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9069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江苏省徐州市语文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D.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发展在中国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引发全球瞩目,互联网“中国模式”正在海外市场被快速复制和传播。

B.董卿的《朗读者》除了书稿写得感人外,新书的最大的亮点是首次尝试使用AR技术,实现了文本与节目视频的无缝结合。

C.取消奖牌榜,无论是各省区市代表团还是运动员个人,才能放下心理包袱,回归体育本身,放手拼搏。

D.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央视热播,“法治”二字强烈引发社会各界共鸣,也点燃了亿万人民建设法治中国的热情。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张衡一号”主要用于地震前兆信息研究,为未来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狼藉(jí)秀颀(qí)情郁于中(yú)

B.舒畅(chàng)俯瞰(kàn)连绵不断(mián)

C.恹恹(yàn)凋谢(diāo)触目伤怀(chù)

D.差使(chā)濒临(bīn)纵横决荡(héng)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台上,观众们屏息敛声,生怕一眨眼就错过最精彩的瞬间。

B.汽车飞跃黄河,真是二个惊心动魄的壮举,让我们非常惊讶。

C.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D.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二、名句默写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________。

(王之涣《凉州词》)

③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④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⑤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

⑥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

⑦呜呼!

__________________!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⑧具答之,_____________,设酒杀鸡作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汉字。

(1)托尔斯泰的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mào(______)无yín(______)的宇宙。

(2)他那深suì(______)的艺术思想和精zhàn(______)的艺术技巧,深深地感动着我。

(3)他们讲究亭台xuānxiè(______)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jīběn(______)运于渤海之尾。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9.文言文阅读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

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

及见之,趋焚之。

责元子曰:

“吾闻古之恶圆之士歌曰:

宁方为皂②,不圆③为卿④,宁方为污辱,不圆为显荣。

次山奈何任造圆转之器,恣令悦媚婴儿?

少喜之,长必好之。

教儿学圆且陷不义,躬自戏国又失方正。

嗟!

嗟!

次山入门爱婴儿之乐圆,出门当爱小人之趋圆,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圆,以终身乎?

吾岂次山之友也!

元子召季川⑤心谓曰:

“吾自婴儿戏圆,公植尚辱我,言绝忽乎。

吾与汝圆以应物,圆以趋时,非圆不预⑥,非圆不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节选自《唐文粹》,有删改)

(注释)①元子:

元结,字次山,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

②皂:

皂隶,泛指从事低贱行业的人。

③圆:

圆滑。

④卿:

公舞,泛指高官。

⑤季川:

元结的堂弟。

⑥预:

参与。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有戏儿之器闻:

听说B.及见之及:

等到。

C.趋焚之趋:

追逐D.长必好之好:

喜欢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以悦婴儿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投以骨(《狼》)

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静以修身(《诫子书》)

4)下列句子,与“及见之,趋焚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D.何陋之有(《陋室铭》)

5)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结家的乳母做了一个能团团旋转的玩具,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玩具。

B.“恶圆之士”认为,宁可行为方正地做个身份低贱的人,也不愿意圆滑地求得富贵。

C.公植认为元结在家中教孩子学习图画,嬉戏玩耍,会让孩子玩物丧志。

D.元结因孩子“戏圆”之事受到公植的责骂,公植甚至表示要与他断交。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安知次山异日不言圆,行圈,以终身乎?

(2)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10.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2).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

突出了什么气氛?

4).《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六、现代文阅读

11.海军三大舰队在南海海域举行实兵实弹演习

央视网报道 7月8日,海军组织三大舰队上百艘舰艇和数十架飞机以及部分岸导发射单元,分成红蓝双方,在海南岛至西沙附近海域举行实兵实弹对抗演习,全面提高海军部队新形势下执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记者在红方编队的指挥舰合肥舰上。

演习刚刚开始,蓝方就派出多个兵力群,从空中、水面、水下和电磁空间,对红方进行轮番袭扰。

红方舰艇编队迅速采取反干扰措施,在空中预警兵力的协同下,及时侦获蓝军行动。

红方航空兵多架战机前出,对蓝方来袭机群进行拦截,夺取了局部制空权。

在航空兵制空作战中,红方多型舰艇和飞机发射导弹对蓝方来袭战机和舰艇实施精确打击。

此次演习,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为演习背景,课题设置紧贴实战,重点演练制空作战、对海作战等信息化海上作战相关内容。

参演兵力以南海舰队为主,包括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部分兵力,涵盖航空兵、潜艇、水面舰艇和岸防部队等各类作战平台。

演练中,蓝方多艘潜艇悄然出动,逼近红方舰艇编队。

红方多架舰载反潜直升机,与舰艇密切协同,锁定蓝方潜艇踪迹,并抓住有利战机果断发射鱼雷,对蓝方潜艇实施精确打击。

与此同时,红方两艘深海待机的潜艇发射鱼雷,对蓝方两艘潜艇成功进行伏击。

红方指挥舰合肥舰舰长赵岩泉:

蓝方兵力在哪里?

舰艇如何出击?

飞机什么时候起飞?

潜艇在哪里?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必须要自主地搜集情况,自主判情,综合定下决心,这样才能获得战场主动权,这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一场实战化的考验。

演习中,蓝方还对红方附近的要地实施了突袭。

红方岸防兵力对来袭导弹实施分层抗击。

记者在现场看到,干扰与反干扰、侦察与反侦察,接踵而至的敌情,各种火力运用一波接一波。

红蓝双方的舰潜机共进行了多个波次的对抗,演习海空域导弹怒射,鱼雷逐浪,霹雳震天,一个个目标被准确摧毁。

演习实射各型导弹、鱼雷数十枚。

此次演习是海军年度例行性训练活动。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王冠中,海军政治委员苗华,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以及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领导参加演习并现场指导。

演习指挥员、南海舰队司令员沈金龙:

这次演习是全军实战化训练座谈会后海军组织的首次重大实兵实弹演训活动,反映了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成果,体现了海军设计战争、设计训练的练兵思维,有力推动了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

(央视新闻记者朱传亚黎友陶陈振宇冯刚张杰吴永华)

1)从这则消息中概括出消息的六要素。

2)本则消息的导语是:

3)第六段写赵岩泉舰长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4)第八段补充交代军委领导参与有何意义?

5)第九段引用沈金龙司令员的话起到什么作用?

12.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作者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其作用是什么?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白杨树与北方农民的相似之处有哪两点?

3)作者以楠木衬托白杨树,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

4)在今天,白杨树使你联想到哪些人或精神品质?

七、语言表达

13.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八、作文

14.按要求作文。

你所在的学校、班级,或者居住的社区、村镇,最近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

请你展开调查、采访,收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B

5.C

二、名句默写

6.①晓战随金鼓②一片孤城万仞山③窈窕淑女④白露未晞⑤为伊消得人憔悴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⑧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解析:

①晓战随金鼓②一片孤城万仞山③窈窕淑女④白露未晞⑤为伊消得人憔悴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⑧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三、字词书写

7.

(1)袤垠

(2)邃湛(3)轩榭(4)箕畚

四、诗歌鉴赏

8.1)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2)C

3)D

4)A

5)C

1)

(1)我怎么知道次山你将来不会说圆滑的话、做圆滑的事,一辈子都圆滑呢?

(2)公植大概会拿起矛或就来杀我吧!

10.1).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

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

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2).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3).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

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六、现代文阅读

11.1)时间:

7月8日地点:

海南岛至西沙附近海域人物:

海军三大舰队参演人员事件的起因:

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经过:

红蓝双方对抗实弹演习全过程结果:

提高了海军实战能力

2)7月8日……能力(第一段)

3)表明这次演习是实战演习,没有预先设定目标,对提高海军的实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说明领导对此次演习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高参战官兵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5)以这段话作为结语,交代了事件的背景和此次演习的重大意义。

12.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下文的“伟丈夫”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与坚强不屈的性格。

2)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3)通过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4)示例:

守卫边疆的战士,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等。

七、语言表达

13.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八、作文

14.星期六下午,我和姑姑一起到社区参加环保亲子游活动。

为了参加这次活动,我们事先用废零食纸盒做了一只铅笔盒,又用广告纸做了4朵漂亮的百合花,今天作为环保作品带到会场。

主持人是苏州科技大学的两位学生,他们先让小朋友作自有特色的我介绍。

我介绍了自己参与环保的故事,我参加了“小荷”环保征文大赛获得了特等奖,还介绍了今天带来的两件作品,并高高举起让大家欣赏,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送给我一盒橡皮泥,作为奖励。

环保知识竞赛规则很有趣。

题目分为家长题、孩子题、家庭风险题三部分。

每家有两次机会抽题,在大屏幕第一次幸运地选中免答题,得100分,第二次选中80分题,答对了,轻而易举地得了180分。

孩子题,可以求助苏科大大哥哥大姐姐的帮助。

我抽到了两个100分题,都是自己答对的,得了200分。

我和姑一路闯关,进入了家庭风险题。

这里抽题很要紧,有个小朋友抽到“回家打酱油”,得零分,还哭了。

我们第一次抽的题是8分题,轻松地获得满分。

第二次我想抽10分题,可是只剩下一道3分题了,回答正确,可也只得了3分。

我们获得总分第二名。

我和姑姑领取的奖品是彩色卡纸,美术课我可以大显身手啦!

这次社区亲子活动,我在答题和闯关的无比的欢乐中,又明白了更多的环保知识,懂得了在我们生活中保护环境的重要。

我们必须认真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当环保小卫士!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句话中的“几乎”可以去掉)

B.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画线的两个短语可以互换位置,不影响句意的表达)

C.《中国石拱桥》一文说明时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从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使全文的说明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D.作者介绍赵州桥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进行的,介绍卢沟桥的顺序则不同于赵州桥。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石拱(gǒng)彩虹(hóng)修砌(qiè)弧形(hú)

B.洨河(xiáo)陡坡(dǒu)暴涨(zhǎng)支撑(chēng)

C.雕刻(jiāo)桥墩(dūn)河堤(dī)皎洁(jiǎo)

D.匀称(chèn)和谐(xié)湮没(yān)佥载(jiān)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交卸(xiè)奔丧(sāng)狼藉(jié)密匝匝(zā)

B.鲜腴(yú)倘若(tǎnɡ)松懈(xiè)惦记故乡(diàn)

C.遏制(è)点缀(zhuì)瓦砾(lì)精神颓唐(tuí)

D.迂腐(yū)琐屑(xiè)欺凌(línɡ)濒临倒闭(bīn)

4.关于本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1926年写于日本东京。

D.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5.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澎湃浩瀚惊心动魄天翻地复

B.桅杆凛冽凌波海燕白手起家

C.潇洒遗嘱殚精竭虑激情浪漫

D.咆哮旋风眼花缭乱从容不迫

二、名句默写

6.(9分)用原文语句填写。

(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

_______,______。

(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这一句而言的。

三、字词书写

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匀称(_________)

斟(________)酌

额枋(________)

嶙(________)峋

钟磬(_________)

驻(________)足

脂(________)粉

鎏(________)金

四、诗歌鉴赏

8.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上阕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9.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川之美美:

(2)猿鸟乱鸣乱:

(3)沉鳞竞跃鳞: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

2)翻译下列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实是欲界之仙都。

3)简要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写法及表达作用。

4)“实是欲界之仙都”的感慨,除了赞叹山水之美外,还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态?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

九夷:

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

亦指其所居之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

______

(2)斯是陋室斯:

______

(3)谈笑有鸿儒鸿儒:

______

(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______

(5)子欲居九夷欲:

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或曰:

“陋,如之何?

3)(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

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亮,在半梦半醒之间

迟子建

①太阳是不大懂得养生的,只要它出来,永远都是圆着脸,没心没肺地笑。

月亮呢,它修行有道,该圆满时圆满着,该亏的时候则亏。

它的圆满,总是由大亏小亏换来的。

所以亏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往往是为着灿烂时刻而养精蓄锐。

②故乡的夜晚,一本书,一杯自制的五味子果汁,就会带给我踏实的睡眠。

可是到了月圆的日子,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穿窗而过的月光,进了屋后,招呼也不打,仰面躺在我身旁空下来的那个位置。

它躺得并不安分,跳动着,闪烁着,一会儿伸出手抚抚我的睫毛,将几缕月光送入我的眼底;一会儿又揉揉我的鼻子,将月华的芳菲再送进来。

这调皮的月光,让我只能睡睡醒醒。

③月光和月光是不一样的。

春天的月光,带着股嫩嫩的绿意;夏日的月光,饱满丰腴;秋天的月光,洗尽铅华,安详恬淡;冬天的月光,虽然薄而白,但落到雪地的月光新鲜明媚。

相比较,冬春之交的月光,就没什么特别动人之处了。

雪将化未化,草将出未出,此时的月光,给人犹疑之感,瑟瑟缩缩的。

④今天是满月的日子,当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时,月亮已经升起来了。

微醺的缘故,未及望月,我就熄灯睡了。

大约凌晨三点,我被渴醒了。

床边的小书桌上,通常放着一杯白开水。

室内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时候,发现杯壁上晃动着迎春枝条般的鹅黄光影。

喝过这杯被月光点化过的水后,我感到无比畅快。

⑤回床的一瞬,我有意无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刻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

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树丛中了?

我见过的明月,不是东升时蓬勃地跳跃在山顶上的,就是夜半时高高地吊在中天的,我还从没见过栖息在林中的月亮。

A那团月亮也许因为走了一夜,被磨蚀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更像一盏挂在树梢的灯。

B那些还未发芽的树,原本是一派萧瑟之气,可是掩在林间的月亮,把它们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树木一夜之间回春了。

⑥看过了这样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时,又怎能不被美给惊着呢!

虽然我接着睡了,可是眯上一段时间,又惦记着什么似的,醒来了。

只要睁开眼,蒙胧中会望一眼窗外——啊,月亮还在林间,只不过更低了些。

再睡,再醒来,再望,也不知循环往复了多少次。

C月亮终于沉到了林地上,由灯的形态,变幻成篝火了……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给我最后的印象。

⑦第二天彻底醒过来时,天已大亮,早没有了满月时的圣景。

消尽了白雪而又没有返青的树,看上去是那么单调。

虽然寻不见月亮的踪迹,但我知道它因为燃烧得太忘我了,动了元气,此后的半个月,它将一点点地亏下去。

待它枯槁成弯弯的月牙儿,才会真正复苏,把亏的地方,再一点点地盈满。

它圆满后,不会因为一次次地亏过,就不再燃烧了。

因为月亮懂得,没有燃烧,就不会有灰烬;而灰烬,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养料。

⑧我怎么能想到,在印象中最不好的赏月时节,却看见了上天把月亮抛在凡尘的情景呢。

假使我彻头彻尾地醒着,这样的风景即使入了眼,也不会摄人心魄。

正因为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