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8989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是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纵观这单元的内容,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

《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中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赞美,《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而习作也是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产生的想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总体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古诗两首》要求会背诵。

2、会认、读本单元53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其中37个生字及新词要求会写。

3、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如:

连词成句、结合插图理解、查阅资料等,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到、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4、学写作文。

难点:

1、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感情,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2、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3、学写作文。

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串联成一段比较通顺、连贯的话,并把它们写下来。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训练点

让我们荡起双桨

反复诵读、积累语言

学会查“无字词典”

结合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想象画面,练习表达

古诗两首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连词成句和借助插图理解诗句的方法。

做一片美的叶子

结合课文中描写四季叶子的句子,想象表达。

二.篇目教学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

1、文本解读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那首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歌曲,让我们读起这篇课文时产生了特别的亲切感。

轻轻地哼唱,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渐渐展开,绿树红花、碧水清波,船儿摇曳,歌声飞扬,多么快乐的童年,多么幸福的生活!

如果仅仅是一首歌曲,这样的领会足矣,但作为课本中的教材,仅仅让学生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生活的幸福显然不够,它承载着新的使命。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体会词语:

推开、倒映。

(3)、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少先队员们碧波泛舟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资源运用

(1)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挂图或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

(3)新补充阅读《乔羽和刘炽》

(4)语文补充习题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初步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词语:

倒映。

教学构想:

一、导入,揭题(突破体裁),听歌,铺垫情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板书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识字“桨”,介绍:

它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媒体播放歌曲)

2.听歌曲,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过渡:

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200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2.检查:

读后,脑海中留下了哪些词语,哪些画面,

相机板书相关词语,读词语,并指导读通课文,读出意思:

景美、人乐、情深

(预设板书的词语:

倒映美丽的白塔

环绕绿树红墙

迎洒望听愉快歌唱

尽情欢乐幸福生活)

三、读课文,感受反复

1.指名3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的3个小节,你发现什么了吗?

(每小节的最后一句都是一样的)是的,这就叫反复,它能让我们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有强调的作用,同时我们读起来也更会感觉琅琅上口。

四、完成作业。

课时作业设计

1、课后生字描红。

2、完成补充习题第一题:

根据拼音写汉字。

当堂练习,当堂反馈,根据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重点指导个别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背诵课文。

2、体会词语“推开”的精妙。

3、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中少先队员们碧波泛舟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首先以词组形式出示复习生字掌握情况: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所表达的情感)

双桨波浪轻轻飘荡

白塔环绕绿树红墙

二、精读悟情,训练语言

1.感受景美

(1)动作演示,多么美的景色啊!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带着我们驶进了美丽的北海,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的美景?

(2)借助插图,想象表达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3)出示“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解读“轻轻”,为什么小船儿不走了,任由船儿轻轻飘荡,凉爽的风儿带来我们怎样的心情?

指导读好悠闲地享受眼前美景的那份雅兴。

(轻声地赞美地读第一节)

(4)小船儿在少先队员的轻划中前进着,课文中说它是(推开波浪),从“推开”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可结合生活实际推开门,来体会船儿在水中前行时的轻柔、悠闲。

(5)看着图,看着板书,再读北海公园荡舟所见美景。

2.感受人乐

(1)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

心情怎样呢?

让孩子自由读2节体会。

(2)提出疑问的地方(解读红领巾阳光的含义)

想象我们此时会唱些什么歌?

角色体验:

现在,同学们就是水中的鱼儿,为什么会悄悄望着我们?

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

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

借此解读歌声里的内容。

(3)尽情地享受,再出示“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任由心中的快乐与鱼儿分享。

3.感受情深

(1)孩子们在尽情玩耍,此时想到些什么?

再自由读3节体会。

联系文本,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说话训练:

联系自身生活说说什么是“幸福生活”?

幸福来自于

(预设:

当学生理解不出来时,补充材料,对比感受幸福生活:

说说三毛能像少先队员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划船吗?

海娃呢、张嘎子呢?

为什么?

板书问谁(党祖国)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

四、美读品味,引导背诵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背诵.

  

(1)根据挂图,看着板书尝试背诵

  

(2)歌曲背诵《让我们荡起双桨》,再次感受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推荐阅读

补充读本《乔羽和刘炽》

课时作业设计:

1、写一写: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孩子泛舟北海的情景或是荡舟划船的所见景色。

2、完成补充习题。

3、背诵课文。

《学会查“无字词典“》

1、文本解读

这篇课文是讲述的爸爸带聪聪去青岛旅游时的途中发生的一个小片段,课文主要以爸爸和聪聪的对话的方式呈现,内容浅显,学生自己就能够读懂,课文的难点应该就是课文最后爸爸的话中所蕴含的道理。

那么对于这样学生自己能够读懂的课文,我们老师上课教什么?

仅仅就为了教给学生一个道理吗?

我想,这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从课文中发掘能够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点,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上。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学习两个多音字“假”“似”。

理解词语“意味深长”“山崩地裂”。

(3)想象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4)理解课文最后爸爸的话的含义,懂得“无字词典”的意思。

学习查“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方法,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教学资源运用

(1)语文补充习题

(2)新补充读本《我在观察中学词学句》

(3)练习1处处留心第二部分。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学习两个多音字“假”“似”。

理解词语“意味深长”“山崩地裂”。

教学构想: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认读,查字典学习多音字“似”生字“涛、岸、查”,读准字音。

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如果不知道怎么办?

揭题,学会查“无字词典”,学习生字“词”,实物理解“词典”;认识引号的作用;设疑:

无字词典怎么查?

(激起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1、你能读准吗?

出示:

暑假词典词语情景波涛岩石突然强烈声音意味深长

2、学习多音字“假”

3、读顺课文,课文讲谁和谁干什么?

爸爸和聪聪的对话。

同桌先练读,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相机指导纠正。

(分角色读中知道引号和单引号的作用)

三、尝试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认真仔细阅读课文

2思考:

(1)课文有那些词,你不理解,请用横线划下来。

(2)读课文,说说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并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3同桌相互交流,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聪”的记法。

“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嘴表达,用心去记”这样才是“聪”明的学习方法。

2、其余生字学生刚才的识字法自学。

本课时作业设计

(1)课后描红

(2)语文补充习题第一题,当堂完成,当堂反馈,根据学生情况具体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词语“骄阳似火”“惊涛拍岸”所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3、理解课文最后爸爸的话的含义,懂得“无字词典”的意思。

学习查“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方法,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构想:

(教案推荐)

一、再读课文,引导探究

1、指名读课文

2、再读课文最后一节爸爸说的话,说说爸爸话的意思,相机理解“意味深长”(是联系文章理解词语的方法)

3、爸爸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么一段话的,默读2-5节,边读边想,你理解“骄阳似火”吗?

4、指导读好生活中描述骄阳似火的句子

5、说话训练:

你还能用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骄阳似火吗?

(“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沥青柏油都融化了”“狗热得受不了,在树脚下伸舌头散热”)

6、分角色读2-5节,知道怎样理解词语了吗?

(词典和生活)

7、同法学习理解“惊涛拍岸”(6-8节)

8、对比读,比较“骄阳似火惊涛拍岸”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先提出词语,引导聪聪通过观察身边的食物去理解;后者是先引导聪聪观察事物,在提出描述这种景象的词语)小结:

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更方便地理解词语。

9、指导读好“只见……声音”,读出“惊天动地的声音”。

指名读聪聪的话,说说,聪聪现在会想什么?

二、意味提升,升华主旨

1.出示最后爸爸的话,理解“有字词典”、“无字词典”分别指什么?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记在心里。

三、拓展思维,举一反三

1、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解释词语的方法来解释。

阶梯训练:

烈日当空

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

同学们喘气的声音都听得见。

2、推荐阅读,新补充读本《我在观察中学词学句》

本课时作业设计

1、夏天真热,用生活的现象来描述“骄阳似火”。

2、语文补充练习

3、完成练习1处处留心第二部分,连一连。

《古诗两首》

1、文本解读

这两首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张继写的,皆为千古名篇,都是写秋景,都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重在借景抒情。

《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竞赛,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诗人能于一般文人为之伤感叹息的萧瑟秋景中,观赏胜于二月春华的火红枫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颇有一种独得之乐。

这是一首秋天的赞歌,抒发的是一种“喜”情。

古人说,“诗中有画”,《枫桥夜泊》就是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立体的秋夜图。

首先是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了远景和近景:

残月、山寺、霜天,这是远景。

江枫、渔火、客船,这是近景;其次是运用了“设色”之法:

霜天的透明,渔火的鲜艳,二者交相辉映,从而营造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氛围;再者是诗句调动了听觉效果,使本来就已经成画的意境更富生机:

特别是远处传来的钟声。

不但把近景、远景联系到了一起,交织成章,而且这穿夜空,传到客船上的钟声,也使整个的意境更加清幽、凄楚。

那一声一声传到客船,敲击在旅客心头的钟声。

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愁思呢?

2、教学目标分析

(1)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8生字,用钢笔写好生字。

(3)能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4)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如:

连词成句、结合插图理解、查阅资料等。

3、教学资源运用

(1)语文补充练习

(2)课文插图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山行》。

2、理解诗意,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3、学习2个生字词,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连词成句,借助插图,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枫桥夜泊》。

2、理解诗意,感受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感受诗人淡淡的愁绪。

3、学习6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4、能运用所学方法自学古诗。

5、教学构想或建议

教学古诗一般来说有个比较常规的模式,所以这两首诗的教学步骤也较类似,都可以从图入手:

一、理解诗意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

2、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3、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查查字典,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4、在理解了诗句中一些难点词语后,结合插图,你能试着说说诗的意思吗?

5、小结理解古诗的方法:

连词成句、借助插图、查阅资料。

有了第一课时学《山行》时的方法的教授,第二课时学习《枫桥夜泊》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放手,可以按照教学《山行》的方式进行。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在学生理解了两首诗后,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

(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

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吗?

(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

(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三、再度利用倾诉衷肠

1、再次看图,创编故事。

一天,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书房里读书,时间一久,感觉太闷了,于是他叫书童备车,要到郊外玩一玩……

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继这一天正好在返家的船上,他已经在途中好久了,怎能不想念家中的妻儿老小,月亮渐渐落下去了……

2、虚拟相遇,互诉衷肠

教学时间充裕,可以在课内安排如下表演:

杜牧和张继这一天竟奇迹般地相遇了,他们互致问候完毕,就把自己所见所感向对方说了起来……

如果时间有限,可安排课下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不管是说是写,总之会达到借诗人之口表心中真情的目的。

四、延伸推荐体会表达

心境影响所见所思。

为了进一步对此有所体会,适当向学生推荐几首古诗,来验证和加深此方面的理解。

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语文补充练习

(2)背诵推荐的古诗。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人杜牧在《山行》所描绘的美丽秋景。

《做一片美的叶子》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散文诗。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与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了人,想到了人的生活,启迪人们要学习叶子那种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的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形态各异、飘零、茁壮、葱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4)背诵描写叶子四季变化的句子,积累语言。

并根据课文句子想象叶子四季的样子,练习说话。

3、教学资源运用

(1)课件:

叶子四季样子的图片

(2)语文补充练习

(3)新补充读本《我是阳光》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两课时

(教学目标见教案)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的教学构想: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

树叶怎么美?

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

3检查初读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问: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课时作业设计

(1)课后生字描红

(2)语文补充练习第一题,当堂完成,当堂反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词语“形态各异、飘零、茁壮、葱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叶子四季样子的句子,积累语言。

并根据课文句子想象叶子四季的样子,练习说话。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我的教学构想:

我的教学设想:

分三步走

一、感悟大树的美,读文章,找找读读

二、感悟叶的美,外在美,抓住“形态各异”,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描述叶的不同姿态;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叶子四季的样子;抓住奉献,描述春夏秋冬如何支撑着大树的美。

对这样的叶,你想说些什么?

抓住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理解“整体”和“位置”,体会叶子的在自己的岗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理解中反复读前文中相关树与叶的句子,体会叶与树的关系。

三、感悟人美

说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可以称为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你的位置在哪?

你能为这个整体做些什么?

(比如一个班级,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等)

在此基础上读第9节,理解生活的大树,输送营养,茁壮、葱绿,从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最后读文章末尾两节,联系课文题目,点出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四、推荐阅读

新补充读本《我是阳光》。

课时作业设计:

1、完成语文补充练习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叶子四季的样子。

《练习1》

1、文本解读

处处留心部分,原来我们称为学用字词句,这部分内容和《学查“无字词典”》紧密联系,以达到巩固和积累的目的,但形式活泼,在趣味中自然掌握所谓的枯燥的词语教学。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学用字词句”中的6个词语,能结合插图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2)能背诵读读背背中的4个成语及古诗《夜书所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

(3)学会在“小小读书交流会”中介绍自己看过的一本书,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4)学会写左右结构的钢笔字,学写毛笔字的基本笔画:

长横和短横。

3、教学资源运用

关于叶绍翁的资料及他的代表诗。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

教学目标:

(1)学会“学用字词句”中的6个词语,能结合插图理解它们的意思,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2)学会写左右结构的钢笔字,

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读读背背中的4个成语及古诗《夜书所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

(2)学会写毛笔字的基本笔画:

长横和短横。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学会在“小小读书交流会”中介绍自己看过的一本书,培养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5、教学构想或建议

我的设想:

第一题:

1读准词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承接了二年级的查字典的基本技能

2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

3在揣摩了词语所表现的意境后,在情景交融中有感情地读词语,并鼓励今后能适当地运用。

第二题:

学习第二课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这一题,这节课上可以描让学生描述图的意境。

第三题:

1.综合图,观察图中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意。

2.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可以用那些词来描述。

3.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积累的词语。

参考词语:

烈日当空、垂柳鸣蝉、满头大汗、清澈见底、喜出望外等。

写好钢笔字

读读背背1看图,说说图意,在说图中学习成语

2按韵文读成语

3看图,说图意,读古诗,理解诗句,感情读诵,改写成现代文

口语交际1

小小读书交流会

就暑假读的书进行交流,学生比较熟悉,能互相补充,收益可能更多。

本次交流简单提纲:

读了什么书,作者,主要内容,最感兴趣的部分,最精彩的语段。

6、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

用一段话来描写处处留心中第三部分的图。

第二课时:

背诵成语和古诗,用毛笔书写长横和短横。

第三课时:

从同学们推荐的课外书中借一本来读。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

执笔:

西阳小学吴桂香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二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

《西湖》为描写人文景观的,《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描写的是自然景观,令人向往。

通过学习:

一是间接观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二是在语言的品味中提高语感;三是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表现的方法;四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景物,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