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7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真题备选题库 环境保护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农业

②③

工业

应针对三峡水库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如三峡水库存在泥沙淤积的环境问题,重庆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三峡水库存在水污染的环境问题,重庆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①扩大林业比重(降低种植业比重)

②减少水土流失

③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④降低高污染工业比重(扩大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比重)

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2014.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

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

(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

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

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

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4.(2014.海南高考)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该农业区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耕地面积的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主要从:

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

环境问题:

(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

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

(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应对措施:

限制开荒面积;

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节水型农业。

5.(2014.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

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

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

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

切沟填埋。

6.(2014.全国卷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 中华秋沙鸭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应从迁徙路线上缺少休憩和觅食地、误食被污染的食物、人或动物的猎杀等方面分析;

保护对策应从恢复湿地、治理污染、严禁猎杀、进行观察与保护、做好宣传等方面分析。

[答案] 可能原因:

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

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

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

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

治理水体污染;

严禁猎杀;

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

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7.(2014.山东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植被浅沟在收集雨水、净化雨水、减少城市内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

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

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

净化雨水;

减轻城市内涝;

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9.(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

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

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

加固尾矿矿渣库;

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10.(2013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本题以太湖流域的六大名泉受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水污染的危害、泉水污染治理困难的原因等。

泉水受污染的危害主要从饮用水源和灌溉水源的角度来分析,饮用水污染主要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灌溉水污染主要通过土壤进入到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

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

原因:

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

(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

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11.(2013江苏高考)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2分)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1分)

本题考查沙尘天气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和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根据沙尘天气产生的条件,并结合a地的区域特征分析即可。

(2)题,沙尘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从对农作物、土壤等角度加以阐述。

第(3)题,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可以从生物措施等方面考虑。

第(4)题,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可以是宣传教育、经济支持等。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

风力强;

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

土地沙化;

土壤肥力下降;

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

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12.(2013福建高考)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回答问题。

平均坡度(°

平均海拔(m)

占用耕地

0.94

674.46

增补耕地

8.40

1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耕地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保护耕地的措施,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1)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占用耕地坡度小、海拔低,增补耕地坡度大、海拔高,增补耕地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

(2)题,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法律、法规、教育和提高现有耕地质量、缓解人地矛盾等方面分析。

(1)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

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土壤肥力下降。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严格限制坡度大区域开垦。

13.(2013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6分)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题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及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甲处植被位于山坡,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

乙处植被位于沿海地带,有减弱海风、阻挡风沙、保护农田的作用;

丙处植被位于海岸线上,有固沙阻浪的作用。

(2)题,过度开垦荒草地容易产生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蒸发旺盛导致盐分在地表积聚)以及水污染(农药、化肥等对水体产生污染)等环境问题。

(1)甲: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乙:

降低风速、阻挡风沙;

丙:

固沙阻浪。

(2)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地盐碱化;

水污染。

(答出两点即可)

14.(2012山东高考)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单位:

km2)

年 份

类 型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重度盐渍土

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

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

952

801

694

合 计

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的含义。

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面积变化不一样,总体上盐渍土面积是增加的。

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是做好合理灌溉、做到有灌有排,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

盐渍土总面积增大;

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

修建排水工程;

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

15.(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

b.气温年较差大

c.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严重

(2)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4)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区域差异,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密切相关。

(1)题,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属于季风区,暴雨发生的频率较高,还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植被破坏严重。

多暴雨、植被覆盖少、山地地形等都是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2)题,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属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第(3)题,根据图中各序号的位置和黄河、长江流域的范围作出选择。

①工程位于西北地区,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土地荒漠化。

第(4)题,④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

①地的河西走廊等地区地形较为平坦,但气候干旱,降水少。

(1)c d 

(2)风力作用

(3)③ ⑤ 土地荒漠化

(4)①地形起伏小,气候干旱;

④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热。

16.(2012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下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

(1)题,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加大,同时工农业的发展使水污染加重,水质越来越差,水源地不得不往上游水质更好的地方迁移。

(2)题,保护水源地是保证水质的重要举措,必须从立法的角度加大保护力度,同时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监督,杜绝企业等生产活动随意排污行为,有效控制污染源。

(1)水环境污染严重;

城市需水量增加。

(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

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

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

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17.(2012福建高考)下图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1)指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地区差异,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其原因。

(2)简述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危害。

(1)题,据图中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南北方不可回收物成分构成的差异,再根据括号内的注记,从气候条件上说明二者差异的原因。

(2)题,城市生活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除了占用城市空间以外,还通过下渗等环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腐烂或燃烧污染空气,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1)地域差异;

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煤灰等;

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2)堆放垃圾占用土地或水域;

污染地下水、土壤和大气;

危害人体健康。

18.(2011全国卷)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湿地变化特点从表中可直接读出;

湿地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水源、气候、植被、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变化特点: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小气候变差;

植被覆盖率下降;

土壤侵蚀加剧;

生态平衡破坏;

生物栖息地减少;

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19.(2011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A处为水库,是B城市的唯一水源,C处为山地。

(1)应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B城市的水源?

(2)某企业拟在C处山坡上开辟采石场,指出其可能对该处造成的生态破坏。

(1)题,B城市附近有大面积耕地分布,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开垦会影响水质,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水源产生污染。

A湖区如果有渔业养殖,也会影响到下游B城市的水源。

(2)题,C处为山地,开辟采石场,首先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引起水土流失加剧。

(1)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禁止向湖泊、河流排污(禁止在湖泊养殖);

保护森林。

(2)破坏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

破坏山体,水土流失加剧。

20.(2011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图3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气候资料归纳气候特征、分析区域水资源不足的原因、河口水坝对河口水质的影响以及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问题,意在考查考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结合区域特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题,该国的气候特征,只需将图2中的信息转化为文字即可;

而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可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两方面进行分析。

(2)题,M水坝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它建成前后,坝内水域的水受海水影响的程度不同,海水的咸淡有着明显差异。

第(3)题,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可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回答,但回答该题时,一定要密切结合该岛国(由经纬度判断为新加坡)的实际情况。

(1)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

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河流水流平缓。

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21.(2010山东高考)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甲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乙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1)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甲可分析判断。

(2)题,重金属元素在四大圈层中相互转化。

第(3)题,由图乙可知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资度受尾气影响,离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第(4)题,其有效措施针对主要来源分析解答即可。

(1)化石燃料燃烧 有色金属冶炼 从环境中摄取 摄食

(2)③

(3)距高速公路越远,浓度越低 汽车尾气

(4)使用无铅汽油;

推广新能源汽车;

发展汽车节能技术

22.(2010山东高考)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

(1)指出A支流的主要污水来源,并分析这些污水排入河流所产生的危害。

(2)分析B流域中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本地居民点较多,且有一处化工厂,因此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B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有保持沙土,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的功能。

(1)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水质下降;

破坏河流生态系统。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减轻水污染;

调节小气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