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8805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44~4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算理,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迁移规律,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质疑和创新意识,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谈话激趣

师: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预设:

春天。

师:

春暖花开的时候到了,小蜜蜂们又要开始忙碌了,今天它们去了果园和花园里,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它们?

预设:

想!

出示情境图。

(二)发现数学信息

师:

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一队518只蜜蜂、二队227只蜜蜂、从家到果园592米、从家到花园384米。

师:

说的非常准确,大家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

【设计意图】准确提取情景中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学习数学应该具有的良好数学素养。

通过发现数学信息,目的是让学生把情景的数学信息提取出来,把非数学信息筛去掉,提高学生的读题与信息筛选能力,为下一步提出正确的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三)提出问题

师:

根据这组(果园和花园的距离)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1:

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

师:

真厉害,你能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2:

从家到果园比家到花园要多飞多少米?

预设3:

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预设4: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

师:

咱班的同学很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目的是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

1.列式

师: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

”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能起来列一下算式?

预设:

592+384

师:

大家同意吗?

很好,大家能不能先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和大约是多少?

预设:

592接近600,384接近400,600+400=1000,592+384≈1000。

师:

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那要想知道这个算式的准确结果,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计算出来呢?

预设:

用竖式计算

师:

那大家赶紧在练习纸上试着算一算吧!

2.探究算法

师:

我们请这位同学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竖式。

你是怎么样算的?

(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师:

大家听清楚了吗?

有没有问题想要问问他?

那老师有一个问题:

你能说说为什么“1”要写在百位下面,而不是写在个位下面?

预设:

十位上的9加8是17,10个十是1个百,向百位进1。

师:

这个同学的思路很清晰,说的有理有据,是一个很好的小老师。

掌声送给他。

还有哪位同学能再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向百位进一?

预设:

因为十位满10,10个十是一百,所以十位满10要向百位进1。

教师黑板讲演: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总结,我们知道了在计算加法竖式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个位上的2加4是6,十位上9加8是17,满10进1,十位写7,进一,百位上5加3是8,再加进位的1得9,结果是976。

同学们976的近似数是多少呀?

预设:

1000.

师:

今天我们首先用估算的方法估出了这个算式的和大约1000,然后通过竖式计算发现976接近1000.所以,估算是有意义的,它可以初步检验我的计算结果对不对。

师:

加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大家学会了吗?

大家想不想做两道题试试?

练习纸上,快速完成。

267435

+405+291

师:

哪位同学能起来和大家说说你的计算结果?

预设:

267+405=672,435+291=726.

师:

大家同意吗?

现在同桌一个一道题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

1.列式

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加法问题,想不想再来解决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想。

师: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蜜蜂?

”,怎样列算式呢?

预设:

518-227

师:

回想刚才在学习加法计算中,在竖式计算之前,我们要先进行什么?

预设:

估算。

预设:

518接近500,227接近200,因为500-200=300,所以518-227≈300。

【设计意图】需要“解决的问题”要与需要的“数学信息”要对应,是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让学生把“问题”与“信息”对应,排除不必要信息的干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试一试、估一估、想一想”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

师:

看来估算的知识已经难不倒大家了。

那大家会不会减法竖式呢?

预设:

会。

师:

那赶紧动手试一试吧!

2.探究算法

师:

哪位同学想要给大家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预设:

写时,我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算,个位8减7等于1,十位1减2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个百给十位,十位变成了11减2等于9,百位上5借走1个变成了4,4减2等于2,所以最后结果是291.

师:

说的真清楚。

大家有没有问题想要问问他?

那你能再和大家说一说十位上的9是怎么来的吗?

预设:

因为从百位借了1个百,1个百是10个10,所以与十位上的1个10合起来是11个10,11个10减去2个10,等于9个10。

师:

也就是说借1当10对吗?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掌声送给他。

谁还能再起来说一说十位上的9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板演,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总结,我们知道在计算减法竖式时,也要先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个位算起。

那十位上1减2不够减怎么办呀?

对,从百位借1,退1当10。

再计算百位上4减2等于2。

结果292是不是和开始我们估的300很接近,所以估算对我们来说有没有用?

预设:

很有用。

现在大家对减法竖式的计算过程清楚了吗?

好,那再来两道题考考大家,大家有信心做对吗?

726538

-342-352

师:

哪位同学起来说说你的答案?

预设:

726-342=384,538-352=186.

师:

一人一道同桌互相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迁移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3.深化提升

现在我们学会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大家能不能独立的解决剩下的两个问题呢?

预设:

能。

师:

开始吧!

3.课堂小结

师:

大家请看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竖式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1:

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预设2:

都有进位和退位。

预设3:

进位都是满10进1,退位都是退1当10.

师:

大家的思维真敏捷。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

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1:

相同数位要对齐。

预设2:

计算加法时,要满10进1.

预设3:

计算减法时,本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

师:

大家会发现今天学的计算方法和前面的很相似,其实我们是在前面学习的两位数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学习了今天三位数加减的竖式,这就是运用了迁移的数学思想。

有了这种迁移能力,会让学习的新知识变得很简单。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到这个好帮手。

三、巩固练习

师:

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特别聪明,大家还想不想再来两道题试一试?

预设:

想!

师:

好,大家请看大屏幕。

火眼金睛判对错。

562894473

+374-527+35

836377823

四、课堂总结

师: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相信大家肯定都有很多收获。

谁能谈谈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蜜蜂辛勤的采花粉,对你有什么启发呢?

预设1:

我学会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预设2:

我知道小蜜蜂很勤劳,我要向它们学习,做个勤劳的小学生。

……

师:

同学们,有收获就有意义,希望大家都能和小蜜蜂学习,做一个勤劳的好学生。

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学情分析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能够进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理解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算理。

这节课是对进位和退位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的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自主探究。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迁移能力,这些都将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能力基础。

效果分析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本节课采取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三位数进位退位竖式计算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弄清进位退位计算的算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主要矛盾设置问题:

为什么要把小“1”写在百位上而不是个位下面?

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

10个十是一百。

从而明白加法进位满10进1的依据。

在减法教授过程中同样采用质疑的方式让学生探索退1当10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深化巩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另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法迁移,我充分利用学生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的竖式计算。

在这个过程学生利用刚积累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对三位数竖式计算的理解。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创设“蜜蜂采花粉”的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分析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教学选取了蜜蜂王国的小蜜蜂出发采花粉的主题情境。

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勤劳的小蜜蜂”为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信息,激发学生积极地投入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

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通过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教材将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融入到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将问题解决与知识紧密结合,学生自主探究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也会顺理成章,在探究的过程中也更好的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从勤劳的小蜜蜂身上学生也会得到启发,很好的渗透了德育教育。

评测练习

1.竖式计算

267+405=435+291=

 

726-342=538-352=

 

2.

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笔算,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我采取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总结,体会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三位数进位退位竖式计算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

这部分的内容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并没弄清进位退位计算的算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主要矛盾设置问题:

为什么要把小“1”写在百位上而不是个位下面?

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

10个十是一百。

从而明白加法进位满10进1的依据。

在减法教授过程中同样采用质疑的方式让学生探索退1当10的问题。

最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深化巩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本节课另一个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学法迁移,我充分利用学生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的竖式计算。

在这个过程学生利用刚积累的知识经验自主迁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了对三位数竖式计算的理解。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

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创设“蜜蜂采蜜”的情境,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对新知识的探究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教学,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当然由于水平所限,有些环节我处理的不到位,评价语不够丰富,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欠缺等。

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改进不足。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

教材选用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出发去采花粉的主题情境,通过编故事、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勤劳的小蜜蜂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启发学生像小蜜蜂一样做一位勤劳的好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