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3807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3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锦绣金华.docx

三年级锦绣金华

三年级《锦绣金华》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本着“来自本土,面向本土,服务本土”的原则,充分利用金华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编写了《锦绣金华》这套地方课程教材。

旨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金华、认识金华,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家乡、服务人民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金华市民,并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成长发展奠基。

本册教材介绍金华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状况,提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的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通过动手做、参观、考察、调查、探究等,体验与感受生活,发现与解决问题,丰富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共10个专题,分别是江南有座金华城、金华是个聚宝盆、金华火腿美名扬、千古风流八咏楼、通济与尚通济桥、初唐诗杰骆宾王、金华斗牛代代传、正月里来看“桥灯”、义乌——华厦第一市、“鸡毛换糖”走天下,供三年级两个学期使用。

本学期主要先学习前五个主题。

各模块的课文安排如下:

专题一江南有座金华城

1、金华是座古老美丽的城市

2、金华是我们家乡的心脏

3、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专题二金华是个聚宝盆

1、金华是个盆地

2、盆地里面物产多

专题三金华火腿美名扬

1、火腿的来历

2、火腿是怎么做成的

3、金华火腿是中国名食

专题四千古风流八咏楼

1、从《八咏》诗到八咏楼

2、李清照与八咏楼

3、八咏楼与八咏公园

专题五通济与尚通济桥

1、通济桥的传说

2、千姿百态的家乡桥

专题六初唐诗杰骆宾王

1、宾王咏鹅

2、诗人故里

专题七金华斗牛代代传

1、邢公与斗牛

2、金华斗牛真精彩

专题八正月里来看“桥灯”

1、“桥灯”就是“龙板凳”

2、“桥灯”制作有讲究

3、金华龙灯舞起来

专题九义乌——华厦第一市

1、义乌是座国际化商贸城

2、义乌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

专题十“鸡毛换糖”走天下

1、缺衣少粮鸡毛换糖

2、弃担从商开放市场

3、由小做大走向世界

(二)教材编写特点

这册教材在编写上大致由三大板块构成:

情境与任务——从学生的生活与乡土教育资源特点出发,选取了最贴近学生生活又蕴涵深厚地方历史人文渊源的人、事、景、物,促使学生抚今思昔,油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激发学习探究的热情,明确学习探究的任务。

体验与探究——根据学习探究的任务,开展体验性或探究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切入口小,拓展面广,连接点活,实践性强。

链接与积累——提供有关背景材料与搜索网站,注重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丰富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3)班共42人。

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能认真听讲,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外还能利用空余时间去探究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

但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要在老师与同学的监督下才能去学习。

三、教学措施:

1、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恰当把握教学目标,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与学生的实际,对教材文本中内容与活动进行调整。

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

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采用多种手段,突出教学效果。

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与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3、发掘课程资源,拓展教育功能。

教材中设计的三类学习活动栏目是教材内在的组成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题一江南有座金华城

1、金华是座古老美丽的城市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金华的自然景观、著名人物以及风俗特产等内容的了解,增进对金华的认识,感受金华的古老与美丽,体会金华的发展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金华的情感,从小树立为家乡献力的远大抱负。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水气氤氲的江南水乡,有一条清澈明亮似玉带逶迤东去的溪流——婺江;在浙中金衢盆地,有一座人文荟萃、山清水秀的迷人山城——金华。

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是对婺州的生动概括。

“婺州”,金华的古称,这是个古典风雅的名字。

我们的家乡金华在浙江省中部,它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是我们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美丽的金华城,两岸青山水悠悠。

柔柔的婺江碧波静静地拍打着婺城的堤岸,将一个城市分成了两半。

婺江蜿蜒流淌的每一处,几乎每一座石桥、山峦、园林,都能讲述许多动人的故事。

二、认识金华

1、金华的历史

2、金华山名字的来历

3、婺江名字的来历,欣赏婺江美景

4、金华的市树与市花

 

三、看图,情感升华

1、阅读看图

2、小资料

四、唱一唱学一学

1、《江南有座金华城》

2、悄悄告诉你

2、金华是我们家乡的心脏

活动目标:

1、了解金华我们家乡9个县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像我们家乡的心脏。

2、培养学生热爱金华、建设家乡的感情,鼓励学生要为促进金华的发展出一份力。

一、谈话导入

金华是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下辖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四个县级市与浦江、武义、磐安三个县以及金东区、婺城区。

市政府就设在金华城里。

金华市是我们家乡9个县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像我们家乡的心脏。

二、认识金华行政区划图

填一填说一说

1、从图中找出自己家乡所在的县(市)、区,用彩色笔涂上颜色。

2、我家在市县(市、区)镇。

离我家最近的县(市、区),最远的是县(市、区)。

3、小问号:

如果你家不在金华市区,要去金华市区该怎么走呢?

需要多少时间?

三、拓展

金华的9个县市、区就像兄弟姐妹,是一家人,全市总面积10918平方千米,人口52万。

3、金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活动目标:

1、走进金华,了解金华的概况、风土人情、主要特产、旅游文化等一些知识。

2、运用语文、数学、自然、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热爱金华的情感,从小树立为家乡献力的远大抱负。

教学设计:

一、问题情境再现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都去过那些地方啊?

(雁南飞、北京、九寨沟……)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我们的家乡——金华走一走、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高兴)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金华……(出示金华的风光片,配以旅游景点的简介)

师:

看了这段录像片,你一定有很多的感受想要说,对吗?

谁先来说说?

生:

我想说我们的家乡金华真的是太美了!

作为金华人,我简直是太骄傲了!

虽然我出生在金华,在金华生活这么多年,可是我对自己的家乡金华却了解的不多,真的觉得有点惭愧!

师:

的确,听了同学们所说的、所想的,老师也有同感。

我们的家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古迹,再加上秀丽的南国自然风光,才使金华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城市。

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家乡金华增添魅力。

二、了解主要景点

1、引入:

金华素有“历史文化之城、名人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盛誉,是中国的优秀旅游城市。

2、你知道金华有哪些著名旅游景点呢?

·双龙洞旅游景点

·诸葛八卦村旅游景点

·唐风温泉度假村旅游景点

·地下长河旅游景点

·仙华山景区旅游景点

·花溪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

·郭洞景区旅游景点

·牛头山旅游景点

·磐安十八涡旅游景点

3、介绍你到过的景点

三、描一描填一填

1、用彩笔描出金华版图的轮廓

2、我们金华的邻居东有(台州市),西有(衢州市),南有(丽水市),北有

(绍兴市)、(宁波市)。

3、从金华去省城杭州市,乘火车需要()小时,乘快客大巴需要()小时。

四、读一读猜一猜

欣赏下列金华本地名胜古迹的吟咏,仿造示例,选择两处写出具体景点的名称。

示例: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金华八咏楼)

A.先人创业建古村,后裔继志兴诸葛(兰溪诸葛村)

B.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金华双龙洞)

C.此地风光三吴无,平砥清流世间殊(磐安,宋代画家米芾)

D.仙华杰出最怪异,望之如云浮太空(浦江仙华山)

E.天门一开天下见,天街漫步天上人(永康方岩)

F.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绣映南山(武义郭洞)

五、拓展

1、过渡:

金华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0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6个省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等。

其中双龙风景区与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横店影视城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

市区的八咏楼、法隆寺经幢、天宁寺都是著名的江南古建筑,太平天国侍王府是我国现存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品最多的一处。

1995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金华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2、收集相关信息

(1)到附近旅游景点(如:

横店、方岩)汽车票价格、车次、时间等;

(2)了解这些主要景点、门票及大概游玩的时间;

(3)了解这些景点的住宿与餐饮费用;

(4)了解这些景点的主要交通工具的时间、价格等情况;

3、小资料

专题二金华是个聚宝盆

1、金华是个盆地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华的地形,认识到家乡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金华、建设家乡的感情,鼓励学生要为金华出谋划策,促进金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金华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这里耕地相连,水利条件优越,被称为“浙江聚宝盆”。

二、看一看认一认

1、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

2、什么是盆地?

盆地,顾名思义,就像一个放在地上的大盆子,所以,人们就把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称为盆地。

3、看一看金华的地形图

三、找一找数一数

跟老师一起来找一找、数一数,金华有多少个大小不一的盆地?

 

金华有6个大小不一的盆地:

浦江盆地、兰溪墩头盆地、金衢盆地、东阳南马盆地、永康盆地、武义盆地。

四、搜一搜

搜一搜:

金华气候特点

 

2、盆地里面物产多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华的地形,认识到家乡具有丰富的物产。

2、培养学生热爱金华、建设家乡的感情,鼓励学生要为金华出谋划策,促进金华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我们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物产。

二、了解金华物产

矿产:

武义萤石金华尖峰山石灰石磐安花岗岩

水果:

江东草莓兰溪杨梅源东大白桃浦江桃形李金华藤念葡萄

药材:

野生红豆杉、白术、贝母、玄参

食用菌:

香菇、鸡腿菇、平菇

花卉林木:

金华佛手、兰溪兰花、罗店白兰花、截杆栾树、高山茶林、竹乡

养殖:

金华两头乌、金华奶牛、永康灰鹅、磐安生态鸡

三、拓展

1、连一连

有机茶之乡兰花之乡药材之乡佛手之乡

兰溪武义金华罗店磐安

2、说一说东阳的物产

东阳火腿香榧东白山茶叶白术元胡蘑菇……

3、写一写

我给家乡物产做广告

 

专题四千古风流八咏楼

1、从《八咏》诗到八咏楼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华的悠久历史,认识到家乡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2、培养学生热爱金华、建设家乡的感情,鼓励学生要为金华出谋划策,促进金华旅游业的发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采访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古诗、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诗句欣赏导入。

1、去金华,不能不去八咏楼。

这不是因为八咏楼有巍然屹立的台基,也不是因为八咏楼有高耸入云的飞檐,更不是因为八咏楼有瑰丽精美的雕梁画栋,而是因为八咏楼有一道与诗篇连在一起的风景,有一段与名人连在一起的风流。

2、八咏楼-历史人物

  沈约(441—5l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

历仕宋、齐、梁三代。

他曾以文学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与谢眺等共创“永明体”,提出“四声”、““八韵”说。

为近体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南齐隆昌元年(494年)沈约以吏部郎拜宁朔将军、来金华任东阳郡太守,多次登楼赋诗。

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路。

第一首是《登玄畅楼》诗: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牟。

中有临风榭,回望川之阴。

  

八咏楼一角

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

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

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

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作浔。

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

信美非吾士,何事不抽簪。

此诗写景清新,抒情真切。

玄畅楼所处位置是旧时金华的至高点,“台高乃四临”。

北有北山双龙风景区。

闻名遐迩;南有括苍诸峰。

连若屏障;义乌江与武义江汇流其下,名双溪,俗称婺江。

“水流本三派”即指此而言。

这里风景非常秀美。

接着他又写了《八咏诗》:

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

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

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

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

沈约写完此诗,意犹未了,于是又将诗中的每句为题,扩写为八首诗歌。

这八首诗,诗无定句,句无定字,合计1803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以志纪念。

  八咏楼以形佳取胜,以绝唱闻名,从此即成为历代诗人骚客会文吟诗之处,留下了不少绘景抒情的名篇。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中叙述魏万出游经历时曾云:

径山梅花桥,双溪纳归潮。

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

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岩峣。

投影出示诗句

2、自由读一读,可以相互讨论:

你能说出诗中描述的是哪些八咏楼景吗?

请把名称与相应的诗连起来。

(学生讨论、交流)

3、老师激趣:

金华,一个鱼米之乡。

河水清澈碧透,河边台阶曲折而上,两岸杨柳青青护坡,草绿花红。

河上石桥横卧,桥影倒映水中,波纹荡漾,演绎着这里的风土人情。

二、了解昔日八咏楼风景。

1、下面,老师准备了许多精彩的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你能说出是哪些景点吗?

2、播放图片。

3、你还知道哪些名楼?

让知道的同学说说。

三、了解今日风景。

1、引入

2、学生讨论、交流。

3、明确自己所做的,所需要的资料,思考一下:

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方法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或老师,采访居民……

四、活动总结。

秦砖汉瓦,明清建筑,麻石铺街,老井当院,小巷曲折幽深,唐代国槐虬枝苍劲,千年山茶,美食佳肴,蕴含着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的活动中各显神通,为了金华的明天更美好,献出你的一份力。

2、李清照与八咏楼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李清照一生辉煌的业绩,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运用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参考书籍、上网等手段观察记录以及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李清照(1084-1155)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

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

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二、揭示背景: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金华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

诗中一个愁字,抒发出压在诗人心头的国破家亡之慨。

小问号:

你能读懂这首诗吗?

1、南国、江城、十四州分别指哪里?

2、“风流”是什么意思?

说明八咏楼怎么样?

3、“水”是指哪里的水?

“三千里”指什么?

4、从“气压江城十四州”中,我感受到了什么?

5、李清照为什么说“江山留与后人愁”?

金华这个地方是南宋学派的中心。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1137-1181),就是金华人,他以其独立的学派,与朱熹、张拭齐名,称“东南三贤”,也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之一、也是南宋金华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吕祖谦晚年讲学、会友于金华城内丽泽书堂,自编《丽泽讲义》,就与唐仲友、陈亮一道的。

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

“同门同志亲炙闻风,部计百五十人。

造诣虽有深浅,其学要无或异。

”宋、元时期,金华人士中,对理学造诣深浅不同者,竟达百五十人,可见金华学派影响之深广。

这对于同时代的李清照应该说,金华这地方是很有吸引力的。

三、背一背,写一写

四、小结

专题五通济与尚通济桥

1、通济桥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增进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增进对家乡的认识与为家乡、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发展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流程:

活动一:

情境交流,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有座金华城的录像,让学生整体感受咱们的城市!

2、我们的金华有条母亲河是什么河?

(婺江)它将金华隔成了江南、江北!

是什么将江南江北联系在一起呢?

今天咱们就来研究天天都要路过的通济桥。

活动二:

自主探究,走进通济桥

1、学生自主确立研究主题

关于我们家乡的通济桥,您想了解什么?

主题预设(通济桥的美、通济桥的历史、通济桥的价值)

2、分小组研究学习。

3、交流汇报

活动三:

拓展延伸,发挥想象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当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现在你们是学生、孩子,那么将来你们想当什么角色呢?

请给明天的你设置一张名片。

然后让学生交流相互的名片,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想?

(使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与美好愿望)

2、千姿百态的家乡桥

活动目标:

1、参观家乡的桥,进一步理解桥的历史与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2、模仿桥的特征设计一座自己喜爱的桥梁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桥

活动过程:

开题课

一、谈话导入

江南水乡金华,自然少不了水,有水必有桥,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一起研究千姿百态的桥。

二、组织观看录像,重温参观内容

1、印象最深的一座桥

2、不同类型的桥

三、观看图片(课件展示)

1、教师谈话:

我国桥梁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

祖先们为了克服大自然给我们设置的交通障碍,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艰辛劳动,在江河上架设了无数座千姿百态的桥,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看第29页的图片(分析类型)

3、看第29页的图片,讨论后分别说出图中桥的类型与作用。

四、成立合作小组,确定研究课题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1、家乡的桥的特点。

2、了解有关桥的传说。

3、了解有“世界之最”的桥梁。

4、桥的种类。

5、桥在古今不同的作用

……

五、教师指导归纳,学生分组填写研究计划

六、教师提出研究时应注意的方面

结题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段时间的努力,相信对桥已经有了许多的了解,拥有了丰富的资料与实践的成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这份成功的喜悦吧!

二、分组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汇报:

将家乡的一座印象最深的桥的画(或照片)拿出来展示并说明它的名称、类型、建造历史、所在位置与特征。

第二小组汇报:

介绍收集的“世界之最”的桥梁资料,并说说“之最”在哪里。

第三小组汇报:

出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并说明桥梁模型的类型与特征。

第四小组汇报:

将自己设计的一座“未来”的桥梁计划读给大家听,进行图片展示并说出它的独特之处。

第五小组汇报:

进行中外桥梁图片展。

三、组织评选“桥梁小专家”、“小小桥梁设计师”与最佳合作组。

四、教师小结,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专题三金华火腿美名扬

1、火腿的来历

2、火腿是怎么做成的

3、金华火腿是中国名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