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715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docx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第一课

科学认识党的建设90年的历程和经验

——支部副书记李冬翠

时间:

2011年1月21日下午(大约1.5小时)

地点:

五楼会议室记录人:

朱剑军

参加人员:

支部全体党员辅导人:

李冬翠

本课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对我们党90年来的奋斗历程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够在新时期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学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主要内容:

一、建党初期党的建设思想

二、执政时期党的建设理论

三、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的历史大体可以分为革命(1921

—1949年)、建设(1949—1978年)和改革开放(1978—2011年)三个大的历史时期。

每个历史时期有每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特点,同时又有每个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

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的建党学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代领导人先后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列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贡献。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列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建党初期党的建设思想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70多年英勇顽强的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有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斗争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阻止了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步伐。

但是这些斗争都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斗争方向和前进的道路,也不可能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要彻底翻身解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尽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20年7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在大会上号召民族殖民地国家建立共产党组织,并对要建立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作了说明。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23日,中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

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同中国建党实践相结合,建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党的建设也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一样,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在建党实践中,毛主席形成了自己独创性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这主要是: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强调共产党人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正确处理好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的关系;把民主和集中辩证地统一起来,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标准,坚持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不同于其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因,就在于革命的领导力量不同。

中国的民主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因而才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无产阶级是经过自己的代表—共产党来领导的。

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是共产党的领导。

这里,能否使党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性质,成为中国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

由此便产生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党的建设理论,并由此决定了党的建设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党保持自己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以便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作用和它的精髓,就在于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中国化,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执政时期党的建设理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

点,然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是异常复杂的,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还存在着很多困难,面临着很多严峻的考验。

正是这样的背景之下,正是在这些困难和考验面前,毛泽东论述了党的执政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

一是核心强调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二是探讨了执政党的如何执政的道路问题。

在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内容上,他强调执政要加强作风建设,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出现了严重失误。

在政治生活中,党的指导方针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包括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又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斗争,直到后面的“文化革命”。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这一时期党的建设,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办求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诠释性解读,转向党的建设具体实践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运动中的老党、大党的苏共垮台了,这引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深思,进而开始系统地研究执政党建设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取得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这三大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写入了党章。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党,是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在这一指导思想指引下,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在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创立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而且还提出了贯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重点和主线,从而形成了我们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党建理论总体布局。

这主要是,大力倡导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明确了党的建设的关键,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确定了党的建设的重点和主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了党的建设的根本目标,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

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将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始终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和回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思想的形成,在执政党建设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政党是否真正成熟,能否长期执

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执政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水平与把握程度。

回首过去,中国共产党超过了艰难曲折但却依然辉煌的道路。

迎接未来,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巩固党阶级

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党的先进性来源于工人阶级先进性,否定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也就是否定党执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我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始终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作为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一些工人群众素质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还有不相适应的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其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始终保持先进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要为人民执政必须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广大党的群众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社会变革中出现了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休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员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

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第二,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时候,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更把“以人为本”上升为执政理念。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的历程,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是属于人民。

我们党是受人民群众的委托、代表人民行使领导国家权力的。

这就要求,在执政的条件下,党必须忠实地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以人为本作为党的核心价值观。

党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为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始终是全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世界、指导实践,坚持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创造中总结经验、吸取营养,努力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

第四,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党的建设从来都是和党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党的事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实践源泉。

而党的建设又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很需要法宝。

当前,我们国家发展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的活动期,同时面临着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

在这样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要实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团结、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安定进步,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要求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力推进在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主线贯穿下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现党的建设的科学化。

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要着办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不断以新的举措、新的经验、新的认识、新的成效提高党的建设工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更好地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