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2860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docx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模拟

华东师大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药品取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试管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1~2滴

③某同学用10mL的量筒量取8.72mL的水

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HCl、FeCl3

B.K2CO3、HCl、NaNO3

C.K2SO4、Ba(OH)2、Na2CO3

D.Na2CO3、BaCl2、H2SO4

3.中国古代通过“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文化和技术交流。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谷物酿酒

B.蚕丝织布

C.稻草造纸

D.瓷器烧制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A.

B.

C.

D.

5.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则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

6.下列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质量问题事件中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用工业石蜡等给瓜子“美容”

B.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换成“假酱油”

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图甲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乙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C.图丙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丁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8.1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0克20%的稀硫酸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溶液与下列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Fe

B.CO2

C.CuSO4溶液

D.Ba(OH)2溶液

9.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A.Na2CO3、HCl、H2SO4

B.KCl、NaCl、Na2SO4

C.FeCl3、NaOH、KNO3

D.HCl、NaOH、Ca(OH)2

10.海水经日晒得到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等杂质,提纯时正确顺序是()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11.已知:

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X>Y>Z

12.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

13.把8.9gMg、Zn合金放入200克质量分数为14.6%稀盐酸中,完全反应,产生0.4gH2 ,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A.46.8g

B.23.4g

C.52.5g

D.26.25g

14.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

A.将某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说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B.将白色硫酸铜粉末露置在空气中变蓝色,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C.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D.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15.将金属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继续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M>Cu>Ag

B.滤渣中可能有金属M

C.滤液中至少含有两种溶质

D.滤渣中一定有Ag

二、填空题

16.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pH及主要成分化学式:

序号

名称

食醋

白酒

白糖水

石灰水

纯碱溶液

主要成分

CH3COOH

C2H5OH

C12H22O11

Ca(OH)2

Na2CO3

溶液pH

3

7

7

11

8

请结合上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当你被蚊虫叮咬(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后,为减轻疼痛,可在叮咬处涂_______(填序号);

(2)用久的茶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可用______(填序号)少量多次清除。

(3)表中的物质含有有机物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多选)。

17.预防流感现在最有效的预防方法之一就是用消毒液对空气消毒。

深圳市科瑞德消毒用品公司生产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强力,广谱,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A1级安全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液能够迅速,彻底杀灭各种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和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

我校决定今天放学后对全校教室、寝室全面消毒。

小陈观察到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二氧化氯(ClO2)1000毫升

溶质的质量分数

80%

密度

1.2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67.5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求:

(1)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__克,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__克。

(2)若将这1000毫升二氧化氯消毒液与5000克水均匀混合,所得稀二氧化氯消毒液中二氧化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我校欲配制30千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________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________千克水?

18.粗盐中初氧化钠外还含有泥沙等杂志。

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以下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操作是______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

(2)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的原因是______

19.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吸水性和强腐蚀性等特性。

但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小明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

(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在滤纸上写字,过后观察,字迹显黑色,这主要是由于浓硫酸具有______性,使纸中的纤维素炭化的缘故;

(2)为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

小明取等体积的98%和63.3%的硫酸,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

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右图:

根据右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______(可多选)

A.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B.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

C.浓硫酸吸水过程中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

D.硫酸浓度越稀吸水性越弱,到一定浓度后就失去吸水性;

E.开始两者吸水速度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吸水速度相差越大

20.在我州经济大开发的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3-、CO32-六种离子,经查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

 

OH-

NO3-

CO32-

K+

Ba2+

Cu2+

(1)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32-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

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

是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2)已知甲车间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    。

(3)根据以上溶解性表判断,Cu(NO3)2和Ba(OH)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若能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反应写出理由:

                           。

三、探究题

21.锰和铁一样也是我们科学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金属元素,而且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与铁也相近。

那么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谁更强些呢?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下面的探究:

查阅资料:

欲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可采取在相同条件下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速度的快慢,金属活动性越强产生气泡速度越快。

实验设计:

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的两种金属薄片,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两种金属投入盐酸前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_________。

A.除去氧化膜,便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不平整,易反应

C.使表面光亮,易观察

D.提高金属温度,加快反应速度

⑵根据下表中的现象填写结论。

金属

与盐酸反应现象

放出气泡速度缓慢

放出气泡速度较快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度的快慢,你还有其他化学方法可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吗?

请举出一种方法(写出原理即可)___________。

22.金属是现代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类材料。

已知某金属粉末中除含有Al外还含有一定量的Fe和Cu,为证明Fe和Cu的存在并测定其中Al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小金查阅资料得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H2O+2NaOH=2NaAlO2+3H2↑),Fe和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请完成证明金属粉末中存在Fe和Cu的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Ⅰ取少量的金属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

有气泡产生

仅除去铝

Ⅱ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________________

证明含有铁

Ⅲ将试管静置,弃去上层清液,多次洗涤剩余固体

剩余固体呈紫红色

证明含有铜

(2)为探究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金属粉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金属粉末中Al的质量分数为_____ 。

23.课外探究时,某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金属和酸反映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课题。

(1)其他条件相同,同种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同

的铝片,分别放入5%、20%的足量稀盐酸中。

实验表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如图

Ⅰ、Ⅱ、Ⅲ是三位同学记录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其中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

(2)其他条件相同,不同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

取质量相等

的镁片、锌片、铁片中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

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1所示。

则曲线A对应的金属与稀盐酸反

应后生成的盐的名称是_________;图中曲线B对应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条件相同,颗粒大小不同的同种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

同。

取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锌片,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锌粉与盐酸

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请在答题卡的该图上

用虚线“---”补画出锌片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

______

四、简答题

24.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固体完全溶解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所得沉淀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计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

(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消耗硫酸溶质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

25.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CO2↑+H2O.

已知:

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CO2的与加入稀盐酸的数据如图.

(1)当加入________g盐酸时,才开始产生CO2;图中V=______________mL.

(2)请计算:

①所加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___

②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

(百分数精确到0.1%,质量精确到0.01g)______

26.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现有m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澄清石灰水   ②氢氧化钠浓溶液   ③稀盐酸   ④水

(3)上述实验过程。

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②停止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

③________。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

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7.小明测定一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二:

向10克待测稀盐酸中逐渐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并使用pH计记录溶液的pH变化情况,绘制图像如图。

(1)在步骤一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写出两种)。

(2)请结合图,计算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____

(3)在往盐酸中逐渐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当溶液的pH达到2时,溶液中的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28.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小金同学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曲线oac表示的是_______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填“甲”或“乙”),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还有_______。

29.已知某溶液的溶质中可能是HCl、NaOH、CaCl2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和含量,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滴无色酚酞,酚酞不变色,溶液中一定不存在_____;

(2)为进一步测定成分及含量,重新取120g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20%的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图a)和滴加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的pH关系(图b)。

(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①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

②计算120g溶液中各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

③m1=_____;m2=_____。

30.甲、乙两烧杯内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

小金同学将镁逐渐加入甲烧杯,铁逐渐加入乙烧杯,测量加入的金属质量m和相应的烧杯内物质质量变化量△M,画出△M-m曲线oac和obc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我们可以求得m1:

m2=_________,m1-△M1_________m2-△M2(填大于、等于、小于),曲线oac表示的是_________烧杯中△M与m的变化关系(填甲、或乙),当乙烧杯内加入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还有_________。

31.60℃时,将36g硝酸钾溶于204g水中,制成硝酸钾溶液。

(1)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2)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

①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②取第二份溶液,蒸发掉5克水,溶质没有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③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液中溶液质量分数比原来增加一倍,需要加入硝酸钾多少克______?

32.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

”是      。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

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33.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固体样品,用图a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b所示..

(1)图a最右端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__________

(3)在上述反应后的11.2g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1、

2、

3、

4、

5、

三、探究题

1、

2、

3、

四、简答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