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068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3学年育才锦绣七年级第二学期科学期中考试.doc

浙江锦绣·育才教育集团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初一科学试卷

命卷人:

刘怀宇审核人:

李凌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卡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和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卡标定的位置,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关于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的诞生、成长、繁殖、死亡是一切生物共有的特征

B.婴儿是从一个细胞——卵细胞发育而来的

C.精子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D.人从受精卵分裂开始到胎儿从母体产出为止大约需要90天

2.人的受精卵形成和开始分裂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子宫B.输卵管、输卵管

C.输卵管、卵巢D.输卵管、子宫

3.下图生物的生殖现象属于出芽生殖方式的是(  )

4.一只蜜蜂飞过耳边时,我们能听到它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

可是一只蝴蝶飞过耳边时,我们却听不见。

其原因是()

A.蝴蝶飞过时声音响度太小,低于我们的听觉下限

B.蝴蝶没有声带,不能发出鸣叫

C.蜜蜂发出的声音频率在我们的听觉范围之内,蝴蝶发声频率低于人的听觉范围

D.蝴蝶采用的是超声波,我们不能听到

5.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A.出现第一性征B.大脑结构和功能发育较快

C.男子出现遗精D.生殖器官迅速发育

6.仔细观察人的生长曲线图中,人的哪个生长

时期生长发育最快()

A.幼儿期和少年期

B.幼儿期和青春期

C.少年期和青春期

D.少年期和成年期

7.右图中的同学在嗅橙子的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A.苹果味

B.橙子味

C.无味

D.苹果和橙子混合的味道

8.人体拥有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所有感觉都在大脑形成B.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C.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D.人体嗅觉有“适应性”主要是人体嗅觉神经末梢易疲劳

9.“试管婴儿”技术是解决不孕症的有效手段。

这项技术是将受精卵在试管中培养形成胚胎后,移植到母体子宫,着床后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

关于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婴儿”属于无性生殖,体内发育B.“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体内发育

C.“试管婴儿”属于无性生殖,体外发育D.“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发育

10.如果在植物开花期出现连续下雨、刮大风或无风等情况,对植物的繁殖会有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物开花期需要有足够的阳光,所以连续下雨、刮风会对植物的受精有影响

B.植物繁殖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而使传粉受阻,植物往往只开花不结果。

C.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常常会采用人工授粉的方式

D.在植物开花期,适当的刮风,有利于植物的传粉

11.下列生物中与其他生物在细胞结构上有着本质区别的是()

A.酵母菌B.金针菇C.炭疽杆菌D.青霉菌

12.右图是玉米种子的纵切图,其结构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A.a、b、c、d、eB.c、d、e

C.dD.b、c、d、e

13.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为避免食物变质,必须设法防治或减慢微生物的生长。

下列方法介绍说法错误的是()

A.干藏法:

去掉食物中的水分,可以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B.冷藏法:

低温环境可减缓微生物生长的速度

C.真空保存法:

抽出包装袋中的空气,使食物与空气隔绝

D.湿藏法:

将食物浸泡在蒸馏水中,隔绝微生物,使食品味道更鲜美

14.右图为种子的萌发过程,对比甲乙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图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胚乳

②乙图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子叶

③两图中种子萌发初期必须要对种子进行光照

④通过两图可知,种子萌发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⑤甲乙种子萌发时都要从外界获取水分

⑥甲乙种子萌发时,土壤越肥沃,种子萌发越快

⑦甲乙种子萌发时,土壤不能压的太实,需要给种子

萌发提供足够的空气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D.⑤⑦

15.考试时,为了不让外面噪音干扰同学们的学习,老师关上了教室的门窗,对于这一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更快,所以这样的做法无济于事

B.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有利于创造安静的环境

C.声波撞到门窗会被反射,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D.关上门窗能降低声音的音调,所以这样的做法能降低噪音

16.下列物质中传播速度最接近3.0×108米/秒的是()

A.空气B.玻璃C.水D.任何介质中光速永远不变

17.将一只小电铃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接通电源使电铃发声,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声音逐渐变小,最后变得很微弱。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声音又有逐渐变大。

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直接验证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

B.当钟罩内空气逐渐被抽出时,声音便不再产生

C.通过该实验可以推导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这一结论

D.通过该实验可以推导出“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18.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黑板上的字是黑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C.海市蜃楼看到的是实际物体的虚像

D.水中看到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现象

19.在做光线通过三棱镜的活动中,某同学将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之后照射在教室“优胜班级”红色的锦旗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锦旗上出现七条彩色条纹

B.锦旗上出现一条白色条纹

C.锦旗上出现七条白色条纹

D.锦旗上只有一条红色条纹

20.下列不属于视力缺陷或眼睛疾病的是()

A.盲点B.色盲C.远视眼D.近视眼

21.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调整好凸透镜和蜡烛的距离为18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若调整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使光屏上呈现出倒立等大的像,则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A.8cmB.12cmC.24cmD.36cm

22.如图我们可以用遥控器来调节电视机播放的节目。

小杨同学在使用遥控器时发现遥控器并不一定要正对电视机,照样可以调节电视节目的播放。

于是引发了他对遥控器的思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外线是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波

B.红外线是一种人们听不见的声波

C.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D.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23.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

透镜

像的性质

A

放大

倒立

实像

B

缩小

倒立

实像

C

放大

正立

虚像

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A、fA>fB>fcB、fc>fA>fBC、fA<fB<fcD、fB<fc<fA

24.如果要将一束激光射到远处地平线上方的空间站上,由于大气的折射,应将激光器沿视线()

A.直接瞄准B.瞄高些C.瞄低些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5.如图所示,把一个反射面向上的凹面镜放在容器内,在凹面镜

的焦点F处,放一点光源S,然后在容器内注入水,使水面处于

焦点F和凹面镜之间,要使点光源S射到凹面镜的光线仍平行射

到空气中,则光源S的位置应()

A.保持不变B.适当提高C.适当降低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7题,有28空,每空1分,共28分)

26.右图为珊瑚虫的受精过程,在生殖季节,将精子和卵细胞直接排到水中,精子在水里活泼地游动,遇到卵细胞就与之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

这种受精方式叫做。

与此受精方式相同的脊椎动物种类还有,。

27.光年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等于千米,它是单位

28.声音响度的单位是,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有,。

人耳结构中和里面有位觉感受器。

29.右图为被子植物的子房剖面图,读图填空,图中[e]子房最终将发育成为,该图所示结构存在于中(填“雌花”或“雄花”),能分泌黏液刺激花粉产生花粉管的是[]。

能发育成种子的是[],最终发育成的果实中有颗种子。

30.选择合适的光学仪器填空(填字母):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有,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有,近视眼应使用进行矫正,汽车后视镜使用的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E.凸透镜

31.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_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_(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音调逐渐_(填“升高”或“降低”)

32.如图所示是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一束光线射到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则入射角为(填角度)、折射角为(填角度)、空气在(“FE的上方”、“FE的下方”、“MN的左边”、“MN的右边”)。

三、光学作图题(共3题,有4个图,每个图3分,共12分)

33.如图甲所示,光线A、B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并完成光路图。

(保留作图痕迹)

34.如图乙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直角形平面镜两次反射后经M点射出,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5.补全下列透镜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有15空,每空2分,共30分)

36.如图所示,将甲、乙、丙3颗菜豆种子分别用细线系上,甲完全浸没在水中,乙和丙一半浸没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若干天后只有乙种子萌发成幼苗,试分析:

(1)甲种子不萌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

(2)乙种子萌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

(3)丙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或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3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右图):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茶色玻璃③厚2mm无色玻璃④厚5mm的无色玻璃⑤直尺⑥光屏⑦两只相同的蜡烛⑧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填序号)。

(2)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3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

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

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下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所示。

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的实像。

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向

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

__________。

(3)如上图乙所示,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S2。

(选填“>”、“=”或“<”)

(4)人眼结构中也有类似的“光学仪器”,人眼结构中相当于凸透镜和光屏的结构是

A.晶状体和视网膜B.玻璃体和视网膜

C.角膜和巩膜D.瞳孔和角膜

(5)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

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图丁所示。

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A

B

D

D

B

A

C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A

C

B

D

A

C

B

B

A

C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共7题,有28空,每空1分,共28分)

26.体外受精鱼类(两栖类)两栖类(鱼类)。

27.9.46×1012千米长度(距离)

28.分贝声源的振动幅度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前庭半规管。

29.果实雌花

[a]柱头[d]胚珠9颗。

30.BEABCDEDC。

31.振动空气瓶子和水降低。

32.60度45度MN的右边。

三、光学作图题(共3题,有4个图,每个图3分,共12分)

33.34.

35.

四、实验探究题(共3题,有15空,每空2分,共30分)

36.

(1)没有充足的空气(氧气);

(2)有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氧气);

(3)种子处在休眠期种子的胚不完整没有成熟。

(合理均可)

37.

(1)①;

(2)较黑暗能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后方蜡

烛的大小和位置;

(3)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38.

(1)缩小左;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4)A;

(5)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1分);

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

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