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1541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律慎独的例子.docx

自律慎独的例子

自律慎独的例子

【篇一:

自律慎独的例子】

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欢迎光临,这里是语录频道!

位置:

>>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发帖时间:

2015-05-0613:

54,云无恙|4条回复,54439次阅读本文目录自律的例子:

柳传志的自律

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

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

守信首先表现在他的守时上,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

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温州商界邀请柳传志前往“交流”。

当时,暴雨侵袭温州,柳传志搭乘的飞机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员建议第二天早晨再乘机飞往温州,柳传志不同意,担心第二天飞机再延误无法准时参会,叫人找来“公务车”连夜赶路,终于在第二天早六点左右赶到了温州。

当柳传志红着眼睛出现在会场,温州的那位知名企业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自律的例子:

明代大学士徐溥储豆律已沙发2015-05-0613:

56|作者:

经典1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明,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

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希望本文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能解决您的问题。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自律的例子:

鲁迅刻“早”字励志板凳2015-05-0613:

58|作者:

经典2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

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

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

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

“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

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

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

“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

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

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

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自律的例子:

我的心还有主人#3楼2015-05-0613:

59|作者:

经典3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

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

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

“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

”许衡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问的人不禁笑了,说:

“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自律的例子:

张学良戒毒瘾#4楼2015-05-0614:

01|作者:

经典41925年,东北军发生兵变,张学良处在左右为难之中,以吸烟解闷,慢慢地染上了毒瘾,身体日渐消瘦。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发生了炸车事件,张作霖丧生。

张学良继承父业,当上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不能没有个好身体。

于是,在夫人于凤至和私人秘书赵四小姐的劝解下,他决心忍痛戒毒。

可戒毒两天后,他面无血色,象死人一般难看。

到第3天,他竟满地打滚,用头撞墙,直到不省人事。

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心痛得抱头痛哭,急忙派人请了一个日本医生。

日本医生给张学良注射一针。

打完针后,立见奇效,张学良竟无事一般坐了起来。

从此,一天两针,连续注射几天,张学良再也不想吸鸦片烟了。

张学良的身体恢复,使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喜出望外,不惜钱财重赏了这位“妙手回春”的日本医生。

随后,医生又留下了两盒针剂,嘱咐她们如果少帅不适,仍可随时注射。

一个月过去了,张学良每日都靠针剂戒毒,一日不打针就痛苦难熬,打上针立刻见效。

这种奇怪的针剂引起张学良的疑心,便命人把针剂拿到西医医院去检查,化验结果证明,这种使人上瘾的药水是比鸦片更厉害的毒品——吗啡。

张学良如梦初醒,连呼上当。

立即派人去找那个日本西医。

那个医生已回日本。

没办法,张学良只好违心地接受这种现实,每天打两支价值200元的吗啡度日。

张学良的身体在吗啡毒害下更加虚弱了。

1933年3月7日,张学良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引咎辞职。

3月11日晚,张学良郑重宣布,“决定到上海短期戒毒,然后出国”。

1933年3月12日下午,张学良一行抵达上海,住进了张群公馆。

当晚,张群以主人身份盛宴款待客人。

席间,张学良正色向大家表示,为了能上前线杀敌,要借这块宝地戒毒。

少帅的一席话,博得在座的宋子文、张群等人一片喝彩声。

第2天早餐后,张学良命令副官把他锁进卧室,并作了“不经允许不准任何人进来”的规定。

他在案头放了一本英文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和线装《全唐诗》,另备了一大盘瓜子和一大壶浓茶。

整个上午,少帅卧室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夕阳就要落山了,他独自一人在卧室里忍受着毒瘾的折磨,快撑不住时,就让副官去请欧阳教授上楼下棋。

下了两盘棋后,张学良因精力不支,提出改日再战。

夜幕笼罩了张公馆,午夜时分,张学良的毒瘾大发作。

只听房间里咕咚一声,他从床上跌到地下,满地打滚,传出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

于凤至和赵四小姐闻声冲上楼,只见副官泪流满面地守在门口。

夫人过去夺下钥匙就要开门,张学良在室内喊道:

“谁也不许进来!

“汉卿,你……还行吗?

”于凤至只好缩回手,隔着房门忍着泪问道。

“没……什么,你们……下去吧!

”张学良断断续续地回答着。

这时,大家都为张学良捏着把汗,谁也不肯离去。

房里又传出以头撞墙的“冬冬”声,赵四小姐忍不住哭出声来。

过了一会儿,房里没了动静,于凤至忙喊了几声,仍无回声,就毫不犹豫地打开房门。

只见张学良已躺在地上,额头红肿,鲜血淋漓。

于凤至心痛地拉着张学良的手,流着泪水说:

“汉卿,实在不行,缓缓再说吧!

”张学良猛地扔开夫人的手,有气无力地说:

“不要和我说这种话!

都出去!

赵四小姐马上操起电话,请端纳顾问马上带美国医生前来救缓。

美国医生密勒见张学良双眼紧闭,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知道他的痛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密勒俯身用听诊器听了他的心脏,又量了他的血压,决定为他打特效安眠药针治疗。

密勒临走时说,戒毒需要几个疗程,安眠药不能多用,仍靠少帅个人的意志和毅力。

第2天下午,张学良的毒瘾又开始发作,虽然他头上缠满纱布,可还是要撞墙,还是要满地打滚。

赵四小姐又一次打电话给密勒医生,密勒却说:

“小姐,药只能起辅助作用,主要还看少帅的忍耐力!

请把我的话转达给少帅!

”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张学良听了赵四小姐转达密勒医生的话,喘息着说:

“这才是咱们应该请的医生!

”他吃力地从地毯上坐起来,命令副官和赵四小姐把他绑在沙发上,使他无法再撞头和打滚了,可那悲惨的呻吟声却令人心悸。

几天下来,张学良瘦得皮包骨头,好似蜕去了一层皮。

顽强的毅力和忍耐终于使毒瘾的发作间歇越来越长,发作的程度也逐渐变轻了。

张学良开始能吃能睡,体力增强,脸上出现了光泽。

半个月后,他的毒瘾基本被控制住了。

戒了毒的张学良将军。

终于可以用全副精力对付步步逼近的日寇,并在中国历史转折关头,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

自律的例子(名人故事)5个的相关栏目网友推荐的经典语句最新发布的语录最新发布的帖子本文相关搜索copyright2006-2015

【篇二:

自律慎独的例子】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时,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对慎独的通俗理解是:

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不做违纪违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这就叫做慎独。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不要认为隐藏的和危险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因此,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

慎独要求我们做到三个一样、三个如一,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孟子曰:

君子慎独。

就是说,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都能够得到大家的称赞。

面对诸多的诱惑,如何用心,如何去做?

扪心自问,是否能战胜这些欲望的诱惑,把握好这些尺度?

返观自照,这些境界就是一种考验,考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态度。

需要好好地反省自己,并且要谨小慎微自己的行为,无论曾经怎样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因为人必须有道德观念,如果没有了规矩,那未来的生活将一塌糊涂。

所以,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要坚守自己,要把握住自己。

尤如:

春秋时鲁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

东汉时杨震的四知箴言: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元代时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

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

古代先贤在道德修养方面十分讲究慎独,因为一个人只有独自一人时才会表现出自己的真实道德修养来。

自律是人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

自律的最高层次是慎独。

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

做人做事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目标,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因此,要时时刻刻利用多种形式警醒自己,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有控与无控一个样,引导自己达到这种慎独的境界。

总之,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良知,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坦荡。

【篇三:

自律慎独的例子】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这则材料中所谈的“慎独”能引发你想些什么?

请以“慎独”为话题,自定立意,自定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一、写作指导

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最早见于《礼记》:

“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

“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灵魂是“慎心”,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二、思路点拨

纵向结构

1.可以“小议慎独”为题:

引论:

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

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本论:

为什么要慎独?

从4点分析:

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结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

可按层进式展开:

什么是慎独?

《辞海》称:

“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为什么要“慎独”: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那么,该怎样慎独呢?

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横向结构:

3.可以“慎独之美”为题:

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

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2.千金难买是慎独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4.在无人的时候5.慎始与慎终6.为官“四慎”7.慎独,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8.人在做,天在看9.慎独助你成功10.人前人后皆君子11.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12.“满城尽是电子眼”

三、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

“为什么你不摘梨呢?

”许衡就说了:

“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

”那人就笑他迂腐:

“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

“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

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无论是在别人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

最要紧的是自尊”

7.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即使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要学得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8.南宋学者朱熹: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明显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诚其意’”(《朱子语类》)

9.宋代学人陆九渊:

“慎独即不自欺”宋人袁采:

慎独即“处世当无愧于心”

10、中学生不小心撞坏宝马车留字条致歉感动车主:

东方网11月6日消息:

据《新闻晨报》报道,一个中学生骑车上学,却不小心撞坏了一辆宝马车,车主并不知情,这位中学生是该悄然离开,还是留下等待车主?

这个问题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不过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2)班徐砺寒同学却以身作出了表率,他在撞坏停在路边的宝马车之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处等待了近半小时后,并留下了一张附有联系方式的纸条。

这股“正能量”被网友拍下来上传微博,很快就传遍了全国,网友们称徐砺寒为“最诚实的中学生”,并表示要向他学习。

四、例文

慎独

古时,一梨栽于道旁,天酷热,路人纷纷去摘梨解渴,惟一人不动,问之,答曰:

梨虽无主,吾心有主

——题记

梨树栽道旁,人争相取之,一句“吾心有主”,便约束了自己的举动。

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斗转星移,便是几多春秋,可是以“吾心有主”标榜者又有几人?

可还记得,汉时,那个在北海牧羊的男子手持节杖,望着天也不曾动摇半分的苏武,面对匈奴的威逼、利诱,只因一句“愿做大汉魂,不做匈奴臣”,便被放逐到北海牧羊,只待公羊生出小羊方可回去。

那里荒无人烟,只有羊群伴,曾为好友的李陵劝他投降匈奴,只换来他一句割袍断义便灰溜溜地走了。

想那时,汉主恐怕早已将他忘却,只要他点头无一人知道他已经投降匈奴,那是贫寒与华贵的对峙,是气节与富贵的决战,可只因一句“吾为汉臣”,荣华富贵转身而逝,贫寒、孤寂随之而来。

恐怕在当时的他,孤寂一人也曾默默诵念过“吾心有主”这句话吧!

千里外,荒无一人的北海,只有他一人因为一句“吾心有主”便守望了整整十个春秋,由伟岸的男子变成白发须须的老人,依旧独自一人,谨守正道,严守气节。

你是汉时不屈的魂,是谨守正道的魄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你无光自亮,灿烂而耀眼。

古今多少事悠悠,古人以“吾心有主”而严守正道,今人以“吾心有主”而继往开来。

那是无意间翻开“2008感动中国”时看到的,他并不是十人物之一,他只是一个彩票供应站的售票员,有人请他代买号码,谁知竟中了百万大奖。

可他却丝毫没有犹豫地将大奖给了那人,百万大奖不动心吗?

又没有人知道!

谁知他却说:

“不是我的,我不要,要了心里也不踏实。

有一个词,很好将他们的行为解释清楚——慎独。

佛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守正道。

慎独?

是啊!

就算独自一个人也要谨慎,吾心有主,慎独之惟正自身,慎独之。

【简评】文章的题记,先声夺人,用一个恰当的例子为题目做了最好的注脚,文章刚开始就比别人技高一筹,为作文拿高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下面列举的“苏武牧羊”的例子非常典型,作文以“慎独”为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历史事实,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形象性,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慎独

古人云:

“君子慎独。

”这对于习惯了独处时自由散漫的现代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陈腐的笑话

然而现实生活毫不留情地告诉我们,不“慎独”,将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中共委员胡长清贪污被双规;著名演员刘晓庆因偷税漏税而入狱;前缉毒局长因贩毒曝光而自杀;法国青年因乘公车逃票而迟迟找不到工作……

你以为没有人在看着你,然而所有人都在看着你。

当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候,请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能做到,谨守正道,一丝不苟?

若为相,是否能严守国规,为百姓谋福?

若为官,是否能谨守官道,不贪赃,不枉法,不徇私情?

若为民,是否能道德行事,与人为善,不做背后之事,不尽人后之言?

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人看着你,却更要求你谨言慎行,正直坦然。

任长霞作为人民公安,十年如一日地为人民奔波,最终牺牲在她的岗位上,没有人看着她;丛飞多年来靠在剧团唱歌挣钱资助了近百名贫困学生,最终病倒在床头,仍不后悔,没有人看着他;初春南方遭遇雪灾,上万名解放军战士站在抢险前线,冒着生命危险疏通道路,拯救电缆,没有人看着他们;我国赴非洲的维和部队顶着烈日,挖沟通渠,与杂病人生的非洲难民接触,帮助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没有人看着他们。

那些肮脏的交易,龌龊的幕后,总会被放到台前,接受人民的审判。

那些善良的心,伟大而默默无闻的事业,勤奋而正直的身影最终会被群众铭记,被历史铭记,流芳千古。

当没有人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更应“规其言,范其行”,让生命变得美好而问心无愧,不留下任何污点和遗憾。

君子慎独,它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陈旧的观念——它是感人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祖训,给我们警示,教我们做人。

【简评】文章有更多的时代气息,文章行文紧凑,话语不多,但句句击中要害。

不论是第一段的正话反说,还是第二段的一针见血的警告,更不用说紧接着的反面例子的列举,都很好地体现了小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

“若为相”“若为官”“若为民”的假设体现了一种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后面紧扣“独”字展开排比式论证,形成一种气势。

另外像句子“那些肮脏的交易,龌龊的幕后,总会被放到台前,接受人民的审判”“君子慎独,它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陈旧的观念——它是感人智慧的结晶,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祖训,给我们警示,教我们做人”简洁、凝炼、深刻,堪称精警。

……

……

慎独

人群里的人莫不戴着面具,若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只需要观察他独处时如何做。

——题记

人很少不曾在外人面前掩饰,除了孩童,所以人在人前人后有时会顷刻间判若两人。

人群里的公正无私或许变成了背人处的中饱私囊;人群里的闭月羞花或许变成了背人处的东施丑女;人群里的快然自足、高谈阔论或转眼间成了背人处的心灵苍白无依,灵魂斑剥不堪……

然而真正的圣贤从来都是口说心到足行,他们无论在人群里还是在无人处,始终坚持自己操守,维护伟岸人格。

他们始终如一的人格力量让今人钦服。

子罕以“不贪”为宝,非慎“四知”也,“子以玉为宝,吾以不贪为宝,子予我子之宝,则二者皆失其宝矣不若二者皆有”,义正辞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当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岂曰无人知”相拒时,我看到了他完整而高贵的灵魂。

清正廉洁本是子罕本性使然,又岂是怕别人知道,又岂是做给别人看的?

正如柳下惠的坐怀不乱一样,贤哲是始终如一的君子,“你看到他们时是什么样,他们本来就是什么样。

”野语有云: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野语还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平生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做人何必要掩饰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始终会被人揭穿面具下的真实,就不要再无谓的掩饰;既然始终都要流露本性,那不如趁现在还来得及,赶紧时时刻刻坚持自己的操守,维持自己灵魂的好那片纯然吧!

那么,既然要始终如一地要求自己,就要像贤哲那样,人群中和独处时始终如一,人群里你谨守灵魂规则,独处时更容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