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8559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1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doc

智慧与人生

高一政治校本课程

(《生活与哲学》部分)

桦南县第二中学高一政治组编

目录

唯物论…………………………..1——17

辩证法…………………………..18——44

历史唯物主义……………………45——47

价值观和人生观…………………48——59

认识论…………………………….60——66

实践观…………………………….67——69

杀龙妙技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

转瞬三年,学成归来。

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

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

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他这才大悟:

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

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

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

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

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

主人看了很高兴:

“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

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

”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

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

“我不同意你的说法。

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

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

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

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

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

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画鬼最易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

齐王问他:

“画什么东西最难呢?

”他说:

“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

”齐王又问:

“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

”客人说:

“画鬼最容易。

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

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这个寓言说明: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

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

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

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

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

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

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

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苑囿嫌大

齐宣王问孟子说:

“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

“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

“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

“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

而您呢?

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

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

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

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

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偷鸡贼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

有人劝告他:

“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

”他说:

“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

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

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

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

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

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

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

塾师解释说:

“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法律:

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

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

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

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

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

“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

”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

国王笑着说:

“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

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

”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

“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

”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

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

甲惊讶地说:

“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

”乙回答说:

“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

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鸭子生出来的。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于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

“腌鸭生腌蛋”中腌鸭与腌蛋之间并不存在这种联系,而是这个人的主观想象,故唯心主义观点。

专修皇冠

从前有个人靠制剪刀、打铁皮为生。

有一天,他碰到皇帝在郊外游玩,跌坏了皇冠,便命他去修补。

补好后,厚厚赏给他一笔银子。

回家途中,遇见一只老虎卧在地上呻吟,见人来了,举起一只血淋淋的脚掌,原来脚掌上戳进了一根竹刺。

他取出铁钳帮老虎拔出了竹刺,老虎立即衔来一条肥鹿作为报答。

他回到家里对妻子说:

“我有两样技术,可立即发财。

”于是他凑足了一大笔钱,把门面装修一新,并挂起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

“专修皇冠,专拔虎刺”。

[教学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简要分析]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应该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

故事中的主人公错把偶然联系当成了必然联系,把希望寄托在了偶然事件上,结果肯定是一无所获。

这个寓言与《守株待兔》有异曲同工之妙。

拨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嫌苗长得太慢,把秧苗一棵棵都拨高了。

回到家里,疲惫不堪,说:

“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都长高了不少。

”他的儿子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人们的行动一旦违背了它的要求,必要受到惩罚。

故事中的这个人,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只能是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

富翁借牛

从前有个富翁目不识丁,却喜欢自附风雅。

有一次,富翁正在屋里倍客,有人送来一张借柬,向富翁借一条牛去耕田。

富翁拆开借柬,口中念念有辞地看了一遍,对借客点点头说:

“知道了,你小待片刻,等一下我亲自来好了。

”旁边的人听了,都捂着嘴暗暗好笑。

[教学内容]按客观规律办事

[简要分析]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按规律办事,做到实是求是。

故事中的主人公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懂装懂,不知为知,难免闹出笑话。

王阳明“格”竹子

有一天,王阳明在家里和一个朋友讨论如何悟彻天下万物的道理,做成圣贤。

王阳明指着屋子亭前边的竹子,叫他的朋友去面对着竹子思索。

他的朋友就早晚坐在竹子前面,想悟彻其中的道理,不出三天就病倒了。

王阳明不死心,自己也去静坐在竹子面前,到了第七天,他也病倒了,但是始终没悟出什么道理来。

于是他俩都感叹圣贤确实是难以做到,他们没那么大的力量去悟彻什么天下万物的道理。

[教学内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简要分析]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发生的。

要懂得竹子生长的道理,必须通过种植竹子的实践才行。

只坐在竹子前面苦思冥想,而不进行实践,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懂得竹子生长的道理。

踊贵屦贱

齐景公在位时,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把人的双脚砍掉。

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职业:

专门做假脚出售。

有一天,齐景公想叫晏子换一换住所,对他说:

“先生的住宅靠近市场,又狭小,又嘈杂,请换一个清静的住所吧。

”晏子说:

“这是先父住过的地方,我的功德远不及先父,这间住宅对我来说已经是够奢华的了。

再说家近市场,早晚买东西方便,对我是很有利的。

”齐景公笑着说:

“先生住在市场旁边,可知道最近物价的贵贱吗?

”“当然知道。

”晏子答道。

“那么,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呢?

”晏子答道:

“假脚卖得贵且在天天涨价,鞋子卖得便宜且在天天跌价。

”齐景公听了脸色大变,于是就不再滥用砍脚的酷刑了。

[教学内容]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

[简要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类能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典故中晏子抓住了最能反映本质的现象:

用“踊贵屦贱”这一事实揭示了齐国刑法残酷、荼毒人民的重大问题,不露声色地向齐景公劝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正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凿湖容水

王安石任宰相的时候,力图变革,大力推行农田水利等新法。

一天,一位官员上堂启奏说:

“把八百里梁山泊的水统统放光,然后垦成桑田,其利益不可小看啊。

”王甚为高兴,但沉思了一阵说:

“可这八百里湖水放到哪儿去呢?

”国子监老先生恰好坐在旁边,开玩笑说:

“可以在旁边另外挖一个方圆八百里的大湖用来容水。

”王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教学内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简要分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而故事中的主人公却是好大喜功,主观片面,提出的建议不切实际。

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

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

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

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

“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

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

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

”齐王说:

“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

“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

”“撤掉他。

”“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应该怎么办呢?

”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人往往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

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围魏救赵

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

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

“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

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

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

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

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

”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

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

邯郸之围解也。

[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

因为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莫如杀人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

因为佛经上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

有下个姓许的先生说:

“那么都不要杀,最好去杀人。

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

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变人,不是好得很码?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

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

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

“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说:

“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

罐子破了,看看当然不能复原,但可从中吸取教训,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治驼背术

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

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

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

驼背叫道:

“你要杀死我啊!

”这位医生说:

“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教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简要分析]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打即不打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

欠债人说:

“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

因此,我不欠你的债。

”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法庭。

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

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

“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教学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简要分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

吓人的名字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善搏”,又弄来一条看门狗,取名叫“善噬”。

从这以后,所有的客人朋友都不上他的家来了,整整三年。

他很奇怪,就去问过去的朋友。

朋友对他说:

“你取的名字,又是善搏,又是善噬,谁还敢到你家去呢?

老汉恍然大悟,回去就把这两个名字改了。

于是,宾客又往来如故了。

[教学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简要分析]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要把握发展的概念,就必须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但有的人总喜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常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至受骗上当。

其实名字和实质并不等同,故事中老汉的朋友太看重名字了,以名取人实属可笑。

楚人过河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

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

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

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

否则必定会碰钉子。

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

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

虞任也很刘兴,问:

“你的儿子几岁了?

”艾子回答:

“四岁。

”虞任沉下脸来:

“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

”艾子不明他的意思:

“为什么呢?

”虞任说:

“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

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

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

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

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

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挤牛奶

从前有个人因事要请客,准备挤些牛奶下来,用于招待。

转而一想:

现在离请客还有一段时间,如果每天预先把牛奶挤下来,积多了,不便保存,容易变质,不如就利用牛肚皮暂时储藏一下吧,到请客时再一次挤出来,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妙。

主意打定,主人便把母牛和那只还在吃奶的小牛隔离开来,牛奶也不挤了。

请客的一天到了,客人们纷纷光临。

主人把母牛牵出来派用场,却什么也挤不出来,牛奶全部干掉了。

[教学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简要分析]本想得到又多又新鲜的牛奶,但结果却是一点牛奶也没有了,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牛奶容易变质、不易保存这一面,而没有看到牛奶不挤要干掉的另一面。

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

锁箱捆笼

从前有个富翁担心自己的财产被盗,便请人做了许多藤箱、木柜、竹笼,把所有的金银细软都装在里头,又把每一只箱笼柜盒都用坚固的铁锁锁得紧紧的,用结实的麻绳捆得死死的。

乡里人都就这个老头聪明。

然而有一天,一群小偷溜进了富翁的房间,把箱笼柜盒背的背、挑的挑,席卷而去,决无漏物之虞。

富翁的聪明之举,实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教学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简要分析]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富人为了防止财产被盗,做了锁箱捆笼的工作,但同时也为强盗偷窃带来了方便。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起死回生

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对人们说:

“我能够起死回生。

”有人问他:

“你用什么方法呢?

”他回答说:

“我平时能治疗半身不遂的病。

现在我只要加倍用药,不就可以起死回生了吗?

[教学内容]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简要分析]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首先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原因就在这里。

公孙绰不懂得这一点,闹了个大笑话:

半身不遂和死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量体裁衣

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中有位裁缝名气很响,他裁制的衣服,长短肥瘦,无不合体。

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朝服。

裁缝量好了他的身腰尺寸,又问:

“请教老爷,您当官当了多少年了?

”御史大夫很奇怪:

“你量体裁衣就够了,还要问这些干什么?

”裁缝回答说:

“年青相公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挺胸凸肚,裁衣要后短前长;做官有了一定年资,意气微平,衣服应前后一般长短;当官年久而将迁退,则内心悒郁不振,走路时低头弯腰,做的衣服就应前短后长。

所以,我如果不问明做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出称心合体的衣服来呢?

[教学内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简要分析]矛盾具有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这位裁缝之所以名响京城,是与他能出色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来开的。

何不炳烛

晋平公同著名音乐家师旷闲谈。

晋平公说:

“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很想学习,但恐怕太晚了。

”师旷说着说:

“你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

”晋平公不高兴地说:

“你身为臣子,可取笑君主吗?

”师旷连忙说:

“臣下怎敢取笑大王?

我听人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