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8698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docx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南京南京》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

南京南京观后感800_《南京!

南京!

》电影观后感1000字五篇

 

今晚去看刚上映不久的《南京!

南京!

》,(英文名:

cityoflifeanddeath,生死之城),也是反映南京沦陷后难民区的惊心动魄的。

以下是WTT给大家整理的电影《南京!

南京!

》观后感10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电影《南京!

南京!

》观后感1000字<一>

最近情绪比较乱,选取了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南京!

南京》来抚慰下自我的心灵,因为人总是不明白满足的动物,永远都有永无休止的欲望!

选取这部片子,是因为我记得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内我永远记得那个被惨遭杀害的中国人民的头颅骨,那天冷冷清清,我一个人衣服单薄,应对城市的喧嚣,我选取去铭记历史,一个人穿梭在展览馆的陈列窗前,当我拿着笔一一记下历史的印记,我太想明白到底是怎样的惨痛经历才使一个民族站了起来,我想找到答案,望着那一件件陈列的物品我不禁肃然起敬,其实我更想看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因为在小的时候731部队的电影给了我幼小的心里以震撼,但是来到那个展区的时候我不禁有些失望,一个中国民族最不就应遗忘的历史教训,一次屠杀30万人的事实,却区区一个小小的展位,我还记得我望着那代表三十万死者的唯一的头颅骨,出神的凝望,鼻子酸酸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视线模糊......高大空旷的博物馆人很少,加上室内阴凉,我瑟瑟的发抖,不明白是心灵上还是身体上的颤抖。

刚刚看完这部片子,被开头晃来晃去的镜头弄的头晕,视线找不到一个落脚点,黑白的片子叫人的心感觉苍白无力,最后看到刘烨那棱角分明,帅气俊朗的侧脸,与敌人周旋,但是最后还是成为俘虏,即使他高大伟岸的身躯站在那里是那么的威武,但是我明白无论怎样,凭他一个人也是无法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当我看到眼泪滑过他的脸颊的时候,我真的想为他擦拭那滴泪,那滴为祖国,为人民的惋惜之泪,流进了每个人的心中,酸遍了我的全身。

刘烨的死只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铺垫,这个故事开始拉开帷幕,之后是那群女人,被拉去做慰安妇,她们在那样的世界里,变得没有地位,甚至活得不如死去的人幸福,当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我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我有感于那位美丽的江小姐,是她第一个举手,也就是她反对剪掉头发,是的她要做一个女人,一个美丽的女人,她不要被剥夺美的权利,当我看到一个女人为捍卫自我容颜而如此的坚决的时候,我不禁为她折服。

她是最美的!

那里还有一位女人,姜淑云,她为了多救一些人,而被抓,那我听到那句坚决的“杀了我”我明白她是一位早就蔑视死亡的英雄。

这部影片同时塑造了,德国人和他的秘书唐先生一家,他们都上演了杯具,不管这部影片把这些外国人的地位塑造的很低,我感觉有些不可理解,但是当我看到那个德国老头回国的一幕时,还是差点掉下了眼泪,那个胡子花白的老先生,在离开了这片不属于他的土地时,很多人感觉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又在一次的在那死气沉沉麻木不仁的脸上显示出了久违的波澜情绪,他们似乎经历了太久的悲伤,但是这一次触动了他们,他们撕心裂肺的阻止老人的离去,这位老人再即将上车的时候,竟然双膝下跪......此时我再想,真正对不起这群老百姓的,真正就应下跪的就应是谁呢?

当唐先生与太太的手紧紧抓在一齐,又被唐先生毅然松开的一瞬间,我顿时明白,其实他是放下了生的机会,或许他残存着一点对于生命的唾弃,或者他想试图挽救一个生命,代价是惨重的生死离别,或许是对亲人小妹的一丝牵挂?

在他那样的文人死的时候却似乎又显示出了大义凛然的风范,是的,由于亲眼目睹女儿的死,他惊醒了,不再对日本人在有一丝的侥幸,他只说了一句“我老婆怀孕了”是的,即使他死了,他的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活着!

结尾处以一个日本人角川的自杀终结,其实全影片都是他贯穿始终的,那忧郁的眼神或许很少让人联想到他是一名屠杀者,但是与这眼神不对称的是他自我的言行,没有捍卫他自我眼神影射出来的灵魂,除了最后亲手杀了姜淑云之外,在死前放走两个中国人,他没有做过什么对得起中国人的事,但是导演还是塑造了这样一个在战争中挣扎在崩溃边缘的日本人,或许是为了突出那句主题“活着比死更加艰难吧”,他也是战争的牺牲品,我除了对他那双忧郁的眼睛产生同情之外,没有太多感受,或许他所做的一切仅仅没有丧尽天良吧,或许他还是个重感情的男人吧。

从他的哭泣和那声枪响中,还是换回了好多人的同情。

在对于死难者的悲惨的经历同情和对于遭遇的气氛产生的同时,影片最后设计了一点阳光的味道,那个可爱的小豆子,那个两个小虎牙的小男孩活了下来,和他一个的憨厚男人,受了角川的帮忙,那个看着死人不会眨一下眼睛的不足一米高的孩子,看到了整个屠杀的经过,也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是的,他还活着。

这样繁重的精神压力下他重获生命,他的生命显得那么珍贵,那么来之不易。

南京,南京,反复的句式,起了强调的作用!

导演到底在强调什么那?

慢慢感悟......  电影《南京!

南京!

》观后感1000字<二>

1937年12月的南京,就应是绝大部分国人心口永远的痛。

而记录这段痛的电影虽然不少却乏善可陈。

38岁的陆川,用他的方式诠释了这段注定历百年也难忘的痛。

出于对《可可西里》的欣赏,也出于对《新周刊》相关介绍篇幅的好奇,我没有选取购买DVD版的《南京!

南京!

》而是走进了久违的电影院。

一开始出现的那座城墙轻轻的雷了我一下。

做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的城墙,即便在太平天国时代,也没那么潦倒吧。

紧接下来的镜头则很有些主旋律的味道,大批身着国军标准制服的残兵欲从城门出逃,部分决意死守的身着类似八路军灰布军服的士兵执意不愿放行,想离开者一脸无奈,要阻拦者满腹心酸。

当高举民族大义旗帜,力主死守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的最高军事长官弃城而去。

我无法责怪那些不知所措的呐喊着“当官的都跑了,放我们出去!

”的军官和士兵。

那一刹,国家和民族对他们而言或许已经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当由想离开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和由执意不愿放行的军人组成的方阵开始互相用血肉之躯进行碰撞的时候,我想起了康洪雷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虞啸卿的那句台词:

“仗打到这份上,中国军人再无无辜之人!

耳边传来阵阵密集的枪声,已经绝望的战俘明白那是日军正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屠杀自我的同袍同胞,不愿再迈步走向死亡的刑场,枪声响起,一个个麻木的被捆住双手的躯体倒下。

愤怒、失望和羞耻让陆剑雄这个战士无话可说,他不愿坐着死去,为了保留作为一名军人应对死亡时的最后一点尊严,他选取了沉默着迈步走向刑场。

身后,小豆子跟上去了,还活着的人们也跟上去了,当绝望的军人们高喊着“中国不会亡”的口号纷纷倒下,陆剑雄一语不发,死不瞑目。

刘烨用很少的台词和极精练的肢体语言把这个纯爷们的主角演得很到位。

个人觉得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日军一个小队推开教堂的大门,恐惧情绪在人数上百倍于日军的人群中蔓延开来,不分男女不论老少都对着仅只一个小队的日军士兵高高举起了屈辱的双手。

这一刻,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尊严,在人群的心中荡然无存。

有的只是对死亡的恐惧。

而日军士兵内心的恐惧也不亚于他们所应对的人群,高度紧张下的角川正雄满怀恐惧的对着忏悔室的门连开数枪后破门而出的却是几具女性尸体。

透过屏幕,能够感受到那一刻作为一个人的角川内心的震撼、忏悔、挣扎。

作为一个日籍演员的中泉英雄能顶着日本右翼势力的压力和唾骂以一种正视历史、揭露日军罪行的心态来演绎角川正雄这样一个主角,个人觉得真的很不容易。

至少我本人很佩服。

当难民营中要求所有女性都要把头发剪掉,换上男人的衣服时。

小江却不愿意剪掉自我的头发,还说“仗打完后还要靠它吃饭”呢。

此时小江给人的感觉完全就是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样貌。

而当日军向难民营要100名女性去充当慰安妇,姜老师泣不成声的解释说如果这样做了能够为难民营换回需要的粮食、菜蔬和过冬的煤,不这样做日军将摧毁难民营时,还是这个风尘女子小江在长时光的沉寂后第一个举起了手。

在被带走的时候,小江转过头来看姜老师,眼中满含着泪水但同时也充满了骄傲。

她用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方式证明了自我的尊严,尽其所能的保护了那些以前用充满鄙夷的眼光打量她的同胞。

江一燕,这个年轻的八零后,把小江这个中国版的“羊脂球”演绎得可谓淋漓尽致。

赞一个先。

唐先生,那个胆小怕事、性格懦弱的唐先生,他一心想保全他的家人,甚至不惜为此去充当告密者。

但当他失去了他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努力去保护的家人后,应对那座已经沦为地狱的城市,在有机会能够走出南京的时候,他选取了留下方对死亡,让一个假扮成拉贝助手的军官把自我怀孕的老婆带出了城。

他选取了坦然的应对死亡来为自我之前做错的事赎罪,临刑前夕,他不无骄傲的告诉那个日军大佐:

“我的妻子怀孕了,我的妻子怀孕了”。

枪声响起的瞬间,他以死亡为代价找回了自我的尊严。

在走进影院之前我一向在怀疑范伟是否适合这样一个主角。

而当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完全相信范伟不仅仅仅只是个喜剧明星。

姜淑云,这个难民营的一向的守护天使,当拉贝不得不奉召回国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担起拉贝留下的担子。

当她冒着巨大的危险一次次的去以妻子的名义认领那些不是自我丈夫的丈夫而被日军识破并抓住她准备带走的那一刻。

她向只有数面之缘的懂英语的角川说了一句:

“Killme!

”(杀了我)。

那一刻,我原谅了她以前的懦弱,原谅了她在日军向难民营索要100名女性去做慰安妇时她不曾举手的退缩。

姜淑云明白她被抓去所面临的命运:

被强奸。

为了能够死得稍微有点尊严,所以她向只见过数面的懂英语日本军人角川求助。

最后,角川帮忙她实现了这个愿望,她最后能够有尊严的死去。

这是个很好但也很有破绽的桥段,当时押解他的两个日本士兵分别是一左一右的扭住她的胳膊在同一水平线上向前走的,而角川在听到姜老师的那句话后经过短暂的思索,掏出手枪就是一枪爆头。

须知角川并非神枪手或者狙击手啊,他就不怕打到他的战友吗?

并且他的上级在他开枪后并未做出任何异议。

这实在是有些说但是去的。

有人说高圆圆的表演痕迹过于明显了,但我没这种感觉。

我只觉得陆川的确很会挑演员,仔细想来,气质比高圆圆更纯净的角儿在当今的演艺圈也实在是为数不多。

小豆子在这部黑白影片中几乎经历了所有事件。

影片结束,屏幕上打出“小豆子,还活着”。

影片中的小豆子和现实中的小豆子们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必将永远的将日本军国主义钉在耻辱柱上。

与被网络热炒的奥运童星林妙可相比较,我更喜欢这部电影中的那个见证和承载了那段历史的小豆子!

这部电影还有个英文名字:

《CityofLifeandDeath》,“生死之城”的意思。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个名字。

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影,而不是一部记录片。

我也期望看完这个帖子后有可能对我破口大骂的同学们先抱着一种看电影的心态再看一遍这部影片再来骂。

陆川38岁了,不算年轻了,但毕竟比斯皮尔伯格还是年轻了点。

所以不指望《南京!

南京!

》能到达《辛德勒的》的高度。

 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算少了,但相比《辛德勒的》的投资,还是少了点。

也正因为如此,我理解了《南京!

南京!

》中雷人的城墙和那反复重复出现的背景。

电影《南京!

南京!

》观后感1000字<三>

最近我观看了爱国主义优秀电影作品--《南京!

南京!

》。

我深有感触。

虽然只有整整130分钟时间,但是我深感压抑。

摇晃的镜头晃得我想吐,很长时间都没有过这种窒息的感受了。

刚开场的时候,被枪声、炮声吓怕了。

惨不忍睹的杀戮,血流成河,生灵涂炭。

南京城成了一个死城,这个,深深震撼了我。

但是,身为一个女性,更令我震撼的是......  我想改编莎士比亚的名句:

举手,还是不举手?

这是个问题。

那里说的举手,不是指对南京侵略者日本人的投降,而是在这部历史灾难大片《南京!

南京!

》里上百名妇女举手自愿牺牲自我做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过冬的物资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

每一只上扬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扑动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严的光辉。

每一个举手的妇女,燃烧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后的我们动容、惊心、泪流满面。

她们的牺牲与毅然走入刑场、高喊“中国不会亡”的中国士兵的牺牲一般高贵而沉重,像两记重锤捶打在历史的鼓面,动人心魄,回音荡荡。

教堂妇女举手一幕是《南京!

南京!

》继中国军人江边就义后的第二个高潮。

令这部灾难电影,回肠荡气,渐入佳境。

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质疑:

姜淑云居然没有举手?

尽管她声音颤抖,泪落双颊,但是如果她也能举手,是不是能和小江一齐携手走进那片神圣的光辉里去?

是不是能给主角一个更加完美的收场?

举手,还是不举手?

牺牲,还是苟活?

电影继续在进行。

我的问题也最后有了答案。

在教堂百名妇女举手时,姜淑云已经做出了选取。

在我们的文化里,更容易被牺牲的壮烈感染,而对“理性的拯救”感到陌生。

在教堂小江等妇女选取“牺牲拯救”时,姜淑云选取的是另一种“拯救”,尽管她最后的牺牲同样令人黯然神伤。

我们就应感谢电影《南京!

南京!

》,她让我们对历史的解读了一种可能。

我不会再去看第二次,不是不想,而是不忍。

《南京!

南京!

》里透露死亡讯息的场景之多,尤其黑白画面的处理更让每一种形式的死亡都让人身临其境,这种真实的氛围已经让你觉得内心超出了对残酷的负荷,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曾看过那些触目惊心的老照片。

但最可怕的还是那些没有直观画面的死亡讯息。

女儿被日本鬼子从窗口扔下去,观众看到的只有唐先生奔去窗口的崩溃呼喊,还有一车车从军营运出去的女子。

日本士兵杀人时的表情,走向死亡的人群的眼神,在黑白不见血的银幕上,你只能读到两个字,绝望--这是地狱最底层的绝望。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穿长褂戴瓜帽的男人被推到土坑活埋的那一刻,他紧紧闭着眼睛,没有反抗,也没有歇斯底里。

如果看过那些老照片,你会相信这就是真实的地狱。

唐先生一句:

“我老婆怀孕了!

我老婆又怀孕了!

”之后,英勇就义了。

这句话,透露了生命的气息,还让那些侵略者明白“中国人杀不尽!

中过国人的生命是顽强的!

”我深深感动了!

铭记国耻很重要,比铭记国耻更重要地是认识你自我。

最后我还想说,它就是一部电影,因为只有电影才会以那样的方式结尾,留一点阳光与期望,并且浓妆重彩地将小豆子的照片放那么大,题注下他还活着。

这静止的画面远比那句中国不会亡来得更有力量。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自立更生,勇往直前,不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电影《南京!

南京!

》观后感1000字<四>

记忆中看《可可西里》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

情节记得不多了,画面记得不多了,台词更是记得不多了。

只记住了一个人,叫陆川。

明白这是一个真正拿电影当艺术去拍的导演,这样的人总是被争议所围绕,但归根结蒂我认为他是个好导演,起码有自我的想法,有自我的追求,或许其受众范围有所局限,但电影这玩意儿,宣传永远战胜不了口碑。

抱着对陆川个人的喜爱,下午去看了《南京!

南京!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结束后,后排不出意料地响起了阵阵掌声,而我却似乎被什么东西死死地固定在了原位,一动不动。

恍惚许久之后我才悄然发觉,陆川这厮又得逞了。

镜头:

黑色的血液更让人触目惊心

此刻搞艺术的人或者装模作样搞艺术的人谈电影时都爱谈谈这一点。

其实同样一个镜头不一样的人看了想法肯定不小差异。

故而所谓的艺术其实没什么标准,怎样说都有理。

《南京南京》的镜头在我看来有些顾长卫,联想到后者掌镜的另一部和鬼子有关的电影《鬼子来了》,相似的特写镜头和黑白画面,只但是一个重写实,一个重叙事。

我觉得用黑白色调来拍类似题材确实是种“新颖”的手法。

单一色调的画面在增加时代厚重感的同时让观众的眼睛死死盯向剧情,不会半点分心,而更可怕的是黑色的血液似乎比红色更让人触目惊心。

震撼:

思维都不敢运转

这或许是大多人看完都能感受到的一种气息。

其实从一开始它就无处不在。

刘烨与众人死守城门时坚定的眼神、成千上万老百姓被机枪扫射时瞬间倒下的大广角、小鬼子在庆祝南京攻陷时跳的群舞,还有那一个个恐惧到极限后变得漠然的特写面孔,都让人从心底深深被震撼。

有人说这是一种折磨,我有些同意。

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在摧残你的同时也使你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看电影的同时身边有两位女性观众一向在擦眼泪,我虽然哭不出来,但也已经目光呆滞,甚至连思维都不敢运转,怕一思考,会联想到其他种种更揪心的东西。

强奸:

无耻的慰安妇“使用规定”

没料到全片近三分之二都在演这个东西。

据说之前高圆圆还以为一段强奸戏险些崩溃。

而我个人觉得陆川最“毒”的地方在于他恰恰要把角川与百合子的畸形恋爱作为这个主题的铺垫,一种无比强烈的反差比较狠狠地将观众刻骨铭心了一把。

其间有这样一个细节,带头的鬼子宣读慰安所“使用规定”,说是日本女人五元一次,中国女人两元一次。

这短短一句话令我深深触动,原先日货到了这种地步依然比中国货值钱。

而在这之后,角川拿着新年礼物去探望百合子,后者在惊喜笑纳之后的一系列举动,让我下意识感觉日本侵略者太不是东西了。

我说了我是下意识,所以这就应不属于盲目爱国主义式的偏激。

而能让我一瞬间有此感受,陆川这厮依然功不可没。

都说电影这东西终究是一门艺术,所以如果你一味拿它传达情感就变了味,就演变成了主旋律。

陆川没有让自我的电影走形说明他坚持了自我,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且又都会说话。

不管是意会还是言传,它都能把你的情感紧握其中。

我料想陆川做到了这一点,电影结束后高亢的掌声已予以证实。

电影临近结束屏幕上出现了一条白花花的字幕:

活着比死还艰难。

一句残酷到血淋淋的话,让人貌似有所感悟其实已然彻底崩溃。

一个数次被翻拍的题材,一段亿万国人不应遗忘的历史,《南京!

南京!

》的出现让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从艺术层面上被烙上新的印记。

沉默是我看完之后持续很久的状态,不是因为被麻木,而是由于太震撼。

电影《南京!

南京!

》观后感1000字<五>

有人说《南京南京》缺少主题和主线,充满了写意的段落,我承认导演是用着一些符号化的人物和断裂的叙事手段拼凑着整部影片,但不能说没有主题,因为历史是唯一的主题,哪怕他把所有发生过事情都在影片里走过一遍,也同样是展示了以前的那一段历史,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能苛求影片能把所有的情节完美的还原,使每个段落都那么的有层次感,更不要以欣赏着艺术片的视角去对待它,就如同我们看着历史书上的记录是那么的浮浅,但那丝毫代表不了历史的厚重感。

也许是出于内心的作祟,终归逃不出思想的束缚,我也终是不能把日本士兵角川看得那么人性,虽然他贯穿影片始终,可对他的印象丝毫没有剩余的改观,在我眼中他仍旧是杀我同胞的日本鬼子,再怎样良心发现更让我从侧面体会着那段不忍的历史,尽管不会再有那么的仇恨,但是依然存有隔阂,他的形象依然是模糊的;至于陆剑雄上文也已经说过了,也许换个普通演员,让导演放开了刻画一下,就应效果更好一些;饰演拉贝的秘书范伟我倒是觉得是比较成功的人物,唐先生似乎是一个善于求得生存的人,紧贴拉贝这个靠山,利用懂点日语的伎俩迎合日本人,而为了保护家人又教他们日语,让女人们剪发穿男人衣服,之后为了苟全性命竟然又做了的行径,他原以为能够用自我的行动换取日军的信任让家人幸免于难,可最终也不免女儿被摔死,小妹被日军抓去强奸后疯掉了而被日本兵枪毙,再之后又翻然悔悟,把生的机会让给了别人,值得一提的是唐先生拿命去换的人真实身份是个中国军官,这信息是在拉贝离开前的那段字幕里揭示出来的,难怪有人说对唐先生的自我牺牲有些莫名其妙,可能是没注意到那些字幕资料,所以能够说唐先生是影片当中最具曲折性和深度刻画了的主角;高圆圆饰演的江淑云是被看好的一个人物,似乎也获得了些许

好评,可我认为只是江淑云这个主角成就了高圆圆而不是高圆圆演活江淑云,她的出演始终不愠不火的,尤其是翻译拉贝宣布要拿100名妇女去当慰安妇来换取其他人的生存时,总觉得她说话的那股劲太没震撼力,假假的,太欠火候了,整部影片中一点深刻的印象都没给我留下;相比较之下秦岚饰演的唐太太倒是把上海的那种小女人劲阐释得还能够,悲难之际竟然还能在混乱的环境中打麻将,真可谓“商女不知亡国恨”,当然了演技是到位了,但是不是贴合影片的主题又是另一码事了,在这不堪回首的历史大背景下怎能出现这么多不知愁的气氛,如果是一篇作文的话的陆川同学有点跑题,似不该描绘的这般具体现实,尽管可能是有这么回事,但是放在这大背景下太不搭调了;还有一个人物就是小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让她剪发时的那句台词“你去人家还不要你呢!

”总觉得放在整部影片里有点不伦不类的,这就应是商业片里的台词,但是在最后她又是第一举手站出来自愿去当慰安妇的,说心里话,有点佩服陆川了,不明白是出自于讽刺还是对一种爱国情感的另一类表达,反正让人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复杂且又深刻的情绪在酝酿;最后还有那期望的象征的小豆子,同时他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有人说整部影片里只有一个日本兵贯穿了始

终,其实这个小豆子也才是真正贯穿了始终的,但就是被忽视了,因为小豆子经历开始的抵抗、投降后被俘、屠戮中幸存、难民所保命、目睹日军强奸的暴行等等。

除了这些符号化的人物,就是那些被称之为断裂的故事情节了,在这些批评的声音当中我不敢苟同,相反我看的一些细节的刻画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当日军进城搜捕中国士兵的过程中,几个士兵在一所教堂里发现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军民,正当他们战战兢兢的目视这些军民的时候,突然一个老者首先木讷地举起了双手,紧之后是一批一批的人举起了双手,镜头还特意的给了一个流泪的士兵和他举起的枪,还有一个不知所然的小女孩环顾四周,学着大人们举起了手,可这时日本兵们还是不敢相信,一军官轻声的让角川速去叫人手过来,这边是害怕的中国百姓的诺诺微微,那边也有日本兵的惊慌喊叫支援,同样有恐慌有害怕,应对如此多的中国军民日本兵也许在想:

他们为什么如此怯懦,即使一人一口唾沫都会淹死自我啊!

但是害怕之余,他们开始镇定,看到那里我开始悲愤,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镜头出现?

为什么总会有这样的表示方式?

为什么非要把国人当时的那种委曲求全展示出来?

为什么就是不能大义凛然地和日本人来上一仗?

为什么就是这样呆呆地坐以待毙?

又想起历史书上说道日军侵华时几个日本浪人打着日本国旗就能够占取一座县城,怎样会有如此的事情发生呢?

屈辱、气愤、无奈、悲痛,瞬间糅合在了一齐,使我在思考电影本身时又不能不思考电影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