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读后感.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446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宁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列宁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列宁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列宁读后感.doc

《列宁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宁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列宁读后感.doc

列宁读后感范文

  本文主要阐释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辩证法的实质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文中原话为: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辩证法之所以成为辩证法,其最主要的特征或实质,在对立同一中把握对立面,即发现矛盾、研究矛盾、把握矛盾。

列宁所提到的关于客观事物对立统一的特性,毛泽东在后来的《矛盾论》中也多次引用过。

  第二,阐释了发展的两种观点,并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做出评价。

第一种,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这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也叫庸俗进化论。

第一种观点的动因、泉源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那里去了,是只有量变没有质变的平滑的进化过程,这是对发展的窒息。

因此列宁认为这是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

第一种和第二种发展观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第二种观点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发展观。

列宁认为这种观点是活生生的,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也就是说,事物的对立面的渗透、贯穿、转化、统一等都是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一刻不停、永不止境地变化的,事物也因此而时时刻刻地变化着、发展着,因此说第二种关于发展的观点是动态的,“活生生”的.

  第三,也是全篇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即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文中原句为:

“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相互联系。

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在这里,我认为有两个问必须要弄清楚:

为什么说认识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为什么又说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首先,认识是外界事物在意识中的反映。

根据上面第一点所提到的辩证法的实质,事物又是对立面的统一,因此认识也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认识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判断中则包含个别与一般、必然与偶然、本质与非本质的辩证关系,因此辩证法也就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我想这样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两个问题。

  第四,阐释了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列宁把僧侣主义,即唯心主义,更确切的说是哲学唯心主义,比作一朵无实花,即不能结出果实、不能认识真理的花,但却生长在人类历史

  这棵活树上,说明它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唯心主义是由于把认识的某一成分、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无限夸大而产生的,原文为: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独立的完整的直线”。

更形象地说,是由于把认识曲线上的某一片断单独拿出来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产生的。

因此,唯心主义是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但不能否认,它确实是有认识论的根源的。

  列宁认为,对于客观事物分为矛盾对立和联系统一的两部分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质。

这个科学的命题可以由科学的经验事实来予以证明。

他列举了客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典型例证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列宁指出,所谓对立面的统一,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既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倾向,又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和谐的特征。

客观事物内部和客观事物之间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性。

  针对哲学界对于发展(进化)的两种不同认识,列宁阐述了他的认识。

他指出,一种认识认为发展只有量的积累和变化,只是量的增加或者减少。

另一种认识认为,发展(进化)是由客观存在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运动驱动的。

旧东西的死亡和新事物的诞生就充分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不仅会表现出量的增加或者减少,而且还呈现出质的规定性。

  客观事物的统一是需要前提条件的、短暂的、特殊的;而客观事物的对立是无条件的、永恒的、一般的。

换句话说,客观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而客观事物的运动却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一般现象,即商品交换现象。

商品交换现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的萌芽。

  科学的辩证法就应该像马克思一样从最简单、最一般、最本源的东西开始。

因为最简单、最本源的个别会折射出一般,即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的具体不一的个别叠加抽象的结果就是一般;一般具体反映在每一个个别之中。

个别和个别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个别总是一般的一部分,因而不能完全反应一般。

由此可见,现象(个别)和本质(一般)是又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

  所以,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辩证法。

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这一运动的、联系的、全面的辩证法规律并没有被包括普列汉诺夫在内的(列宁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发现。

  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仅仅停留在自然界,而不能看到人类社会以及人的思维本身也具有辩证法的本质特性。

因为他们未能看到认识本身是不断发展、不断地去观察客观存在、不断地去接近客观存在,主观和客观无限趋近的过程。

  在辨证唯物主义者看来,哲学上的唯心主义者是将认识的某一方面无限夸大,以致于到了脱离物质现实的程度,绝对神话了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

从这种意义上说,唯心主义者都是和尚或者尼姑。

因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迷信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特性,而看不到它另一对立的方面或特征。

  同时,列宁指出,也必须承认哲学唯心主义的历史作用,正是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活动使唯物主义者认识到了通往辨证认识客观事物对立与统一两个方面的正确道路

  因为人的认识活动从宏观总体上看,是曲折前进和螺旋上升的。

可是具体到每一微观的细小方面,却又是直线可分的。

认识活动的这种总体是曲线,具体是直线的特征很容易诱导人们走上僧侣式的绝对、片面、静止之歧路。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本源是思维的刻板僵化、直线片面。

列宁打比方说,如果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那么这朵花也是结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

这一句话真切地反映了列宁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哲学唯心主义作为人类认识史上的一种现象,具有某种存在的必然性,为唯物主义辩证认识论的出现做了必要的铺垫。

唯物主义正是在扬弃形而上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发现了科学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辨证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