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284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7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7页
亲,该文档总共1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1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Word下载.docx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3课时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单元:

分类与管理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清明节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期中测验、五一假

五一假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端午节

第七单元:

找规律

九、十

第八单元:

总复习

15课时

十一

期末考试

第1单元认识图形

(二)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

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

请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2.师:

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些图形。

二、新课讲授

(1)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

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物体上找到了这些图形?

生1:

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

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3:

我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生4:

我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小结:

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从圆柱上找到了圆;

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2)描一描,画一画。

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

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那你们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

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

(板书:

认识平面图形)

2.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1)认识长方形。

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

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

(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长方形的位置。

请大家认一认它还是不是长方形?

是。

这说明无论把长方形怎么放都是长方形。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吗?

黑板是长方形。

门是长方形。

书是长方形。

……

看生活中的长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2)认识正方形。

出示正方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正方形。

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手中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正方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的吗?

(学生说)

看生活中的正方形,课件演示。

请你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三角形。

出示三角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三角形。

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有三条边,三个角。

老师改变手中三角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三角形,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三角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吗?

看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演示。

(4)认识圆形。

出示圆形,请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圆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吗?

看生活中的圆形,课件演示。

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

这是一个球,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摸摸:

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

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三、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下面我们要和这些图形朋友说再见了。

老师报一个,请你找到它和它说再见,把它放回学具袋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反思】

1.结合生活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

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

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2.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

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用眼观察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这节课动手操作很多,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科书编排的初衷。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科书第3页例2及“做一做”。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1.出示汽车图。

这是什么?

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是汽车。

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你们想玩拼图吗?

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

(出示课题:

平面图形的拼组)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

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T”形。

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L”形。

生5:

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

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出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

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出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

先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四边形。

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架飞机。

同学们真能干!

拼出了这么多的图形。

(2)用4个相同的三角形拼图。

用4个三角形,拼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全体学生动手拼图,教师巡视)汇报交流。

用4个三角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把拼法不同的图案展示出来,并加以表扬肯定)原来图形之间有这么多小秘密。

(3)仿拼图案。

最近在我市举办了一次大型中小学生图案设计大赛,聪聪和明明获得了一等奖。

(出示图案)

看,漂亮吗?

选你喜欢的一种图案试着拼一拼。

3.发挥想象自由拼图。

你还能用这些三角形拼出什么图形或图案?

一面想一面动手拼,并给它起个名字。

(1)学生自由拼图,教师巡视。

(2)学生大胆创造,设计不同图案。

(3)作品展示交流。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探讨了图形的拼组,发现图形之间有很多的关系,用图形拼出了很多好看、有趣的图案,我们成了小小设计师、发明家,高兴吗?

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去获取更多知识吧!

平面图形的拼组

做风车拼图形

1.挖掘素材,巧妙切题。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本课导入时,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汽车作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并以做汽车要用不同形状的纸为契机,巧妙地迁移到长方形等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去,既是对上学期旧知的再现,同时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2.充分参与,形式多样。

指导学生拼摆图形时,设计了“做汽车”“拼拼摆摆”和“小小设计师”等既富童趣又具挑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形式新颖多样,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尝试,多动手,让他们在有趣的活动中去探索,去体验,去创造。

第3课时有趣的七巧板

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教师课件出示下图(配乐欣赏)。

教师:

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出示整套七巧板。

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

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

你们想动手拼一拼吗?

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套七巧板,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教师(出示例3题目要求):

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看看你们都知道了什么,是从哪儿知道的。

这里有几个词特别重要,你们发现了吗?

谁来说一说?

学生提炼,教师随机板书“一套”“拼”“三角形”“多”。

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二、操作讨论,积累经验

1.观察想象,初步操作

在动手操作之前,请你先想一想怎么拼,然后再按照你的想法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三角形最多。

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

2.交流方法,对比启思

你使用了几块板?

怎样拼的?

学生到黑板前面展示方法。

反馈典型情况:

(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

(2)用3块图形拼摆。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

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

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操作交流,拓展创新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根据学生使用七巧板的块数分类汇报。

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如下。

三、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请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解决“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的?

我们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理解问题,然后通过观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验证、完善我们的想法,找到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方法。

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利用七巧板做一些探索。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请大家试着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完成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的内容,看看用一套七巧板能拼出几个长方形。

有趣的七巧板

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用七巧板拼图形是在学习了五种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

图形之间的联系、区别与相互转化的设计突出了一个“巧”字。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并不时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不是很熟练,教学的效率不算太高。

因此,纵观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在这类活动课中,应充分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反复练习会更好,在练习的量上再做进一步改进。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1课时十几减9

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

1.使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十几减9,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的方法。

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的算理与计算方法。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教师出示算式15-4=,让学生直接说出得数。

教师让学生结合下面的小棒图说明自己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明算理:

把15分成10和5,5减4等于1,10加1就等于11。

二、运用多种方式,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

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能不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

小丑叔叔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

15-9=。

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比较算式15-9=与15-4=,它们有什么不同?

5减9不够减,怎么办?

用圆片或小棒代替气球,试着摆一摆。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巡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学生边汇报边演示如下。

数一数:

从15个圆片中一个一个地拿走1、2、3……9,共拿走9个,还剩6个。

连减:

先从15里面拿走5个圆片,再拿走4个,还剩下6个。

破十法:

把15个圆片分成两部分——10个和5个,从10里面减去9,把剩下的l和5合起来就是6。

(4)再次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理解“破十法”的算理。

看——教师用课件或实物再次演示用“破十法”计算的过程。

实物图:

小棒图:

摆——让学生将上述操作过程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想——让学生闭眼回忆15-9的操作过程。

说——结合操作过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15-9的,先算……再算……

填——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15-9=-9=+5=

3.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计算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

都是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十几减9”):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9的?

都是先算10-9,这样的方法叫做“破十法”。

说一说怎样用破十法计算十几减9?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使学生能够把对算理的理解上升为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4.补充介绍“想加算减法”

在计算15-9=时,除了同学们想到的方法,还可以这样想(呈现下图)。

因为9+6=15,所以15-9=6。

谁能试着说说还可以怎样计算15-9=?

用想到的加法去计算减法,这样的方法叫做“想加算减”。

练习后思考:

19-9的计算方法与其他3道题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三、归纳整理,发现规律

请同学们将今天所学习的十几减9的算式排排队。

11-9=212-9=313-9=414-9=5

15-9=616-9=717-9=818-9=9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感受?

十几减9

15-9=()

想:

9+()=1515-9=()

还可以想:

5减9不够,用10减9=(),()+5=()。

十几减9的知识,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而是一种旧知识,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早有了这方面的体验。

因此,当需要解决“还有几个气球”时,引入算式15-9以后,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手中的小棒来计算“15-9”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用各种方法来计算,有用直观图数出结果的,有用连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想加算减法求出结果的,有用破十法求出结果的……由于学生用足了自己已有的经验,因此,课堂上探究的气氛浓厚,学生的情绪饱满。

第2课时练习课

教科书第11~12页的练习二。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

一、复习旧知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152.9+()=183.9+()=144.9+()=17

15-9=()18-9=()14-9=()17-9=()

二、教学互动

1.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以游戏形式进行,每组派代表当“小鸽子”,黑板上贴着鸽子窝,让“小鸽子”飞回自己的窝。

学生活动:

各组派代表参加游戏。

2.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将1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它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比赛。

(练习二的第5题和第7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

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1)提出要求:

提问,仔细看图,在小组内说图意。

(2)提问: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该怎样列算式?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

看图理解题意并回答,再列式计算。

2.教科书第12页练习二的第8、9题。

(1)提问:

仔细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组织学生独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