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3055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docx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

铁路劳动安全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防暑降温

高温天气可能导致从事户外作业人员中暑甚至死亡时间的发生,给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因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引发的作业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维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2年6月29日颁布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节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一、中暑诱因

有人以为中暑一定是在阳光下、室外环境中,在家中是不会中暑的,这是误解,在家中不通风也没有空调的环境,也会导致中暑。

老年人、产妇、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感染性疾病患者或体质较差的人容易出现中暑。

中暑时一个与气温室温相关的季节病,是可以预防的。

二、中暑症状及处理办法

中暑按病性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三种情况。

1.先兆中暑

一般表现为:

疲乏、头晕、眼花、耳鸣、口渴、恶心、注意力不集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处理方法:

此时让病人立即离开闷热环境,到阴凉通风处,并松开衣服,让其喝点含盐饮料或冷开水,一般即可很快复原,如果病人不便转动,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风扇吹风,并给予清凉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药物,也可停止中暑的发展。

2.轻症中暑

除了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以下症状:

皮肤灼热、心悸胸闷、体温升高(38.5摄氏度以上大量出脉搏加快等。

处理方法:

除需将病人立即搬离闷热环境外,还要脱去衣服,让其平卧,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包裹四肢和躯干,一边用电风扇吹风,让病人体温尽快下降。

对面色苍白、伴有呕吐和大量出汗者,应及时喂以淡盐水(1L水中加入2-3g食盐)或清凉含盐饮料。

3.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按症状可分为4种类型:

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症状特点:

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

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热衰竭症状特点:

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症状特点:

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列日的暴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细胞的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4)热射病症状特点:

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处理方法:

昏迷、抽搐、高烧、休克等症状,属于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需要立即送医院急救。

第二节中暑危险辨别

一、生产性热能

      生产性热能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作。

铁路企业主要产生生产性热源的设备(如内燃机车柴油机、锅炉)、处所(内燃机车驾驶室和机房、空调发电车机房)等,接触生产性热源的作业人员(如内燃机车乘务员、地勤检修人员、空调发电车司机)等。

二、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1.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存在高温、高辐射、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限度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果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2.铁路企业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包括线路施工、维修作业,接触网施工、维修作业,电务施工、维修作业,调车作业、列检作业、房建施工作业等。

  3.从事铁路企业高温作业的人员包括线路工,巡道工,探伤工,信号工,接触网工,调车作业人员、列检作业人员、房建施工作业人员等。

      三,防暑降温缺陷

     1.高温天气露天作业,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禁忌疾病。

     2. 高温天气露天作业,防暑降温措施不到位。

如未佩戴防护用品。

     3.作业环境不良。

如高温,高辐射、高湿度、通风不良、气压不适等。

    4.安全管理。

如建立防暑降温措施、高温中暑应急预案不完善、未进行防暑降温检查、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作业现场未配备清凉饮料和防暑药品、对患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未调整岗位、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等。

     5.防暑降温设施缺乏。

如未合理设置电风扇,空调,通风机等。

第三节 防暑降温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中暑措施

     为了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工作,预防中暑事件的发生,铁路企业作业人员应掌握防暑降温基本常识和预防中暑措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防暑降温的常识

     1.作业人员作业时要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2.各单位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防暑降温、中暑急救等职业卫生知识。

     3.各单位应当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立休息场所。

休息场所应当设有座椅,保持通风良好或者配有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要合理调整公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高温天气要保证作业现场饮水或清凉饮料供应充足么。

现场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用茶水或清凉饮料等,有效的防暑降温;高温天气现场作业人员要随身携带防暑药物,避免发生中暑事件。

     5.作业人员出现中暑症状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6.合理应用,及时补充水分。

饮食以清淡为好,多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B、维生素C的食物。

因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容易随汉排出。

每日补充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出汗多时,要喝些盐汽水,如图12-1所示。

     7.保持充足的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如图12-2所示。

     8.空调不易过冷。

医疗气象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

正确的做法是:

居室的温度应在26~29摄氏度之间不断变换,才对身体健康有利。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

      9.降温不宜过快。

大汉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的方式,尝尝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10.衣服不宜过露。

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摄氏度,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

图12-1良好的生活习惯

 

图12-2过度疲劳易诱发中暑

二、防暑降温相关规定和措施

(一)铁路企业室外作业人员防暑降温措施

  1.铁路企业室外作业人员(所有工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作业现场必须配足生活用水、清凉饮料、防暑药品(霍香正气水、十滴水,祛风油等)、灭蚊物品等,野外作业要携带蛇药。

有条件的组织人员将西瓜、绿豆稀、防暑汤等防暑降温物资送到作业现场。

    2.根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标准,入暑前组织完成"双高"作业人员的体检,防止员工因患有职业禁忌症而在生产过程导致人身伤亡事故。

    3.在连续高温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及时调整作息时间,避开和减少高温时段作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保证生产人员休息,适当减轻劳动强度。

    4.施工作业人员:

因"天窗修"、紧急故障抢修等原因不能避开高温时时段的作业和没有防暑降温设施作业场所作业时,要督促个人做好防护,有条件的要搭建简易凉棚和设置机械通风设备。

    5.机械乘务员:

确保公寓、调车点、候车室、休息室、食堂等处所的防暑降温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做好备班楼空调的养护和维修,确保乘务员备班质量,保证班前休息好;配足生活用水、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祛风油等)、蛇药。

    6.轨道车司乘人员:

确保轨道车配备的空调、发电机正常运转;严格落实候班制度,重点抓好班前休息;配足生活用水、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祛风油等)、蛇药。

    7.机务,车辆检修人员:

确保休息室等所处的防暑降温设施设备状态良好;作业时要携带蛇药。

    8.调车作业人员:

确保休息室、备班室等防暑降温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备班制度;重点抓好班前休息;作业时要携带蛇药。

    9.严禁员工私自下河塘游泳或洗澡,防止淹溺事故的发生。

   10.各单位要加强对防暑设备设施和防暑降温工作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11.积极改善施工或作业地点生产生活环境。

要认真落实施工或作业地点现场管理规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通分降温,确保施工及作业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满足防暑降温需要,并为施工及作业人员提供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用品。

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宿舍和食堂必须安装电扇,有条件的单位,应在宿舍安装空调。

   12.确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要切实做好施工及作业现场及生活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加上对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制度,避免食品变质引发中毒事件;加上对夏季易发疾病的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品中毒时,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二)预防中暑相关措施

在酷热的环境中,当人体体温上升时,身体机能会自然地做出一些生理调节来降低体温,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数。

可是,当环境温度过高,这些生理调节不能有效地控制体温时,当体温升至41摄氏度或以上时,会出现全身痉挛过昏迷等现象,称为中暑。

此时,若不及时替换者降温及进行急救,便会有生命危险。

容易中暑人群:

过胖人,儿童,长者,患病者,在高温、通风不良的环境下进行大运动量活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也是易中暑的高危人群。

预防中暑的措施如下:

1.经常留意气象台发出之天气警告,在炎热天气下应采取措施,以防中暑。

2.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和空气调节以保持通风凉快。

3.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下作剧烈运动,应选择室内通风的场所进行。

4.如要外出,可穿着浅色、宽松和通爽的衣物,戴上宽边帽子或伞以阻挡阳光直射及帮助散热。

5.在酷热的天气下,不应作长程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

6.户外活动最好安排早上或黄昏后。

7.应补充足够水分,以防脱水现象。

8.避免喝含咖啡因和酒类等利尿饮品。

9.不应留在停泊了的车内。

10.若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向医生求诊。

(三)防暑降温相关规定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安检总安健〔2012〕89号《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要求,切实加强对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落实责任制,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作业人员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2.在高温天气期间,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1)日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

      

(2)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以上,40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超过6h,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h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3)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37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3.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救援的演习,并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救济药品。

       4.做好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的员工,应调离高温作业岗位或对其加强预防中暑保护措施。

      5.加强作业中的轮休休息。

在夏季根据施工及作业的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取勤倒班的方式,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轮休休息。

加强现场巡查,加大防暑降温知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宣传,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

   

复习思考题

1.作业人员出现中暑症状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2.中暑按病性轻重可分为哪几种?

3.那些人群容易中暑?

4.什么是生产性热源?

5.铁路企业产生生产性热源的设备有哪些?

6.日最高气温达到37摄氏度以上,40摄氏度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有何规定?

7.预防中暑的措施有哪些?

8.作业人员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9.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哪些?

10.调车作业人员应如何防暑降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