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116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设计.docx

《第三单元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设计.docx

第三单元设计

课题

9、寓言两则精读课文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

(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2、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词卡片:

窟窿叼走劝告

正音,释义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细读理解课文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

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

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

他现在是怎样做的?

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说出理由?

(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3、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是太聪明了吗?

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2、感知大意

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做上符号。

二、合作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

提醒、把式、盘缠。

三、品读体验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

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他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

怎样劝?

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

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巩固延伸

1、讨论1、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2、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3、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五.全课总结。

教学板书: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教学反思:

课题

10、惊弓之鸟精读课文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

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

现在看书,听课文录音。

2、指导自学。

自由默读课文。

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标出每个自然。

3、自由朗读

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合作交流

1、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读作wèi。

“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

“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

“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

“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生词:

  a、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b、熟读并理解词意。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

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

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

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

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

伤口长好。

拼命:

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

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思考、讨论。

3.课文写到几个人物?

主要写谁?

为什么?

(更羸、魏王两个人。

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第二课时

三、品读体验

、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

(释题:

“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

“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2、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

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a、弄懂:

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

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

‘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b、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

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

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

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

你看到了什么?

还听到什么声音?

C、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

生用手势配合表演。

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D、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

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强调“啊!

”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

他观察到什么?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

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四、巩固延伸:

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

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

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教学板书:

10.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教学反思:

 

  

课题

11、画杨桃精读课文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二、合作交流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二)、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三)、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三、品读体验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板书:

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四、巩固延伸: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教学板书:

画杨桃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课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略读课文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才能有新颖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

(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

(板书课题:

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骆(luò)驼(tuo)连绵(mián)起伏(fú)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体验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

读出相应的段落。

(板书:

画多)

2、画师考得结果怎样?

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课件显示:

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3、研读课文:

⑴大徒弟画了什么?

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

指名读(板书;很多小骆驼)

⑵二徒弟画了什么?

从哪里看出多?

(板书:

许多骆驼头)

⑶三徒弟画了什么?

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

两只在山谷中走)

小徒弟画得多吗?

从哪里看出很少?

(几条、一只、另一只)

4、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

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

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

(四人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评评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用“不但……而且……”“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

5、画师是怎么评价的?

(显示画师的话)

⑴读一读画师的话。

⑵理解“若隐若现”。

⑶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

这样画有什么妙处?

6、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

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

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什么叫“恍然大悟?

”他们“悟”到了什么?

用“原来──”说话。

7、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

(板书:

以少代多)

8、齐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

9、课件出示:

你还有其他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吗?

四、巩固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3.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教学板书: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不满意)大徒弟细笔画满

画师(不满意)二徒弟许多骆驼头

(称赞)小徒弟两只山谷走(妙在创新)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三练习课

备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

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

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

我心细着呢?

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

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

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

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

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

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三、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四、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

“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

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

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

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

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

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

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背。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

选文语言平实,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

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二、学生分析

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小故事大道理类的文章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但是对于蕴涵的道理,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能抓住关键词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设想

1、对话。

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2、链接。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

3、拓展。

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熟读课文。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像。

3、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4、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

五、课前准备

1、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投影。

2、师生搜集的小故事。

六、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搜集有关的小故事,交流之后让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基本策略

1、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

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或者在你身边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3、深入挖掘教材,引导思维向纵深发展:

你想对故事中的谁说些什么?

(三)、教学建议

《寓言两则》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

《亡羊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