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4949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三字经》有云: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魏国B.晋文公 齐国C.齐桓公 秦国D.楚庄王 秦朝

2.在一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由此可推测此遗址为下列哪一项()

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

3.下图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今天我国南海的海域当时被过往的商旅命名为“涨海”这说明

A.汉代中央政府已经对南海进行有效管辖B.汉代丝绸之路以海上路线为主

C.当时只有汉朝商人来到南海D.这一史实是今天我们声索南海主权的历史依据

4.2018年3月,魏凤和出席中共十九大会议。

他在十二届全国人大被任命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任国防部长。

在秦朝掌管全国军事类似国防部长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5.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

先秦时期,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7.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

秦时,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

此官职应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军机大臣

D.太尉

8.司马迁将汉武帝一生的文治武功概括为:

“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这里的“夷狄”主要是指

A.蒙古B.匈奴C.羌族D.犬戎

9.“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

A.晋文公B.齐桓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10.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

下列模型或实物不能入选其中的是

A.粟的朽粒B.半地穴式房屋

C.人面鱼纹陶盆D.木结构水井

1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

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

12.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

下列开创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是

A.丞相制B.郡县制C.州县制D.县制

13.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经济的交流

14.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B.长平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15.相传黄帝之后,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联盟首领由有贤德的人担任,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首领。

这种产生首领的制度叫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16.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1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B.廷尉C.丞相D.御史大夫

18.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A.商朝东周B.商朝战国C.战国东周D.战国西晋

19.某古人类遗址3个关键词:

“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该遗址所在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20.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1.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

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随之仿效。

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春秋时

A.周王室衰微

B.经济得到发展

C.发生政治改革

D.青铜制作工艺进步

23.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关于如图人物的传说是

A.精卫填海B.大禹治水C.后羿射日D.夸父逐日

24.原始人类生活在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稍长,能够直立行走”,这里所说的是

A.元谋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25.鲁僖公九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鲁、宋、卫、郑、许、曹七国国君在葵丘结盟。

周天子派代表参加并宣布说“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还特加优惠,在接受胙(祭肉)时免于下拜,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这说明

A.齐国积极发动兼并战争

B.周王室力量大大衰微

C.齐采取了联横外交政策

D.周王室支持诸侯争霸

26.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

27.春秋后期,生产力显著发展。

这时,促进农业上深耕细作的除铁制农具外,还有

A.骨耜

B.青铜器

C.牛耕

D.都江堰

28.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A.奖励军功

B.统一度量衡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29.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分别是

A.前221年、嬴政

B.前1046年、大禹

C.前202年、刘邦

D.前2070年、秦始皇

30.《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位霸主;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最终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识记春秋霸主的第一位霸主和战国七雄的“一强”是解题的关键。

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最早人工栽培水稻,故选C。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权,“涨海”的命名就说明了此点,故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汉代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C说的太绝对,故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实行皇帝制度,下辖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军事国防,地方上设郡守,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解析: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仁”“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孔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为贵”“亲仁善仁”都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故选B。

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反映了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从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看,此话出自《道德经》。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7.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所以材料“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旨在强调的是此官的监察职能,御史大夫具有监察百官的职能,A项符合题意;而军机大臣是清朝所设。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外攘夷狄,内修法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攘夷狄”主要指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渐强盛。

当时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故B符合题意。

ACD都是春秋霸主,但晚于齐桓公。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发现于河姆渡遗址,故D符合题意。

ABC都是符合半坡遗址的内容,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解析:

B

【解析】

根据题干的“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表明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故②说法错误,不符和题意;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

故④不符合题意。

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的直接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C符合题意。

ABD项内容与“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没有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

14.C

解析: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失败后,但反秦的浪潮没有因此平息。

其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

刘邦和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秦军主力。

刘邦抓住时机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

故选C。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A符合题意。

世袭制在夏朝建立后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实行,所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历史统一的趋势日趋明显。

故正确答案为D。

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秦朝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故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廷尉为主管司法的官吏,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

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时期开始,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生活在距今三万年前,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懂得审美,会人工取火,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我国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商鞅变法以依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选B。

22.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作为诸侯,用了本属于天子才可以用的九鼎,说明了春秋时期礼制的破坏,即分封制遭到破坏,是王室衰微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发生政治改革使诸侯国势力增强,这是出现题干局面的原因,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进步与诸侯用鼎多少没有直接关系;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分析题干现象的出现原因,首先诸侯用天子的礼制,说明天子地位下降;在分析背后的深层原因是社会发展与改革导致的,与鼎是青铜所铸造,青铜工艺进步无关,即可排除。

2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正是在他的手下,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露出了峥嵘,农田变成了米粮仓,人民又能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后代人们感念他的功绩,为他修庙筑殿,尊他为“禹神”,我们的整个中国也被称为“禹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大禹曾经治理过的地方。

故B符合题意。

精卫填海体现了古人征服海洋的理想;后羿射日体现了古人征服旱灾的愿望,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是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因此这里所说的是北京人,所以D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与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排除A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与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排除B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与题干“距今(2018年)约70万至20万年”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25.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周天子正式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这说明周王室力量大大衰微,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齐国积极发动兼并战争、齐采取了联横外交政策、周王室支持诸侯争霸,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6.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材料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A项正确,B是河姆渡人群,C是半坡原始居民,不是北京人,D是商朝时期。

故选A。

2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8.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

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

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

"大良造鞅"就是商鞅。

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

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

故应选B。

2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