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1264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 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解析.docx

教案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解析

教案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更突出地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区分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主体的实验探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系列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两组概念,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实验设计的思想美和逻辑美。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

本节课的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实验创设的情景引导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法:

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比较、分析、思维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难点

利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突破方法

1、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分析、边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逐步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师在学生集体探究过程中引导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区分不同概念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实验用品: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高锰酸钾、水、配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棒、药匙、滤纸、胶头滴管

六、教学过程

知识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溶液的浓和稀

(指导实验)A、B两烧杯分别加入一药匙和两药匙物质mlmlllllllllmlmmmmmmmmmmMMm水

向两烧杯分别加入一药匙和两药匙物质,搅拌,观察现象,体会浓稀

利用实验,明辩溶液的浓和稀

饱和溶液标准的初步建立

(提问)烧杯中还能继续溶解所加物质吗?

(指导实验)向A、B烧杯中继续加入物质至不能完全溶解为止

探究学习,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领悟定量水中不能无限制溶解所加物质

验证问题,建立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所加物质的初级观念

饱和溶液两个条件的建立

(引导探究)想办法让未溶解的物质溶解

探究学习,想办法溶解杯底的物质

让学生体会温度和定量溶剂对饱和的影响

饱和溶液针对的对象

(引导思考)所得溶液还能溶解其它物质吗

探究学习,观察实验,分析事实,领悟饱和应针对特定物质

培养发散思维,体会饱和溶液针对特定对象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引导归纳)什么叫饱和溶液

归纳、评价概念

阅读课文134页

培养分析、思维、归纳能力

饱和溶液的判定方法

(引导思考)怎样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思考、讨论、分析

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

(引导分析)实验过程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情况

分析实验,找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

理解概念、灵活运用

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浓、稀的关系

(引导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引导探究)C烧杯加入4g氯化钠,D烧杯加入0.2g氢氧化钙

根据实验找出答案

探究学习,观察实验,分析事实

培养学生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本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相互转化及其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七、布置作业

 

学案第二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获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更突出地是培养我们自己在实验基础上的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

2、通过实验对比区分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培养我们自己区分不同概念的比较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挖掘潜能,展示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的分析探究中,沿着“问题——实验——分析——结论”的思路进行,以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系列实验探究建立两组概念,感受实验设计的思想美和逻辑美。

二、学法指导

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

三、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学具准备

实验用品:

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高锰酸钾、水

配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玻璃棒、药匙、滤纸、胶头滴管

 

六、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实验内容

现象

分析、思考、结论

实验一

向装有20ml水的A烧杯加入一药匙物质,搅拌

向装有20ml水的B烧杯加入两药匙物质,搅拌

得到

想一想:

这两份溶液的组成有什么不同?

实验二

向两烧杯中继续以一药匙为单位加入物质

加一药匙,搅拌

加两药匙,搅拌

……

加N药匙,搅拌

所加物质

(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20ml水中。

想一想:

此时的溶液比刚才又有什么不同?

“饱和”是什么意思?

实验三

保留一份溶液,想办法将另一份溶液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溶解掉。

想一想:

溶液现在还饱和吗?

说明“饱和溶液”受什么条件限制?

实验四

向未处理的另一份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搅拌

说明此温度下对

已达到饱和的溶液虽然不能再溶解,但还能溶解。

能笼统的说“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物质”吗?

分析实验结果,你能给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吗

饱和溶液:

思考:

实际情况中,怎样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练习:

分析、判断实验过程中的溶液是否饱和。

分析、讨论: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

怎样转化?

实验五

向装有20ml水的C烧杯加入4g氯化钠,搅拌;向装有20ml水的D烧杯加入0.2g氢氧化钙,搅拌。

两种溶液哪一个是饱和溶液?

哪一个较浓?

分析、讨论:

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知识归纳

 

练习:

已知石灰水中的溶质熟石灰在定量水中溶解的质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怎样使室温下的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溶液?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液概念的有关知识,老师布置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大家回家后用家中常见的物质配一份溶液,大家完成了吗?

(生答)同学们在此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提问)到底哪个同学的结论正确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获得正确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实验一:

同学们课桌上放有硝酸钾和氯化钠,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种物质做实验一,(指导学生实验:

向A烧杯中加入一药匙物质,向B烧杯中加入两药匙物质,搅拌。

),你们得到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某某溶液。

)你们得到的两份溶液的组成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溶质多少不同或溶液浓稀不同。

),追问:

为什么浓稀不同?

相同的溶济中溶解的溶质越多,溶液越浓,反之越稀。

实验二:

请同学们继续向两烧杯中加入物质,加一药匙,搅拌,有什么现象?

(学生作答)加两药匙,搅拌,有什么现象?

(学生作答)再加,搅拌,有什么现象?

(学生作答)所加物质不能溶解,说明20ml水中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物质?

(生答:

不能。

)那100ml水,1L水或更多水中呢?

(生答:

都不能。

)由此说明杨文君的结论是正确的。

是不是郭薇薇的结论不对呢?

也不是,绝大多数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但及少数物质,例如酒精可以和水可以任意混溶,是没有溶解限度的,因此这两个同学的结论都对。

比较此时的溶液与实验一的溶液有什么不同?

(生答:

在此之前的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物质,此时的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物质。

)此时得到的溶液就是所加物质的饱和溶液,请同学想一想,“饱和”是什么意思?

(生答:

不能再溶解物质。

实验三:

同学们得到的都是饱和溶液,杯底有不能溶解的物质,有没有办法将杯底的未溶物溶解呢?

(生答)请同学们保留B杯溶液,用A杯中的物质做实验,(学生实验)现在你们发现杯中物质有什么变化?

(生答:

杯底未溶物质溶解。

)由此说明饱和溶液受什么条件限制?

(生讨论后作答: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是饱和溶液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我们刚才所说的“此时得到的溶液”就是此温度下,20ml水中溶解物质达到的饱和溶液。

实验四:

现在请同学们向未处理的B杯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搅拌,你发现了什么?

举起烧杯看一看杯底的物质还在吗?

说明室温下已经饱和的硝酸钾和氯化钠溶液虽然不能再溶解硝酸钾和氯化钠,但还可以继续溶解高锰酸钾,所以能笼统地说“饱和溶液不能溶解物质吗?

”(生答:

不能。

)由此说明饱和溶液能针对任意物质吗?

(生答:

不能。

)饱和溶液应针对特定的对象。

请同学们讨论分析刚才的实验结论,给“饱和溶液”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定义)与之相反的如果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即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134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那么,实际情况中,怎样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学生讨论,作答)请同学分析刚才的实验,实验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实验二呢?

实验三呢?

实验四呢?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

(学生作答)结合刚才的实验过程分析,怎样转化?

(学生讨论,作答)加入溶剂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是绝对的,加入溶质使不饱和溶液要变成饱和溶液也是绝对的,改变温度和蒸发溶剂对大多数物质而言是可以的,有少数物质很特殊,例如,石灰水中的溶质熟石灰,等量的水中温度越高熟石灰溶解的越少,盐酸中的溶质氯化氢比溶剂水更易挥发,就不能按通常的方法进行。

实验五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和讨论我们获得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的方法,在课的刚开始我们还认识了溶液的浓和稀,我们可以很容易就知道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得到的室温下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其相应的不饱和溶液浓,那么,对于不同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还是先做一个实验,请看实验五,(学生实验)这里有提供结大家的相应数据,结合同学们的实验现象,请问,哪一份是饱和溶液?

(学生作答)哪一份是不饱和溶液?

(学生作答)哪一份是浓溶液?

(学生作答)哪一份是稀溶液?

(学生作答)由此可见对不同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实际上,溶液的饱和与否指的是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而溶液的浓和稀指的是相同溶剂中溶质的多少,这是对溶液的两种不同分类方法,所以,溶液的饱和、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请大家相互交流今天的学习内容。

(学生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