液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15%—10%葡萄糖溶液 供给水分和热能。

  2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和复方氯化钠等供给电解质。

  35%碳酸氢钠和11.2%乳酸钠调节酸碱平衡。

  4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利尿脱水。

(二)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 分两种:

①中分子右旋糖酐,可扩充血容量;②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 如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和聚乙烯吡咯酮等,可增加胶体渗透压及微循环血量,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 维持机体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4水解蛋白注射液 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三)其他

  一般指静脉高营养液,如氨基酸、脂肪乳剂注射液等。

二、输液目的

  1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4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

  5利尿消肿。

三、实施

  周围静脉输液法

  1密闭式输液法 使用原装密封瓶插入输液器进行输液。

  

(1)用物:

①密闭式输液装置:

由输液管(粗针头→短管→茂菲滴管→长管→调节器→接管→针头)和通气管(连粗针头)组成;②注射盘,另加瓶套、开瓶器、小垫枕、止血带、血管钳和胶布,必要时备小夹板及绷带;③输液架;④按医嘱备药液(输液卡、标签)。

  

(2)步骤

  1)认真核对药物(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检查药瓶有无破裂,药液有否浑浊、沉淀或絮状物出现。

填写输液内容标签,倒贴在输液瓶上,套上瓶套,打开铝盖中心部。

  2)用2%碘酐和70%乙醇消毒瓶塞,根据医嘱加入药物。

检查输液器,将输液管和通气管的针头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3)将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嘱病人排尿。

备胶布,挂输液瓶于输液架上,把通气管固定在瓶套上。

  4)排气。

折叠滴管下段输液管,挤压塑料滴管以产生负压,待液体流入滴管的1/3处时,放松折叠处,随即顺提上举滴管下段输液管,再慢慢放下,直至排尽输液管内空气,拧紧调节器,接上针头。

  5)选择静脉,扎止血带。

用2%碘酊和70%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6)再次排气及核对,对光检查确无气泡,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将针头再平行进入少许,放松止血带和调节器,嘱病人松拳,见溶液输入通畅,用胶布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栓部,第二条胶布横过针栓部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三条胶布固定盘曲的头皮针塑料管,第四条胶布固定盖针头的纱布(或用护创膏代替),必要时可用第五条胶布固定远侧输液管,将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7)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的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输液速度宜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快。

一般溶液的输入速度可稍快;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宜慢。

  8)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内容、液量、时间和滴速,护士签名,并将卡挂在输液架上。

嘱病人如发生溶液不滴、注射部位肿胀或全身不适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以便处理。

  9)需继续输液更换输液瓶时,除去铝盖中心部分,消毒瓶塞,从第一瓶内拔出输液管插入第二瓶内(先插通气管,再插输液管)。

待输液通畅,方可离去。

  10)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针,嘱病人按压穿刺点片刻至无出血。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输液袋输液:

同密闭瓶输液法,按常规消毒塑料袋的塑料管,将输液管针头插入,将塑料袋挂于输液架上,排尽输液管内空气后即可使用。

  2开放式输液法 此法能灵活变换输液种类和数量,随时按需要加入各种药物,危重、抢救、病儿及手术病人适用此法。

  

(1)方法一:

  1)用物:

①开放式输液装置:

输液瓶(500—1000ml),连接短管→茂菲滴管→长管→玻璃接管→针头;②其余同密闭式输液法。

  2)步骤:

  第一步,按密闭式输液法准备药液,除去密闭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打开输液瓶包,一手持输液瓶,并折叠输液管,按取用无菌溶液法倒入30—50ml溶液,冲洗输液瓶和输液管,以减少输液反应,然后倒入所需溶液,盖好瓶盖,待液体流入滴管的1/3处时,排尽管内空气,接针头备用。

  第二步,按密闭式输液法进行静脉输液。

  第三步,输液过程中如需添加溶液,溶液瓶勿触及输液瓶口,以免污染输液瓶;如需在输液瓶中加药,应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针头(避免针头脱落至输液瓶内污染药液),在距离输液瓶口约1cm处注入,并轻轻摇匀药液。

(2)方法二:

1)用物:

连盖小输液瓶,容量为200ml,瓶盖上端有一短管,连接针头用于插入密闭瓶塞中,瓶盖上有两小孔,一孔供注药液,另一孔供通气。

小输液瓶下端装置同密闭式输液法。

2)步骤:

准备工作同前述。

除去密闭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部,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小输液瓶包,夹紧滴管下端调节器,将针头插入密闭瓶内,流入所需溶液后,再夹紧短管上的调节器。

放松滴管下端调节器,排气后按密闭式输液法操作。

如需向输液瓶中加药,将药液吸入注射器,经消毒后从瓶盖的注药孔内注入。

五、输液故障排除法

(一)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入皮下组织,局部有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滴入,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滴注通畅为止。

3针头阻塞折叠夹住滴管下输液管,同时挤压近针头端的输液管。

若感觉有阻力,且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由于病人周围循环不良或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抬高输液瓶位置。

5静脉痉挛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注射部位上端血管,可以解除静脉痉挛。

(二)滴管内液面过高

从输液架上取下输液瓶,倾斜液面,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于液面上,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进行滴注。

(三)滴管内液面过低

折叠夹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塑料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直至液面升高至滴管1/2处。

(四)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和滴管内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六、输液反应和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是输液中常见的一种反应。

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而引起。

2症状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体温在380℃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达400℃以上,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护理

(1)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原进入体内。

(2)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

(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

(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二)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1原因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

2症状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从口鼻涌出,两肺可闻及湿罗音。

3护理

(1)严格控制输液滴注速度和输液量,对心、肺疾患者以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

(2)发现肺水肿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紧急处理。

为病人安置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减轻缺氧症状。

(4)按医嘱给用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如洋地黄等。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结扎,即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作适当加压,以阻断静脉血流,但动脉血液仍通畅。

每隔5—10min轮流放松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解除止血带。

此外,对无贫血的病人可通过静脉放血200—300ml,以减少回心静脉血量。

(三)静脉炎

1原因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长时间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导致局部静脉的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护理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行热湿敷。

(3)超短波理疗。

(4)如合并感染,根据医嘱给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原因输液时空气未排尽,输液管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仿,连续输液添加液体不及时,均有发生空气栓塞的危险。

进入静脉的空气,随血流经右心房到右心室,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压入肺动脉,并分散至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因而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可引起严重缺氧,甚至立即死亡。

2症状病人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一个响应的、持续的“水泡声”。

3护理

(1)输液前排尽输液管内空气,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以防止空气栓塞发生。

(2)病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低,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