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7881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docx

17押题专题酶与ATP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含详细答案

1.由五年的考频可以看出本专题在全国卷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是酶,特别是有关酶的实验。

2.从命题形式上看,对ATP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ATP的合成和利用;对酶的考查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有关酶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是难度大的试题。

3.备考时ATP的内容要结合代谢过程进行综合复习;酶的内容要理解酶的作用和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有关酶实验的复习。

一、酶的本质、特性以及酶促反应的因素

1.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

1.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思路分析 [重点]

(1)探究某种酶的本质

(2)验证酶的专一性。

①设计思路:

酶相同,底物不同(或底物相同,酶不同)

②设计方案示例:

结论: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酶具有专一性。

(3)验证酶的高效性。

(4)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①实验设计思路:

②操作步骤:

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温度和pH:

①低温时,酶分子活性受到抑制,但并未失活,若恢复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也升至最高;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酶分子结构被破坏而使酶失活。

②温度或pH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

③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反应溶液温度的变化也不改变酶作用的最适pH。

(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①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如图甲。

②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如图乙。

3.有关酶的疑难问题点拨 

(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某些RNA也具有催化作用,因此酶的基成单位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2)酶促反应速率不等同于酶活性。

①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

(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时,底物和酶应达到相同温度(pH)后才混合,以使反应一开始便达到预设温度(pH)。

二、ATP的合成利用与能量代谢

1.ATP的形成及与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关系(重难点)

(1)ATP的形成途径:

(2)植物产生ATP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注:

浙科版把细胞基质称作细胞溶胶。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用于除C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4)光能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来源,而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

(5)光能进入生物群落后,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于有机物中,以有机物为载体通过食物链而流动。

(6)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具有单向流动、不可重复利用以及逐级递减的特点。

2.有关ATP的疑难问题点拨 

(1)化合物中“A”的辨析

(2)ATP与ADP的转化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从物质方面来看是可逆的,从酶、进行的场所、能量方面来看是不可逆的,即从整体上来看二者的转化并不可逆,但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转化,保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3)误认为ATP等同于能量。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分子式可以简写为A—P~P~P,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能够释放出高达30.54kJ/mol的能量,所以ATP是与能量有关的一种物质,不可将两者等同起来。

(4)ATP转化为ADP也需要消耗水。

ATP转化为ADP又称“ATP的水解反应”,这一过程需ATP酶的催化,同时也需要消耗水。

凡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的水解都需要消耗水。

三、验证酶的有关试验

1.酶的本质和生理作用的实验验证

(1)酶是蛋白质

设计思路:

对照组:

标准蛋白质溶液+双缩脲溶液

出现紫色反应;

实验组:

待测酶溶液+双缩脲溶液

是否出现紫色。

通过对照,实验组若出现紫色,则证明待测酶溶液是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

可以看出实验中自变量是待测酶溶液和标准蛋白质溶液,因变量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同理,也可用吡罗红来鉴定某些酶是RNA的实验。

(2)酶的催化作用

设计思路:

对照组:

反应物+清水

反应物不被分解;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的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相应的酶溶液的有无,因变量是底物是否被分解。

设计思路二:

换酶不换反应物。

实验组:

反应物+相应酶溶液

反应物被分解;

对照组:

相同反应物+等量另一种酶溶液

反应物不被分解。

此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①选择好检测反应物的试剂。

如反应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反应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斐林试剂,不能选用碘液,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②要保证蔗糖的纯度和新鲜程度是做好实验的关键。

(2)酶的高效性

设计思路:

对照组:

反应物+无机催化剂

底物分解速度;

实验组:

反应物+等量酶溶液

底物分解速度。

实验中自变量是无机催化剂和酶,因变量是底物分解速度。

(3)酶的适宜条件的探究

实验的自变量(即单一变量)为温度或pH,因变量是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量。

①适宜的温度:

设计思路:

反应物+t1+酶溶液,

反应物+t2+酶溶液,

反应物+t3+酶溶液,

……,

反应物+tn+酶溶液

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的量

在实验步骤中要注意:

a.在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之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b.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反应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应该选用斐林试剂,因斐林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适宜的pH:

设计思路:

反应物+pH1+酶溶液,

反应物+pH2+酶溶液,

反应物+pH3+酶溶液,

……,

反应物+pHn+酶溶液

反应物分解的速度或存在的量

设计与酶有关的实验时,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为:

取材→分组编号→不同处理→平衡无关变量→现象观察→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特别提示: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分析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

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固定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影响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也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去活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最大,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激活酶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激活剂种类很多,有①无机阳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铜离子、钙离子等;②无机阴离子,如氯离子、溴离子、碘离子、硫酸盐离子、磷酸盐离子等;③有机化合物,如维生素C、半胱氨酸、还原性谷胱甘肽等。

许多酶只有当某一种适当的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这称为对酶的激活作用。

而有些酶被合成后呈现无活性状态,它必须经过适当的激活剂激活后才具活性。

这种酶称为酶原。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能减弱、抑制甚至破坏酶活性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

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酶的抑制剂有重金属离子、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氰酸、氟化物、碘化乙酸、生物碱、染料、对氯汞苯甲酸、二异丙基氟磷酸、乙二胺四乙酸、表面活性剂等。

考点一 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例1.如图是人体细胞代谢部分简图。

图中甲表示ATP,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丁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不同

B.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

D.在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

【答案】D

【解析】甲→乙→丙→丁表示ATP的逐步水解,每一次水解反应的酶都不同,故A正确。

丙为A—P,A是腺苷,由1分子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构成,加上1分子磷酸,构成1分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故B正确。

丁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戊表示磷酸,是ATP的组成成分,故C正确。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故乙(ADP)的含量不会增加,故D错。

【变式探究】细胞代谢与酶和ATP密切相关,丹麦生物学家斯科因研究ATP合成酶,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列关于酶和ATP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和ATP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B.酶的合成需要ATP供应能量

C.ATP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同种酶的催化

D.ATP无物种特异性,酶具有物种特异性

【答案】C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发生放能反应或有能量供应时生成的有机物,A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均需要消耗能量(ATP),B正确;ADP转化成ATP是合成反应,ATP转化成ADP是水解反应,催化两种反应的酶不同,C错误;ATP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无物种特异性,酶的合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不同的生物体内含有的酶有差别,D正确。

考点二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例2.(2017年新课标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

[来源:

]

【变式探究】(2016·高考全国甲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

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B 

(2)加快 (3)不变 60℃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

(4)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和专一性

【变式探究】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而物理模型是指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的A一定是蛋白质,因为A是酶

C.若图中的B表示氨基酸,A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答案】A

【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酶与底物的结合具有专一性,A项正确;A在反应前后的数量和性质不变,表示酶,而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B项错误;图中的化学反应属于物质的分解,不可能是氨基酸的脱水缩合,C项错误;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故不能合成酶,但是可以发生图示物质的分解过程,D项错误。

1.(2017年新课标Ⅱ卷,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

2.(2017年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C

3.(2017年天津卷,3)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  )

          

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由曲线可知,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则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1.(2016上海卷.20)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核酸→核苷酸

葡萄糖→丙酮酸

ATP→ADP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核酸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葡萄糖经过呼吸作用第一阶段转变为丙酮酸;ATP通过水解,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

2.(2016海南卷.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答案】D

【解析】植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离子,存在载体蛋白,A项正确;液泡膜与类囊体膜功能不同,其上的蛋白质不同,B项正确;类囊体膜上发生光反应,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C项正确;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3.(2016海南卷.1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人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答案】D[来源:

Z#X#X#K]

4.(2016江苏卷.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

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答案】A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白菜梗的有无,则1号和2号是对照组,3号和4号是实验组,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显橙红色,1、2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5.(2016课标1卷.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C

6.(2016课标1卷.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答案】B

【解析】在线粒体的内膜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过程是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是通过扩散作用而进行移动的,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涉及到相关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因此消耗ATP,D项正确。

7.(2016北京卷.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

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ADP+Pi+能量

ATP;C错误、D正确。

1.(2015·课标卷Ⅱ,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答案】C

2、(2015·海南卷,4)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

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

【答案】D

【解析】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等物质组成,而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只能催化水解纤维素,所以D错误。

3、(2015·海南卷,15)关于人体内激素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高效性是酶的重要特性之一[来源:

Z。

X。

X。

K]

D.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答案】A

4、(2015·海南卷,3)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

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

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

【答案】D

【解析】ATP由腺嘌呤、核糖、三个磷酸组成,所以D错误。

5.(2015·重庆卷,1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

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

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步骤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加样

0.5mL提取液

0.5mL提取液

C

加缓冲液/mL

1

1

1

加淀粉溶液/mL

1

1

1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显色结果

+++

+++++

注:

“+”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

显色结果表明:

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_;据此推测:

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____。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0.5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来源:

]

6.(2015·浙江卷,31)现有一种细菌M,能够合成某种酶,并能分泌到细胞外。

为了研究其培养时间与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关系,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若干个培养瓶、培养液、细菌M

(要求与说明:

实验仅设一组;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不作具体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来源:

Z。

xx。

k.Com]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预测的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的变化曲线):

(3)测定总酶浓度时,应对细胞做________处理。

【答案】

(1)①取细菌M,稀释后,分别等量接种于若干个含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

②取其中的培养瓶,分别测定细胞数、细胞外酶浓度和总酶浓度,并记录

③在培养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重复②

④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

(3)破碎

1.(2014·全国卷)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用于除光合作用以外的耗能反应,A项正确。

机体无论是在运动还是睡眠时,都会消耗ATP,B项错误。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这一过程有ATP产生,C项正确。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需ATP来自于细胞呼吸,D项正确。

2.(2014·重庆卷)如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乙醇

乙醛氧化,F乙酸

CO2、H2O

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

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

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

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答案】C 

3.(2014·四川卷)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