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40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docx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40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40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专题40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
☆母题呈现☆
☆母题揭秘☆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题型】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解题方法】
(1)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3)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如何改变温度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4)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结晶的方法;
☆母题解析☆
【答案】
(1)乙;
(2)相等;(3)降温;(4)降温;
【解析】
☆知识链接☆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
(1)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对于大多数溶液来说: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方法点拨☆
1、掌握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转化的一般方法。
2、结合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3、根据所给的信息等,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进行解答。
☆考点延伸☆
1、(2018•本溪)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下列做法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恒温蒸发溶剂
B.减低溶液的温度
C.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向溶液中加入t℃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A、恒温蒸发溶剂,因溶剂减少而使不饱和溶液达饱和,故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使同量水溶解硝酸钾的量减少而达到饱和,故能使其变为饱
2、(2018•泰州)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其中曲线 (填“a”或“b”)表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欲将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 (列举两种)
3、(2018广西百色)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时,溶解度排第二物质是 (填字母);
(2)要使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办法是 (请选择下列答案序号填空);
a.升温b.加A物质c.加溶剂
【答案】
(1)B;
(2)b;
4、(2018湖南衡阳)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是 ;
(2)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5、(2018辽宁沈阳)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 。
(2)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
数据来判断。
【答案】
(1)饱和;加水
(2)20℃时B物质的溶解度
【解析】
试题分析:
(1)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g水和25g固体固体A,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固体剩余,说明20℃时,甲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由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可知,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加水;故填:
饱和;加水;
(2)根据20℃时B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判断20℃时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故填:
20℃时B物质的溶解度。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氢原子:
2HB.碳酸钠:
C.镁离子:
D.氧化铜中氧元素显
价:
2.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打开浓盐酸瓶盖有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
原因分析
A
利用NaOH中和酸性土壤
NaOH显碱性
B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放热
A.AB.BC.CD.D
4.某化工企业生产钛的主要原料为钛酸亚铁(FeT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酸亚铁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B.钛酸亚铁是有机化合物
C.钛酸亚铁由铁、钛、氧三种原子构成
D.钛酸亚铁中钛、氧元素质量比为1:
1
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入O2,点燃
B
CaO(CaCO3)
加入足量水,过滤
C
KNO3溶液(K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D
CuCl2溶液(HCl)
加入过量氧化铜粉末,过滤
A.AB.BC.CD.D
6.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A.烧碱B.消石灰C.纯碱D.生石灰
7.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取用块状固体
C.
加热液体D.
稀释浓硫酸
8.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事实
实验结论
A
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浓盐酸也具有吸水性
C
CO、木炭、酒精、甲烷都可以燃烧
可燃物一定含有碳元素
D
某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A.AB.BC.CD.D
9.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H2O)
将气体通过盛有火碱的干燥管
B
Cu(CuO)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C
FeCl2(CuCl2)
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2SO4(Na2CO3)
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A.AB.BC.CD.D
10.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
B.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g
C.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形成硫离子,硫离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
D.硫是非金属元素
11.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空气级别越高,空气质量越差
C.纯净的水是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
D.石墨与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13.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14.装有50g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10%的Ba(OH)2溶液至过量。
有关量的变化情况见图(横坐标表示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小烧杯中量的变化)。
其中肯定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5.锡、铅的熔点分别是232℃和327℃。
焊锡是锡铅合金,焊锡的熔点小于200℃,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强度
B.降低熔点
C.增加延展性
D.增加耐磨性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表示。
(1)一个氧原子_____;
(2)三个铵根离子:
_____;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_____;
(4)已知磷酸钙的化学式为Ca3(PO4)3,则磷酸的化学式为_____。
17.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_℃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析出固体质量较少的是___(填“甲”或“乙”)。
(3)t2℃时,将甲、乙两物质各60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w(甲)___(填字母)w(乙)(填“>“、“<“或“=“)。
18.如图所示,在粗玻璃管内壁上粘附湿润的石蕊试纸,向细玻璃管里滴入数滴浓盐酸后,立即封闭管口。
10s后即观察到:
仅有中下部的石蕊试纸从上往下逐渐变色。
本实验应选用______
填“红”或“蓝”
色石蕊试纸;
山实验现象可推知微粒具有的特征是______。
化学上常说的“三酸两碱”中“三酸”是指下面哪几种酸______
填序号
。
a.碳酸b.硫酸c.醋酸d.硝酸e.盐酸
三、简答题
19.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
(4)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早在1754年,英国化学家布莱克就发现了一种重要的气体。
他曾这样记载:
①灼烧白垩后质量减轻44%,说明有气体从中放出;该气体固定在白垩中,所以它是“固定空气”。
②“固定空气”能被熟石灰吸收,生成不溶于水的白垩。
③蜡烛在“固定空气”中不燃烧。
④麻雀在“固定空气”中会窒息而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布莱克发现的“固定空气”是_________。
(2)白垩、石灰石、大理石与_________(填生活中的一种物质)等,主要成分相同。
(3)写出资料①、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4)从资料④可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干涸的深井时,首先要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小明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多次实验后,发现每次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在量筒内加入100mL水,③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mL,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0mL。
试回答:
⑴若小明用图甲进行实验,写出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⑶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
⑷小强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用压强传感器实时地传回集气瓶内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p0,p’=p0是因为红磷比木炭消耗的氧气多。
d.由图三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五、流程题
22.硫酸铜是一种应用极其广泛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酒精;以下是某工厂用含铁废铜为原料生产胆矾(CuSO4·5H2O)和副产物石膏(CaSO4·2H2O)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胆矾和石膏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如表。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石膏
0.32
0.26
0.15
0.11
0.07
胆矾
32
44.6
61.8
83.8
11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中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_;
(2)含铁的废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I最后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左右;
(4)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铜晶体的操作Ⅱ应为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晶体用无水乙醇作洗涤液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小王同学想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粉末13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_____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
七、探究题
25.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阅读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③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取,图1是模拟制取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D的作用是;
(2)利用图1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序号)。
①加热反应一段时间②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④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
(产品的定量测定)
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
样品纯度的测定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为;
②装入药品,按图2(固定装置省略)所示连接仪器。
③调整水准管高度,使量气装置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
读取液面所在的刻度数据为10.0mL。
④将Y型管中水与氢化钙样品混合,操作为。
⑤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再次,读取液面所在刻度数据为110.0mL。
回答下列问题:
(5)如何判断样品与水完全反应:
。
(6)反应生成氢气的体积为mL。
(7)已知该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mg/mL。
样品中氢化钙的纯度为。
(结果精确到0.1%)(2分)
(8)结果讨论:
(填“偏大”、“偏小”、“准确”)
①Y型管中残留有氢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②未冷却至室温即读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D
D
B
B
D
C
B
D
D
B
B
B
二、填空题
16.O3NH4+
H3PO4
17.乙>
18.蓝不断运动的bde
三、简答题
19.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4P+5O2
2P2O5)碳酸钙+氯化氢→氯化钙+二氧化碳+水(CaCO3+2HCl==CaCl2+H2O+CO2↑)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3Fe+2O2
Fe3O4)镁+氧气
氧化镁(2Mg+O2
2MgO)过氧化氢
水+氧气(2H2O2
2H2O+O2↑)
20.CO2鸡蛋壳、珍珠、贝壳等CaCO3
CaO+CO2↑Ca(OH)2+CO2=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浓度(或检验二氧化碳浓度是否有害)
四、实验题
21.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打开止水夹,双手紧握集气瓶外壁,导管口冒气泡,松手,导管中上升了一段液注,说明气密性好。
改进后的装置无需打开瓶塞点燃红磷,避免瓶内空气外逸造成实验误差。
16%b
五、流程题
22.
(1)Fe(OH)3;
(2)Fe+H2SO4=FeSO4+H2↑;(3)100;(4)冷却结晶、减少因晶体溶解造成的损失。
六、计算题
23.175%
24.990%.
七、探究题
25.
(1)装置B吸收水蒸汽和氯化氢气体;防止空气中的水进入C装置;
(2)②①④③(3)①化学方程式略;②钙也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使酚酞变红。
【产品的定量测定】
①略;④将Y形管慢慢倾斜,直至A中的水与B中样品相混合;
⑤调节量气管与水准管液面相平;
(5)量气管中液面不再变化。
(6)100.0mL。
(7)88.4%。
(结果精确到0.1%)
(8)①准确。
②偏大。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B
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向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呈红色
C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
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D
鉴别CO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
A.AB.BC.CD.D
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不同类物质
余下物质类别
A
干冰、白酒、加碘盐、食醋
干冰
混合物
B
Ca(OH)2、H2O、NaOH、K2CO3
H2O
碱
C
KCl、NH4Cl、NaHCO3、氨水
氨水
盐
D
甲烷、乙醇、石墨、葡萄糖
石墨
有机化合物
A.AB.BC.CD.D
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铁粉
与盐反应
可从废定影液(含AgNO3)中回收银
B
盐酸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焊接金属前,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
C
烧碱
与酸反应
改良酸性土壤
D
活性炭
吸附性
作净水剂
A.AB.BC.CD.D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铁、铝制作炊具B.氢气用作填充气球
C.酒精作燃料D.用铜制作导线
6.除去各物质中所含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O2
点燃
B
MnO2
KClO3
无
把混合物放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C
CaC12溶液
HCl
过量CaCO3
充分搅拌,过滤
D
CuSO4粉末
Fe粉
水
溶解、过滤
A.AB.BC.CD.D
7.某兴趣小组用图1中实验装置对二氧化碳性质进行探究。
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85mL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约90s后,同时振荡烧瓶,冷却至室温。
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如图2)下列结论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B.对比曲线1和2可知,二氧化碳和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三个实验的起始阶段压强都快速增大是由于注入液体压缩了瓶内的气体
D.对比曲线2和3可知,40%NaOH溶液比饱和石灰水更适合吸收二氧化碳
8.下列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NaCl溶液(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B
铜粉(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C
CaO(CaCO3)
高温煅烧
D
FeCl2溶液(MgCl2)
加入足量镁粉,过滤
A.AB.BC.CD.D
9.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中含有氢元素是酸,所以H2O也是酸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当中都需要催化剂
11.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是小明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A.食品保鲜的方法与原理
B.生活常识
①放入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②放入生石灰——吸收水和氧气
①铁锅表面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生锈
②用铅笔芯粉末使铁锁开启灵活
C.除去杂质
D.性质和用途
①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粉末
②滴加氯化钙溶液除去烧碱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①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②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A.AB.BC.CD.C
1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水、干冰B.生铁、氯化氢
C.铜、金刚石D.硫酸铜、氯化钠
1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如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B.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是2:
1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1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
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