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8735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docx

桂林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空港经济区

临空经济区发展规划

(2014-2030)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言 

发展基础与条件

第一节有利条件

第二节不利因素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一核

第二节一带

第三节四区

第四章临空产业发展

第一节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第二节现代制造业

第三节现代观光农业

第五章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一节对外交通

第二节部交通

第六章城镇化建设

第一节城镇布局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节港城融合发展

第七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保护

第二节循环经济

第三节污染防治

第八章政策保障与规划实施

第一节政策保障

第二节规划实施

 

前言

市位于华南、西南、中南三大经济圈结合部,是桂湘粤黔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西南大门,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依托两江国际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是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大举措,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临空经济区涵盖两江国际机场,临桂区临桂镇、五通镇、两江镇,永福县苏桥镇(苏桥工业园)和灵川县定江镇(含八里街工业园区),主要涉及临空经济核心区57km2、辐射区176km2和生态缓冲带157km2。

依据《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和《贯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精神编制本规划,并与《市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

规划期为2014-2030年。

发展基础与条件

 

临空经济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面临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做大做强航空指向型产业,引领城市经济发展全面转型的条件日益成熟。

第一节有利条件

经济全球化推动区域合作深入进行,中国与东盟国家自贸区升级战略推进实施,迎来经贸关系发展新的“钻石十年”。

“海上新丝绸之路”建设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公路、铁路、航空等领域将成为一体化发展的优先领域。

航空网络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日趋显现,依托空港优势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谋划对外开放窗口与平台,构建临空经济区已成为重要趋势。

临空经济区外部交通条件优越,腹地资源丰富。

两江机场是中国重要旅游机场,拥有国际、国航线近80条,2013年两江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587.5万人次,航空口岸国际直航旅客吞吐量居广西第一,货邮吞吐量3.3万吨,已经具备带动临空经济、整合相关要素资源的功能。

2013年,临空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工业总产值近120亿元。

以空港为核心的“12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实现市域1小时高速公路通勤、桂湘粤黔省会城市2小时高铁往来、国主要旅游城市3小时航空到达,为临空经济区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山水久负盛名,作为国际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品牌效应有利于集聚人流和商流;产学研实力雄厚,有利于发展高技术产业;自然条件优越,特色农林产品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集聚了机械电器、电子信息、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的一批知名企业,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临空经济区处于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其建设有利于与市老城区形成互补协调发展格局,有利于带动周边各县发展。

临空经济区土地资源丰富,城镇化水平较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具有整体开发的优势。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市先行试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巨大的政策与改革红利。

第二节不利因素

临空经济区建设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比较小和产业结构层次低,航空指向型产业少。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临空经济区大部分属于未开发的丘陵地区,路网、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急需建设。

第二章总体思路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托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坚持“人文、生态、低碳”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和深化改革四大战略,以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支撑,以做大做强航空型产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观光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统筹推进临空经济核心区与周边功能片区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化魅力宜居“最美空港”新城,建设成为城市转型发展、功能提升以及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引擎。

第二节发展原则

坚持开放引领。

立足、放眼世界,以东盟及周边地区为重点,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以建设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为目标,打造湘桂黔粤交界区域对外开放门户,参与全球空港分工与协作,培育开发新优势,构建对外开放新平台。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突破产业升级瓶颈,培育经济区发展新动力。

整合外优势资源,创新投融资方式,实现新区开发建设模式新突破。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打造特色鲜明、动力强劲的一流创新活力区。

坚持集聚发展。

以高起点、规模化和集群化为导向,严格准入条件,引导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向临空经济区集中。

培育优势和特色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努力形成相对完整的特色临空产业体系。

坚持产城融合。

统筹协调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形成产城融合的建设新模式。

统筹各行政单元和各功能区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协调发展。

统筹产业园区建设和城镇功能配套,建设宜居宜业的临空经济区。

坚持绿色发展。

全面贯彻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临空经济区。

第三节战略定位

实现四大战略定位,争取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效生态经济示区。

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

提升机场的综合服务功能,拓展国际国航班航线,完善陆空衔接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能力,打造国际旅游重要集散地。

广西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增强两江国际机场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培育壮大航空指向型产业,发展航空货运,建设广西重要的航空物流中心,打造广西航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湘桂黔粤交界区域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完善航空一级口岸设施,提升空港开放门户功能,推进临空经济区对外交通建设,促进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富有活力的开放新高地。

现代魅力宜居宜业生态产业新城。

利用生态资源特色优势,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综合服务区,打造魅力宜居宜业生态产业新城。

第四节发展目标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突出重点、扎实有序推进经济区建设,力争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使临空经济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到2017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有序展开,各功能区开发建设初见成效。

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力争突破6万吨。

招商引资取得初步成效,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纷纷落户。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0亿元。

城镇污染排放物处理能力接近主城水平,城镇体系架构基本形成。

到2020年,经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功能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

机场二期工程建成使用,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大幅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1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0万吨,连接经济区外的主要交通通道建设基本完成;航空设备制造维修等以航空经济为指向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领军人才和优势企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亿元。

临空经济区门户地位基本确立;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有力,城镇污染排放物达到主城水平,城镇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初具规模。

到2030年,基本建成富有活力、优势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区。

国际旅游客运中转枢纽和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地位显著提升,旅客吞吐量突破25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形成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国际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亿元。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临空经济区,营商环境与国际全面接轨,成为引领湘桂黔粤交界地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城镇公共服务迈向高品质和专业化,田园化生态产业新城基本实现。

第三章空间布局

 

根据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资源分布状况,按照统筹兼顾、协同分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将临空经济区划分为“一核一带四区”,形成核心区-临空指向型产业和辐射区-支撑产业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一核

临空经济核心区以机场为中心,规划面积5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等产业。

——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功能区。

位于机场西北向,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着力拓展航线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和商贸物流,促进物流园区建设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协调发展,构建有形物流和无形物流共同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航空港综合保税区,为区域性复合型航空枢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功能区。

位于机场东北向,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商业休闲、免税购物等。

发挥临空区位优势,建设智能化、花园式、国际型的商务办公平台。

以精品购物和特色美食为导向,打造以高端零售餐饮为支撑的商业休闲区。

——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功能区。

位于机场南向,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航空型高技术产业,加快建设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航空教育培训、健康疗养等。

第二节一带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条件,规划生态缓冲带,规划面积157平方公里。

加强生态保护,严格产业准入,发展绿色生态高效产业。

主要包括三大功能板块。

——凤凰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

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依托凤凰林场低丘丘陵,突出马术运动、水上运动、山地运动、体育休闲运动等发展主题,培育发展户外休闲装备营销和展示服务业,建设飞行员之家、健康疗养城等国际化体育运动休闲旅游主题社区。

——中部观光农业区。

位于临空经济区中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强化现代农业的生态化和休闲化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示基地。

——南部生态旅游区。

位于凤凰体育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南部,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加强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依托水库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健康养生业。

第三节四区

培育临空产业支撑体系,发展临空经济衍生产业,规划面积176平方公里,辐射区与核心区协同分工、互动发展。

主要包括四个集约高效的产业集聚区。

——苏桥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位于临空经济区南部,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

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推进汽车产业园建设,重点建设研发-汽车电子-橡胶-零部件-汽车整车产业链;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工程机械,适度发展医药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

——五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位于临空经济区北部,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

大力扶持高科技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加快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航空电子产业园。

重点打造机载电子-数据应用-无人机和通用航空器产业链。

建成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化基地。

——临桂绿色产业集聚区。

位于临空经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承接区域产业转移,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和产业转移基地。

重点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

重点发展3D打印-机器人-数字化服务为主的产业链。

——八里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位于临空经济区东北部,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

依托高速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仓储及各类专业市场。

加快建设汽车4S综合服务产业园、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产品交易博览园、钢材等建材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建成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培育文化创意和商务咨询服务,着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地。

延伸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

表3-1临空经济区功能分区格局

临空经济区

功能区

面积(平方公里)

核心区

航空运输和物流服务功能区

15

空港商务和商贸服务功能区

12

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功能区

30

辐射区

苏桥先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45

五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46

临桂绿色产业集聚区

37

八里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48

生态缓冲带

凤凰运动休闲旅游集聚区

83

中部观光农业区

56

南部生态旅游区

18

总计

 

390

第四章临空产业发展

 

以辐射区产业支撑为依托,以航空物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航空指向型产业,打造航空物流、高端商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观光农业等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建设成为区域产业发展高地和经济增长引擎。

第一节临空型现代服务业

以港城互动、高端发展为导向,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业,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拓展发展相关服务业,加快构建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体系,形成立足、服务广西、辐射东盟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

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180亿元。

一、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

合理布局物流设施,重点建设现代化的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出口拼装仓库、快件分拨仓库以及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和展贸平台。

依托两江国际机场建设以航空物流和陆空联运为特色,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无水港”保税物流园区。

以航空物流为先导,积极发展定期全货机航班,加快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区域性物流分拨转运中心,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

依托高速公路节点和高铁场站,加快建设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物流园区,实现陆路物流与航空物流的有效衔接。

依托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资源,重点建设面向东盟的特色水果展销交易市场以及“南菜北运”的供销平台与展示交易中心,实现有形物流与无形物流的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商务休闲业

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代理、私人飞机4S店等增值业务。

整合区凤凰林场与核心区资源,建设休闲度假园区,加快推进离港免税购物中心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餐饮和精品购物的时尚街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商务休闲环境。

三、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培育发展航空相关科技服务业,高起点规划建设航空科技城。

推进文化创意与航空科技融合发展,重点发展航空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与试制、成果孵化与展示、市场开发与营销、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建设航空博物馆、航空飞行体验中心、航空教育实践基地等。

四、培育发展金融后台服务

立足城市品牌优势、交通优势和信息优势,推动区外金融资源向新城集聚,支持创建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打造金融后台服务外包集聚示区。

加快引进华南地区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信用分析与评级、金融咨询、网上银行等高端企业,鼓励发展客户服务、信用卡业务、数据处理、结算中心、呼叫中心等后台服务外包业务。

增强研发能力,加快提升咨询和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

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或其分支机构,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五、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业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业,建设飞行员健康体检及康复疗养基地。

积极发展航空教育培训产业,建设航空执业、航空知识、航空维修、航空服务等教育培训基地。

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休闲运动、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

积极发展航空维修业,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打造综合性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六、培育发展航空旅游业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在周边市县培育发展低空旅游业。

充分发挥枢纽机场的辐射作用,为周边市县通用机场、直升机和水上飞机起降点提供航空服务和技术支撑。

组建航空公司,支持国航空公司在设立基地,积极吸引国际航空公司进入。

积极开辟国际新航线,发展旅游包机、货运包机服务。

拓展优化国航空干线网络,2015年前逐步实现与全国全部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旅游城市的航线连通或提高航线密度,积极发展支线航空业务。

培育低空旅游航线。

七、适度发展房地产业

加快智能化楼宇和定制化楼宇建设,夯实总部经济发展基础。

在保持住宅供应量的前提下,注重发展旅游度假、健康养生等功能性地产。

加大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重点保证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保障城镇化顺利推进。

 

专栏1现代服务业重点工程

●现代物流业建设工程:

保税物流园区,物流集散基地,特色水果、蔬菜展览交易中心。

●商务休闲业建设工程:

现代航空商务服务体系建设,离港免税购物中心,运动、休闲度假园区,特色餐饮和精品购物的时尚街区。

●特色服务业建设工程:

飞行员健康体检及康复疗养基地,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科技服务业建设工程:

航空科技馆、博物馆、航空飞行体验中心、航空教育实践基地。

 

第二节现代制造业

发挥空港优势,大力发展航空电子、航空装备制造及维修产业和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等临空衍生产业。

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构建临空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快速形成辐射周边的产业新高地。

到2020年,临空经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30亿元,2030年力争突破570亿元。

一、临空产业

航空电子产业。

重点发展航空通讯系统、北斗导航系统、控制系统、机载任务电子系统、电子设备元器件、真空器件、光电探测器件等产业。

扩大雷达系统配套产业规模,重点生产定时器、发射机、高频传输系统、接收机、显示器、收/发组件、天线组件、控制显示组件等产品。

积极引导电子电气企业向航空电子领域拓展。

航空装备制造及维修产业。

积极发展轻型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研发、设计、试验与生产,打造我国重要的轻型飞机生产基地。

加强航空机载设备、液压系统、精密机械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

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维修企业,重点发展民航飞机机体、发动机、飞机系统维修等,打造综合性大型民用航空维修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

支持国外科研机构在设立成果转化基地,加强医药技术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基地等平台建设。

依托广西中药材资源,整合校企院所研究力量,坚持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建立中药产业发展的研发创新体系,建设中药药理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标准、临床试验中心,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积极跟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优先发展基因工程药品和疫苗、克隆抗体药物、细胞工程制药等产品。

推进医药产业链延伸,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与医疗领域融合,发展电子新型医疗器械和设备仪器产品。

结合养老养生与健康产业发展,推动中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开发保健食品和药妆等中药保健产品。

加强品牌建设,争创国家级中药新药品牌。

二、临空衍生产业

物联网产业。

进一步加大无线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产品生产和技术研发,大力发展高频RFID(射频识别)、感知聚合处理芯片、智能处理设备等物联网专用设备制造产业。

加强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材料、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等专业化配套产业基地建设。

半导体照明。

重点发展芯片外延、封装测试和LED产品等。

适应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引进国外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临空经济区,带动发展LED照明、LED显示等产业。

建设LED产业园,吸引等国家和地区光电产业转移,形成龙头带动、链条完整、集聚发展、效益良好的LED产业发展体系。

云计算。

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在临空经济区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完善高标准厂房、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及水、电、安保等配套体系。

鼓励与国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重点发展中高端服务器、海量存储等云硬件产品和云计算中心操作系统。

软件及信息服务。

重点发展具有八桂特色、漓江风格的软件、信息和动漫产业,提高原创能力,提升品牌效应。

加大软件外包、三维动画、软件测试、软件代码编写等人才的培养,着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软件和信息产业国际化水平。

着力发展各类动漫衍生产业,打造集动漫产品创作研发、制作、培训、展示、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带动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产业发展。

三、其他产业

工程机械装备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水平定向钻机、挖掘机、叉车、新型液压凿岩机制造等产业。

大力引进、研发成套设备,重点提升成套装备综采智能化和无人工作面技术,配套发展零部件,逐步完善成套化产业链条。

智能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龙门平面磨床、电子数显量具量仪、机床电器、数控多功能包装机械与智能专用装备制造产业。

提升智能装备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优化和提升产品竞争力。

基础部件与加工辅具产业。

采用新型基础件锻压、热处理工艺,重点发展高速、精密的重载轴承、高可靠性密封件、高强度紧固件及高应力、高可靠性弹簧等产品。

积极引进阀门、泵、管件等配套项目,完善以精密铸锻件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

汽车产业。

进一步扩大大中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生产规模,加快客车向全系列发展,重点发展高档大中型客车及微小型客车、旅游观光车、城市公交车、学校及特种专用车、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大中型客车及轻型客车的技术水平,大力支持客车整车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打造以客车为主的整车及专用车制造基地。

促进零部件向规模化、模块化、集群化方向发展,逐步完善本地配套体系。

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油电混合动力装置产业化。

进一步扩大离合器、曲轴的产业优势,鼓励发展变速箱、膜片弹簧离合器、汽车安全玻璃、后桥总成等配套产品。

节能环保产业。

大力开展节能环保监测仪器、特色洁净产品研发及生产制造,研发便携或车载节能式节能检测设备和在线能量计量检测设备。

研发生产水、气、声、渣、生物与生态等领域的自动在线监测、便携式监测和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土壤、生物监测仪器,城市污水处理自动控制系统集成。

推广LED照明技术及产品在汽车、家电、交通运输、隧道以及路灯和景观装饰等领域的应用。

特色食品加工。

倡导绿色概念、发挥特色优势,争创名牌产品,引导传统食品企业从资源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型,推动行业向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

重点发展航空食品、旅游食品、富硒养生长寿食品及果汁、果脯加工业。

规划建设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实施集聚发展和高效节约发展;加强科技引领,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深入挖掘桂花、罗汉果等特色食材价值,发展方便食品、饼干糕点、糖果、豆制品等休闲食品,打造成立足华南,辐射东南亚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橡胶制品业。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品牌战略。

重点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乘用子午线轮胎、无胎载重子午线轮胎和航空轮胎,引导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研发轮胎新品种。

新材料。

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工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物基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环保材料以及高导触头、合金刀具、硅材料、尾气净化装置等系列产品。

加速晶体材料、电工材料、高分子材料等重大技术研发和产品规模化生产,打造广西重要的新材料产业研发与制造基地。

 

专栏2现代制造业重点工程

●核心区:

航空维修制造和服务功能区,重点发展飞机维修、飞机零部件和机载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建设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园区。

●苏桥经济开发区:

汽车产业园,重点建设研发-汽车电子-橡胶-零部件-汽车整车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园,发展特色优势工程机械;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发展特色食品;适度发展医药制造和农产品加工业。

●五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航空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机载电子-数据应用-无人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