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0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大全Word格式.docx

一开始上课,先投影两篇文字,评析其词语的运用。

肯定好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

同时指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对景物的仔细观察;

准确的语言运用;

练习写作《美丽的邢中校园》。

教授新知 

(1)、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8段,并思考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记叙了哪三个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内容。

明确:

景物(美好) 

百草园 

故事(神奇) 

乐园 

捕鸟(有趣) 

(2)、重点研读第二段,放录音。

学生思考:

课文写了百草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

它们各抓住了静物的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作者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一组词语就写出了十五种景物。

写静物,作者分别抓住了形态和色彩。

写动物,则分别抓住形态、声音和动态;

另外抓住动作写出四件趣事。

(3)、学生齐读第七段,以捕鸟为例,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动词)。

扫开、露出、撒、系、牵、看、拉、罩 

小结:

从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观察需要从事物的形、色、声、态等几个方面入手,把事物看仔细,然后才能把这些感觉具体的写到文章里。

概括起来说:

观察:

看仔细 

描写:

写具体 

(三)、练习运用 

指导写作:

《美丽的邢中校园》 

A、写作手法采用“移步换景”法。

B、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美丽”。

C、注意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描写抒情等表达手法的运用。

这既是本课的结尾,又是本课的高潮。

它使学生从课堂的理论学习,走到实践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整堂教学紧紧教学目标展开,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学以致用”.

《爸爸的花儿落了》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课文内容是以成长为主题。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她的小说《城南旧事》,小说讲述了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故事,学习这篇小说,要感受父亲对自己的关爱,领悟父爱对“我”成长的影响。

领悟文中的“我”对父亲的挚爱,以及失去父亲之后的痛楚。

2、教学目标:

①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明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研读课文,说说文章具体写了哪些事,理清写作思路。

③找出经历家庭变故后,有关“我”表现的词句,认识生活需要勇气这一道理。

④阐述具体体现父爱的事件,解读人间至爱亲情。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达到情感熏陶的目的”

3、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领悟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句子“我是小小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

5、课时:

2课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说学情

本课所记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这些事件的能力;

另外,他们正处青春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三、说教法

1、复述法:

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复述来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朗读法:

“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反复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合作探究法:

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自己对文章某片段的理解。

四、说学法

1、勾画圈点法:

让学生动笔勾画、积极读书。

2、发现法:

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

本课所用的教法学法是依据《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习课文之前播放电影《城南旧事》插曲《送别》,引入课文。

然后简介《城南旧事》的故事内容。

播放歌曲,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渲染一种淡淡的离别气氛,如歌中所唱“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学习新课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

(2)感知情节,让学生带以下问题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①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

②文中哪些写眼前的事,哪些写回忆的事?

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

③说说下面的几句话和文中哪几件事相照应?

A、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B、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去学校,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可不能迟到!

C、没有爸爸,你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小说中插叙的写法。

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知。

(3)分析人物

①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请用“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的句式说说你眼前的爸爸。

②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请以“英子,你是好样的”开头,说一句或一段话。

父亲的爱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父爱,了解父爱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4)品味语言:

①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是:

为什么?

②最能引起你的联想的句子是:

它让你想到些什么?

③你认为最有哲理的句子是:

通过这些语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④说一处文章的妙笔。

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课文,亲近文本,可以领悟作者的感情,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

如文中爸爸叮嘱我: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学生可能体会到这个父亲将要丢下一群未成年孩子时的那种辛酸痛楚和不放心。

每个人体验是不同的,理解也不同,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所以这个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谈出感受,进而体会父亲的深情,以及他对我的影响。

让学生在说话中明白成长过程总会遇上一些挫折,为走好今后的路做好思想准备。

同时让学生再一次感悟父爱使自己的认识得到提高,感情得到升华

(5)感悟和反思

①说说自己或别人的成长经历。

②开展“寻找父爱”的活动,口头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感悟父爱。

③说一句精彩的赞美爸爸的话。

设计思路的指导思想:

这一节课,是通过听,让学生走进故事,感知课文;

然后说,分析人物、感受成长;

接着让学生品语言,获得语感。

课堂中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思来掌握学习语文的一些规律。

六、板书设计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说一段故事

谈一点感受

品一品语言

悟一悟人生

《伤仲永》 

说课教案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本文寓理于事及纵向对比的写法;

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领悟蕴涵道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引导学生理解纵向对比的写法;

为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及媒体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手段更直观、更形象,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表达效果。

我的整体教学思路是:

复习导入,创设情境----疏通文意,感知课文----推究文理,把握目标----小结练习,实践提高 

我的教学环节是: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它启示我们业精德成的关键在于勤奋专心。

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论天资多聪敏,都需要后天的努力和教育,否则将一事无成。

现在 

,我们就从今天的小故事中再次体会一下这个道理。

这样导入,衔接旧知识,又联系新知识,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 

了解作者:

提示学生从名、时、地、评、作五个方面掌握,准备作一分钟的抢答练习。

这一环节便于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锻炼速读速记能力,抢答练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

三、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出示教学目标:

这是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过程,利于了解字音、字型、字义,对读文的重音、节奏、语气等都有提示。

四、 

学生自读课文,每人2遍,教师出示朗读标准:

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再次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数同学都能活跃思维从朗读中领悟道理。

《最后一课》说课稿

它是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

一、大纲对初中阅读的要求

大纲对初中阶段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阅读要求主要有: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

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四、教学重难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难点:

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五、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就要制定合适的科学的教法、学法。

首先要把握两个原则1、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

2、重视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

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第三,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我将使用投影和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分为三个环节,三个课时来完成。

由于本篇是教读课文,在每个教学环节里,我都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导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完成知识的积累。

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

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播放北京申奥成功的宣传片,让学生感受申奥成功后全国上下欢庆的景象,引入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然后说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爱国主义题材的文章。

第二: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投影,给生词注音,初一的学生还处于识字认字过程,这一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

提问学生,了解他们课后查阅资料的情况:

作者的情况,故事发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识积累的过程后,将进入第一个教学环节:

听读——整体感知课文,理请文章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板书: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2)默读全文,讨论文章思路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

最后老师要明确全文按情节分为三部分:

1-6为第一部分、7-23为第二部分、24-29为第三部分。

在这个环节里,完成了知识目标的第一点。

第二课时:

进行第二个教学环节:

品读课文——体味语言,感悟思想。

这个环节把学习方法的传授落实到具体的课文分析中,使学生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

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室中异常情景的描写;

,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如何在这一步里突破重难点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讨论,交流对话,给学生搭知识的台阶,引学生思维上路。

首先先让学生阅读第一、第二部分,,从以下几个话题入手:

1、小弗郎士在上课如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文中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教师在这个话题中需要明确:

直接描写小弗郎士的同时,也间接表现了先生的严厉,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主题,有烘托作用。

不直接从上课写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种和平的气氛,跟下文的悲剧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第二个话题是:

《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日上课时大不一样,你能从文中找出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吗?

并说说这种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是气氛不一样、学生不一样、老师不一样,这种种不同为最后医科渲染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为下文蓄足了气势。

第三个话题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你能丛冢找出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吗?

并说说变化的的原因吗?

在与学生讨论以上话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笔勾画出一些重要的句子。

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的同时,也对作品进行了品读,我们突破了重点,把握了小弗郎士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课时,继续第二个环节的主题——品读课文。

但是教学要点是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在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读法和讨论法。

让同学接力读11-19段,引导同学对下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

(3)“小弗郎士每次胎气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以上几个问题分别从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进行分析的,解决了这几个问日,也就突破了重点的第一点。

然后请译名同学读第20自然段,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教师在小结时要指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对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归纳,和进行创新写作,这是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激活思想,创新写作。

归纳本文通过典型的环境,如在上学路上,小弗郎士见到了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广告牌等等,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故事的背景,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的描写,突出典型任务的性格的写法。

这些在写作上都要会学习和运用。

布置作文,题目设计为《最后一课》之后,要求学生展开合情的想象,紧承文末的一句话进行续写。

以上的教学中,我没有改变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个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的规律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木兰诗》说课

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说教学目标 

的确定

1. 

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有所了解,我个人理解,就是要使学生对古诗文要“想读”、“会读”、“熟读”、“解读”。

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2. 

学生分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木兰诗》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20世纪90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诗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 

,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

比如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

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

难点,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回应学生当堂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此展开新讨论,或安排课后的活动。

3. 

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知识目标:

1.文言知识,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

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其效果。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

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法

①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复述法: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

③鉴赏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

④讨论探究法: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⑤竞赛法:

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说教学过程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了解北朝乐府民歌;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

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导入 

教师给学生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让学生结识巾帼英雄-----花木兰。

作品及背景介绍

将课前准备的文字资料分发给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来的材料,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第三环节: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首先播放课文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显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课新字词。

)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接着让学生自己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第四环节:

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然后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

如果有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再将全班分为A、B两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为A组必答题,双号为B组必答题。

底分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别纳入小组计分,小组竞赛完毕,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酌情点拨。

第五环节:

复述诗歌,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强化背诵

先选几位同学复述本诗的故事情节,其余同学评点,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画出思路图。

然后依据;

思路图,背诵思路强化背诵。

然后再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指导背诵。

(如:

教师背上半句,学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学竞赛或组与组之间竞赛)。

最后全体学生集体背诵。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搜集花木兰的相关资料,将《木兰诗》改写成剧本。

目的是让学生强化背诵,通过自编自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迎接校园文化艺术节。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追踪,合作探究,就最想解决而自己又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展开讨论;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检查背诵

通过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集体背诵的方式检查。

研讨赏析

先请同学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

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读者的美感,教师归纳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美,总结出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壮美的爱国情,繁简相宜、详略得当。

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板示,并交给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有可能提到:

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到底姓什么呢?

”“木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