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8245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docx

研讨话题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

研讨话题:

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专注起来,学会倾听

学科

语文

课题

小松树和大松树

课时

第2课时

执教

孙丽梅

班级

一2

日期

2015.05.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用“比”来结合实际生活练习说话,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教学资源

松树的相关知识以及古诗《青松》等

课前活动

自由朗读课文,进行相关说话练习。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课前三分钟:

古诗诵读

第一板块:

复习导入

1.读课题。

读出味道,读出大小。

 

2.自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等。

 

 

 

 

 

 

 

第二板块:

诵读充分,突破难点

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入情入境,想象说话

1.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

2.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

1.交流:

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

2.指导读好词语:

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等,感受小松树的骄傲。

 

3.练习朗读。

4.练习用“喂”说话,感受小松树的不礼貌。

 

 

 

 

 

 

 

 

 

 

 

 

 

 

 

 

 

 

 

 

 

 

 

 

 

 

 

5.体会“你呢”一词的意犹未尽。

6.同桌合作朗读。

7.加上表情、动作大声朗读。

 

 

 

8.想象说话练习。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讨论交流

 

3.做动作理解“托”。

 

4.角色表演朗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句子:

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自读。

2.结合生活实际或前面的课文,理解“惭愧”。

 

3.说话练习,加深文本感悟。

 

 

 

4.如果你就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树说些什么呢?

四人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一个说话对象,练着说说。

 

 

 

 

 

第三板块:

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

 

第四板块:

总结全文、感悟升华。

 

课前三分钟:

古诗诵读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和谁?

2、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谁来读读课题?

——指名学生读课题。

(1)读后教师做相应的评价:

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2)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

可给予相应评价:

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他们之间的大小有区别。

你读得真好!

3、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

(出示词语)学生自读,再指名读--一行一行地来读。

一棵松树回答惭愧

风伯伯大山爷爷孩子

摸着低下了头托起来

(1)谁来读第一行?

(注意平翘舌音)

(2)谁来读第二行?

(注意轻声音节)

(3)谁来读读第三行?

——读了这一行你发现了什么?

(前面一个字是表示动作的动词)]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

大家看,大松树和小松树都长在哪里呢?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出示文字: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A谁来朗读来这句话?

(指名读)(演示课件)

B我们大家一起学刚才小朋友的样子来读。

——齐读。

(3)练习说话:

有。

(4)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5)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

(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演示课件)

(6)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

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

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

当它一转身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

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读后交流:

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

(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自大(板书:

自大)

(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4)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

——学生回答:

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5)指导读好词语:

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指导读好“喂”。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

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

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

为什么?

(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喂”应该怎样来读呢?

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

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

谁来试试看?

练习:

很_很_

⑤评价:

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

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

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

①这里的“你呢?

”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

(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

)——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

你呢?

(6)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7)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

(8)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

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

你能模仿吗?

(邀请学生站在凳子上读这句话,感受体会小松树趾高气扬的模样。

(9)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

生:

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

生:

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从哪里看出来?

(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

(说话训练)——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师:

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宽宏大量,不和小松树计较。

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

那又是高多少呢?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

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

(看课件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6)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

——动作理解“托”。

(“托”是从下往上的。

(7)练习说话:

所以我们说——出示:

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

(8)看大屏幕:

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

(9)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10)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1)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

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

——谁来做风伯伯?

(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

——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

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

从哪儿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懂了风伯伯的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

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

(结合第6课中小白兔难为情理解)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

(板书:

惭愧)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

(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

——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看图中小松树的动作和表情,他多惭愧,多难为情啊。

小松树的话错在哪里?

区别“长”与“站”。

让学生做填空: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大松树看不远,那是因为(   )(提醒学生:

知道了自己错误的小松树,在惭愧过后,决定好好生长。

大家看,它的背多直啊,它多么专心啊!

拓展训练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小朋友来猜猜看。

(7)是啊,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说呢。

如果你就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树说些什么呢?

四人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一个说话对象,练着说说。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说话对象进行练习稍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师: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

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

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以及刚才小朋友们的想象。

3、指名小组朗读、表演。

四、总结、谈感受。

师: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学写生字,调动学生思维

1.小松树在努力,我们小朋友也要加油呀!

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吧。

(出示生字卡:

爷、托)你有什么想交流的吗?

分析字形。

2.教师板演生字,提醒要点

3.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书写生字。

播放《小松树快长大》伴奏音乐。

 

由谜语三分钟调整为古诗文诵读,旨在提高学生的诗词积累。

 

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

先自学后教,先了解学生已认识的字。

以学定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寓识于读、以识促读。

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又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老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感受、体验。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一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原作,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使对话成为双向的、互动的,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朋友,在这里学生把老师看成了好伙伴,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习活动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此时老师与他们同思考、同朗读、同竞赛,师生间互相对感情朗读予以评价,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方式评价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他们个性化的理解,尊重他们对文本多元化的感悟。

 

让孩子们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展开想象,不但有益于他们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他们人生处事的指点。

 

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

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

 

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

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学生自由练说,提高说话水平,同时加深了对文本知识的感悟。

 

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反复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和爱护。

 

作业

设计

课外作业:

★1.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想象说话

从此以后,小松树会怎样和大松树相处呢?

再编一段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课后

实践

要求每位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图书阅读等方式搜集关于松树的诗词和生长知识,了解松树的相应知识。

 

 

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故事。

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

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寻找对话契机,使学生走进文本。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这是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环境为学生搭建一个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平台,使思想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创设了孩子与小松树交朋友的情景,孩子与大山爷爷对话的场景,融入课文情境,教师稍作点拨和引导,即达到了教育的效果。

2.注重兴趣的培养,培养语感的能力。

对低年级孩子来如果读书不能激起其内心渴求读的需要,一切外在的强加力都是徒劳的。

要培养孩子“口诵心惟”的最好办法就是激发孩子主动读书、积极探究的兴趣。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参与到童话中来。

一年级孩子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寥寥几笔的表情图再现了对孩子们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文本包含的情感,有助于帮助孩子进行感情朗读。

另外,大松树与小松树的简笔画形象直观,很好地帮助了学生读懂了课文。

3.联系生活,实现情感迁移。

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教师要基于基本语义层面,结合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适时点拨,将文本与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链结”起来,实现更深语义层面的解读。

(1)“喂”字的解读——小松树说的话中有这么一句“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一个“喂”传神的刻画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嘴脸。

如何紧扣“喂”字,激活学生经验,加深体验,进而提高感情;朗读的指导效率。

实际教学中,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情境:

师指着一个孩子说“喂,请把你的橡皮借给我使一下!

”再让学生体会一下,老师这样的语气借东西,愿不愿意借,为什么?

然后让孩子读小松树的话体会小松树对对大松树的傲慢无理。

(2)“摸着头“的解读——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时是这样的“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摸着头”一词表现了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心爱护。

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孩子联系孩子的生活说说生活中谁摸过你自己的头,感受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然后再让学生体验风伯伯对小松树的关爱。

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点拨者和引导者这一新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能以人为本,能注重情趣的激发,充分以教材为例子,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思想价值观的教育。

成功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

 

《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堂实录

课前三分钟:

一、导入复习

1.齐读课题。

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起来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生字宝宝,现在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出来和大家打个招呼,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词语卡片:

生纷纷举起小手积极回答。

松树许多回答伯伯爷爷托住孩子惭愧低头摸着

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3.指名读第一小节。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师:

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远处还有连绵起伏的群山,风伯伯还经常和他聊天……她看到了其他松树看不到的景象(师边描述边点击图片)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生(热情洋溢):

“它很得意!

因为它看到了别人没还看到的景象。

生(大声):

它太高兴了。

……

2.师: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

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

它低头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就得意地炫耀起自己来。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生(得意):

喂,瞧我长得多高哇!

生(不屑一顾):

你就是棵小不点儿!

生(高高昂起头):

我是世界上最高的了!

……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小松树的话。

3.课件出示: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

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小松树说了几句话?

生:

两句话。

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1)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师:

指感叹号,这是什么符号?

怎样读这句话?

生:

感叹号。

生(高声回答):

要读得很得意。

生:

声音要响亮,因为它很骄傲。

(个别读)评读:

他读得好不好?

突出“多”。

你能读得更好些吗?

评读。

(2)指导读好“喂”这个字。

师:

请小朋友们看图:

小松树长在山上,大松树长在山下,这么高的一座山,说话说低了能听得到吗?

谁来读读这句话?

老师用“喂”来说一句话,看看您能从“喂”这个字体会到什么?

(对着一个孩子):

今天我忘记带橡皮了,我对他说:

“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

”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

为什么?

生:

很没有礼貌。

那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

生:

一点儿礼貌也没有。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指导读好第二句话。

把两句话连起来一起读,全体起立,带上动作、表情齐读。

4.师:

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孩子?

不讲礼貌、骄傲、得意。

你愿意和这样的小松树做朋友吗?

为什么?

(骄傲)板书:

骄傲

生:

不喜欢。

它太骄傲了。

生:

我喜欢跟谦虚的小朋友交朋友。

生:

它很没礼貌,我不喜欢它。

……

5.师:

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情?

请同学看书中插图。

大松树在想什么?

谁来猜猜。

生:

没有和他计较,所以没有回答。

(你是一个宽容的大松树)

生:

他知道小松树是大松树爷爷托起来的。

(你是一个智慧的大松树)

……

6.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树真的长得很高吗?

我们把小松树从山上搬到山下来和大松树比一比。

(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句子:

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板书:

高多了)

你能用“比”说一句话吗?

(说给同桌听)(个别答)

生:

学校比厕所大多了。

生:

大象比小鸟大多了。

……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自读第三自然段   

2.请同学们看47页上的插图,找到风伯伯,指给同桌看:

风伯伯对小松树说话时做了什么动作?

(1)摸着——什么叫摸啊?

请你摸摸同桌的头。

看来同学们都做对了。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呀?

(孩子)

(3)平时谁这样轻轻摸过你的头?

还叫你孩子?

你感觉怎样?

      十分亲切。

做好动作,读好“孩子”

  (4)引读:

再看看风伯伯的表情,谁来模仿风伯伯说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出示)

(5)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可是为什么小松树能看得远呢?

那是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6)理解“托”请你做个动作:

用手托起语文书。

风伯伯的话你懂了吗?

  (7)出示练习:

小松树看得远不是因为(长得高),而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

因为小松树站得高,所以(看得远)。

(8)我们一起朗读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语重心长的话。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⒈师:

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怎样了呢?

(板书:

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你有过觉得惭愧的时候吗?

是什么样子?

⒉想象说话:

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终于知道自己错了,所以(引读)——惭愧地低下了头。

如果你是小松树,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

会对大松树、大山爷爷、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自己选择一条题目和同桌说说。

出示课件——

A小松树惭愧地对大松树说:

B小松树惭愧地对风伯伯说:

C小松树惭愧地对大山爷爷说:

小结:

小松树不再看不起别人了,变成了一个知错就改,又谦虚又懂礼貌的好孩子了。

现在你愿意和小松树做朋友吗?

师:

现在老师送两句话给小松树,也送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齐读——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五、总结课文,齐读表演

1.齐读课文,加上动作和表情。

2.读老师改编的儿歌。

六、指导写字

“孩”“爷”“托”

师:

课文学到了这里,有三个生字也想来和大家交朋友。

1.观察,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

3.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临写两个。

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的姿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