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4845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docx

广东高考地理自然地理资料

自然地理

一.地球外部:

宇宙环境

常见天体

形状

组成物质

备注

恒星

球状

主要为氢、氦

最基本天体,会明亮闪烁,常见天体中只有它能自己发光

星云

云雾状

主要为氢

最基本天体,发亮,体积质量均大于恒星,密度小于恒星

行星

近似球状

岩石等

明亮不闪烁,会明显移动

流星体

球状、块状

岩石等

彗星

云雾状

主要为冰物质

发光的“扫帚”状天体,哈雷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

1)天体:

2)天体系统:

总星系河外星系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太阳系详解:

1>太阳:

①结构层次

 

②主要成分:

氢和氦

③能量来源与传输: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以电磁波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④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

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促进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为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太阳能,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2>八大行星:

行星类型

类地行星

小行

星带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

木、土

天、海

共性一:

运动特征

同向性:

公转方向:

自西向东

近圆性:

公转轨道:

偏心率小

共面性:

公转轨道面:

轨道倾角小

共性二:

质量体积

较大

行星之最:

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

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二.地球自身

1)特性:

有生命物质:

宇宙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地球条件:

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条件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

地球磁场→削弱宇宙射线对生命的伤害

2)外观:

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圆球体

3)经纬和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W160°E划分东西半球;赤道上每隔1°经线,两地实地距离为111km

(确定相对位置时,若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4)运动:

1>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

周期:

恒星日:

23时56分4秒,转过360°;太阳日:

24小时,转过360°59′

速度:

角速度:

极点无角速度,其他均为15°/小时

线速度:

极点无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作用:

引起昼夜交替、时差、地球上物体偏转(地转偏向力)

应用:

求解时间(注:

0°经线所在的零时区区时是世界标准时)

2>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近日点为1月,远日点为7月

周期: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速度:

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

作用:

引起昼夜长短、四季

应用:

求解太阳高度角

*地球运动要注意的:

①正午太阳高度角:

规律:

回归线以南以北,一年只有一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一次最小值

赤道一年有两次最大值,两次最小值

太阳直射点,每个月大约移动8°

应用:

确定地方时、房屋朝向、确定具体所在地进而判断其他地理特征、计算楼距

计算热水器最佳安装高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北坡的分布(判断向阳坡)

②极昼极夜:

规律:

南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北半球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的夜长

66°34′的极圈,极昼极夜只有一天

北极极昼比南极极昼长(因为7月北极极昼的时候,地球在远日点,运动较慢)

三.地球表面:

水、大气、陆地

·水:

1)水的类型:

按存在类型分:

水汽,冰,咸水,淡水

按存在空间分:

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

降水类型:

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

2)水的关系:

循环:

动力:

太阳辐射、重力

类型:

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环节:

蒸发蒸腾→水气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

人对水循环的影响:

修建水库,拦洪蓄水,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

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增加下渗量,调节径流,促进蒸发

保护湿地,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促进蒸发

循环图:

转化图:

类型

补给季节和影响因素

我国分布

备注

雨水

热带全年汛期

地中海气候冬汛

季风气候夏秋汛

受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年际变化影响

东部季风区

积雪融水

春汛

受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影响

东北

对缓解我国北方春旱有积极意义

冰川融水

夏汛

受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影响

西北

青藏高原

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

湖泊水

全年

受湖泊和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影响

普遍

松花江源头

长江中下游

湖泊面积↓,调节作用减弱,易洪涝

地下水

全年

受降水量、地下水位和河流水位的相互位置影响

普遍

济南小清河

西南喀斯特区

补给:

3)水的运动:

主要表现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

洋流类型:

划分标准

类型

特点

成因

 

风海流

大气运动作为动力,规模大

除赤道和极地外的大部分洋流

密度流

密度差异引起,多在封闭海域

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卡特加特海峡、黑海

补偿流

分水平流和垂直流,多在大洋两岸

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索马里寒流

热力

暖流

温度、盐度高于流经海区

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洋流

寒流

温度、盐度低于流经海区

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杨柳

地理

赤道流

分布于赤道附近

南北赤道暖流、赤道逆流

大洋流

分布于大洋中心

极地流

分布于极地海域

沿岸流

分布于沿海海域

陆地关系

向岸流

流向陆地

离岸流

远离陆地

秘鲁寒流、本格拉寒流

洋流影响:

①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例:

暖流沿岸形成:

摩尔曼斯克不冻港,马达加斯加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寒流沿岸形成:

北非撒哈拉沙漠延伸到海岸,北美西南太平洋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②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鱼群聚集,形成著名渔场

例:

纽芬兰渔场:

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舟山渔场:

台湾暖流和东南沿岸流交汇

秘鲁渔场:

离岸流造成上升流

③污染:

洋流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④航行:

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高纬区易形成冰山,影响航海

顺流加速:

节约时间、燃料,减少事故;逆流减速

例: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第一次:

逆北大西洋暖流;第二次:

顺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

郑和下西洋:

冬季出发夏季返航,顺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

夏顺(时针)冬逆(时针),夏季范围大(顺南赤道暖流),冬季范围小(顺赤道逆流)

夏天索马里寒流增强(受西南风影响,沿岸表面的水流走,深海形成上升补偿流,为寒流性质)

⑤赤道逆流的影响:

异常强大→厄尔尼诺;大大减弱→拉尼娜

·厄尔尼诺(多为12月)影响:

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寒流减弱,大气对流活动增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灾害频繁):

秘鲁寒流减弱:

鱼类不适应水温,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秘鲁渔场减产

加利福尼亚寒流减弱:

美国西海岸增温增湿,发生洪涝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

日本暖流减弱:

我国黄海沿岸的寒流补偿流减弱,中国出现暖冬

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

澳大利亚夏季干旱

·拉尼娜影响:

秘鲁寒流增强:

上升补偿流增强,营养物质增多→秘鲁渔场增产

加利福尼亚寒流增强:

美国西海岸减温减湿,发生干旱

日本暖流增强:

我国黄海沿岸的寒流补偿流增强,中国冬季降温、雪灾,夏季高温、洪涝

东澳大利亚暖流增强:

澳大利亚夏季洪涝

洋流图:

 

 

4)水资源:

概念:

广义:

地球上的水;

狭义:

可用淡水(含大量冰川水)

常用水:

江河水,淡水湖泊水等

问题:

水资源缺乏

影响:

①农业:

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往往成为重要农业区:

例,我国江南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地形平坦

②工业:

部分工业发展必须有充足水源:

例,钢铁厂,化工厂

③航运:

流程长,水量大,河道宽,落差小的地方利于航运:

例,长江,莱茵河,密西西比河

④居住: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或平原地区是人类主要的居住地:

例,最早的城市大多近水

原因:

自然:

降水稀少;地质疏松,下渗严重;蒸发旺盛;植被稀少

人为:

围湖造田;过量抽取地下水;破坏涵养水源的植被,旱涝频发;水污染严重

人口总量大,用水量大;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我国水资源特点:

总量大,人均少;

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水污染、水资源破坏严重

措施:

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地区分配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源);控制人口数量,减少需水量

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节水意识,建立法律法规,减少水污染,实施污水达标排放

5)河流开发:

考虑:

①水文特征:

流量,汛期(降水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力资源

②水系特征:

流域,流程,流量,干支流,流向

开发注意:

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植被,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

山地:

河流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保护植被

河流:

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河谷平原:

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

开发的积极作用:

拦蓄洪水,灌溉农田,发展航运,发展水产养殖,调节河流径流,发展旅游业,调节库区气候

消极影响:

淹没农田,迁移居民,诱发地震,地下水位变化,水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恶化周边环境

开发案例:

①田纳西河:

地理背景:

流域特征

影响

开发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大

水能丰富

建水电站

陆路交通不便

修船闸和水库

气候

亚热带地区,温暖湿润

流域内光热水量丰富

发展农业

冬末春初降水多

河水流量不稳定,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作物季节需求相矛盾

航运不便,修船闸

修水库解决降水与灌溉的矛盾

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有水运条件

通航

水量不稳定,流量差异大

航运不便

修水库,修船闸,促航运

矿产

矿产丰富

能源资源丰富

利于开发

早期开发:

发展农业,种植棉花、土豆、蔬菜→棉花消耗地力大,土地退化

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木炭,砍伐森林,开采矿山破坏植被→水土流失

炼铜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污染环境,生物减少

后期综合开发:

防洪:

修建水库防洪

航运:

修建水坝维持河流水位,促进航运

发电:

利用流域水资源、煤炭资源发展水电、火电、核电

生态:

通过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水质

旅游:

改善环境发展旅游,带动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

土地利用:

规划土地,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水土流失

②长江:

地理背景:

分段特征

优势

主要问题

上游

青海唐古拉山——湖北宜昌

落差大,水流急

(最大港口:

重庆)

资源:

水能资源丰富

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措施见“人与环境”,下同)

*重要工程:

三峡水电站

经社:

实施西电东送的重要部分,政策支持;

中游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河道弯曲,支流多,湖泊多

(最大港口:

武汉)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洪涝灾害频繁

经社:

重要的商品粮、水产品、制造业基地

下游

江西湖口——入海口

河道宽阔,流量大

(最大港口:

上海)

资源:

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

污染严重

经社: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三峡水电站功能:

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

·大气:

1)大气组成: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主要是氩气),二氧化碳,其他

2)大气垂直分层:

①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密度小,气压小,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

②平流层: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臭氧吸收紫外线,气温随高度↑而↑

空气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③对流层:

约地面8~18千米(低纬处对流层高),气温随高度↑而↓

水汽和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对流活动强烈

*有逆温现象:

定义: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甚至升高

原因:

辐射:

夜间晴朗无云,地面有效辐射强,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高空降温慢(中高纬度黎明前)

平流:

暖空气水平移动形成(中纬度沿海区)

地形:

山坡散热快,冷空气下沉,原来在谷底的暖空气被迫抬升(盆地和谷地)

锋面:

锋面上部为暖气团,下部为冷气团

下沉:

高压控制区,气流下沉的绝热增温作用使下沉运动的终止高度出现逆温(副热带反气旋区)

影响:

逆温层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垂直运动,不利烟尘、污染物、水气凝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易形成雾,能见度降低

3)大气运动:

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形成:

①:

大气保温

过程:

太阳暖大地(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辐射)

→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

影响因素:

增大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大气稀薄、天气晴朗云量少

概图:

②:

热力环流:

形成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应用:

a.三种常见热力环流;b.大气环流:

a.热力环流:

城市风(热岛效应);海陆风;山谷风;

b.大气环流:

③:

水平运动(风):

形成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影响风向和风速

地转偏向力:

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摩擦力:

影响风速和风向(摩擦力越大,风速越小,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大)

过程:

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随地转偏向力偏转方向,受摩擦力影响

应用:

画出风向

④: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风向:

冬季西北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东南风,源于夏威夷高压

影响:

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易引发旱涝、寒潮灾害

·南亚季风:

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

风向:

冬季东北风,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西南风,源于亚洲低压

影响:

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易引发旱涝灾害

影响:

天气系统、气候

①天气系统:

冷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

天气特征:

过境前:

温暖晴朗

过境时:

阴雨,起风,降温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或有锋后降雨

例:

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寒潮

暖锋:

概念: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徐徐爬升

天气特征:

过境前:

低温晴朗

过境时:

连续性降雨

过境后: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例:

华南地区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天气晴朗

过境时:

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天气晴朗

例:

江淮准静止锋:

长江中下游地区六七月的梅雨;

昆明准静止锋:

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云贵高原阻挡,高原东北侧贵阳阴雨或出现冻雨,

高原西南侧云南受西南暖气团控制,晴朗温暖

天山准静止锋:

冬半年,天山北坡雨雪(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北疆已出现暴风雪

气旋:

气压系统:

低气压

中心天气:

阴雨天气

例:

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反气旋:

气压系统:

高气压

中心天气:

晴朗

例: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夏季太平洋副高对我国的影响:

①副高强大:

雨带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江淮洪涝,北方干旱

②副高北跃时间提前或位置偏北:

北方地区洪涝,南方干旱

②气候: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植被覆盖状况;山地走向;洋流

常见类型及其分布:

类型[~气候]

分布地区及典型植被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

亚马孙/刚果河河流域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巴西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分干湿两季

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冬夏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

夏季多雨

热带季雨林

热带沙漠

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部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沙漠

亚热带季风

我国35°N以南

冬夏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

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南部

北美40°N大陆西岸部分

南美30°S大陆西岸部分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季风

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

冬夏东南季风与西北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少雨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

西欧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

降水均匀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夏温差大,

全年降水少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陆地:

1)内部圈层结构:

2)地表形态:

内力: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主要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影响:

使地表高低不平

外力: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风化:

分为物理/生物/化学风化,使岩石崩解破碎,矿物分解,碎屑物残留地表

侵蚀:

流水侵蚀:

形成沟谷、河谷,形成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典型地区为云贵高原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锋、峡湾,分布的典型地区为欧洲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柱等,形成雅丹地貌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陡崖

堆积:

风力堆积:

形成新月形沙丘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冰川堆积:

形成冰碛湖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

影响:

使地表趋向平缓

板块构造:

基本观点: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板块

板块不断运动,内部较为稳定,边界活跃

作用类型: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海岭,生长边界,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板块碰撞:

形成山脉、海沟岛弧链,消亡边界,例.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安第斯山脉等

岩石圈循环:

循环过程:

几类重要岩石:

岩浆岩:

喷出岩:

例.玄武岩

侵入岩:

例.花岗岩

沉积岩:

例.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

例.大理岩

3)山岳的形成:

①褶皱山:

产生原因:

地壳运动,挤压变形

类型:

形成背斜、向斜

·背斜:

岩层:

中间老,两翼新

未侵蚀地貌:

成山

侵蚀后地貌:

成谷: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受侵蚀成谷

应用:

有石油天然气,可挖隧道(无地下水,相对稳定,利于挖掘工程)

·向斜:

岩层:

中间新两翼老

未侵蚀地貌:

成谷

侵蚀后地貌:

成山: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应用:

有地下水、煤铁,可建大坝(地下岩层坚硬稳定)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有河谷发育,是铁路、公路、桥梁、水库要回避的地方

②断层山:

产生原因:

地壳运动,岩体错动

类型:

形成地垒、地堑

·地垒:

断层间上升岩体形成山地或高地:

庐山、泰山、华山

·地堑:

断层间下沉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

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③火山:

产生原因:

岩浆活动形成

4)湖泊的形成:

成因:

构造湖:

贝加尔湖、纳木错

火山湖:

长白山天池

冰川湖:

北美五大湖,欧洲多数湖泊

河流侵蚀:

洞庭湖、鄱阳湖

海湾堆积:

西湖

古河道废弃:

黄河道

5)河流地貌的形成:

类型: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

①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源头:

溯源侵蚀,使河流延长

河床:

下蚀,使河床加深;侧蚀,使河床加宽

河谷:

初期河谷:

V字型河谷

成熟河谷:

槽型河谷

②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洪积—冲积平原:

形成原因: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积尘

地貌特点:

呈扇形

影响:

土壤肥沃,不旱不涝,农作物高产

·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形成原因:

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枯水期堆积体显露形成

地貌特点:

地势平坦宽广

影响:

土壤肥沃,易旱易涝,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河口处:

三角洲平原:

形成原因: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流速缓慢,泥沙堆积

地貌特点:

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

影响:

土壤肥沃,易盐碱化,影响农业生产

6)地貌分类:

0米等高线:

海岸线

200米以下:

平原,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500米以下:

丘陵,等高线较稀疏,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500米以上:

山地,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500米以上:

高原,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相对高度小

四周较高,等高线密集,中部低平,等高线稀疏:

盆地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

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

2)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三大循环:

水循环:

能量:

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不断更新水体,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生物循环:

能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意义:

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地质循环:

能量:

地球内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多种自然景观

实现了地区间、圈层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六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

5)垂直地带性的几个规律: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越丰富;

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同一山地,阳坡的自然带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6)影响雪线高低的几个因素:

温度高雪线高;降水少雪线高;陡坡雪线高;阳坡雪线高

7)非地带性的几种表现:

①地带性自然带缺失: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因为中高纬是广阔的海洋

②地形影响自然带不同:

南、北美洲科迪勒拿山系两侧自然带受地形影响,降水等自然

条件差异大,自然带不同

③自然地理现象斑块状分布: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由于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

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