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7834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docx

危险化学品分类和特性MicrosoftWord文档1教学内容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一、危险化学品分类

危险性分类(比较通用的标准)

《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

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毒品;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又引用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为规范性引用文件,

而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又将“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作为引用文件。

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按照GB6944分为9类,有些类别再分成项别。

第1类:

爆炸品

 1.1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2项:

有迸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3项:

有燃烧危险并有局部爆炸危险或局部迸射危险或这两种危险都有,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4项:

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

 1.5项:

有整体爆炸危险的非常不敏感物质;

 1.6项:

无整体爆炸危险的极端不敏感物品。

第2类:

气体

 2.1项:

易燃气体;

 2.2项:

非易燃无毒气体;

 2.3项:

毒性气体。

第3类:

易燃液体

第4类:

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4.1项:

易燃固体;

  4.2项:

易于自燃的物质;

  4.3项: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5类: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5.1项:

氧化性物质;

  5.2项:

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

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有毒品)

6.1项:

毒性物质;

  6.2项:

感染性物质。

第7类: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品)

第8类:

腐蚀性物质;(腐蚀品)

第9类: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二、各类化学品的危害特性

1、爆炸品

·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摩擦、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爆炸品具有以下特性

(1)爆炸性强

(2)敏感度高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1)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

按其性质分为以下三项:

1)易燃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2)不燃气体(包括助燃气体);如氮气、氧气等。

3)有毒气体(毒性指标同第六类)如氯(液化的)、氨(液化的)等。

(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特性如下:

1)可压缩性:

一定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所加的压力越大其体积就会变得越小,若继续加压会变成液态。

2)膨胀性:

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3)易燃可燃气体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4)除具有易燃性、毒性外,还有刺激性、致敏性、腐蚀性、窒息性等。

3、易燃液体

1)指闭杯闪点等于或低于61℃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

·本物质在常温下易挥发,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易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以下三项:

(1)低闪点液体:

闪点﹤-18℃;如乙醛、丙酮等。

(2)中闪点液体:

-18℃≤闪点≤23℃;如苯、甲醇等。

(3)高闪点液体:

23℃≤闪点≤61℃;如环辛烷、氯苯、苯甲醚等。

2)易燃液体具有以下特性:

(1)易挥发性;

(2)易流动扩散性;

(3)受热膨胀性;

(4)带电性;

(5)毒害性。

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1)分项

a易燃固体:

指自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如红磷、硫磺等。

b自燃物品:

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磷等。

c遇湿易燃物品:

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有些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2)主要特性

(1)易燃固体主要特性如下:

a、易燃性

b、可分散性与氧化性

c、热分解性

d、对撞击、摩擦的敏感性

e、毒害性

(2)自燃物品主要特性如下:

a、极易氧化

c、易分解

(3)遇湿易燃物品主要特性如下:

a、遇水或酸反应性强

b、腐蚀性或毒性强

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本类物品具有强氧化性,易引起燃烧、爆炸。

·氧化剂:

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

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有机过氧化物:

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

(1)氧化剂中的有机过氧化物均含有过氧基,其余的氧化剂则分别含有高价态的氯、溴、氮、硫、锰、铬等元素。

(2)氧化剂遇高温易分解放出氧和热量,极易引起燃烧和爆炸。

(3)许多氧化剂如氯酸盐类、硝酸盐类、有机过氧化物等对摩擦、撞击、震动极为敏感。

(4)大多数氧化剂,特别是碱性氧化剂,遇酸反应剧烈,甚至发生爆炸。

(5)有些氧化剂特别是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钠(钾)等,遇水分解出氧气和热量,有助燃作用,使可燃物燃烧,甚至爆炸。

(6)有些氧化剂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和腐蚀性。

(7)有些氧化剂与其他氧化剂接触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放出大量热而引起燃烧爆炸。

6、有毒品

系指进入肌体后,累计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等。

有毒品的主要特性如下:

(1)溶解性

很多有毒品水溶性较强。

有毒品在水中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大。

(2)挥发性

大多数有机有毒品挥发性较强,易引起蒸气的吸入中毒。

(3)分散性

固体毒物颗粒越小,分散性越高,特别是一些悬浮于空气中的毒物颗粒,更易吸入肺泡而中毒。

7、放射性物品

它属于危险化学品,但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国家还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8、腐蚀品

腐蚀品是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与皮肤接触在4小时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

该类按化学性质分为三项:

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盐酸等。

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硫氢化钙等。

其他腐蚀品。

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腐蚀品有以下特性:

其它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1)强烈的腐蚀性

(2)氧化性

腐蚀性物质如浓硫酸、硝酸、氯磺酸、漂白粉等都是氧化性很强的物质,与还原剂接触易发生强烈的氧化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燃烧。

(3)稀释放热性

多种腐蚀品遇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腐蚀性液体四处飞溅造成人体灼伤。

三、化学品的主要危害及控制原则

·化学品危害主要包括燃爆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

·燃爆危害是指化学品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害程度。

·健康危害是指接触后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大小。

·环境危害是指化学品对环境影响的危害程度。

3.1化学品的燃爆危害

在有火源的情况下,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固定浓度范围可以发生爆炸。

可燃气体、可燃蒸气或可燃粉尘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为爆炸上限,上限和下限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浓度称为燃烧或爆炸范围。

爆炸范围通常用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数表示,可燃粉尘则用mg/m3表示。

爆炸极限的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如天然气的爆炸极限4.8%-13.46%。

3.2液体的燃烧危害性

在一定温度下,易(可)燃液体表面上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时,能闪出火花,但随即熄灭,这种瞬间燃烧的过程叫闪燃。

液体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能维持液体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着火点(燃点)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3.3固体的燃烧危险性

可燃固体因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物化学过程而放出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累,使可燃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自热自燃。

引起自热自燃是有一定条件的:

(1)必须是比较容易产生反应热的物质;

(2)此类物质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或是呈多孔隙状的;

(3)热量产生的速度必须大于向环境散发的温度。

可燃物质在外界热源作用下,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自燃点时,即可着火燃烧,称为受热自燃。

物质发生受热自燃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要有外界热源;

二是有热量积蓄的条件。

3.4火灾与爆炸的破坏作用

火灾是在起火后火势逐渐蔓延扩大,随着时间的延续,损失数量迅速增长,损失大约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如火灾时间延长一倍,损失可能增加四倍。

爆炸则是猝不及防。

可能仅在一秒内爆炸过程已经结束,设备损坏,厂房倒塌,人员伤亡等巨大损失也将在瞬间发生。

爆炸通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

他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主要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的破坏作用

(2)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其波阵面上的超压引起的,在爆炸中心附近,空气冲击波阵面上的超压可达几个甚至十几个大气压。

(3)造成火灾

当盛装易燃物的容器、管道发生爆炸时,爆炸抛出的易燃物有可能引起大面积火灾,这种情况在油罐、液化气瓶爆炸后最易发生。

(4)造成中毒和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中,许多物质不仅是可燃的,而且是有毒的,发生爆炸事故时,会使大量有害物质外泄,造成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

3.5化学品健康危害

由于化学品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腐蚀性、麻醉性、窒息性等特性,导致人员中毒的事故每年都发生多起。

3.5.1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1)刺激

1.)皮肤

当某些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化学品可使皮肤保护层脱落,而引起皮肤干燥、粗糙、疼痛,这种情况称作皮炎,许多化学品能引起皮炎。

2.)眼睛

化学品和眼部接触导致的伤害轻至轻微的、暂时性的不适,重至永久性的伤残,伤害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的剂量,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

3.)呼吸系统

雾状、气态、蒸汽化学刺激物和上呼吸系统(鼻和咽喉)接触时,会导致火辣辣的感觉,这一般是由可溶物引起的,如氨水,甲醛、二氧化硫、酸、碱;它们易被鼻咽部湿润的表面所吸收。

一些刺激物对气管的刺激可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如氯气。

(2)过敏

1.)皮肤

皮肤过敏是指接触后在接触部位或其他部位产生的皮炎(皮疹或水疱)。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对化学物质的过敏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常包括咳嗽,特别是夜间,以及呼吸困难,如气喘和呼吸急促,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聚氨酯、福尔马林。

(3)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

这种症状分为三种:

单纯窒息、血液窒息和细胞内窒息。

单纯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周围大气中氧气被惰性气体所代替,如氮气。

血液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传送氧的能力,典型的血液窒息性物质就是CO。

细胞内窒息这种情况是由于化学物质直接影响机体和氧结合的能力,如硫化氢。

(4)昏迷和麻醉

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如乙醇、丙酮、乙炔、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

这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但也会导致一些人沉醉于这种麻醉品。

(5)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学物质引起的一个或多个系统产生有害影响并扩展到全身的现象,这种作用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一点或某一区域。

(6)致癌

长期接触一定的化学物质可能引起人体细胞的无节制生长,形成癌性肿瘤。

(7)致畸

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对未出生的胎儿造成危害,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

(8)致突变

某些化学品对人工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后代发生异常,试验结果表明80%~85%的致癌化学物质对后代有影响。

(9)尘肺

尘肺是由于在肺的换气区域发生了微小尘粒的沉积以及肺组织对这些沉积物的反应。

3.5.2化学物品的环境危害

1)化学品进入环境的途径

化学品进入环境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1)事故排放

(2)生产废物排放

(3)人为施用直接进入环境

(4)人类活动中废弃物的排放

2)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危害

(1)对大气层的危害

a.破坏臭氧层b.导致温室效应

c.引起酸雨d.形成光化学烟雾

(2)对土壤的危害

(3)对水体的污染

(4)植物营养物污染的危害

(5)重金属、农药、挥发酚类、氧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中生物体内富集,造成其损害、死亡,破坏生态环境。

(6)石油类污染可导致鱼类、水生生物死亡,还可引起水上火灾。

3)对人体的危害

(1)急性危害:

在短时间内(或者是一次性的),有害物大量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为急性中毒。

(2)慢性危害:

小量的有害物质经长时期的侵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3)远期危害:

化学物质往往会通过遗传影响子孙后代,引起胎儿致畸,致突变等。

3.6化学品危害控制的一般原则

化学品危害预防和控制的基本原则一般包括两个方面:

操作控制和管理控制。

3.6.1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目的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消除和降低工作场所的危害,防止工人在正常作业时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主要方法有:

操作控制的主要方法:

(1)替代

(2)变更工艺

(3)隔离

(4)通风

(5)个体防护

(6)卫生

3.6.2、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通过管理手段按照国家法律和标准建立起来的管理程序和措施,是预防化学品危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4.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处置及包装要求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