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395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doc

课题“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很多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时常因不适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而遇到很多挫折和困扰,以至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尤其有个别学生性格内向,自闭,不善与人交流,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和谐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了使学生的性格内向这个心理行为得到有效的调治,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我实行了“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这个小课题研究,紧紧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努力探索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选中的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

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圆满完成了该课题研究方案所确立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取得了较显著的研究成效。

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我校学生中,有的性格非常内向、人际交往水平很差,内心充满了孤独感。

学生李慧香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该生聪明、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做事踏实、认真,学习成绩好,可性格极其内向,胆怯害羞,特别惧怕老师,不愿和同学交往,上课不但不敢发言,见到老师就躲,甚至连老师给她打的电话也不敢接,一般不与同学说话和玩耍,她的内心常常充满矛盾,具体表现为:

自尊心特强可又缺乏自信心,既有求胜争先的强烈愿望可又思前顾后……面对学生性格内向的心理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协助和指导,使学生的心理处于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促动学生和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那么,在这样的小学生中究竟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

这是在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是我们急需探讨的问题。

我们必须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探索出一些针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我提出了“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的策略研究”这个实验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一)“性格内向的小学生”、性格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有点独来独往,不善交际,缺乏自信心,不过某些孩子仅仅在某一时期会比较内向,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变化,孩子的性格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改变的。

(二)“心理干预的策略”就是教师如何使用引导、启发、转移、排解等方法缓解小学生性格内向缺陷并能给予积极的心理治疗和改善的策略。

课题研究的背景:

“性格决定命运!

”人的境遇和变故,一半是天意,一半是性格使然。

虽然天意难违,但是性格则能够决定自己在遭遇变数时处理事情的心态、行动、决策等。

性格好的人处理问题更得心应手;性格内向的人面对问题,可能会胆怯、逃避、处事极端等。

人活一世,天意难违,变数难料,但是性格决定命运,决定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决定自己的健康与否。

性格好的人,总会比别人多一份成功,更受人爱戴,比性格不好的人更多一份自信。

所以我们人人都要最大限度地改善自己的性格。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个小学生的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从小如果不加以干预和改善,将来走上社会,遇到很多问题,总会显得措手不及,欠缺处理问题的水平,如果我们找出对策对他们实行心理干预,则会改善他们的性格。

1.本课题,以学校性格内向的小学生为着眼点,以他们为教育对象,在他们中间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转化学生在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存有的一些问题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生存、适合水平和基本素质,促动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2.本课题以探索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方法和途径等策略为重点。

3.本课题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特别注意遵循“发展性原则”,使心理健康教育达到促动学生发展的最终目的。

我认为:

“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干预策略研究”,就是使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根据内向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探索出的针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在小学生中实行普及性、适合性、发展性和转化性心理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水平,转化小学生的问题心理行为,补救小学生心理问题缺陷,不对学生心理品质作结论性评价、判断和医学意义上的医治,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小学生的生存、适合水平,促动小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研究本课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心理学。

因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对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和说明。

” 它系统地研究了人的心理机制、感觉记忆、思维技能以及动机情感、心理差异等心理发展的规律。

特别是小学生心理学,因为它“研究的是小学生在教育影响下学习的特点、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情感与意志的变化、品德与个性的形成,以及小学阶段可能发生的心理障碍等心理规律与特点。

” 

2.研究本课题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是教育学。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而教育学就是以研究这种特殊的人类活动为对象的,它是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和揭示教育的科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教育学还告诉我们: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本课题根据这个理论,确立了研究的目的,即通过研究,促动小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五、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研究思路

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研究,促动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使用调 查 法、活 动 法、个 案 法、家庭渗透等研究方法探索出对性格内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重点是干预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游戏法、活动法、个案法等)和干预途径(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班队工作中渗透、在创设育人环境中渗透、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等),在这些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合水平,调治、转化学生问题心理行为。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目的:

1.探索出一些针对小学生内向心理问题的干预策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出一些适合在小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通过恰当的心理问题干预方法和有效的途径,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持续准确理解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合环境的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生的潜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对学生存有的问题心理行为,给予科学有效的引导和调治,补救学生心理问题的缺陷,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促动学生健康地成长、和谐地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以下主要内容:

1.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的探索;

2.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实行心理问题的干预途径的探索;

(四)课题的实验对向

本课题实验研究的对象为清水沟小学性格内向的三名小学生,分别是李慧香、刘如萍、刘国昌。

(五)课题的实验方法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个案法、谈话法、活动法、经验总结法等相结合的方法实行研究,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探索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通过研究,我探索出了一些针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1.观察法。

即通过细致地观察这些学生的言行举止,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心理品质等,发现问题即时有的放矢地实行教育、引导。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我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在同学交往中注意观察、在家访时注意观察,发现和了解性格内向学生的身心状态,以欣赏、赞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2.调查法。

即家访调查、访问等形式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等实行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发现一些带规律的现象,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便于教育、引导。

3.设境讲解法。

即先创设情境,后讲解点拨。

我们发现在心育中单纯说教,经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而在特定情境中的讲解,并给学生新信息、新知识、新思想,就能开启学生的心扉。

4.故事启迪法。

即通过讲述相关真实、灵活、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明白事理。

例如用《田忌赛马》的故事,启迪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塞翁失马》的故事,启迪学生“换个角度,化解烦恼”;用《将相和》的故事,让学生明白“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这些生动的故事,一旦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一生都不会忘记,并能成为他们往后做人的准绳。

5.活动法。

即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使学生通过各种饶有兴趣的活动,轻松、愉快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6.个案法。

即教师争对个别心理特殊或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设计出教育转化的方案,并按方案实行调治、转化。

(二)开辟的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途径。

通过研究,我探索出了对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心理问题实行干预的主要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心理问题实行干预。

2.在学科教学之中实行心理问题干预。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干预问题心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想方设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持续探索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校教师努力探索“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和“让学生动起来”、“师生互动”等现代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性格内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①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氛围。

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水准。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各任课教师以和蔼的态度、微笑的面容、朋友的身份对待性格内向的学生,尊重他们。

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愉快课堂教学环境,尽量使学生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都感到轻松、愉悦。

②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心育”因素。

我教的是语文课,在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都蕴含着心理教育因素。

比如《白杨》一文,字面上写的是新疆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实际上赞扬的是新疆建设者服从需要,不怕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

3.在教育、教学的评价中对心理问题实行干预。

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又坚定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动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促动学生发展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

在这个相互促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性的心理评价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

“建立促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协助学生理解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动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构建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创建“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闪光足迹。

根据他们三个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及思想实际,我们实行精心的、充满教育艺术的评价设计和创意,使新的评价载体——《成长记录袋》真正为孩子喜爱和接受,进而走进学生心灵,促动学生发展。

4.狠抓主渠道,重视发展性,促动教学方式转变。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主渠道。

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我要求教师把发展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起末,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教育功能,突出评价的发展功能,赏识每一个孩子,赏识孩子的每一天。

本着“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每堂课的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创设“尊重、理解、关爱、赏识、激励、愉悦”的新型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

①温情关爱的赏识。

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多像那稚嫩的幼芽,需要老师的关爱、呵护和引导。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关怀、充满赏识。

“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们走下讲台,转变角色,与他们更近、更亲,充满激励和关怀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又如春风化雨,温暖人心。

老师充满激情和真情的语言赏识评价,将协助学生建立起比金子更宝贵的自信。

我主要采用了“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包容性评价”等赏识性评价方法。

当他们表现优秀时,迅速中肯地“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是即时地将学生准确的信息、探索的成果反馈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例如,让其他同学用掌声夸奖他;或是告诉他:

“你真行、你真棒、你的进步很大”;或是对他点头赞许——用激励性的语言、行动迅速地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

当他们表现欠佳时,充满期待地“延时评价”。

“延时评价”能够缓解师生之间的矛盾,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有时间,有余地调整状态,扩展思路,实现再思考、再创造。

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够准确时,我会说:

“请你接着往下说好吗?

请你再想想,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一些好吗?

当这些学生出现错误时,妥善机智地“包容性评价”。

“包容性评价”有利于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保持探索的兴趣。

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真正的尊重,既尊重学生的理解,也尊重学生的不理解。

在我们的课堂上,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老师们不但不会批评他、责备他,反而还会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安慰他,肯定他爱动脑筋,鼓励他再思考,甚至鼓动全班小朋友学习他那种敢想敢说、不懂就问的精神,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即时评价”、“延时评价”、“包容性评价”的灵活使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意见,与学生平等对话,赏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闪光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和尊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增强,学生思维的触角才会多角度地伸展,潜能才会得以充分发展。

②小组协作式评价。

小组协作是以“小组合作”为切入点,以小组学习为突破口,引发各个学习层面的变革和优化。

根据学生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小组,采用小组讨论、辩论、交流等形式学习知识,形成水平。

增强性格内向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心理问题实行干预。

①在班队活动中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实行干预。

少先队组织及其活动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也要依靠少先队。

为此,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少先队工作计划作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班每期至少要展开一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办一期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板报。

在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少先队这块有利的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展开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人间真情。

②在其它活动中对心理问题实行干预。

在实验中,我们还组织学生展开了能促动心理健康的其它活动,如朗诵、演讲、辩论、游戏、特长展示等活动,故意让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参加,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自信心。

6.在家庭教育中对心理问题实行干预。

“家长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参与者。

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

” 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会和家访的机会,通过举办讲座、座谈、经验交流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家长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了合力。

七、课题研究效果

(一)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促动了学生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是这三个学生。

实验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实行了干预,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收到了很明显的教育效果。

1.在性格内向的学生中中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

2.对学生实行适合性心理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生存和适合水平。

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性格内向的学生的自理、交往等水平都得到了锻炼,有效地促动了学生的适合水平和生存水平的提升。

3.调治“问题行为”,促动学生健康发展。

针对性格内向的学生中存有的孤僻、自卑、胆怯等“问题心理行为”,我们通过多种形式、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实行了教育和疏导。

实验中,我们首先通过深入调查了解,在弄清学生产生内向行为的原因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他们的心理活动,然后根据其性格特征采取相对应的转化措施,有的放矢地实行教育。

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做到循循善诱,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发现和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持续发挥其优势和特长,并引导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这些措施,使学生的“问题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我校五年级学生刘国昌:

他聪明、思维灵活、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异,可非常胆怯害羞,而且多疑,特别畏惧当着同学的面讲话,和别人交流。

该生显然存有着心理障碍。

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治教育方案,对其问题心理行为实行了有效的调治。

经过一年的教育、疏导,该生不但消除了害羞、胆怯等不良心理,而且在多种场合都能实行较从容地口头表达。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理性化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我们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理性化了。

1.使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我校教育的内在要求。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观。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自我的潜能,不以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衡量、评价学生。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

心理健康教育已全面渗透在我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出现了教师自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家长。

实验初期,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辅助引导内向学生身心健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我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教师、学校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

特别是教师,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但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

所以,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但注重学生,而且也注重教师、家长,从而达到了优化学校环境、形成教育合力的目的。

八、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增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