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444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1.重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2.难点: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知识点一 “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根本原因:

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

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①经济:

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

②政治: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

(3)主观原因:

马丁·路德痛恨罗马教会。

(4)直接原因(导火索):

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

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重点精讲] 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爆发的原因

(1)德意志经济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

(3)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马丁·路德的推动。

知识点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

“因信称义”。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

2.宗教仪式

(1)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2)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深度点拨] “因信称义”的历史作用

(1)否定了受罗马教廷控制的德意志地区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否认了教皇的神权地位。

(3)促进了本民族教会的建立。

知识点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对德国:

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起义。

(3)把《圣经》译成德文,既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2.对欧洲

(1)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深度认识]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作用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主题一 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史料探究】

史料一 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

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

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

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史料二 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

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思考

(1)依据史料一,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史料一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史料二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答案 

(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

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

(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史论归纳】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1)必要性

①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②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在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

(2)可能性

①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

②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手中转移到个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和教皇的权威。

(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3)德意志各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冲击了罗马教会在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路德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4)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主题二 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史料探究】

史料一 第5条 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给予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

第6条 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债,而只能宣布并肯定罪债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赦免。

那留下归他审判的,他当然可以赦免。

他若越过此雷池,罪债便仍然存在。

第21条 所以那些宣讲赎罪券者,说教皇的赎罪券能使人免除各种惩罚,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错误。

——《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史料二 但当上帝看见我们以他为真实的,用我们心里的信来照他所应得的大大尊敬他,他就因我们的信也大大尊敬我们,以我们为真实的、公义的。

因为信把上帝所应得的归于上帝,所以信就生出真实与公义来;因这缘故,上帝也把荣耀给予我们的义。

上帝原是真实的、公义的,而这样看他,这样认他,乃是真实的、公义的。

所以他在《撒上》二章说:

“尊重我的,我必看重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

——马丁·路德《基督徒的自由》

思考

(1)史料一的内容主要突出了马丁·路德怎样的主张?

有什么意义?

(2)从史料二中可以看出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答案 

(1)主张:

否定教皇有权赦免罪行。

意义:

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理论基础:

“因信称义”。

意义:

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史论归纳】 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破除了对天主教教皇的迷信

宗教改革使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不再迷信天主教教皇的说教,教皇对人的思想的控制减弱,这为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打开了通道。

(2)从神学角度肯定了人的地位

新教强调人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这就从神学角度阐释了人在宗教中的地位。

这与资本主义发展后,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一致,彰显人文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传播和发展。

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

“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下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答案 A

解析 漫画描绘了德国在教皇的掠夺下由健康走上衰亡,讽刺的是教皇掠夺对德国的危害,故A项正确。

2.“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

”此话最有可能出自(  )

A.薄伽丘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D.孟德斯鸠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信徒可以直接与上帝对话,是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故C项正确;薄伽丘、莎士比亚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戏剧家,A、B两项错误;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代表人物,D项错误。

3.天主教认为教会的神职人员掌管“天堂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信徒才能被赦免罪过。

对此,马丁·路德疾呼(  )

A.废除神学信仰B.加强宗教仪式

C.信仰即可得救D.教士应拥有世俗权力

答案 C

解析 题干反映天主教会推行的是因行称义,强调教权至上。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认为通过自身信仰即可得救,不必通过教会,故C项正确;马丁·路德同样信仰宗教,A项错误;B、D两项都是天主教会的主张,排除。

4.《路德选集》收集了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的所有著作。

其中,《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一文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

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答案 B

解析 B项不仅受到诸侯的欣赏,而且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A、C、D三项是针对宗教内部的改革,对世俗封建主、诸侯影响不大,不会太多地引起他们的关注。

5.《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道: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发表的,他在德国开始了宗教改革,故“划燃火柴的地点”是德国,图中①为英国,②为法国,③为德国,④为瑞士,故C项正确。

6.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2)依据图二说明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如何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作用?

答案 

(1)直接原因:

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影响:

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2)核心思想:

“因信称义”。

作用: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基础巩固

1.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 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兜售赎罪券,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反对,成为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故D项正确。

2.1517年,为反对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它的发表(  )

A.揭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序幕

B.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进入了高潮

C.引发了德意志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迫使教皇承认了路德教的合法地位

答案 A

解析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消息很快传遍德意志,激起了各地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3.马丁·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中“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进行分析,可见路德是在否定教皇的地位,主张世俗的权力应当高于皇权。

4.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

“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说明马丁·路德仍从神学角度论证问题。

“人人都可以”体现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因而选C。

5.马丁·路德认为:

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 A

解析 马丁·路德宗教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不需要依靠天主教会,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A项符合题意;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能力提升

6.瓦尔特堡是德国著名的古城堡,这座城堡之所以著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1521~1522年间,马丁·路德在这里以惊人的速度将新约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

马丁·路德的做法(  )

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教会的建立 ②有利于打破教会对《圣经》解释权的垄断 ③有利于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 ④有利于否定《圣经》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马丁·路德翻译《圣经》,是为德国人阅读《圣经》提供方便,而不是要否定《圣经》的权威。

7.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

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

“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

”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D.加尔文

答案 A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所述体现了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的原则,这是马丁·路德的主张。

8.一位法国思想家说:

“《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

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

答案 B

解析 材料内容反映了作者反对盲目信仰上帝,故选B。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

“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

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起因当中一个原因,即圣经只能由圣职人员阅读。

一般信徒无法阅读到圣经……在宗教改革的运动中,一项中国的科技发明,为这一运动的推动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维基百科《宗教改革》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主张,说明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这项科技发明是什么,为什么它会推动宗教改革运动?

答案 

(1)因信称义。

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

(2)印刷术。

文艺复兴运动中的许多文艺作品被更广泛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圣经》的大量印刷,信徒皆可自主阅读和独立理解,有助于否定教皇和教会的特权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考查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影响,考查中国科技发明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解答第

(1)问时,注意准确提取材料信息。

从材料中“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可知马丁·路德为了削弱天主教教会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主张“教权服务于王权”;从材料中“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可知,马丁·路德的主张是“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的权威,把人从天主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德意志民族从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解答第

(2)问时,第一步是解读材料,第二步是联系教材。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西欧有重大影响,其中,活字印刷术传到西欧后,西欧改进制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加快了书籍的印刷,促进了文学艺术和《圣经》的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68页)

一、本课测评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发表有何意义?

提示 马丁·路德的主张迎合了一些封建统治者摆脱罗马教廷束缚的要求,因此获得了当地诸侯的支持。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2.简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提示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认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马丁·路德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还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教会应当是教徒的结社,教士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与思考:

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联系相关历史事实,分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实质。

提示 16世纪的德意志,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但是政治分裂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及其经济掠夺,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的发展。

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建立本民族的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经济,希望建立适应自身要求的教会。

马丁·路德改革在本质上反映了这些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