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5825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docx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同名42970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与增加农民收入

日期:

2003-07-16来源:

农业部信息中心作者:

--------------------------------------------------------------------------------

摘要: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热门而又沉重的话题。

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是转变农民思想、发展农村成教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身体素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根据农村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等现状,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政治法律修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加强医疗保健等措施提高其身体素质,以协调其数量,提高其质量,促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其不仅要求人口数量得到合理的控制,而且要求其质量得到足够的提高以及其结构的优化组合。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一、提高农民素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

据农业普查资料分析结果表明:

总体来看,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民纯收入增长具有重大影响,即文化程度较高的从业人员,其人均纯收入相应较高;从不同区域来看,农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农民收入水平也较高。

相反一些贫困地区识字人口少,文盲率高,人口文化程度低,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在就业分布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收入水平的差异。

文化程度越高,从事农业生产者越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则越大。

农村非农产业作为高收入产业,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农民素质的高低通过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与农民收入状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1.农民素质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在农业现代化的条件下,新的投入物不断增加,因此投入物的实物生产率也就不断变化,农民必须对这些新的机会进行判断,了解他们的性能,进行有效的组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便获得更多的效益。

只有较高素质的农民才具有这种能力。

2.农民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就必须让他们掌握非农产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

文化程度越高,越易于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越易于为非农产业所吸纳。

据统计,我国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四类农民中,流向非农产业者占同等文化程度类型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69%、16.72%、38.46%和40.80%。

说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更容易实现向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转移。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就可以扩大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农民素质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近几年来,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占农村住户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

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其中较高素质的农民,商品意识较强,择业范围较大,来自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也较多。

据调查,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文盲户、小学户、初中户、高中户和大专户占农户现金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8%、66.8%、72.5%、73.2%、77.5%和81.5%,证明素质高的农民所获得的货币化收入较多。

二、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缺乏与浪费并存。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发展的一个基本矛盾是:

一般劳动力资源的低效使用甚至闲置与高素质劳动力的极端缺乏。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日益提高,农业现代化的逐渐推进,必将有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闲置,现有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6亿人左右,每年还将增加600万。

如此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与有限的耕地资源的矛盾,必将导致人力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另一方面,现代化集约型农业迫切需要具备一定科技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劳动力,除了传统农业中的直接生产者以外,还需要各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等。

但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在农村极为缺乏。

2.人力资源数量庞大与质量低下并存。

我国拥有农村劳动力高达7.9亿人,农村人口数量繁多,潜在人力资源丰富,而且每年还以递增的速度增长。

然而,素质低下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文化素质看,文盲半文盲等低质量的人口多,且90%集中在农村,70%是妇女。

从思想素质看,农民观念较落后,保守求稳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因此,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

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较大差距。

3.人力资源结构失衡。

农村人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到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

应该看到人力资源总量配置失衡,劳动力供给过大,结构不合理,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扭曲现象。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针对农村人力资源上述现状,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尤其是农村人口质量的提高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

人口质量是一种耐用的稀缺性资源,这种资源的开发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和基础。

1.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并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注入打下基础。

在农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转变其“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有效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淡化农民的守成意识,转变其“等、靠、要”的思想为敢于拼搏、敢于竞争、敢于超越的思想,不断地创新和走出去;扭转其务农低人一等的思想,提高现有农民的务农积极性,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其环保意识,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另外,在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优先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给广大的农民做好表率,发挥其示范效应。

同时还要普及现代文明思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盘活现有的文化资源,建立以乡镇文化中心为枢纽、村俱乐部为基础、文化户为补充的基层文化网络。

2.在加深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投资收益的滞后性、广泛性的认识,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

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提高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一般说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村级教育。

主要通过扫盲行动,针对农村中那些目不识丁的成人,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教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和简单的农业技术。

这是智力投资的基础形式,比较粗放,但投资少,见效快。

二是镇级教育。

主要依靠镇农技站、文化站和职业中学、农业中专,针对那些小学文化、初中文化和完成村级教育的农民,系统地进行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培训,传授他们实用技术和科普知识。

诸如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传授农民“一技之长”;建立各类职业学校、业余学校、夜校等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

三是社会教育。

主要以农业大中专院校为主,采用函授和委托培养等方式,对农村中一些优秀青年或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农业科技和农村现代化所需各种知识的教育,培养农村的高层次人才。

同时,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农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工作。

这样就形成一个从低到高、相互依存的农村教育体系,将能有效解决农村成人教育问题,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充分发掘农村人力资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

3.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保健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要优化人口结构,我们不仅要做好量的控制,更应做好质的提高,其中,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是关键的一环。

我国农村的医疗保健服务设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值得大家深思。

我们应该通过国家划拨和民间赞助等多种方式积累一定的资金支援农村的医疗保健建设,改善其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其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农民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宣传和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与方法,增强农民自我保健能力。

4.根据农村人力资源的不同层次,按照市场原则,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

一个国家或地区,光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进行合理配置,其优越性的发挥一定是不尽人意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按照市场原则,让人力资源合理流动,达到优化组合、各尽所能的目的。

对于农村中的“土能人”、“土专家”,政府应积极扶持,尽量将其培育成种植大户,达到“富裕一个,带动一方”的效果。

对那些具备某些在城里发展能力的“乡土人才”,如各种能工巧匠、经商办厂者,我们应从政策上加以鼓励,如加强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进城门槛,使他们顺利地走出去;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解决其资金不足问题;在不同的城市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等。

这不仅有利于其自我发展,而且能在当地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

对那些没有什么专长和技能的农民,我们应引导其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边干边学”,不断提高其生产能力,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摘自:

2003(5)(68-69)《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武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