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720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docx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要点

道路勘测设计2015

1、设计速度:

是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动力因数:

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有效牵引力(又称单位车重所具有的潜力)。

3、行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此时汽车眼公路路面行驶所需的最小必须安全距离

4、平均纵坡:

指一定长度的路段纵向所克服的高差与路线长度之比,是为了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及缓和坡长的规定以避免设计成合法不合理的“台阶式”纵断面线形。

5、自然展线:

以适当的坡度,顺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

6、横向力系数:

用单位车重的横向力来衡量稳定性程度

7、合成坡度:

由纵坡与横坡组合成的坡度。

8、冲突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地点。

9、临界车速:

汽车稳定运行的极限最小速度。

10、临界标高:

隧道造价和路线造价总和最小的过岭标高。

11、识别距离:

为保证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交叉口,应使驾驶员在交叉口前的一定距离能识别交叉口的存在及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这一距离称为识别距离。

12、部分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13、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14、服务水平:

为了说明公路交通负荷状况,以交通状态为划分条件,定性的描述交通流从自由流、稳定流到饱和流合强制流的变化阶段。

15、缓和曲线:

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6、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平面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的单向横坡形式。

17、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

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混合式

18、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各级公路的视距要求:

(1)各级公路都应保证停车视距;

(2)二三四级公路视距不得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3)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

(4)在交通量不大的低等级公路上,对于不能保证会车视距的路段

也可以采取其它的措施以防止碰车事故的发生。

如:

在路中心划线或设置高出路面的明显标志带,

强调“各行其道”、“靠右边走”、“转弯鸣号”。

20、超高过渡方式:

(p126)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1)绕内边线旋转

(2)绕中线旋转

(3)绕外边缘旋转

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21、公路选线步骤:

(1)路线总体方案选择

(2)路线走廊(路线带)选择

(3)路线局部方案选择(具体定线)

22、山区越岭线展线方式:

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23、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

纸上定线:

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

1000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

平原微丘区

(1)交点连线法

(2)穿线交点法

山岭重丘区

(1)直线型法(传统法)

(2)曲线型法

24、改善平面交叉交通的途径:

(1)时间分隔(实行交通管制)。

(2)平面分离(渠化交通,禁止左转)。

(3)空间分离(立体交叉)。

25、渠化交通交通岛的类型:

分隔岛、安全岛、中心岛、方向岛

26、公路路线纵断面图的组成:

(1)桩号里程、地面高程与地面线、设计高程与设计线,施工填挖值;

(2)设计线的纵坡度及坡长;

(3)竖曲线及其要素,平曲线资料;

(4)设计排水沟沟底线及坡度、距离、高程、流水方向;土壤地质情况;

(5)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及孔径、涵洞可只示出位置;

(6)与铁路、公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

(7)沿线跨越河流名称、桩号、现有水位及最高洪水位;

(8)水准点位置、桩号和高程;

(9)断链桩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

27、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要考虑哪些方面

(1)旅客感觉舒适

(2)行驶时间不宜过短

(3)超高渐变率适中

(4)视觉条件

(5)平面曲线线形协调性

28、限制最大合成坡度和最小合成坡度的目的是什么

合成坡度过大对行车不利,特别是在冬季结冰期更危险;

合成坡度过小对排水不利也能影响行车,车辆行驶时有溅水干扰;

控制合成坡度目的是尽可能避免急弯陡坡不利组合。

29、什么是回头曲线及其优缺点

30、回头曲线的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段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

优点:

回头曲线布线灵活,便于利用有利地形,避让不良地质和艰巨工程地段。

缺点:

回头曲线前后的上、下线相距很近,队友行车、施工、养护都不利。

31、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

优点:

连续运行,减少延误;

消灭了冲突点,提高了安全性;

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

中心岛绿化可美化环境。

缺点:

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

增加了绕行距离;

造价一般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32、中间带、中央分隔带(p114)

中间带由两条左侧路缘带和中央分隔带组成

33、平纵线形组合应注意哪些问题

1.平、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包竖”。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3.暗弯、明弯与凸曲线、凹曲线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1)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2)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重叠。

3)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人小半径的平曲线。

34、不同等级公路设计标高所指的位置

①新建:

高速、一级采用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二三四级用路基边缘标高

②改建:

一般按新建,也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中线标高。

35、V/C值与道路服务水平的关系:

比值小的时候最大服务交通量小,车流量运行条件好,相应地服务水平高。

反之则相反。

36、弯道加宽的条件:

(1)四级公路的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

(2)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径车的公路;

(3)其他各级公路。

36、土石方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检验公式: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借方=填方

横向调运+纵向调运+弃方=挖方

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37、设计锯齿形街沟的目的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坐落于地形平坦的地区,道路设计中为减少填、挖方工程量,保证道路中线标高与两侧建筑物前地坪标高的衔接关系,有时不得不采用很小的甚至是水平的纵坡度,对设计坡度很小的路段,要设法保证路面排水通畅,其中设置锯齿形街沟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8、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p58)

牵引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各项阻力之和,同时轮胎与路面之间存在一定摩阻力且不超过一定限度。

39、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是多少

V>=60km/h,同向6V、反向2V。

40、什么是经济运距、免费运距

采取“调”还是“借”有个限度距离问题,这个限度距离即所谓“经济运距”;

土、石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量计价而不计运费,这一特定的距离称为免费运距。

41、确定公路等级的依据

功能及适应的交通量

42、什么是匝道

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43、从汽车行驶的动力特性出发,对道路纵坡有何要求

(1)坡度力求平缓

(2)陡坡宜短,长坡道的纵坡应加以严格的限制

(3)坡度变化不宜太多,尤其是应避免急剧起伏变化,力求纵坡均匀.

44、丘陵地区公路选线的特点

局部方案多,且为了充分适应地形,路线纵断面将会有起伏,路线平面也必将是以曲线为主体;

路线平、纵、横三面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线路布设应综合考虑,布线方法应随路线行经地带的剧透地形而采用不同的布线方式。

45、公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哪些

技术依据、自然条件、交通条件、道路网

46、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稳定,横向力系数必须满足什么要求

横向力系数低于轮胎与地面之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值

47、公路用地范围(p150)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者护坡道坡角)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48、丘陵地区的三类地形地带及相应的三种布线方式

(1)平坦地带—走直线

(2)具有较陡横坡的地带—走均匀线

(3)起伏地带—走直线和匀坡线之间

49、最小纵坡的限制条件

不小于%(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为宜)

50、交通量与通行能力的区别

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段面的车辆数,其普通计量单位是年平均日交通量,用全年总交通量除以365而得。

通行能力是指某一路段所能承受的最大交通量,也称道路容量,以单位时间表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

51、土石方调配应遵循哪些原则(p157)

(1)先横向后纵向。

(2)方便施工:

大沟不跨越,避免上坡运土。

(3)运输方式,经济运距。

(4)整体考虑。

(5)土石分别调配。

(6)回头曲线上下线竖向调运。

(7)农田水利,妥善处理。

52、什么是选线和定线

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定线是指在选线布局中确定的路线带范围内,根据技术标准结合地形。

地质等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最终确定公路中线的准确位置。

53、什么是左侧路缘带,右侧路缘带

路缘带指的是位于车行道两侧与车道相衔接的用标线或不同的路面颜色划分的带状部分。

位于道路行驶方向左侧的路缘带叫左侧路缘带,右侧的叫右侧路缘带

54、沿河线高线与低线的优缺点

(1)高线

优点:

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

缺点:

线形较差、工程量大、构造物多,避让不良地质及跨河困难。

(2)低线

优点:

线形较好;

*土石方工程量较少;

*边坡一般不高,较稳定;

*路线活动范围较大,选线较灵活;

*跨河(跨支流、跨主河)时较易处理。

缺点:

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废方难处理。

55、设置避险车道、爬坡车道的条件

为防止连续长、瞎陡坡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应考虑在山岭地区长、陡下坡路段的右侧山坡上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

在道路纵坡较大的路段上,为消除种种不利影响,宜在陡坡段增设爬坡车道。

56、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行车道、附加车道、路肩、人行道的设计;

路拱横坡度;

中间带、路侧带的设置;

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爬坡车道与避险车道设计;

行车视距及平曲线路段行车视距保证;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57、平原微丘区的选线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

(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

(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

(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

(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

58、沿溪线选线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路线选择走河流的哪一岸、线位放在什么高度和在什么地点跨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