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461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自学考试学士学位政治政治课提纲电子版.docx

第一章

选择题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意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事实求是)

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他们三个基本方面,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多选

1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党的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明确界定是什么?

这就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其科学含义?

答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这个问题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历史,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8.怎样评价毛泽东?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9.邓小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0.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11.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2.三个代表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

1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础。

3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4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4.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5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3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4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互相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17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政治第二章

选择: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2.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3.毛泽东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概括为中国共产党新的作风。

在这三大作风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最根本的,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实事求是细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为什么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

要做到实事求是,又必须求真务实。

胡锦涛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突出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际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3)由于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4.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坚持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江泽民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在理论创新问题上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是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离开了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

(5)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创新必须建立在求实的基础上。

5.为什么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时间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选择题: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辨析题: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简答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简答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4.简答题:

中国革命的对象

⑴在近代中国社会里,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⑵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⑶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严重的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5.P72倒数第二段整段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6.简答题: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⑴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⑵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⑶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7.简答题:

实习领导权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

“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8.辨析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⑵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史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⑶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⑷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辨析题:

毕其功于一役

在党的历史上,“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而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而右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而没有看到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

10.简答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⑵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⑶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⑴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⑵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⑶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其统治额薄弱环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⑷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位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较好的群众基础。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

而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12.多选题: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1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⑴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⑵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14.为什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

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5.辨析题: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16.新民主主义胜利的经验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17.思考题: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⑴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被人。

⑵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⑶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第四章

1.论述题: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1956年)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4)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力量。

(5)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6)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

2.简答: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

1953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简答:

为什么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答: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帝国主义对我国军事上侵略威胁、经济中严密封锁、政治上孤立遏制,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很不景气。

4论述: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发行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段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秩序渐进的步骤。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简答:

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6.单选(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单选(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7.简答论述:

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