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510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15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他通过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强大的。

  后来,安迪开始给议会写信,一周一封,写了六年。

正是因为他的坚持,监狱终于拿到了一笔钱,捐了书。

他欣喜若狂的时候就玩《费加罗的婚礼》。

面对典狱长的愤怒和威胁,他笑着放大了声音。

“如果有音乐,就不会忘记。

它不能被石墙封闭。

在我心里,他们控制不了的完全是你的,希望。

”也许,这就是安迪演奏音乐的目的。

他想给所有囚犯带来希望!

  “监狱里的高墙真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后你会发现,你要靠它活下去。

这就是制度化。

”也许,安迪害怕他的伙伴们会在这种制度化中扼杀自由的希望。

他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典狱长洗钱,从而为自己的合伙人获取更大的利益。

  他每周给议会和慈善机构写两封信,把监狱里的储蓄所变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

此外,他们还帮助囚犯获得中学文凭。

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虽然安迪已经在地上挖了一个洞,但他从未离开监狱,因为他觉得他应该赎回他的囚犯和自己。

他妻子的去世深深地打击了他。

也许,他是这样赎罪的。

但是汤米和他悲惨的死亡促使他越狱并揭露了典狱长的罪行。

  于是他爬出了自己挖了19年的隧道,逃出了监狱。

当他终于逃脱时,他脱下衣服,伸出双臂在暴雨中迎接新同学。

我只知道自由永远在他心里。

那一刻,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不仅为他的自由而高兴,也为他的坚持而感动。

  安迪的自我救赎,在他努力适应环境,运用自己的知识,通过朋友的相互帮助,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的心!

  当然也救了我!

我知道救赎的意义。

面对厄运,不要抱怨,努力去适应。

运用你的知识,和你的伙伴互相帮助。

坚持信念,永不放弃!

也许,面对不尽人意的环境,

  我会自我消沉;

面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我会黯然;

面对学习的压力,我会放弃。

但是,从安迪身上,我看到了他写信时的坚毅,挖地道时的不放弃,帮助别人时的不抛弃。

他,就是我心理上的支撑点。

  从此,自我救赎,正在开始……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观看了《肖申克的救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主人公的精神震撼了,对主人公安迪来说:

救赎的意义,不但是拯救自己,也拯救了他的狱友。

他对狱友的拯救,表现在一种灵魂上的拯救,因为他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周围的人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是多么的可贵。

瑞德就是其中一个。

安迪和瑞德是两个对自由持有一样的期望,但却有着不同态度的人。

  最让我感动的是安迪帮助狱警哈德罗逃税,为狱友赢得每人3瓶啤酒的奖励。

那是1949的春天,一群在工厂装修的罪犯,在完工的第二天早上10点坐在我顶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下,呼吸着自由的空气,享用着清凉的啤酒,接受特别的保护,个个脸上第一次洋溢着奇怪的笑容,他们坐着喝着啤酒、阳光洒在肩头,觉得像个自由人一样,感觉是在自家的屋顶上,享受生活。

安迪没有喝酒,他只是在笑,在享受自由的满足。

看到这里不知为什么我的眼睛湿润了。

毕竟,自由总是最快乐的,同时也代表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个人都有这种被需要,使自己有重要感。

  影片中最为精彩的一幕是,他在狱警办公室里他关上房门打开麦克风播放“费加罗的婚礼”。

监狱里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第一次享受着音乐的美妙,尽管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曲子,但是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感受到精神的自由。

音乐的美,美得有点心痛,让心灵不再有围墙,不由得使我两眼发热。

安迪则露出一种带有胜利感的微笑。

他利用自己在狱警中的价值以及依此得到的信任,再次给他的朋友,带来自由的感觉--哪怕是一刹那。

  最重要的是安迪为监狱建立了一个图书馆。

为了得到第一批书,他每周一封信,连续写了六年。

然后他增加到每周两封,在安迪入狱的第二个十年间,图书馆落成。

我认为这是他为肖申克建立了一个精神家园,让他的狱友们,时刻感受到精神的自由,自由在心里,只属于你。

  汤姆的出现,使他了解到杀害他妻子的真凶,他积极申诉,然而却被关了禁闭,当他从禁闭室中出来,得知汤姆被杀,我想到他会绝望,然而他选择了希望,因为他从没放弃过希望。

他准备越狱,临越狱的前一天,他和瑞德的谈话非常耐人寻味。

  安迪反思了自己的错误,妻子的死他要负一定责任。

他笑谈对他不公的过去,但他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而瑞德看到的是绝望,他告诉瑞德:

其实选择很简单,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临别时他要瑞德为他办件事,其实他是为朋友种下了生的希望。

而瑞德也正因为对朋友的承诺,而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安迪最经典的一句话是: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不能达到,也不能触摸,那就是希望,只属于你”。

的确,正像安迪所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

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锤去挖瑞得认为六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

而对瑞得和老布莱尔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因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

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

所以他成功了,夺回了自己的自由。

  也许人生本身就是一个监狱,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是被社会“体制化”的产物,不是经常有人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要说的是“身不由己,心由己”。

“虽然我们没有翅膀,但是我们不能放弃飞翔的梦想。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3

  认真地看完两遍《肖申克的救赎》,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使我感动不已。

不仅仅是安迪与瑞德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不仅仅是安迪经历千难万险,最后成功地逃出肖申克监狱,而是在那个黑暗、肮脏的角落,总有为拥有自有和希望的抗争,就像黑夜中的零星光亮,微弱却又强大。

  肖申克监狱对所有犯人来说是个特殊的存在,老布鲁斯就是一个例子。

被监禁了50年的他得知自己获得假释后变得疯狂,不是重获自由的欣喜若狂,而是因为即将离开而惶恐不安。

他与外面的世界已完全脱轨,在肖申克里他是一个重要的人,而在外面,他就是一个获得假释的老监狱犯。

每天生活在惶恐中的他甚至想要违反假释条例重回肖申克,那个他称之为“家”的地方。

这荒唐的行为看似不可理喻,但瑞德却一语道破玄机,“你刚开始会痛恨这里,然后是逐渐习惯,最后依靠他,无法离开”。

肖申克监禁了他们的身体自由,更监禁了他们的精神自由。

刚开始他们会愤恨,渐渐开始沮丧、抑郁,到最后放弃希望,麻木地活着。

因为只有这样行尸走肉般才能不被心中希望折磨到疯狂。

哀大莫过于心死,这才是肖申克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强迫你放弃心中所有美好的信念,而是让你自己抛弃它,眼睁睁地看着它流出你的身体,流入这片肮脏浑浊的脏水里,但却放弃所有的抗争,这是一种可怖的禁锢,或者用瑞德的话来讲,叫做“体制化”。

  其实,片中的肖申克是一种隐喻,对现实生活的隐喻。

我记得几年前看到过这样一个笑话。

问一个小男孩,以后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答:

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儿子。

又问:

那你想让你儿子以后做什么?

又答:

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忍俊不禁,但细细一想却有种无奈之感。

这暗讽了一种社会普遍的价值观:

房子、车子、儿子、票子,被这些捆绑着失去原有自由的人被定义为拥有优越生活的人,而没有的则是一个失败的人或者是还没成功的人。

在这样普世的价值观下,大家都被体制化了,犹如一个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

每个人的肩上都背负着巨大的担子,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前行着,生怕有一天一无所有,纵使心中有那么些冲动与激情,有愤恨或呐喊,也被这一日日的重复与一日日的重担消磨殆尽,而后习惯着这样的生活,放弃心中的一些看似荒唐的冲动的执念,麻木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到后来,依赖者甚至不自觉地维护着这样的价值观,想要成功,获得别人羡慕、赞赏的眼光。

到最后想起年轻时的那个冲动荒唐的梦时一声叹息,遗憾地看着它随风远去。

即使心中有许多无奈也没有抗争,这就是现实中的肖申克监狱。

  难道他们心中没有存在些许希望?

我想是有的。

就像片中的瑞德,纵使他警告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会令人疯狂,在这儿是没用的”但是当他接过安迪送给他的口琴时,他没有吹响,他说还不是时候。

应该是想等着他重获自由的那一刻吧。

但是仅仅有希望是不够的,要转化成一种行动,一种坚持和抗争。

对于监狱里的人来说,自由不是轻而易举的,自由是光辉的,但是黑暗是背景。

自由有时是一种的心中的精神,一种不愿意屈服的态度,即使在这个黑暗的角落也可以像穿了一件无形的外套,自由漫步在这个四角的高墙之中。

自由有时要靠一时依附强权得来的,像安迪一样,依附看守长换得一刻晌午和“同事们”喝啤酒晒太阳的自由,是依附典狱长以换得一个建图书馆的机会。

自由更是一种不畏一切的勇敢抗争,是回荡在肖申克上空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强忍恶臭爬过整整5个足球场那么长的臭下水道,为了怀抱太平洋的抗争。

  言之命至,人随已愿,是践行着与自由的誓约,不顾一切地争取。

生活中的希望总会随着你的期许出现。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三毛一样,不顾一切地去想去的地方,做想做的事,但生活中总要有些时刻,可以不顾一切、不计后果地去怀抱希望,自由地实现理想吧。

人总得有希望与信念,这是个好东西,好东西是不会流逝的。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剧中的安迪因为妻子及其情人被杀而被诬陷入狱,并被判无期徒刑,由一个风光的银行家副总裁变成了一个囚犯,并在监狱里饱受着各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就是在这种条件下的一个人,心里还满怀着希望和梦想,就是这样的一个坚强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种很绝望的环境下生活了20年以后,在出狱根本就没有希望情况下,还能有勇气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绘声绘色地描述他出狱后想要的生活。

他在监狱里所说的那些好象天方夜谭的梦想,都是有根据的:

让吝啬的警长请狱友们喝酒;

会在太平洋的某小岛度过余生……最后都实现了。

不管现实怎样,即使是在绝境面前,我们都应该心存希望,不是吗?

就像安迪,当他最开始憧憬着要在泽华塔尼开个小旅馆买一条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滩,踩着海浪,感受自由的时候,泽华塔尼还在墨西哥,远在天边,而他在美国的肖申克,在监狱里,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

然而他最终还是到了那个他梦想中的没有回忆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样的地方。

希望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无论你自由还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闲地享受生命,还在挣扎着或是已经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拥有,并让你可以更加坚强地面对现实。

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当瑞德告诉安迪:

“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却以实际行动告诉瑞德:

“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充满希望的光辉”。

怯懦囚禁灵魂,希望还你自由。

人就是不能失去希望,有理想才会对未来有必胜的信念。

是的,就因为希望,安迪坚持了整整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的时间。

安迪拿来干吗去了呢?

他不断的在活出自己的价值和展示他自己的才华,他一丰在鼓励着其他人要拥有梦想,不要轻易放弃。

在那样的绝境下他都能深谋远虑,足足用了20年时间去打造一条自己的人生路。

安迪说:

“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

”。

  二十年,如果换成是我,我会怎么样?

是会变的和肖申克监狱里任何一个普通的犯人一样,被现实折磨的放弃思想和希望,变成一个麻木的体制化了的人,被彻底改造,混的好一点的话可能会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点最多也就和瑞德一样了,在监狱里做一个能够弄到东西的人,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点正常人。

还是和那个与安迪一起进来的胖子一样,在一开始就向现实投降,不再挣扎,哭着求饶,最后被狱警活活打死。

这些人我都不要做,我一定要成为安迪一样的人,不放弃希望和梦想去改变现实。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没有象安迪承受的那么多灾难,就更没有理由放弃勇气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赎,就有希望。

换个角度来想一下,其实我们现实的生活和他们也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罢了。

在我们的这个环境里面,我们都活的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不管一开始我们会有怎么样的理想,会有多么坚定的意志,不管我们是多么的想要把现实的生活变成自己想要的种种,最后我们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这也许只需要一瞬间的时间,也许会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瑞德一样的40年,我们的意志一点一点地被各种事实消磨殆尽,我们的理想最后也会被自己所抛弃或者忘记,然后我们会象肖申克监狱里的犯人们一样,懒散地接受命运给予我们的各种安排,这就是生活——大多数人的生活。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因为一点点的挫折就轻言放弃;

当环境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时就只会埋怨这个社会,看完了这部片子后我一直在想我应该怎样面对困难和挫折,应该活出真我的价值呢?

我又将怎样去影响身边的人呢?

将来我们又能给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什么样的回忆呢?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肖申克的救赎》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我看了十几遍了,每次都感触良多,还有几次激动的流眼了,男人是不太随便哭得,也许经历中想到自己类似的曲折吧。

很多人在介绍上都说,安笛是在看到了监狱的黑暗才计划出逃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自安笛一进监狱就没打算地会待着那里,就象RED说到:

他好象不属于这里,在他身上似乎有个隔离区,他迟早会离开这里的。

这我觉得也就是这个人物的魅力所在,即使安分也是一种无奈。

当他看到墙的质地以后,即使还没有发生后面那些使他绝望的遭遇,他就开始挖洞酝酿出逃了。

  电影给我们的启发在于:

  1、在极度艰苦绝望环境下的坚定的意志

  当主人公被冤判两个终生监禁,从人生的高峰跌入低谷以后,并没有怨天由人,;

  只是默默忍受,积蓄力量,等待那个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的机会。

甚至被毒打,X奸,种种从身体到心灵的折磨。

这与我们现实的一些思维不是很相似吗?

合理是训练,不合理叫磨练,也许在这部电影是最好的注解。

现实中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自己的学历,遭遇,自己的工作。

难道我们的情况比安笛还惨吗?

要知道,成功的前提是坚强和忍耐。

  2、培养自己的朋友圈子

  主人公进监狱以后,就和red搭上关系,red也很照顾安笛。

一起修屋顶就是red搞来的好差事。

当然安笛马上抓助了帮狱警队长继承遗产这件事,回报了red一伙,;

  使他更加熔入到red一帮人中。

他帮了狱警队长,而没有提个人要求,而是请red;

  他们喝酒这点很值得思考。

我们做人的时候,可能为了一点小利益就抛弃了朋友,这样的人是最傻的,因为你永远也无法知道朋友什么时候能帮上你,也许这就讲:

帮助别人梦想成真,你一定可以心想事成!

而实际上,帮上按笛的人其实只是red,而且是小忙,那个按笛用来挖洞的锤就是red帮忙搞的。

但是别忘了,没了这个小小的东西,如何才能实现后面的计划?

而且重要的是,没有这些朋友从精神上的支持,他如何度过这些岁月?

所以接教什么样的朋友,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3、结识或利用有影响力的人

  但是安笛帮忙狱警队长继承遗产,帮狱长洗黑钱,帮监狱里面的警察报税。

也不能说他故意巴结,而是他知道如何运用有影响力的人去改变自己的处境,搞好人际关系,自己后来也得到很多好处。

  4、看到机会存在的可能性

  人生至少有一次改变你命运的机会,但大部分人却抓不住。

这好象是郑渊洁说的。

为什么抓不住,我看还是大部分人看不见那就是个机会。

机会蕴藏在小事中。

当安笛在墙上刻字的时候,掉了一块土下来。

他马上预料到这是个机会。

还有他帮狱长洗黑钱时,也看到这是机会,才留了一手。

我怀疑狱长的黑钱计划是不是安笛策划的,要不然狱长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多数成功者都是化忌讳为机会的高手,他们永远想法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困住,也许这就是他们注定成功的秘密吧!

  5、有预见性

  未雨绸缪安笛开始挖洞时,并没有打算出逃,因为时机还未成熟。

他就有先见,静静等待。

也许狱长没叫他洗黑钱,他就没有那么容易出逃。

这个时机未来之前,他等了很多年。

有时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个先见之明和耐性。

机会永远关照有准备的人,这是千古真理。

  这些道理其实大家早就听说过,但还是要佩服这个故事《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主人公,他把这些素质都天衣无缝得发挥出来了。

从那种绝望的环境中获得新生。

可以说这个人伟大,体现出了一种真正的强者气息。

影片中安笛对red说人始终要有希望,这对red来说几乎是不敢想的。

这简单的话说出了何种的自信,何种的王者风范,因为他为自己的希望准备了19年。

初次看这部片的时候被深深得震撼了,所感慨的不是上面的什么成功之道,而是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一个看似平凡的强者。

但那种感觉我无法用语言形容。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6

  第一次读《肖申克的救赎》还是上高三的时候,那时内心充满了敬佩之情。

如今第二次读这本书,心中除了敬佩之情外,又多了一分思考:

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谁得到了救赎?

是安迪吗?

好像是的。

  安迪被指控杀害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从而被判无期徒刑。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知道,安迪是无辜的,但是谁又能说他是无罪?

故事的最后,安迪逃狱前对他的好友瑞德说:

“是我杀了她,因为我的不善表白,害她离我而去。

”人与人之间的爱,即使再伟大,也需要向对方诉说。

也许,如果安迪善于向他的妻子表达他的爱的话,这一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也许就是安迪需要救赎的地方。

  安迪在监狱里的19年,救赎的就是自己。

正因为在监狱里的所看所思,他深深的明白,爱别人就要表达出来,也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在修葺房屋的时候,冒着生命的危险,利用自己的知识,为自己的“同事”赢得了一点点的自由。

  “公差犯人,在五月的早上十点,喝着冰凉的啤酒,由肖申克监狱历来最狠的狱官请的客。

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葺自家屋顶,我们仿佛造物之主般存在。

”就在这一刻,安迪和他的同事们得到了心灵上的救赎。

那是生为人的自由,当然,还有安迪自己的那份帮助他人的愉悦,正是通过这种行为,他表达了对别人的爱。

  自我的救赎从此开始。

  当然,监狱的生活不是那么的美好。

从第一天,洗澡和洒除虱粉,带他们进入到了监狱的生活。

而老鸟们对菜鸟们的捉弄,又给他们上了残酷的一课。

紧接着,三姐妹对安迪的骚扰与毒打,并没有使安迪屈服。

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每当我看到安迪被三姐妹毒打时,总是悬着一颗心。

心中矛盾不已。

既希望安迪不要屈服与三姐妹的淫威,又希望他少受点苦。

但是,安迪的确是好样的,他以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强。

  后来,安迪开始向议会写信,一周一信,整整写了六年。

正是由于他的坚持,终于使得监狱得到一笔钱及捐赠的图书。

欣喜若狂时,他播放了《费加罗的婚礼》。

面对监狱长的发怒与威胁,他微笑着放大声音“有音乐才不会忘记,是石墙关不住的,在心里,有他们管不到的,是完全属于你的,希望。

”也许,这就是安迪播放音乐的目的,他要带给所有囚犯们希望!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

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

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就是体制化。

”也许,安迪害怕自己的伙伴们在这种体制化中磨灭自由的希望,他利用自己的知识,为监狱长洗钱,来为自己的伙伴们获得更大的利益。

  他每周写两封信给议会和慈善团体,将监狱里的储蓄室改成了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

而且,还帮囚友们考取中学文凭。

虽然安迪早就挖好了地洞,但是,他一直没有离开监狱,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救赎自己的囚友,同时,也救赎着自己。

妻子的死深深地打击了他,也许,他是以这种方式来赎罪。

但汤米和他的惨死,促使他逃离监狱,揭发监狱长的罪行。

  于是,他从自己挖了19年的地道中爬出来,逃离了监狱。

当他终于逃离时,在暴雨中,他脱下衣服,伸开双臂,迎接着新生。

我才知道,自由,一直都在他的心中。

那一刻,我忍不住潸然泪下,不仅为他的重获自由高兴,更感动于他的执着。

  安迪的自我救赎,在他的努力适应环境,利用自己的知识,并通过朋友的互相帮助,既救赎了自己,又救赎了他人——心灵上的!

  当然,也救赎了我!

我更懂得了救赎的含义——面对厄运,不去抱怨,努力适应它。

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伙伴们互相帮助。

坚守信念,永不放弃!

也许,面对环境的不如人意,我会自我消沉;

面对人际关系的困惑;

我会黯然;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7

  摘要:

影片中,牢狱生活到点起床集合,到点熄灯睡觉,还有图书管理员分发书来看,突然闪现的念头是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其实挺像学生时期的寄校生活。

想到学校鸟笼大的宿舍挤八个人还上下铺,就顺便调侃下牢房能单间,真幸福。

  N年前看的片子,当时觉得真不错。

具体不错在哪里?

或许是因为结局不错,主人公最终成功越狱到达梦想之地,观影者借以给自己希望,以为自己也能达到自由的彼处。

  第一次看完后其实只记得了故事情节大概和那无比美妙的结局。

多年后看到豆瓣评分介高,揣着“有那么好吗”的疑问,忍不住重温了一遍。

依然觉得这是个精彩的电影,依然不明白为什么豆瓣分数给得这么高。

  影片中,牢狱生活到点起床集合,到点熄灯睡觉,还有图书管理员分发书来看,突然闪现的念头是这样有规律的生活其实挺像学生时期的寄校生活。

  如果说主人公Andy的毅力和坚持不懈,我们常人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

那么他的天才加全才已经不是常人单纯想要靠努力就能达到的。

不得不承认有基因这种东西的存在。

圣经信口背来,第几章第几节记得一清二楚,印证了一句名言:

天才必是记忆力极好之人。

所以作为一个银行家熟知税务章程事项自然不在话下,会计活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还是个地质学热爱者,很懂石头,似乎是雕刻家,又懂音乐,也很会教书。

  被深深打击到了。

因为像我这样过目就忘的人是很容易妒忌记忆力好的人的。

像这样的天才花几个月时间记得滚瓜烂熟的,常人得花个几年,天才一年间熟读的书,常人要花一辈子,于是人的学识深度和广度的差距就这么显现出来了。

  Andy这样的人是人中神品,就如同乔布斯之类,不是常人读几本励志书看几部励志电影能达到的境界。

可是常人容易为这样的天才及天才的成功激动。

搞不懂激动个什么劲,又不是我们拥有高智商外还付出牛逼百倍的努力。

  或许给这部片那么多的五星是因为它讲出了我们对自由的渴望并实现了我们自由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