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5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5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安徽省蚌埠市三县联谊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1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20%

A.3800元B.6187.5元C.6800元D.6600元

4.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参与式、互动式管理。

这就意味着必须

A.充分保证公民享有对国家管理者的质询权与监督权

B.保证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监督执法权力

C.不断减少政府行政权力的行使范围

D.加强法制规范公民与社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

5.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下列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认识正确的有

A.市级人大代表由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产生

B.积极开展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协商

C.深入开展人民政协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

D.二者共同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6.防空识别区是濒海国家基于海防空防安全需要,在领空外划设的空域范围,实质上是基于国防需要而划设的预警区域。

11月23日,我国政府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

①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②是维护我国主权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③表明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和平的挑战④表明国家利益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

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A.文化传播:

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B.文化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文化传承:

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D.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8.针对电脑普及导致中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下降这一“危机”,中央电视台于隆重推出的大型汉字听写推广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同年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浓厚的汉字书写氛围。

这主要是因为

①承载丰富文化信息的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书写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重要载体

③通过特定文化活动利于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人的积极影响

④汉字是中华各民族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文化瑰宝

A.②③ 

C.②④ 

9.1月1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正式启动。

通过这次普查,可以摸清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家底,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

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正确的意识是人们行动的出发点

③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④部分对整体的功能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0.图1漫画《诱惑》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重视量的积累,防止事物相互转化

B.要全面看问题,注意事物的两面性

图1

C.分清主次矛盾,把握住问题的关键

D.坚持群众观点,作出正确价值选择

11.中国古人在生活实践中留下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与诗句。

下列对名言和诗句所蕴涵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就是贡献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吕氏春秋》载: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为太子。

太史据法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纣父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13.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

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

这反映了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安定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D.川西地区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14.《汉书。

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A.强调“春秋大一统”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15.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

“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6.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

“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

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

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

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

……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

”这表明

  A.“一超多强”格局被打破B.美国已经被中国赶超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建立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17、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8、《全球通史》中写道: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19、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以契约的保障个人自由

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20、观察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下列选项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专制,不同的是元首的权力

21、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

C.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实施D.各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22、“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

”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

A.《格尔尼卡》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

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

环节的总和。

全世界创意经济日均产值已达到220亿美元。

完成23-24题。

23、影响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地租 

B.人才 

C.政策 

D.交通

24.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

①促进产业升级 

②增强核心竞争力 

③扩大消费市场 

④加重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①、②、③、④四种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下图),完成25-26题。

25.若上图代表气压带,则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①——副热带高气压带 

B.②——极地高气压带

C.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D.④——赤道低气压带

26.《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

“天旱,燃木崖

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

”其主要原理之一对应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27-28题

27.图示地区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8.关于该地地质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沉积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B.岩浆喷出一沉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C.沉积一地壳运动一外力侵蚀一岩浆侵入

D.岩浆侵入一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如图4)。

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投影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

北京时间12:

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

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学校可能位( 

A.黑龙江 

B.湖南 

C.云南 

D.广东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雕像柱晚上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柱方向

B.春秋分太阳从丙丁两柱之间升起

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柱一侧3米的圈内

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31~32题

31.铁路穿越该市区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因素 

C.行政因素 

D.历史因素

32.图中能正确表示a—b间地租变化情况的曲线是 

(  )

A.① 

C.③ 

D.④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该区域年积雪期线、甲区域为某国的

重要工业区。

读图完成33题

33.影响图中年积雪期EF段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洋流B.纬度和大气环流C.纬度和海陆位置D.海陆位置和洋流

第Ⅱ卷综合题(6题共计168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7)。

材料二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8)

(1)有人将宁夏平原形象的描述为“贺兰山护着的地方,黄河爱着的地方”,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14 )

(2)材料二中图8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 10 )

(3)结合图8分析宁夏平原的成因,并从农业灌溉角度分析贺兰山东坡山麓与宁夏平原生产条件的差异(  8)

3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材料二:

下图中M为丁地2010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比重

(1)说出制约乙港发展的自然条件和丙港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 12 )

(2)甲城市需布局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选出最佳位置,并说明理由。

( 12 )

36、经济观念影响社会生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分)

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

雍正帝语

(1)依据材料一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做法也反映了上述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4分)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6分) 

《中国与世博:

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

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

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

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12分)

材料三: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

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

(4分)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指什么?

(4分)

37、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6分)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

“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

……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

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

……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

“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

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

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

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

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

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

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三 

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

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

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

第二,壮大海军力量。

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一一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0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

原因何在?

(3)对比三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38.(28分)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一次规划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会后,某校高三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深入开展学习交流。

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组从”决定”的诞生看“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

4月,党中央顺应民意期待和社会关切,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此后,在将近七个月的时间里,中央文件起草小组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开展专题论证,进行调查研究,反复讨论修改,中央政治局还多次开会讨论和审议决定,以此确保决定科学、全面、准确,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第一组材料所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12分

第二组从习总书记的说明看深化改革

习总书记就《决定》向全会作说明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2)联系第二组材料,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必须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

并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16分

39.(28分)十八大将城镇化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发展进程得到全社会密切关注。

我省某校高三

(1)班学生围绕“安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分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

第一组热议江淮城市群建设

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委省政府针对省情特点,先后实施“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统一有序配置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功能,加强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促进城市间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对接与产业关联配套,以“省会合肥经济圈”为主,以“沿江城市群”和“沿淮城市群”为南北两翼的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带动了全省区域经济实现腾飞。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说明安徽省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正确性(8分)

第二组关注农村发展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通过鼓励农民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信托等形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发展势头强劲,众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农机、病虫害统防统治、工厂化育秧等专业服务。

(2)分析我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意义。

(8分)

第三组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

Y市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特别关注对城镇原有文物古迹、民宅、地方戏剧、传统手工艺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鲜明的文化特色,并依托这些文化资源开发当地民俗历史特色旅游线路;

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工程,推进宽带、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以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

建成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农村文化站(院)和农家书屋等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100多个;

广泛开展“新农民、新生活、新家园”教育实践活动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Y市文化建设的措施对该市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X政治参考答案

39、(28分)

历史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