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763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docx

推荐精品检测仪器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3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4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4

二、行业发展概况6

1、行业产品概述6

2、市场发展7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9

1、行业竞争格局9

2、行业市场化程度12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2

1、有利因素12

(1)国家的扶植政策12

①振兴制造业的国家产业政策12

②科研装备自主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13

(2)上下游产业能促进本行业的快速发展14

2、不利因素14

(1)专业人才储备不足14

(2)技术标准不完整14

(3)涉及配套行业较多15

五、行业进入壁垒15

1、技术壁垒15

2、品牌壁垒15

3、人才壁垒16

六、行业特点16

1、行业的周期性16

2、行业的区域性17

七、行业上下游的相关性17

1、与上游的关系17

(1)钢铁产业17

(2)电子元器件行业20

2、与下游的关系22

(1)自行车行业22

(2)电动自行车行业24

八、行业风险特征25

1、行业政策风险25

2、外部市场风险25

3、行业管理风险26

4、行业创新风险26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主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发改部门、工信部门、质监部门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仪器仪表行业产业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新建及技改项目的立项审批,指导仪器仪表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对仪器仪表行业内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此外,国家技术监督局针对检测类仪器仪表行业负责制定国家质量标准;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监督检查;负责对国内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组织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打击假冒伪劣违法活动。

我国检测仪器行业基本遵循了市场化的企业自主经营发展模式,主要通过行业自律机构对行业内企业进行自律规范与管理。

主要的行业自律机构包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等。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密切相连,宏观政策导向的转变往往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契机与希望。

这些宏观政策导向往往体现在各种行业规划、政策法规、国家标准等方面,主要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如下:

二、行业发展概况

1、行业产品概述

试验机是测试、评定和研究材料、零部件、整机(整车)和各类工程项目的物理性能、机械(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安全性能、舒适性能的试验仪器和设备,是科学仪器众多种类中很重要的一类测试仪器。

试验机对材料及其制成品、零部件、整机(整车)、工程项目的性能检测和试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各类工程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项目的实施起着极其重要的保障作用;多数试验机产品还属于计量器具,对保证和维持我国长度、力值、硬度量值的准确和溯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试验机作为很重要的一类科学仪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冶金、建筑、航天、航空、机械、交通、国防军工、水利、电力、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行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实验室、计量室、质检机构和制造业的生产线及各类工程现场。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质检计量机构、各类企业构成了试验机的用户群。

试验机行业主要生产制造以下八类产品:

①金属材料试验机:

一般是大于2T以上力量的大型拉力机、弯曲试验机、耐折试验机等;

②非金属材料试验机:

一般是要求小于1T力量以下的拉力机、拉力测试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仪器等;

③力与变形测试仪器(力传感器、测力仪、位移传感器、引伸计、加速度计等);

④包装件与工艺性能试验机(包括包装件跌落试验机、包装件冲击试验机、摩擦磨损试验机、弯折试验机、校直机等);

⑤平衡机(包括现场平衡仪);

⑥振动台(包括冲击台与碰撞试验台);

⑦无损检测仪器(磁粉探伤机、X射线探伤机、γ射线探伤机、超声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声发射检测仪等);

⑧试验机功能附件和与试验机相关的试验仪器与设备。

2、市场发展

新中国建立后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技术的封锁。

为摆脱西方国家的封锁,加快我国经济技术和国防工业发展的步伐,1949年10月20日,我国第一个试验机专业生产厂家———长春仪器厂(长春材料试验机厂)诞生,标志着中国试验机制造业的开始。

我国试验机制造业自建国以来,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试验机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

据统计,2014年我国试验机产量1233万台,比2013年同比增长872%。

2010-2014年我国试验机产量整体有较为明显的波动。

2011年和2013年其产量都出现了负增长,相比前一年,其产量同比下降分别为231%和248%。

而在2012年和2014年又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其增幅分别为312%和872%。

2014年其产量与增速均达到近几年最高。

2010-2014年中国试验机产量统计:

万台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1、行业竞争格局

据统计,2014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达818567亿元,同比增长66%。

从2010年以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呈波动上涨趋势,在2011年增长率达到244%后,2013年收入下降。

2013年开始销售收入开始回升,2014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销售收入达到近五年的最高值。

从小行业看,试验机、环境监测、测绘仪器两位数增幅,增长较快;供应用仪表、工业自动化系统装置同比一位数增长,核子及核辐射仪器负增长。

2014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利润总额为68666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61%。

近几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利润总额呈整体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率呈波动态势,2014年的增长率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132%。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仪器仪表大行业20个小行业,规模以上企业4269家,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8亿元,同比增长822%,处于低位窄幅徘徊状态。

从小行业看,试验机、环境监测、测绘仪器两位数增幅,增长较快;供应用仪表、工业自动化系统装置同比一位数增长,核子及核辐射仪器负增长。

区域来看,江苏省因基数较大,营收969%增幅;由于外资企业占比大,天津两位数增长;北京、重庆、河北一位数增幅;上海营收同比略有下降。

利润增幅348%,低于主营收入增幅474个百分点。

年初,利润同比增幅起步偏低,3月虽有回升,4月大幅回调,6月缓慢回升,波动较大。

利润占比较大的工业自动化系统装置、光学仪器同比负增长,供应用仪表一位数低增长,实验分析仪器同比增长991%,与可靠性相关的设备和检测服务需求旺盛,效益增长良好。

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利润负增长,民营企业两位数增幅,成为支撑行业利润的中坚力量。

亏损企业数从年初的1307家下降到901家,亏损面逐步收窄,但国有企业亏损比例高达35%。

2、行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试验机制造行业发展历程较长,行业竞争者相对较多,行业内对于企业所有制性质不作限制,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的扶植政策

①振兴制造业的国家产业政策

制造业是工业化国家的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位居工业的核心地位。

当今世界,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制造业强国,制造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个产业和国家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即使在21世纪信息社会的时代制造业的基础战略产业地位仍然毫不动摇。

发达国家一直把制造业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这不仅体现在制造业占本国工业总量的比重、资本积累、就业贡献等指标位居前列,更体现在制造业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它产业的竞争力。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无法完成国家工业化,更不能实现现代化。

②科研装备自主创新的国家产业政策

科研装备的自主创新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科学技术重大成就的获得和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辟,往往是以检测仪器和技术方法上的突破为先导的。

据统计,迄今为止,在全部诺贝尔奖项中,物理学科的2/3、化学学科的3/4和生理医学学科的9/10都直接与实验有关,而所有的科学实验都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研装备。

近年来虽然我国机构和企业的检测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装备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仍然主要依靠模仿阶段、缺乏自主创新的检测装备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扭转这一局面,国家专门安排国家财政资金用于支持检测装备的自主创新,并积极探索国家财政对自主创新高端装备的支持方式和支持模式。

(2)上下游产业能促进本行业的快速发展

检测仪器研发与制造应用了计算机等微电子信息技术、精密机械传动等技术,机械、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及其下游产业。

清洁能源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朝阳产业,对检测设备需求旺盛,市场空间越来越大;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提升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能有力的促进公司产业的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试验机制造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从业人员首先要具备上游电子信息领域基本知识,了解用户的需求,同时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机械传动、机械制造等技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求很高。

但行业快速发展和现有人才培养出现脱节,很多检测仪器设备企业陷入无人可用的困局,培养专业化的智能仪器设备人才便显得尤为重要。

组建并培养一个满足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团队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2)技术标准不完整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检测设备检测参数多,行业标准陈旧,有待完善和修订,这些都使得企业研发新产品造成了诸多障碍。

(3)涉及配套行业较多

检测仪器设备涉及到光学、机械、电子、软件等技术,涉及领域多,产品零部件繁杂,任何部件质量不佳都会影响产品质量,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生产制造过程中要求严格筛选零部件、严格生产工艺管理,严格零部件供应商和供应链管理。

五、行业进入壁垒

行业进入壁垒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技术壁垒

当前,试验机制造行业正在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是综合运用光学、机械、电子技术等学科技术的综合性应用产品。

需要大量机械结构设计、光学设计、微电脑技术等各专业的研发技术人才和综合性人才不断对产品进行研发和创新性改进,由此而积累的大量专利和非专利技术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提供了先进、完善的工艺保证。

此外客户对产品的安全可靠性能提出很高要求,从而对技术研发水平和应用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本行业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2、品牌壁垒

目前专用检测仪器设备制造业大多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合同,企业的技术水平、运行业绩、产品质量、市场信誉、售后服务等所形成的综合品牌形象是影响企业能否中标的关键因素。

3、人才壁垒

本行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进入者必须要有充足的研发人才储备,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在技术层面的竞争力。

高水平的技术人员是保证企业研发、制造水平先进性和持续性的必要条件;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复杂化、精密化,对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也对各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时准确反馈用户的特殊需求,往往成为项目投标成败的关键因素。

这些都形成了本行业的人才壁垒。

六、行业特点

1、行业的周期性

由于各级质量监督部门一般都是上半年预算,下半年进行招标,而公司的客户主要为各级质量监督部门以及为质量监督部门提供服务的企业,所以本行业公司的订单呈现一定的周期性,第一、二季度只有一些零星的散单,第三、四季度开始订单会有明显的增长。

如果公司不能在招标中中标或者中标单位不选择公司作为采购单位,则公司全年的订单会受到较大影响。

2、行业的区域性

目前,自行车检测设备细分子行业规模还较小,决定了行业内企业的经营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因此,尽管公司依靠自身在自行车检测行业积累的研发能力及技术领先优势逐步开拓其他地域客户,以及公司在推进新的业务领域时注重地域客户的均衡发展,但目前公司客户地域较为集中将对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构成不利影响。

七、行业上下游的相关性

1、与上游的关系

从产业链来看,自行车检测设备行业处于国民经济整体产业链相对比较靠前的位置,其上游行业多为基本原材料行业,如钢铁行业和电子元器件行业。

(1)钢铁产业

2014年,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效果的逐步显现,钢铁行业总体市场环境好于上年,出口呈现大幅度增长,但是出口单价明显下降。

但由于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国内钢材市场继续呈现供大于求局面,钢材价格低位运行,行业盈利处于较低水平。

2014年,全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09%,增幅同比下降66个百分点;钢材(含重复材)产量113亿吨,同比增长45%增幅下降69个百分点。

国内粗钢表观消费74亿吨,同比下降34%;钢材表观消费105亿吨,`同比增长17%,增幅下降106个百分点。

社会库存方面,上半年各月维持在1000万吨以上,下半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去库存趋势。

到12月底,22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81983万吨,环比下降1416万吨,连续9个月保持下降,为近4年来最低水平。

2014年,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水平不断走低。

截至12月末,中国钢铁协会CSPI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8309点,环比下降220点,降幅为258%,较上月加大130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605点,降幅为1619%。

进出口方面,2014年我国出口钢材9378万吨,同比增长505%;进口钢材1443万吨,增长25%,折合净出口粗钢8153万吨,占我国粗钢总产量的102%。

尽管2014年钢材出口增长迅猛,但出口单价却比2013年下降明显,且钢材进、出口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也越来越大。

2014年全国钢材出口平均价格约为7553美元/吨,而2013年的平均价格在8540美元/吨,每吨下降了987美元,下降幅度为11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14年全国钢材进口平均价格约为12413美元/吨,而2013年的价格为12111美元/吨,每吨增长了302美元,增长幅度为25个百分点;进、出口钢材的平均价格差达到了4860美元/吨,比2013年的3571美元/吨放大了1289美元/吨,放大幅度高达361%。

2014年,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原材料价格降幅大于钢材价格,钢铁企业总体经济效益有所起色。

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指标统计的会员钢铁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588207亿元,同比下降298%;实现利税109092亿元,同比增长1215%;实现利润30444亿元,同比增加8754亿元,增长4036%。

累计亏损面1477%,同比下降455个百分点;亏损额11747亿元,同比下降80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04亿元,增长404%。

销售利润率为085%,同比提高026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

在行业效益整体好转的背后,存在着明显的企业效益分化现象。

从12月的情况看,纳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财务指标统计的88家企业集团,盈利企业71家,盈利额为6392亿元,同比下降880%。

其中盈利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合计盈利额3827亿元,占盈利额的5987%;其中盈利最多的重钢集团实现利润1121亿元,占盈利额的3330%。

亏损企业17家,亏损额21299亿元,同比增加916%。

其中亏损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家,合计亏损额为1887亿元,占亏损额的5472%。

2014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6479亿元,同比下降38%。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投资4789亿元,下降59%;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690亿元,增长26%。

整体看来,2015年钢材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好转、出口将略有降低、钢材价格仍将低位徘徊、钢厂盈利状况难言乐观,钢材市场将依然弱势运行。

2015要将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产能过剩矛盾短期内很难化解。

二是钢铁需求难有大幅提升,但需求规模依然庞大,“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点战略将对钢材需求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三是钢材出口有望下降,但间接出口有可能提高,2015年,国家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钢材产品出口,但与日、韩、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材具有价格优势,国内过剩产能会积极寻求出口,预计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四是新环境保护法实施,钢铁企业环保压力将加大。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开始实施。

根据钢铁工业实际投资情况,要达到国家新排放标准,初步估算吨钢环保投资需增加13%,吨钢运营费用约增加200元,较实施前增加40%左右。

新环保法的实施将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2)电子元器件行业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电子元器件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电子元器件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业仪器仪表的功能更加丰富、可靠性与寿命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仪器仪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安全仪表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技术。

随着下游整机产品的轻薄化、便携化、复杂化及集成化,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以片式化、微型化、高频化、模块化、低功耗、响应速率快、高精度等为代表特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逐渐成为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主流。

2014年,中国电子元件行业整体保持着良好的运行态势,我国电子元件的产量已占全球的39%以上,很多门类的产品如电容器、电阻器、电声器件、磁性材料、压电石英晶体、微特电机、电子变压器、印制电路板,其产量已占到世界第一。

其中,电声器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微特电机的产量占全球的60%。

数据显示:

2014年1-12月生产电子元件3820800亿只,同比增长590%。

电子元件行业产业分布区域相对比较集中,从国际范围看,片式电子元器件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台湾、欧洲和中国大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电子整机制造水平的快速提高,片式电子元器件制造呈现快速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

国内市场方面,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在地区上的渐进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最主要的两大电子元器件制造业聚集区。

从进出口上来看,2014年,我国电子元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72378亿美元,贸易逆差11341亿美元,而且逆差额还在逐年扩大。

我国电子元件销售收入占全球比例还不到20%,一些高档电子元件还需要进口。

因此,我国的电子元件行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同时集中力量、重点突破,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从企业综合实力来看,电子元件行业已涌现出数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

但在电子元件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上,主要表现在本土企业的产能不大、产品结构调整难度较大、中小企业发展艰难以及标准化建设滞后等方面,大大制约了我国电子元件行业的创新发展。

目前外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的销售总额已经占到中国电子元件销售总额的70%以上,尤其是在各种型元件方面,产能几乎都集中在外资企业之中。

本土企业实力占优的仅集中在磁性材料、电子变压器、光电线缆等少数几个产品领域。

电子元件在推动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协同机器人、感应充电、3D打印等能改变传统思维和行为规则的高新技术相继出现,这将对元件行业企业运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都将成为电子元器件市场发展的动力。

预计到2015年,我国电子元器件总产量将达到5万亿只,销售收入达到5万亿元。

电子元器件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

2、与下游的关系

仪器仪表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提供基础装备的行业,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具体到自行车检测设备的细分子行业,其下游用户涉及自行车、电动(汽油机助力)自行车、三轮车、各类童车、娱乐车(沙滩车、卡丁车、滑板车、独轮车)等行业。

(1)自行车行业

根据各主产区行业协会的调查统计并结合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数据,2014年自行车总产量为8305万辆,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量62024万辆。

盈利能力及资金占用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433家自行车生产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3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130%;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5%;

产成品存货291亿元,同比增长35%;应收账款889亿元,同比增长90%。

自行车十强企业所完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345%,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339%。

自行车保有量39亿辆。

出口方面:

2014年出口整车62653万辆,同比增长100%;出口额为354亿美元,同比增长117%。

单月出口量和出口额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偏低外,自3月份起连续数月同比正增长,全年出口量、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进口方面:

2014年进口整车187万辆,同比下降346%;进口额为91532万美元,同比下降47%;进口平均单价为4883美元,约合人民币3003元,同比增长457%。

过去一年,自行车生产企业主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适应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发展态势良好。

2015年,行业发展态势不会发生较大波动,具体表现为:

行业增长“换挡”不减势,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思维助推产业升级,持续深化行业“三化两提高”。

今年,行业发展面临新常态,同时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培育等方面的任务仍然艰巨。

(2)电动自行车行业

2014年,电动自行车总产量为3551万辆,同比下降3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量29043万辆。

盈利能力及资金占用方面: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415家电动自行车制造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13亿元,同比增长148%;实现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179%;主营业务利润率为64%;产成品存货208亿元,同比增长245%;应收账款净额552亿元,同比增长157%。

电动自行车十强企业所完成的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381%,产量占全行业总产量的455%。

2014年,锂电电动自行车产量再创新高,全年产量为301万辆,同比增长302%。

电动三轮车产量突破千万大关,全年产量为1066万辆,同比增长449%。

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191亿辆。

出口方面:

2014年出口电动自行车1112万辆,同比增长358%;出口额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405%;平均出口单价4003美元,同比增长35%。

电动自行车全年出口首次突破百万辆,对亚洲出口56万辆,同比增长近一倍;对欧洲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195%。

出口前十位的国家(包含亚洲5个国家、欧美5个国家)已占总出口量的698%,对越南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513%,超过美国、越南成为我国电动自行车第一大出口市场;对以色列出口连续两年同比成倍增长,仅次于荷兰、以色列成为第四大出口市场。

2015年,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等经济指标基本正常,产业进入调整期。

但是,我国有将近6亿人以自行车代步,自行车市场非常大。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及农村道路的日益改善,长期依靠脚踏自行车的人们将会把目标转向电动自行车,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也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