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3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23221小学三年级下传统文化教案文档格式.docx

1、向学生简介曲艺:

学生自读课本50页第一段。

2、通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使学生了解相声的来源和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主要用北京话。

也有地方相声。

它的表演形式有:

单口、对口、群口三种。

3、学生自主探讨相声的艺术手段:

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

“说”是说笑话和绕口令等;

“学”是模仿各种的卖声、飞禽走手的鸣叫声,喜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行为、语言等;

“唱”:

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唱词、曲调夸张演唱,来引人发笑。

4、学生分子探究口技的的艺术表演形式:

巩固

总结

(三)拓展活动:

学生找一段相声给大家表演。

(四)读一读:

到网上或学校图书室找明末清初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读一读,加深对口记得了解。

板书

设计

1、单口、对口、群口

2、说、学、逗、唱

教后

反思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2

第20课山东快书。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熟悉山东快书的基本表演形式,知道山东快书的起源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介绍山东快书的艺术起源,使学生了解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指引学生熟悉山东快书表演的基本形式,并组织学生尝试有节奏的演奏山东快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思考山东快书之所以受到喜爱广泛流传的原因。

(一)课题导入:

放一段山东快书,让学生直观感受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1、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发源和发展:

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一带的说唱艺术形式,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当初山东大鼓盛极一时,山东大鼓里有一个牌子,叫做“窜钢腔”山东快书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学生自主探究山东快书的表演形式:

山东快书的表演者,手持两块主板或钢板,以快节奏击板叙唱,因此它又名快板书。

这一民间曲艺最初传说武松故事,所以曾名“武老二”。

3、探究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

因为这里有京杭大运河上的几个大码头,是商贾(gu)云集之地,有对娱乐活动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说唱艺术开始流行,为山东快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拓展

1、找一找:

上网查一查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

1、发源和发展:

2、表演形式:

3、山东快书产生于临清、济宁一带的原因: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3

第21课皮影戏与木偶戏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知道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了解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

通过介绍皮影戏的表演方式,与早期电影类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认识皮影戏的较色,知道皮影戏和戏曲之间的联系。

带领学生熟悉木偶戏的特点和基本表演形式,引导学生比较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异同,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皮影戏和木偶戏这两种极富中国特色的古代娱乐方式,知道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感受古代艺术强大的生命力,从古代到现代,依然为观众喜爱和接受。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两种艺术表象形式:

皮影戏和木偶戏。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皮影戏的表演特点,知道木偶戏的起源时间和表演形式。

难点在于对皮影戏和木偶戏认识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归纳出二者的异同。

多媒体放映皮影戏和木偶个一小段,叫学生直观感受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艺术表演形式。

1、学生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和起源:

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地区,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有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甚至认为它是现代电影的始祖。

2、师生共同自主探究皮影戏的较色分类:

(1)学生自读课本,了解皮影戏角色的五个类别:

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皮影戏的表演技术和表演形式。

,真正理解“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的含义。

(3)师简介五个角色的特点:

生旦净未丑是中国戏剧中人物的行当分类,具体讲,生分为小生、老生和武生三种;

旦分花旦、刀马旦、老旦、青衣旦四种;

净指花脸;

末为年龄较大的男子;

丑则是丑角,分文丑角和武丑角两种。

不同戏剧角色的化妆是不同的,一般而言,“生”与“旦”都是略施脂粉,达到“千人一面”的效果,“丑”和“净”则是以色彩勾勒为主。

(4)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汉武帝:

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5)学生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了解掌握木偶戏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发展: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的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国时已有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木偶戏的"

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中演出的是“木偶”……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6)师向学生简介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张杖头木偶、铁线木偶:

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起源于清代中叶,又称“指头木偶”、“手托傀儡”、“掌上木偶”。

一般偶人身高0.27米或0.40米,头部中控,颈下缝合布袋连缀四肢,外着服装,演员的手掌深入布袋作为偶人躯干,五指分别撑起头部及左右臂,相互协调操纵偶人做各种动作。

艺人大多用此来演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最为儿童喜爱。

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

是木偶戏中最常见的两种。

提线木偶是在木偶的重要关节部位。

如头、背、腹、手臂、手掌、脚趾等,各缀线,演员拉动丝线以操纵木偶的动作,又称线偶或线戏,也叫悬丝木偶。

铁线木偶:

铁线木偶也叫铁枝木偶,南方地区,这种木偶一般高1米到1.5米,偶头为彩塑泥头而驱赶则有木质、双手用纸、双腿以及双足木头。

做一做:

产月相关资料,了解简易木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试一试。

第21课皮影戏与木偶戏

1、皮影戏和木偶戏的基本特点

2、皮影戏和木偶戏的起源以及各自的演出特点

3、皮影戏制作和角色分类。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4

第22课杂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的基本门类和杂技在历史上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吴桥。

通过介绍杂技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杂技的这种艺术种类的发展变迁过程。

指导学生熟悉杂技表演的基本种类,知道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包含关系。

通过对河北吴桥的介绍,引领学生会寻找典型的事例来了解事物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杂技艺术在古代的源远流长性,知道中国在即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介绍中国杂技之乡-----河北吴桥,使学生知道杂技表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特点,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杂技在中国的源远流长性,而难点在于杂技种类的介绍以及在记载历史上的其他称为。

多媒体放一段杂技。

问谁知道杂技的故乡是哪?

1、学生自主探究杂技的表演艺术:

杂技是一门以人体特技艺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

它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车技和高空悬吊及腾跃技巧;

还有变化神奇的戏法,比如幻术、魔术、马戏和种种驯兽节目等。

独特的丑角滑稽表演,也是现代杂技的重要内容。

2、薛申自主探究杂技的起源和发展:

杂技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年多的历史。

杂技在汉代成为“百戏”,隋唐时叫做“散乐”,唐宋以后为了区别于其他歌舞,杂剧,才称为杂技。

到了宋代,杂技艺术已有了40多个节目,在那时,就有人能表演挑一旦水在绳索上行走的绝技了。

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焕然一新,许多省、市成立了专业剧团,创造了许多新节目,增添了灯光、布景、乐队。

许多杂技艺术团先后出国访问,并屡获国际大奖。

3、学生自主探究在即的故乡河北吴桥:

学生分组探究杂技之乡吴桥,真正理解谚语“上至九十九,下至才回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河北吴桥是我国著名的杂技之乡。

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田间麦场,甚至在饭桌前和土炕上,当地人随时都会翻一串跟斗,便机头魔术。

有的孩子打油买醋时,把装满油和醋的瓶子放在小拇指上托着走,点滴不洒……

说一说:

每年的春节晚会上,都安排有精彩的杂技表演,和小伙伴们交流一下你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杂技节目是那一个。

1、杂技的表演艺术:

2、杂技的起源和发展:

3、故乡河北吴桥: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5

第23课代出自蓟北门行

1、使学生会认“蓟ji、鲍bao、淳、殉、羁ji、殇shang、忱、颅”

2、使学生能背诵这首诗词。

3、能结合课后的注释以及解析真确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教学重点:

诗的背诵

教学难点:

这诗的句理解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检查作业,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板书在黑板上。

(略)

1、学习生字词:

(1)、学习孩子们提出来的生字词:

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2)、和学生共同学习生字词。

(3)、分组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1)教师简单的引导: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2)简介作者:

(3)学生自主背诵这首诗。

(4)分组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

(5)自主讨论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日积月累:

学生读一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记住。

4、拓展活动:

欣赏《别云间》:

(1)作者简介:

(2)学生自主学习《别云间》。

(三)讨论: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23课代出自蓟北门行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6

第24课满江红

1、会认生字:

“凛、焉、掳、撼、倭、戈、阑、潇、靖、虏(que)、阙(que)”,能正确读“潇潇、等闲,凛凛、倭寇等词语”

2、能结合课后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完成拓展活动所安排的任务。

3、能流利的背诵这首词。

这首词的背诵。

理解这首词所表现得思想感情。

1、学生同位相互检查节课的背诵内容,教师做好记录。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学生找出不认识的字,并注上音。

2、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两遍,结合注释和解析,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

(3)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4)教师抽查。

(5)小组讨论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6)教师补充:

作者介绍

岳飞(1103---1142),民族英雄,军事家、抗金名将。

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

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飞,亲眼目睹了华夏和善破碎,国破家亡。

他少年从军,以“精忠报国”,“还我河山”为己任,转战各地,艰苦斗争。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惠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三十九岁。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shi)武穆,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

留有(岳武穆集)又称(武穆遗书)。

1、故事连接:

精忠报国

2、读一读:

马上作

1、潇潇、等闲,凛凛、倭寇

2、思想感情。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7

25赴戊登程口占示人家

1、会认:

捍、铭、仞、羌、翰、戊、苟、庸、催,能读写:

衰庸、诬陷、赖以生存、座右铭、经久不息等词语。

并能背诵这首诗。

2、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及解析正确理解节选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完成课后的拓展活动。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学习我国古代诗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是教学生背诵和理解节选;

难点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

(一)检查上节作业。

1、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

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

2、帮助学生学习成生字词。

3、引导学生正确朗诵这首诗。

4、作者介绍:

5、简介虎门销烟:

6、学生背诵这首诗。

(三)日积月累:

学生读一读课本65页上面一段。

(四)故事链接:

学生读课本65页下面一段。

(五)拓展活动:

读一读:

《凉州词》两首:

见课本66页

第25课赴戊登程口占示人家

1、衰庸、诬陷、赖以生存、座右铭、经久不息

2、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8

第26课从军行(其四)

祁、隘、鄯(shan)、擅(shan)、会写:

孤、遥、楼、笼、蚀、挽、擒,理解“青海、楼兰、金甲、笼罩、擅长、关隘”等词语。

2、能结合课后的解析和注释理解正确的诗词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较好地完成课后拓展活动。

3、通过学习诗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生理解诗词和背诵诗词;

难点是教学生理解边疆战士杀敌立功、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1、检查上周作业:

小组检查,教师记录。

2、今天该学什么了?

1、学生自主学习《从军行》:

同桌合作学习诗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引导学生正确朗诵这首诗。

3、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

王昌龄(690---765),子少白,盛唐著名诗人,在当时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又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域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4、叫学生自主阅读课后注释和解析,进一步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并在其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了解作者书法的感情和志向。

5、背诵这首诗。

1、课后“做一做”

2、背一背:

前出塞(其六)

1作者生平:

2、意境开阔,感情深沉。

3、作者书法的感情和志向。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9

第27课黄河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黄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同时,历史上黄河经常淤塞、决口、改道、也给民族、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引导学生回顾和学习有关黄河的古代诗篇,增加学生的相关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懂得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尤其热爱作为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自己的家乡------山东,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作为山东人的自豪感,还要知道,保护黄河流域环境,让黄河更好地为中华民族造福,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

本课主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介绍黄河。

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将戒指里黄河、保护黄河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

1、谁能背诵一首有关黄河的古诗?

2、你对黄河有那些了解?

1、学生自主探究有关黄河的知识和作为母亲河的重要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世界第五长河,它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平方千米,年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2、悬河: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具体阅读课文第三段。

3、历史上黄河给人民带来的灾害以及治理黄河:

阅读课文呢第四自然段。

背一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之涣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

唐张玭

(四)查一查:

黄河在山东省流经那些城市?

是从那个地方流入大河?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10

第28课长江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2、向学生介绍长江秀丽的自然条件和古老传说,然后介绍长江流域的几大文化分支。

引导学生回顾和学习有关长江的古代诗篇,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对长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学习,让学生感到中国哟这样优厚的自然条件,祖先们又为我们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为之自豪的。

本课的重点是对长江的过去和现状的介绍;

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治理长江的水患,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为华夏造福,不仅是古老传说中表达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人不懈的追求。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关的内容,大家还记得黄河是中国的第几大河?

学生回答后,引出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谁能背诵有关长江的诗篇?

1、学生自主探究长江之大: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示意图。

2、学生探究了解三峡:

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总称,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长204千米。

3、神女峰: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清人许汝龙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巫山十二峰的向往之情。

巫山十二峰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

关于神女峰,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

4、学生自主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读一读,唱一唱。

教师放音乐,学生跟着唱。

《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略。

第28课长江

1、长江之大。

2、三峡:

4、长江流域的文化

三年级下册传统文化导学案11

第29课大运河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人工河,贯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同时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从开遭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对中国文南北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大运河的历代开凿过程;

了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

本课从运河的四段与作用量的方面介绍了运河,重点是掌握运河的四段名称、中心、起止点与作用。

难点是理解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什么河吗?

(京杭大运河)出示图片。

谁能背诵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篇?

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探究运河的历史地位:

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探究了解运河的修建:

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3、学生探究运河的“一、二、四、五”(即:

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四段名称、五大水系)

教师出示运河图结合歌谣记忆。

4、探究运河的作用:

学生自读最后一段找出运河的作用,齐读:

“大运河的开凿,适应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维护国家的统一,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拓展活动:

观察大运河示意图,统计一下从南到北一次流经山东哪些城市,沿途有哪些重要码头。

四、练习巩固:

画出京杭大运河的草图,标出中心、起止点及四段名称。

第29课大运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