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469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docx

拉萨市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拉萨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辗转   部署   相题并论   常年累月

B.渲嚣   嬉闹   郑重其事   异曲同工

C.旁骛   恻隐   砰然心动   望眼欲穿

D.瘠薄   骄奢   顾名思义   励精图治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颁发(bān)  轻盈(yín)   桅杆(wěi)   禁锢(gù)

B.悄然(qiǎo)  默契(qiè)   翘首(qiáo)  胆怯(què)

C.脸颊(jiá)   沉溺(nì)    镌刻(juān)  藏污纳垢(gòu)

D.佃农(diàn) 私塾(shú)   锃亮(cèng)  锐不可当(dǎng)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阅读的过程,应是不断探究、不断思考、不断生疑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才能有收获,有发现,甚至有创造。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能否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是学习进步的重要条件。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些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增添了节日欢快的氛围。

B.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老兵们的敬意油然而生。

C.他在床上翻来覆去,试着强迫睡意的到来。

D.这里人迹罕至,连草坪都被踩烂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

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

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

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

“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

”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

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

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

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

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

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

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

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罗,开饭罗!

”在我们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

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

“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⑮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火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5.文章写了哪些与“一缕炊烟”有关的人事,请分条概括。

6.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7.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

下列两个句子任选其中一句赏析。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9.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10.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⑮—⑰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厨师的哲学

尤今

①点了三道菜:

姜丝鱼片、咸鱼煎蛋、冬菇芥蓝。

②在柬埔寨中部这个人口寥寥,又落后得好似一百年都不曾发展的小城磅清扬,居然能够在这间唤作“湄公餐馆”的小店的菜单上看到如此“纯中式”的菜肴,既欢喜,又迷惑;而等那三道菜一一被端上来时,我的欢喜和迷惑,全部变成了因难以置信而生发的惊叹。

③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心机地仰视众生。

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④道道菜肴,色泽鲜丽,卖相绝佳,味道呢,更是一等一的好,每一口都让人舍不得吞咽。

⑤这名出色的掌勺人,姓丁,是老板兼厨师。

过去,他向一位香港厨师学艺,时间长达十年。

⑥这晚,客人不多,我们闲聊。

⑦他一丝不苟地说道:

学烹饪,如果一板一眼地死记烹饪的步骤,是于事无补的;最重要的是,学艺者必须下足功夫去钻研烹饪的原理。

炒菜,多几滴水或少几滴水,味道完全不同;切肉,必须顺着肉的纹理,否则,那肉一定作怪,不管你下什么料去调弄,都煮不出好味道来。

把原理一搞通,厨艺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不过呢,话说回来,厨师一定要对所有的肉啊、菜啊有一分强烈的感情,菜和肉才会乖乖地听话。

⑧我看着那张菜式不多的菜单,冒昧地问道:

你天天煮着同样的几道菜,反复练习、千锤百炼,才能煮得这样精彩吧?

⑨他睃(suō,斜着眼睛看)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⑩我只翻了几下,便眼花缭乱,哇,那菜式数不胜数,单单鸭,便有八宝鸭、香酥鸭、北京烤鸭、卤鸭、辣熏鸭,等等。

⑾他一脸自豪地说:

我曾在首都金边一家豪华大饭店当主厨,菜式千变万化,不管客人点什么,都难不倒我。

现在,到这小城开餐馆,客人喜欢的菜肴,来来去去都是这几样,我只好把这本菜谱收起来了。

⑿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不是很可惜吗?

我又问。

⒀他轻轻地耸了耸肩,答道:

不必听人使唤而事事自己做主的这种自由,比什么都重要。

⒁说毕,他的脸上浮起淡若浮云的微笑。

⒂这位厨师,不但精通厨艺,而且深谙生活的艺术。

⒃其实他自己就是一朵云。

⒄云不肯守着一成不变的形状,它不受天空的囿限,千变万化,自我负责而又活得潇洒自在。

(选自《读者》2017年第7期)

11.文章以三道菜开头,有什么作用?

12.概括标题“厨师的哲学”的具体内容。

13.按要求品析下列词句。

(1)他睃了我一眼……,不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了一本厚厚的菜谱,递给我。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宛如霏霏细雨的姜丝,密密地罩在嫩白如初降雪花的鱼片上,恍若一场牵动人心的艳遇。

掺和着咸鱼的蛋液,被煎成一个金黄澄亮的大月亮,毫无心机地仰视众生。

饱满的冬菇和修长的芥蓝,亲密地依偎着,有长相厮守的温馨。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14.文中作者认为这位厨师“空有一身武艺而无用武之地”。

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认为厨师的人生算是成功吗?

(链接材料)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

第二境写的是勤奋。

第三境写的是成功。

——季羡林《成功》

三、句子默写

15.根据提示填空

(1)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中转为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说明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①,兢兢握固,自分②失手必坠深渊已。

过者告之曰:

“毋怖第③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④三声,曰:

“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⑤,执一隅以自矜严⑥者,视此省哉!

(选自《应谐录》)

(注释)①楯:

shǔn,栏杆上的横木。

②自分:

料想。

③第:

只管。

④哂:

嘲笑。

⑤沈:

通“沉”,沉溺。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

⑥矜严:

矜持自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

(3)盲子不信(__________)

(4)视此省哉(__________)

17.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合理的停顿(限标两处)。

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19.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在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狷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

“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蔡答曰:

“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釆于昆仑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南君是其苗裔⑧乎?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

征召,任命。

②仄陋:

同“侧陋”,指出身卑微。

③岩穴:

山洞。

古代隐士多住在山里,所以以岩穴指代隐上。

④亡国之余:

亡国的遗民。

蔡洪为三国时吴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

⑤孟源之河:

黄河。

⑥盈握之壁:

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

⑦何必常处:

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

⑧苗裔:

后商、后代。

20.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两处)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2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22.解释句中加点词。

①凡三往,乃见(______)

②先主遂诣亮(______)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

④昔武王伐纣(______)

23.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

2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进行了侧面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

”这里用了对比的写法。

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这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5.(甲)文讲的是刘备为求贤而_________________(填一成语)的故事。

这个故事正好为(乙)文中蔡洪的观点做论据。

蔡洪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

舜发于_________________,傅说举于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6.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渲染了_____的环境气氛。

2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现的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诗人在这一句中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8.古诗中常出现“月”的意象,诗人或用月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愁思,或体现自在旷达的情怀。

请阅读下面的诗句,其中“月”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六、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西游记》片段,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那鼋即纵身爬上河来。

行者叫把马牵上他身,八戒还蹲在马尾之后,唐僧站在马颈左边,沙僧站在右边。

行者一脚踏着老鼋的项,一脚踏着老鼋的头叫道:

“老鼋,好生走稳着。

”那老鼋蹬开四足,踏水面如行平地,将他师徒四众,连马五口,驮在身上,径回东岸而来。

老鼋驮着他们,躧波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

……,他就将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众连马并经,通皆落水。

师徒方登岸整理,忽又一阵狂风,天色昏暗,雷闪俱作,走石飞沙。

29.上述小说片段中的河名为_________。

师徒方登岸整理,遇到的风、雾、雷、闪,“乃是些________作号,欲夺所取之经”。

30.老鼋因为什么事突然“翻脸”?

从中你有何感悟?

七、综合性学习

31.综合性学习

【活动一:

风流人物知是谁】根据下面的语言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A.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善计谋,通兵法,深得将士爱戴,以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巧借东风等流芳百世。

(____________)

B.他是三国时魏国真正的创业者,一代奸雄,同时他也是卓有成就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观沧海》抒发了苛求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________)

C.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他的《岳阳楼记》成为传世之作。

(__________)

【活动二:

亲近今朝风流人物】今朝风流人物总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他们。

(4分)

2016年8月21日上午,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中国队进入八强开始“逆袭”之旅,1/4决赛3-2力克小组赛保持全胜的东道主巴西队,半决赛3-1复仇小组赛首战击败自己的荷兰队,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第一局19-25;第二局25-17;第三局25-22;第四局25-23),时隔12年再夺冠,成为了第三支奥运三冠的女排队伍,而郎平也收获自己执教后的奥运首冠!

颁奖仪式上,中国女排获得金牌,塞尔维亚女排获得银牌,美国女排获得铜牌。

面对女排的胜利和精神,你有何感言?

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作文

3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远方的山是美丽的,远方的海也是美丽的。

幻想的翅膀让我们总觉得斑斓的远方,才是最精彩的去处。

然而又有谁知道,自己脚下那一小块驻足之地,才是最稳实可靠的地方啊!

它能磨砺你的思想,敏锐你的目光,坚定你起步的脚板,充实你背负的行囊……

请以“我从脚下出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字数600字以上;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