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89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20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8古诗词鉴赏文档格式.docx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洲烟雨:

指长满

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3.(2012·

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导图】

【核对反思】

1.

(1)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

“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

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

“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

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

【答案】 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

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的能力。

通过上一个题的分析,知道韦庄在“灯前”回想江南好梦,眼前的孤灯、斜月让他心生羁旅之愁。

郭诗的意思是:

渔家世代在海边生活,几间小屋上面覆盖着雪白的芦花。

白天在海上捕鱼虽然辛苦,但晚上归来,有青天明月、大海涛声伴送到家,真是开心惬意。

“灯前笑说归来夜”一句中的“灯前笑说”,描写了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情景。

【答案】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

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2.

(1)

【解析】 本题通过对诗句含意的理解,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理解上阕最后两句,要注意“酒徒”与“我”两种人的对比,将上阕前三句“我”的豪情壮举与上阕最后两句自己的遭遇作对比。

体会这两次对比所构成的情感上的反差。

【答案】 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赏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

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解析】 本题通过考查对典故的理解,来考查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 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

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

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3.

(1)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

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 本题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的形式来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和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这两句实际都是考查理解前后词句的关系。

“就砚旋研墨”的意思是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书写别情。

而用来研磨的是前句“临窗滴”下的“泪”。

同样,正是前有“泪”的“滴下”,才有了后文的“红笺为无色”,虽有夸张,却情真意切。

【答案】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向一 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曲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

(1)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也被称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人公形象和杜甫的《登高》中的诗人形象,就是作者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塑造出来的形象;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创设出来的,我们所熟知的《木兰诗》中的木兰和《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形象,就是典型代表。

[典例剖析]

(2014·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

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

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

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

“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 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方法归纳]

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抓住背景,知人论世

了解诗人的有关资料是鉴赏诗歌形象的前提。

诗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生平经历、代表作、所处时代特征、作者的政治主张、诗歌具体的创作背景等。

吟咏物象的诗更需关注诗人的生平经历。

如赏析陶渊明的诗歌,就必须了解他的一生,抓住“隐者”、喜爱菊花、向往自然、厌倦官场生活等关键点。

2.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

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所以鉴赏形象时要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概括人物的特点。

而抓住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关键词语,揣摩诗人心理,概括形象特点更是一条捷径。

如赏析《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抓住“诗卷”“纶巾鹤氅”等对人物的描写,就能概括出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再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第三句的“问”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忐忑不安的心理。

3.区分人物形象,挖掘典型意义

要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如《怀天经、智老,因访之》中的人物形象就是诗人自己。

还要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典型意义。

4.结合形象,明确指出其作用或效果

特别是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是特定主人公,而非作者自身,一定明确作者塑造该人物形象的作用,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第一步

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

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第三步

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第四步

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8类人物形象

类别

举例

不慕权贵

傲岸不羁

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

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性格。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

慷慨愤世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爱恨情长

情意绵绵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对型训练]

1.(2013·

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

盘香。

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

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

【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

“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

“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

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以及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词作上片前两句描写了词人的容貌形象,后两句则表现了词人的品质。

这位词人,头发很短,胡须很长,眉毛高耸,俨然正怒目睁睁地睥睨环宇;

一副面带“病”容又颧骨凸起的奇特形状,一个“怪”字写出了他容貌奇特的整体特征。

其中,“发短”暗对清朝的“长辫”,是极有胆识的艺术展现。

而他的心态却仿佛终南山石罅里一根蔓延的青藤,一任严霜侵袭、暴雨击打,自己却等闲视之。

【答案】 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考向二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指咏物诗歌中描写的对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事物形象的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情感。

这类诗最典型的是咏物抒情诗,如虞世南的《蝉》,就借所咏高洁不群的“蝉”,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志向,所咏之“蝉”便是诗人的化身。

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双调·

蟾宫曲 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

山竹炊粳,山水煎茶。

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

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

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 ①草团标:

茅屋。

②山溜响:

山间泉流叮咚作响。

溜:

小股水流。

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物象作用。

此曲句句用“山”,连用十五个“山”字,层见叠出,写出了隐居山林之乐。

诗人住在山上,吃在山林,欣赏的是山中风光。

评价“山”字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可从突出“山”的多、对“山”的情等角度作答。

【答案】 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

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

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意思对即可。

鉴赏诗歌事物形象“三注意”

1.注意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如赏析杨万里的《野菊》中野菊的形象就要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

2.注意关注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

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如杨万里的《野菊》中“重阳”一词就点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萧瑟的。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

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如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

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注意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

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如杨万里的《野菊》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

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古代诗歌常见6种意象

常见意象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

小雅·

采薇》)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战争类

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特点,鉴赏描写意象的艺术手法,以及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四句描写“烟”,第三句是对“烟”的静态描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烟像云一样的颜色,突出了“烟”的洁白;

第四句是对“烟”的动态描写,“流”字描写了烟的动态。

由此可以总结出诗人描写“烟”的艺术手法:

运用比喻、动静结合等。

【答案】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叹庭前甘菊花

杜 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甘菊花的形象。

【解析】 杜诗以甘菊移载太晚,未赶上重阳赏菊,待佳节过时,花已凋零,迟开的花虽灿烂,却无人观赏为主要内容,联系诗人的境遇,不难看出此诗中,作者借花喻己,感叹生不逢时。

诗人以甘菊比拟君子,以众芳比喻小人,借吟诗宣泄心中的悲忧伤感。

【答案】 甘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绽放,即使开得绚烂多姿也无人欣赏,枝叶繁茂却要遭受风霜侵袭。

诗歌塑造了生不逢时,不被欣赏,无所依靠,饱受风霜的甘菊花形象。

考向三 景物形象

[知识提要]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它包括: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

要抓住诗中表现“暮春”的意象来分析。

“芳事阑珊”“落花”,表明花儿开始凋谢,是暮春;

“三月”,暮春时间;

“柳绵飘白”,“柳绵”就是柳絮,春末特有景物;

“东风”即春风,东风已老,可见是暮春时节;

“子规”即杜鹃,它会在春末啼叫着“不如归去”。

【答案】 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

方法一:

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诗人的感情

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

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

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2.意象组合的特点。

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方法二:

分析意境,理解诗人的感情

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诗人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诗人感情的重要途径。

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常用术语:

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闲适、雄奇优美、生机勃勃、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缥缈、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